二、多项选择题
45对于从业人员而言,讲求“信用”,包括 ( )。
A择业信用
B岗位责任信用
C离职信用
D物质信用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职业生活中的个人信用表现在择业、从业以至离业的全过程中,是个人信用道德品质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为使我们能够融入集体,赢得集体信任,必须努力做到下列三点:择业信用;岗位责任信用;离职信用。
46职业道德规范——“合作”的特征包括 ( )。
A唯利性
B互利性
C平等性
D社会性
参考答案: BCD
参考解析:合作的特征是互利性;平等性;社会性。
47在职业活动中,践行“合作”规范的具体要求是 ( )。
A求同存异
B互助协作
C委曲求全
D避免竞争
参考答案: AB
参考解析:合作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求同存异、互助协作、公平竞争。
48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特征的是 ( )。
A模糊的行业性
B适用范围上的无限性
C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D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参考答案: CD
参考解析: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鲜明的行业性;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一定的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
49下列说法中,属于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核心标准的是 ( )。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C善于对工作的失误进行合理化解释
D个性化的执行能力
参考答案: AB
参考解析: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12条核心标准是:敬业精神;忠诚;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动自发地工作;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不找任何借口;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好的建议;维护企业形象;与企业共命运。所以,A、B两边项符合题意。
50关于从业人员律己宽人、融入团队,正确的观念是 ( )。
A凡事不计较,不拿原则约束同事关系
B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同样严格要求他人
C与人为善,热心帮助他人
D善于与同事沟通交流,努力向先进和模范学习
参考答案: CD
参考解析:关于从业人员律己宽人、融入团队,正确的观念是:小事宽容待人,大事把握原则。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热心帮助他人。善于与同事沟通交流,努力向先进和模范学习。
51关于践行“诚信”职业规范——“尊重事实”的要求,员工要努力做到 ( )。
A坚持正确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左右
B澄清事实,主持公道
C主动担当,不自保推责
D敢于在任何场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诚信对从业者要求首先是尊重事实,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要做到这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坚持正确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左右;澄清事实,主持公道;主动担当,不自保推责。
52关于敬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
B那种把工作作为一种生活享受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C对职业存留敬畏之心
D敬业的本质是按上司要求做
参考答案: AC
参考解析: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了。
53在职业活动中,践行“节约”规范的具体要求是 ( )。
A爱护公物
B节约资源
C艰苦奋斗
D节衣缩食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节约的要求包括:爱护公物;节约资源;艰苦奋斗。
54坚守岗位的基本要求是 ( )。
A遵守规定
B履行职责
C临危不退
D相机而动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坚守工作岗位,就是要做到:遵守规定;履行职责;临危不退。同时,考生应注意敬业的要求,包括:强化职业责任;坚守工作岗位;提高职业技能。
55从业人员做到真诚不欺,要 ( )。
A出工出力
B不搭“便车”
C坦诚相待
D宁欺自己,勿骗他人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从业人员做到真诚不欺,就是要做到:诚实劳动,不弄虚作假;踏实肯干,不搭便车;以诚相待,不欺上瞒下。所以A、B、C三选项符合题意。同时,考生应注意诚信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尊重事实、真诚不欺、讲求信用、信誉至上。
56国家出台 《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意义在于 ( )。
A制止商业贿赂行为
B限制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C扶持民族工业发展
D维持公平竞争秩序
参考答案: AD
参考解析:《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一条规定:为制止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所以A、D两选项符合题意。
57在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敬业的含义包括 ( )。
A执事敬
B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C敬字功夫,及是圣门第一义
D不怠慢,不放荡
参考答案: ABCD
参考解析:敬业指对所做的工作持一种虔诚、恭敬、认真负责的态度。敬业包含了四层含义:①恪尽职守,②勤奋努力,③享受工作,④精益求精。在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孔子、朱嘉等人关于敬业有多种表述。
58从业人员坚持“平等待人”的要求,应树立 ( )。
A市场面前顾客无差异的观念
B按照贡献取酬的观念
C按德才谋取职位的观念
D等价服务的观念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平等待人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以公平、对等的态度对待领导、同事和顾客等人的行为。平等待人是员工具有公道素质的重要表现,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树立市场面前顾客平等的观念;树立按贡献取酬的平等观念;树立按德才谋取职位的平等观念。
59在职业生涯中,从业人员“讲求信用”包括 ( )。
A择业信用
B岗位责任信用
C离职信用
D朋友情感信用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职业生活中的个人信用表现在择业、从业以至离业的全过程中,是个人信用道德品质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为使我们能够融入集体,赢得集体信任,必须努力做到下列三点:择业信用;岗位责任信用;离职信用。
60关于如何培养职业情感,正确的认识是 ( )。
A只有从事符合个人兴趣的工作,才能激发职业情感
B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有助于培养职业情感
C以小“善”去小“恶”,坚持点滴积累以巩固职业情感
D时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强化职业情感
参考答案: BCD
参考解析: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事物进行善恶判断所引起的情绪体验。职业道德情感具有认识鉴别功能,是从业人员选择职业行为的直接动因。在职业道德修养领域中善恶之别,泾渭分明,善虽小,仍然不失其为善;恶虽小,也终究是恶。所以从业人员对自己任何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言行,都务必注意克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才能积小成大,为人民建功立业,也正是在点点滴滴的行为体验中,职业道德情感才能得以加强和巩固,使自身的修养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还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
61职业化是按照职业道德要求以实现工作状态的 ( )。
A标准化
B规范化
C制度化
D人性化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职业化也称“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职业化就是一种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并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
62关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特征是 ( )。
A目的和态度上的非功利性
B要求上的普遍性
C人性上的本善性和社会性
D实践上的人人可为性
参考答案: ABD
参考解析:奉献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非功利性;普遍性;可为性。非功利性是奉献的本质属性,不管奉献以何种方式表现,也不管以何种成果提供,均具有非功利性。普遍性是指,奉献是对全体从业人员的要求,并非指某些特定的群体,或某些特定的人物。可为性是指,对从业人员来说,奉献不仅人人应当去做,而且人人可以做到。“人皆可成尧舜”,人皆可做奉献。
63关于“职业纪律”正确的说法是 ( )。
A严格执行职业纪律有助于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高
B防得了君子防不了小人,职业纪律只对遵守它的人才起作用
C所有从业人员都能遵守职业纪律,职业纪律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D职业纪律不仅关系到企业形象,也关系到员工个人发展
参考答案: AD
参考解析:遵守职业纪律关系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与发展,严守职业纪律是职业成功发展的基础,是正确职业发展观的反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能 力。企业具有良好的执行力靠的是纪律。
64对从业人员“追求真理”的具体要求包括 ( )。
A要加强学习
B要敢于牺牲
C不要盲目从众
D不盲目为上
参考答案: ABCD
参考解析:职业活动中,从业人员应以追求真理为荣。追求真理的具体表现为要加强学习,要敢于牺牲,不盲目从众,不盲目唯上。
(一)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
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练习题:
1王小二拿同学的文具盒,被同学发现后告诉了老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王小二,你这是第几次拿别人的东西了王小二低着头回答:第九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方面入手对王小二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从题意中可以看出王小二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但忍不住,这是缺乏道德意志的典型表现。
知 识 点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2品德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
2 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不包括道德信念。
知 识 点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指导法
3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A人际排斥
B人际吸引
C人际合作
D人际竞争
4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5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A心智技能
B表演技能’
C写作技能
D操作技能
6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9于l994年受邀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发展成果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布鲁纳
10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A情感
B意志
C性格
D气质
11( )目标是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A应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的功能。
A培养动机
B激发需要
C促进和维持
D培养纪律
13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 )。
A心理测验
B心理分析
C心理辅导
D心理咨询
1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5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 )左右。
A4岁
B3岁
C5岁
D7岁
16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指归因于( )。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17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维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18下列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和态度
19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比较
B变式
C概括
D直观
20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
A维果斯基
B加里培林
C加里宁
D赞可夫
2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者是( )。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华生
2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2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24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25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26( )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
A关注
B尊重
C真诚
D同感
27对程序教学贡献的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加涅
2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2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 )出版。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0年
3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地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2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 )。
A直接转变
B间接转化
C间接改变
D直接发生
E自然形成
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 )。
A获得
B同化
C顺应
D转化
E评价
4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有( )。
A自我意识正确
B获得他人肯定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
E社会适应良好
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联结
D原型整合
E原型内化
6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 )。
A实物直观
B感知直观
C模象直观
D本质直观
E言语直观
71 994年布鲁纳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概括为(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探索性研究
E社会文化研究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徒手型操作技能
D器械型操作技能
E闭合型操作技能
9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 )。
A设置学习目标
B阅读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
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E分析如何完成任务
10CAl的优越性体现在( )。
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所呈现的信息生动形象
D机器规定速度
E自定步调
11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12教学环境包括( )。
A基础条件
B师生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物质环境
E社会环境
13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D道德品质的培养
E健康心理的培养
1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5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态度与情感学习
E气质
1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17对技能分类的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 )。
A言语技能
B操作技能
C记忆技能
D心智技能
E体育技能
18在学习一份书面材料中,记忆效果的位置往往是( )。
A结尾部分
B都一样
C开始部分
D中间部分
E不一定
19问题解决具有( )的基本特点。
A目的性
B结构性
C序列性
D主动性
E认知性
20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
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情感
C义务感和责任感
D事业感
E自尊感和羞耻感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 )
2苛勒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 ( )
3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是知觉水平的概括。 ( )
4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 )
5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外部反馈。 ( )
6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表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 )
7教师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而言是正确的答案。 ( )
8创造性是少数人的天赋,一般人不可能有。 ( )
9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道德的自律。( )
10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成绩没有差异。 ( )
11学生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 )
1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味着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 )
13概括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 ( )
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整合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十扰减少,多余动作却有所增加。 ( )
15以合作学习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 )
16个体好奇心、求知欲越强,知识经验越丰富,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则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 ( )
17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没有关系。 ( )
18心理健康是绝对的。 ( )
19教学活动中,教师按领域原则和功能安排课堂空间,这两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可以组合使用。 ( )
20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往往就越低。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1局长解聘崔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
A妥当
B不妥当
C不好说
D比较妥当
2我国教师法对于学校解聘教师的情形规定有哪些(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自行为学生补课的
3依据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崔某在放学后义务为张某补习数学是违法的
B崔某不应该掐张某的左脸
C张某的父亲大闹学校是对的
D记者大肆渲染该事件是对的
4案例中,学校赔偿学生3000元,属于( )
A民事赔偿
B行政赔偿
C刑事处罚
D行政处罚
(二)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1该案例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什么研究方法( )
A现场实验法
B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个案法
2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3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 )。
A独立型
B内向型
C顺从型
D外向型
4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A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
B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C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D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一、单选题
1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2C解析题干是对练习法的解释。
3A解析题于是对人际排斥的解释。
4C解析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练习。
5D解析题干是对操作技能的解释。
6B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7A解析题干是对信度的解释。
8D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因此,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9D解析l994年布鲁纳接受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并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中对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发展成果作了高度概括。
10C解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11D解析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内容,并需要基于准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12C解析根据对课堂管理的解释,应选C。
13A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14C解析“应用”这一目标是在对材料进行深入加工基础之上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过程,因此代表了较高水平的理解。
15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16D解析四个选项中属于个人内部因素的是能力和努力,而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努力因素是随主客观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故选D。
17D解析奥苏伯尔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18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四个选项中,气质不是习得经验,所以不能迁移。
19B解析题于是对变式概念的解释。
20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21A解析巴甫洛夫从生理学的角度,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说。
22B解析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3C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进行的,而用绳子打结不需进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问题解决。
24B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5B解析根据内化概念选B。
26D解析题干是对同感的解释。
27A解析斯金纳论证了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原理,使其更科学。
2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2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新科书。
3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多选题
1BCD解析AE两项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2BD解析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是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主要途径。
3ADE解析布鲁纳将学习分为获得、转化和评价三过程。
4CDE解析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给健康如下的定义:“健康是指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ABE解析此三项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划分。
6ACE解析实际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方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7ABCE解析布鲁纳认为十几年来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四个方面。
8CD解析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9BCD解析AE两项为元认知计划策略的内容。
10ABCE解析机器不能为学习者规定速度,除此之外,其余均为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的体现。
11ACE解析知识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知识编码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
12DE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13ABCDE解析这五项均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14ABCDE解析这五项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个层次的需要。
15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16ACE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学习的复杂程度和知识的存在形式划分的。
17BD解析言语技能与体育技能属于操作技能,记忆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18ACl解析中间部分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影响,一般记忆效果不好。
19ACE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三个基本特点。
20ABCDE解析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这五项均为道德情感的内容。
三、判断题
1×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解析这是奥苏伯尔的观点。
3×解析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的一种具体方法。‘
5×解析题干所述为内部反馈。
6√解析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不同观念多,则说明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具有变通性。
7×解析教师自己的观点只能作为一个范例,而不是正确的答案。
8×解析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人人都有。
9√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水平是自律道德。
10×解析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表现在他们学习所花的时间上。
11√解析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一般学习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是一种特殊形式。
12√解析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它们能提高学习者迁移的意识性。
13×解析直观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理解知识的起点。
14×解析此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的同时,多余动作也随之减少。
15√解析见大纲关于合作学习模式的阐述。
16√解析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思维比常人活跃,因此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17×解析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18×解析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19√解析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
20√解析班级规模过大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因此,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四、情景题
(一)
1B解析局长解聘崔老师的做法不妥当,没有法律依据。
2ABC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B解析略。
4A解析题干所述符合民事赔偿的内涵。
(二)
1A解析案例运用的现场实验法,又称为自然实验。
2ABCD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教育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3BD解析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了内外向两种。
4ABCD解析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应注重学生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进行个别指导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行为参照
B服从
D强迫
D认同
2小明从不和小伙伴玩,上学也是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后来老师只要发现他有与同学交往的表现,就鼓励表扬。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小明与同学关系变得很融洽,这里老师用了()法。
A代币奖励
B示范
D行为塑造
D惩罚
3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的位置往往是()。
A开始部分
B中间部分
D不一定
D都一样
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客观的意见
B是权威意见
D将有助于他
D是主观意见
5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A知识水平
B能力水平
D学习状况
D心理状况
6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是()。
A加涅
B布卢姆
D波斯纳
D罗森塔尔
7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8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D好奇心
D独立性
9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至50年代
D20世纪60至70年代
D20世纪B0年代以后
10按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的成熟年龄是()。
A3岁以前
B3岁左右
D5岁
D7岁
11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2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提出的。
A布鲁纳
B布卢姆
D布鲁巴奇
D波斯纳
13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14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1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6以词汇学习、实物、、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维纳
C加涅
D奥苏伯尔
18以下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和态度
19心智活动的执行具有()。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隐性
D客观性
20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整合阶段
D自动化阶段
21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22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3“砖能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2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25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2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8()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2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年出版。
A1903
B1913
C1924
D1930
3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的特点有()。
A独立意识日趋强烈
B自我评价成熟
C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D有较强的自尊心
E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5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7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A教学测量
B儿童的个性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D教学评估
E生理卫生
8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B对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9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群体的功能是()。
A评价性功能
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
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
11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态度与情感学习
E气质迁移
12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13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的外显性
C执行的内潜性
D运用的闭合性
E结构的简缩性
1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教学设计策略
E学校领导策略
15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
D认知性的问题
E一般性的问题
1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17抑郁症的表现是()。
A情绪消极
B消极的认识倾向
C动机缺失、被动
D躯体上疲劳、失眠
E生活的压力
18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A激发求知欲
B提示教学目标、
C变化教学情境
D评定学习结果
E配合学生经验
19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口头约定的规范
C约定俗成的规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2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
A案卷分析
B标准化成就测验
C观察
D情感评价
E自编测验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进人关注情境阶段。()
2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力×距离”是解决问题学习。()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4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5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7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8单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效果。()
9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10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11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12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13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14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予间接指导。()
15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16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17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1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0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因素。()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1刨造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抽象思维
2下列符合创造性思维灵活性特点的是()。
A举一反三
B随机应变
C自以为是
D落叶知秋
3下列有关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就强
B创造性强,一定是高智商
C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D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4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A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1考试临时抱佛脚违反了记忆规律,记忆规律是什么()
A先快后慢,不均衡
B先快后慢,最后忘完
C先慢后快
D不快不慢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A时间
B识记材料的性质
C系列位置效应
D学习程度
3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C适当过度学习
D多种感官相互协调
4在教育教学中应对小王进行一定的学习策略训练,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时候,应遵循什么原则()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一、单选题
1A解析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2C解析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为复杂的行为。
3A解析开始部分与结尾部分效果好,中间部分由于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一般效果不好。
4C解析略。
5C解析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一般采用教师自编测验的方式。
6C解析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
7C解析题干是对自我促成的纪律的具体解释。
8A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9D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0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IiD解析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构成一个常模参照系。
12C解析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13C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14C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该学说。
15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对迁移进行研究的迁移理论。
16C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符号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
17D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8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在此四项中气质不是习得经验,所以不能发生迁移。
19C解析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其他三项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20B解析安德森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
21C解析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22C解析ABD三项属计划策略的内容。
23A解析用途扩散就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24C解析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原型启发。
25B解析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
26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27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2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2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多选题
1BCD解析AE两项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2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3ABCDE解析此五项均为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4ACE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通过其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
5ABDE解析教学设施属物质环境的内容。
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而划分的。
7BCE解析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8ACE解析对B和D两种类型的学生必须既提出正面材料,又出示反面材料,以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
9BCDE解析群体士气的高低与群体人数无关。
10ABCDE解析这些都是群体的功能。
11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12ACE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出来的。
13ACE解析略。
14ABC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15AB解析研究者倾向于把各种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6ABE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了品德的心理结构。
17ABCD二解析E项与抑郁症的表现无必然联系。
18ACE解析BD是与引导注意同一层次的教学事项。
19AD解析群体规范有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两类。
20ACD解析BE两项是两种主要的教学评价技术手段。
三、判断题
1×解析常思考这样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2X解析题干所述为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3×解析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5√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6×解析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7√解析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8×解析单独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9×解析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10×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11×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12×解析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13×解析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14×解析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予直接指导。
15×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16√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的判断。
17×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18×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解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0×解析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原因除学习外,还有疾病、疲劳等其他原因。
四、情景题
(一)
1B解析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AB解析C项是思维缺乏批判性的表现,D项反映了个体思维的深刻性。
3CD解析A项错误,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B项错误,创造性强,智商应高于一般水平。
4ABD解析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多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二)
1A解析记忆规律是先快后慢,不均衡。
2ABCDIMP]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识记的时间、材料的性质、材料的位置及学习程度。
3AB(D解析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适当过度学习和多种感官相互协调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4ABCD解析学习策略的训练遵循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有效的监控原则。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以客观题加主观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属于一个考点。其中对于德育过程的特点考查较多,在考试过程中主要会以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比如:德育过程的多端性是指什么。并且在考查中都是偏向于理解类和识记类题目的考查,所以对于本部分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熟记。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1)道德认知
含义指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其中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理解道德认知主要考察的方向有例子型反选,比如小明知道乱丢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这就属于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含义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理解道德情感是评价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评价他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比如小明在看到别人乱丢垃圾的时候觉得内心很愤怒;评价自己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比如小明因为自己早上匆忙上学而随意丢垃圾感到羞愧。
(3)道德意志
含义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理解道德意志一般都伴随着克服困难。比如小明经常上课迟到,班主任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也不想迟到啊,但是我就是起不来”。这个例子表明小明认识到了上学不应该迟到,但是因为意志力不够而起不来床,所以是道德意志不够。
(4)道德行为
含义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理解道德行为指的是出现了实际的关乎道德的外部表现,比如小明知道随意丢垃圾是不对的,这属于道德认知;而小明知道丢垃圾是不对的所以从来不乱丢垃圾,这就表现了小明出现了从来不丢垃圾的道德行为。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1)要注意全面性(统一性)
含义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理解知、情、意、行四个要素都要发展。
(2)要注意多端性
含义知情意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独立的,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知情意行的发展是不协调的,因此并不一定都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具有多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入手。
理解多端性指的是德育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开展的,但是不是绝对的,德育过程也可以从知情意行的任意一端开始,比如从先培育道德意志开始,或者培育道德行为开始都可以。
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含义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需要在学生活动和交往中实现,所以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含义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的影响肯定不止来自于一个方面,必定收到多个方面的影响。
理解比如来自老师的影响、同学的影响、学习书上的内容而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实践活动时产生的影响等。
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含义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他们的产生变化都依赖于个体的心理活动,所以任何思想品德的变化,也都必须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含义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外界教育的各种因素,他们吸收,分析,综合这些外界因素的过程就是一种内部的矛盾斗争的过程。
3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含义德育过程不仅包含学生接触与吸收外界教育因素的过程,也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含义德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持续的,反复的进行,因为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是一下子提高的,而是长期逐渐变化的,又正因为学生意志的薄弱性,所以德育过程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倒退。
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自制力不强,需要长期进行监督。也就要求教师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反复抓、抓反复。品德培养的时间是一个持续时间长,逐步提升的过程。
考题再现
(单选题)“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答案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有着诸多途径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故本题选D。
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教育入手,把重点放在( )的形成上。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答案C 解析:幼儿德育的重点是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即促进道德行为的形成。故本题选C。
幼儿德育的重点是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即促进道德行为的形成。
幼儿道德教育亦称“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品德教育”、“幼儿德育”。按照幼儿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多从道德情感的感染和道德行为练习入手,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与活动,联系幼儿能理解的具体的人和事,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地抓好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儿童最初几年的道德影响对其一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什么(简答和论述时要扩充)
(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
(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
(3)注意个别差异
这种行为并不属于任何一种特定的爱情类型,而是可能涉及不道德或道德问题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轻易更换恋爱对象,这可能表明他/她并不真正关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或者他/她并不愿意承担长期的道德和情感责任。这种行为可能会伤害其他人的感情,也可能会违反社会道德规范。
因此,这种行为并不属于健康的爱情关系,也不应该被视为任何一种健康的爱情类型。在真正的爱情关系中,人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承担起长期的道德和情感责任,而不是轻易地更换恋爱对象。
单选题
研究表明,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明显转折的时期一般是在()年级。
A.一
B.二
C.三
D.四
网考网参考答案:C(仅供参考,欢迎评论交流)
网考网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名师详解研究者认为,品德的发展应该是多层次、多水平、多深度的,所以道德情感发展不应以单维度来表示。其研究结果指出:(1)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随着年级的递增,高级水平逐步增加。低年级从第三级向第四级转化;中年级以第四级为主;高年级约有半数左右被试达到第五级水平。(2)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即一、三年级之间道德情感水平的差异较显著,而三、五年级的差异没有如此明显。(3)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表现是义务感最强烈,荣誉感次之,良心和爱国主义再次之,幸福体验最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