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本科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案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我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在上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迸发出父爱巨大的力量,作者是如何表现父爱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世界,用同样的方法,感悟母爱的力量。”通过回顾复习,注重了专题单元间课文之间的联系,知识的迁移,揭示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揭示课题后,问:“你注意到了那个字?你如何理解课题的?”又为更好感悟课文内容作一铺垫。
第二环节: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边读边感知主要内容是必备的能力,是阅读的基础。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试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把觉得最有价值、最能帮助分析、理解课文的问题提出来。目的是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教会学生会提问题。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因为本篇课文时略读课,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本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动笔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注重阅读批注的训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通过对母亲外貌、行动、语言描写语句的朗读,解决了一个中心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母亲的深沉?”体会了母情对我深深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敬仰。最后分角色朗读全文。目的把学生支离分散的感受整体化一。
这个环节目的问题少而精重点突出,避免挖掘太多太细。“以人为本”注重朗读,再读中悟、悟中读。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共鸣
这个环节精心设计了从画面、诗歌、古诗、名言等方面,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爱。
设计意图1、让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共鸣,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唤起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再次感受伟大的母爱。2、对学生课外阅读倾力引导。3、激起学生网上学习查找资料的兴趣。
第五环节:升华情感,情感内化
在《烛光里的妈妈》乐曲声中,让学生写出此刻最想对母亲说的话。目的是把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进行人文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设计目的使学生与母亲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融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2在选择这一课时,我的脑海中久久地浮现着王崧舟老师那一堂两个小时的《慈母情深》的课,那不着痕迹地引导与深情地朗读,激活了文字里的诗意,唤醒了孩子们的感觉,让学生读出了心酸,读出了慈爱。
那么我在上这一课之前,我就在思考:我如何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既从王崧舟老师的课中受到启发,又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色上出自己的风格,使孩子们也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呢?
下面,我就简要地说说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一、精选镜头,感悟深情
《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没有直白地流露,只是从富有生活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刻画了一个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仍坚守着家庭的温暖,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
因此,我在设计时,教会学生自读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方法,通过自读,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品读、交流、感悟,再从中筛选出几个镜头来细细体会。
镜头一:工作中的母亲——劳累
这个镜头攫取了几个描写母亲工作的段落,引导学生既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也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猜测母亲的生活状况,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其中一组慢镜头和一组快镜头,写法相似,但描写出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疲劳和忙碌。我引导学生从写法的独特之处入手,通过对比朗读、师生配合读等方式,感悟母亲这一慢一快背后的艰辛付出,更能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深刻领悟,再指导学生用朗读传情达意,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镜头二:给钱时的母亲——慷慨
一个如此贫穷而劳累的母亲,当作者向她要钱买书时,她会如何呢?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母亲的用心,我先设想了生活中的母亲对自己的小气与节省,来反衬出对孩子的慷慨。这慷慨从一“塞”中流露得最淋漓尽致。有了前面对家庭情况的拮据和母亲工作的劳累的感悟作为铺垫,此时“塞”出的真情便水到渠成了——塞出的是心血,是慈爱,是期望……
二、还原生活,引起共鸣
于漪老师说:“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实践。一定要打开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这告诉我们语文与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篇《慈母情深》便是作者梁小声在成功之后,回忆一件小事中慈母对他的期望与鼓舞,对他创作人生的影响。故事本源于生活,读来更是朴实无华,母亲的言行举止恍如就在身边一样自然。因此品读过程中,孩子们很容易回归生活,找到共鸣,设身处地谈出自己的感受。
特别是文中慈母情深感动了作者,作者懂得回报母亲时,我设计了一组诗,由学生从生活中找镜头来填写,这既是对文中反复、排比段落的仿写,又能引导学生发现母爱,感恩亲情,达到更高层次的共鸣。
当然,因为今天是公开课,学生面对这么多听课的老师,有些紧张,不敢表达,所以我特意把教学节奏放慢下来,引导时难免会有些啰唆重复,但是,我想只要能让尽量多的孩子们参与其中,即使超过一点点时间,又何妨呢?毕竟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进度来拔苗助长吧!所以,这堂课虽留有遗憾,仍觉值得!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阻,给我钱买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篇幅较长,共有35自然段。1-4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少年时的“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5-31 自然段,写了“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问母亲要钱买书,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累地挣钱,我很是震惊。32-35节,写了 “我”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买书,而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青年近卫军》就是这样来的,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包含着慈母深情,也成为“我”今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拜之情。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抓课文重点句感悟。
三、具体实施
课前谈话
通过对梁晓声的简单了解,学生感受到梁晓声是位着有多篇小说的著名作家,为本节课学习——感受作者的成功与“母亲的支持”分不开,作了铺垫。
一、整体感知课文,本文情节性较强,学生能自己读懂内容。所以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从故事起因开始学习本文,因为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并且是想得“失魂落魄”。抓住词语体会买书欲望的强烈,感受家境的贫穷。因为想到学生可能理解不了一元五角在当时是怎么一个数目,我补充当时经济背景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体会虽然家境的贫穷但我还是想买书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三、感悟慈母情深(课文的5-31自然段)我分成三个板块学习:
(一)围绕一个问题:我原本是来要钱的,为什么我的想法改变了展开5-25自然段的教学。
我指导学生通过划句子,找原因。抓住三个重点处: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从“震耳欲聋,”体会声音的吵,环境的恶劣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从“极其瘦弱”体会母亲的瘦弱、辛劳。“挨得很近、烤着”体会环境的恶劣。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个本文学习的重点段落之一,由于这3句话的表达方式极有特色,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先说说第一次看到这样句子时有什么发现,指明这三句是倒装句,重点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疲惫,还有我的震惊。
从三个重点处找到原因——我看到瘦弱的母亲在恶劣的环境中辛劳的工作,不忍心开口要钱。紧接着就对话朗读,从我的话语中体会,我开口要钱是那么难。
然后一个问题引入下一板块的学习,听到我要钱,那母亲又是怎样的反应
(二)感受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26-29段)。
1、理解“龟裂”体会母亲的辛劳。
2、从“掏、塞”感受母亲给我钱的爽快。
3、两个母亲不同的态度,感悟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
4、四个“立刻”母亲抓紧一切时间工作,多挣钱养家糊口,也从侧面看出对钱如此看重的母亲,给我买书时是那样大方,更能看出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
(三)读中悟写(30-31)。感悟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依托,读完两个自然段,我让写“我”想对母亲说的话。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我”当时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四、课文总结,升华情感。 最后四个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我”给母亲买水果罐头,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而母亲又“凑”钱让我去买书,更进一步地感受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明白了,这就是慈母情深。
至此,本文的学习已经结束。但真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学习完本文后,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梁晓声的作品产生兴趣。所以,最后我希望去阅读梁晓声更多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作为一位年轻老师,我的课还存在许多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努力。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根据教学设计,我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情;四、说教学程序。
一、 说教材
《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 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根据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文本细读、质疑引导、合作交流、听读学习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三、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而且前面学了一篇有关父爱的精读课,对于这篇略读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了,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因此,我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或问爷爷奶奶,了解当年的情况,帮助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课是略读课,但篇幅比较长,所以我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上主要通过品词品句,以读悟情、讨论交流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首先,新课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复习古诗《游子吟》导入新课。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已学知识,唤起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情;一方面又顺理成章的引开了课文;
其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让学生带着“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想?”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文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细读文本,品味感悟。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对母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细细地品味感悟伟大的母爱;
最后,总结与拓展。通过向学生质疑:“本文通过讲述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来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中心。由于本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所以,我设计了“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最想为母亲做的一件事”活动,通过播放歌曲《母亲》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地领会感悟伟大的母爱。由于“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大胆地对“母爱”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升华主题,感悟伟大祖国的母爱。
总之,在这节课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足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谢谢!
1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2你要相信,自己就是一道美好的风景线!别人再好始终是别人,自己再不堪也是世上唯一的自己。
3起风的日子学会依风起舞,落雨的时候学会为自己撑起一把伞。生活有望穿秋水的期待,也会有的意想不到的欣喜。
4人生是一场醒悟,不要昨天,不要明天,只要今天。活在当下,放眼未来。人生是一种态度,心静自然天地宽。不一样的你我,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人生。
5过去的事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改变过去。将来的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享受当下。
6只有回不去的过往,没有到不了的明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7不要花精力和时间去犹豫和纠结什么选择是最好的,因为不做永远不知道结果,有想法就大胆地去尝试,才能获得不一样的人生。
8只要心中充满阳光,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温暖。若是内心充满阴雨,繁花似锦也会显得荒凉。
9每个人都有很艰难的岁月。但是大多数时候,那些艰难的岁月最后会变成整个生命中最精彩的日子,如果你挺过来的话。
10余生漫长,和相处不累的人,珍惜每一段时光;余生很贵,做那个喜欢的自己,与岁月深爱!
11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有多少残酷,你就该有多少坚强;有多少努力,你就会有多少光芒。
12带着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不念过往,不诉忧伤,不惧未来。
13你若不想做,一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
14挥别昨日的伤痛,得来今天的美好,甩掉今天的烦恼,相信明天会更好,每一个挑战都靠自己打倒,每一个幸福都靠双手捉牢!
15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不去追逐你所渴求,你将永远不会拥有。
16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与其逃避现实,不如笑对人生;与其听风听雨,不如昂首出击!
17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人生需要平衡,幸福也需要感受,人生的路到底有多远并不重要,当务之急是珍惜生命的每一秒。
18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人活着其实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都是过眼烟云!
19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精彩!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文字可以用来写,用来读,用来看,怎么会是用来听呢?试想,一篇全部平铺直叙的文章和一篇文章里带几处象声词,是不是后者更加增强了语言的灵动性?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
所以,这如果你想打动读者,那么在写作中就要避免长篇平铺直叙。
要适当加入类似象声词,例如:叮铃铃,手机响了,铃声把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或者,他气愤的把杯子打碎在地上……
个人理解,其实,不止如此,可以多方面的引起读者的情绪,听觉,触觉甚至味觉…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易引起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
人性的弱点有很多方面,例如:虚荣、贪婪、羞愧、自私、懒惰、窥视……
多数人都很讨厌和贪婪、自私的人做朋友,就我自己而言,虚荣,贪婪,自私的人,我一定会躲得远远的!所以我更不会把写文字-我这么爱好的一件事与这些人性弱点联系到一起,而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让人觉得很有启发,充分利用这些弱点,才能更好的抓住读者的心里。
但是切记:要有一个高大上的主题,深刻的结尾。否则,这篇文章就很难逃离低水平低格调,弄不好作者还成了利用人性弱点的"卑鄙小人"。
这一环节是文章的核心,若未能解决读者的困惑,只能让人觉得,文章更多流于形式,更直白的讲,完全成了十足的“标题党”,使读者很难有深刻的收获,更难引起情感共鸣…
行文要言简意赅,拒绝啰嗦,以往我们总是觉得为了支撑一个观点,语言大篇的摆事实,讲道理,用以说服读者,往往事与愿违,不但丢了中心,严重跑题,还使读者累于阅读,浪费时间……
其实,何止是写作,万事万物都讲究凡事有度,而且言多必失呢,以往,我和朋友同事聊天,交流也发现,刚开始有针对性的沟通,后来东拉西扯,有用没用的都拿来讲,结果,大部分毫无用处,还淡化了主要的谈话部分……
所以,要用简短精炼的语言画龙点睛。
类似**镜头,从远及近,从面到点,给读者营造一种意境,循序渐进的拉近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代入感,画面感,从而更好的引起情感共鸣……
真正做到以上几点,类似代入感,画面感,情景中,似乎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水平,还需要大量的学习,总结,推敲,去打磨好语言的影响力,让读者通过文字,更好的了解赞同某些观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表达出来的东西,首先是你最真实的感受,读到的人,恰好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有着和你同样的感受,这就是情感的共鸣。比如你正趁着下晚自习睡觉前的时间偷偷在书房打游戏,和其他队友约好了今晚一起打boss,在你正打的欢,这时候你母亲发现你还没有睡,冲进来拔掉了你的电脑电源,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将这件事,将你的心情表达出来,而读到你文字的人,恰好也有同样的经历,那他一定会有和你同样的感受。
常反感的。因此切忌做一些无病申吟类的文章。如果你的文章是你专业方面非常的强的文章了,我想这类的文章应该能得到更多人的分享和关注吧
四,名人故事类的文章
一般比较知名人物的文章非常容易被转载和分享,事实上作者的名气可能比内容本身更重要。因为人们在读文章之前会因为作者是谁而对这篇文章的质量先入为主。知名人物在读者心中也已经建立起一些稳固的信任,因此建议大家可以
查看原帖>>
今天的思考题是如何从读者的角度写文章。我想了想,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如何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能看你的文章,能看进你的文章。能让他通过你的文章能有所感悟。
想要让他能有感悟首先就是我们选用的案例要有共同性。要有共同的回忆:如九零后都有的拍画片、看猫和老鼠动画片等等。当你选用这些案例时,用这些引出你的主题时,就至少会让一代人有记忆,愿意来读你的文章。
其次就是要注意文字的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不同一文字可能想要表达的意思就会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如何让文字更有力量。
最后就是要相信真诚是最不会被讨厌的素质,而文章也是一样的。当你的文章充满着真诚情感,文字是真实的。那么你的文章就一定不会被讨厌。就一定会得到人员的喜欢。
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读者通过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情感、回味等心理活动,并使之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须遵循以下要求。
一、 综合活动,审美主导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审美活动。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歌德的《浮士德》、读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我们会情不自禁地为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而陶醉,获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
当然,文学作品鉴赏不是纯粹的审美活动,它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主、包括实现其他价值在内的综合活动。“艺术具有一种二重特征;它既是一个摆脱经验现实及其社会效果联系而超乎其上的独立物,然而它同时又落入经验的现实中,落入社会的种种效果联系中。于是显示出这种审美现象,它是双重的,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现象的(faitssociaux)。”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除实现审美价值外,还有许多价值成分,诸如认识价值,道德伦理教育价值,政治价值等等。
例如,在认识价值方面,恩格斯就曾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还称赞读《人间喜剧》比从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例如《复活》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表现出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最后一课》表现出反对外族侵略的政治价值等等。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核心而融汇了其他价值的有机活动,其中融汇的认识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等等同审美价值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而且,其他价值的实现,都是在审美价值的实现中实现的。
所以,“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
二、 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朱光潜先生把一篇作品的整体布局比作兵家所谓的“常山蛇阵”。它的特点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就是说,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整体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某些细节孤立起来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比如“我来迟了”,作为一句完整的话来看,无所谓优劣。日常生活中,它表述的是言说者的一种行为,没有什么更深的含义。但同样的话置于《红楼梦》中,让它由王熙凤的口中说出,其含义就不一样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在这里,“我来迟了”就不仅是王熙凤的一个简单的行为动作。联系上下文,考虑王熙凤在整个贾府中的身份和地位,我们知道,这句普普通通的话语背后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我们既可以从中感觉到王熙凤风风火火、泼泼辣辣的性格,也可以体会到王熙凤在贾府中非同一般的地位和身份,还可以领略到王熙凤放肆的语气中所包含的炫耀和盛气凌人的气势,认识到王熙凤“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独特气质。在那种场合,这样的语言只能从王熙凤的口中说出。
再比如“绿”、“过”、“到”、“入”、“满”这些字,从语义的角度来比较,我们很难说哪一个字更好一些。但在作者感情的参与之下,经过作者的巧妙安排,毫无感情的文字就传达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审美感受。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容斋随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为什么“绿”好呢?从科学的角度讲,风一般只能以听觉、触觉来感知,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诗人用“绿”去描写它,化不易传达的听觉、触觉而为触目成色的视觉,既见春风的到来,又惊异于春风到来后江南水乡的变化,形象生动,一举两得,这就是诗歌创作中通感的妙用。就整首诗而言,“绿”字与其它几个字相比,更能强化诗意:青山绿水,碧野春风、明月孤舟,多么富有诗意的画图啊!
孤立地来看,下面的这段语言是非常罗唆的: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当鲁迅把它放在《社戏》中,用来表现“我”盼望小叫天出场的急切心情的时候,它却是传“情”妙笔。
在文学作品中,某些场面、情节、细节孤立地来看可能是丑陋的、恶俗的、不健康的,但从整体来看,它们有时却是作品的必需。鲁迅先生早就批评过那种不顾整体,单纯寻章摘句的鉴赏方式,“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合,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 所以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去鉴赏,才是正确的鉴赏方法。
三、 联想想象,虚实相间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接受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那么如何填补文本留下的空白?如何使一般的语言符号变为生动的形象呢?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接受美学的这种观点对我们谈论文学鉴赏的要求很有启发。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学鉴赏就无法进行。我们看两段描写: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寡妇出现了,网纱做的便帽下面,露出一圈歪歪斜斜的假头发,懒洋洋的趿着愁眉苦脸的软鞋。她的憔悴而多肉的脸,中央耸起一个鹦鹉般的鼻子,滚圆的小手,像教堂的耗子一般胖胖的身材,膨脝饱满而颠颠耸耸的乳房,一切都跟这寒酸十足而暗里蹲着冒险家的饭厅调和。她闻着室内暖烘烘的臭味,一点不觉得难受。她的面貌像秋季初霜一样新鲜,眼睛四周布满皱纹,表情可以从舞女那样的满面笑容,一变而为债主那样的竖起眉毛,板起脸孔。总之她整个的人品足以说明公寓的内容,正如公寓可以暗无示她的人品。┅┅罩裙底下露出毛线编成的衬裙,罩裙又是用旧衣衫改的,棉絮从开裂的布缝中钻出来;这些衣衫就是客室,饭厅,和小园的缩影,同时也泄露了厨房的内客与房客的流品。她一出场,舞台面就完全了。50岁左右的伏盖太太跟一切经过忧患的女人一样。无精打采的眼睛,假惺惺的神气像一个会假装恼怒,以便敲竹杠的媒婆,而且她也存心不择手段的讨便宜┅┅。
第一段见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第二段见于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第一段的空白是作家采用白描的缘故,第二段描写,作家采用的是细描,两段都有诸多空白。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一幅憔悴而多肉的脸,但脸的形状呢?脸的黑白呢?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着一个像耗子一般胖胖的身材,但到底有多胖呢?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一双四周布满皱纹、无精打采的眼睛,但眼睛的大小呢?是豹子眼还是丹凤眼呢?眉毛呢?是浓浓的八字眉还是细细的柳叶眉?……总之,仅靠这些实的描写,不能够构成一个可以用视觉感知的完整图像,这就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形象进行补充和想象。只有这样,作品中的人物、景物、场面才可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从而使我们得到艺术的享受。因此,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不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根本无法鉴赏文学作品。夏丏尊、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画者,全是想象的结果。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的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把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为具体的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譬如说吧,‘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好句子,但这八个字的所以好,并非白纸上写着的这八个字特有好处,乃是它所表托的景色好的缘故。我们读这八个字的时候,如果同时不在头脑里描出它所表托的景色,就根本不会感到它的好处了。”
四、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文学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文学鉴赏一样需要感情的入乎其内,进入角色,与作品描绘的对象融为一体。文学鉴赏者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而应当把自己化入作品中,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爱人物之所爱,怒人物之所怒,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理解作品,获得审美愉悦。否则就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魅力。《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的,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闰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这段描写说明,在文学鉴赏中感情专注与浮光掠影所获得的审美效果是不一样的。林黛玉开始由于“未留心去听”,所以偶尔听到一句两句,她只感到“倒也十分感慨缠绵”。当她被戏里的妙词所吸引而侧耳细听的时候,她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先是“不觉点头自叹”,继而“不觉心动神摇”,后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随着她感情投入程度的加深,她所受到的感染也越来越强,获得的审美愉悦也越来越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文学鉴赏既需要鉴赏者入乎其内,也要鉴赏者能出乎其外。如果鉴赏者一直沉浸在作品所描写的世界里出不来,就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深刻的分析和评介。应当说,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不能说读了李后主的词就闲愁万种,读了琼瑶的小说就想入非非,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某一人物。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就要自杀,看了《少林寺》就想出家……我们看一下吴俊忠先生对崔颢《黄鹤楼》诗的鉴赏和分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已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者初读这首被誉为‘绝唱’的七言律诗,很自然地会被诗中所表现的那种旅思乡愁,以及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情绪所感染,甚至会驱动自身的人生和情感体验,或遗憾‘空有大志,人生无成’,或感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渐入诗中之境而流连忘返。但鉴赏者不能沉湎于此‘诗境’,必须反复吟诵,调整视点,跳出境外,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理解诗的意蕴和内涵。读着、读着,鉴赏者把此诗放到当下的文化视野中来‘解读’,若有所悟,忽生新感:自然万物均在变与不变之中,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触景生情,见物思事,乃人之常情,然而生何种情,思哪些事,乃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和情绪心境,与其感叹山河不变人事非,倒不如睹物思人,更上层楼。黄鹤楼巍然屹立,白云悠悠缭绕,并不因黄鹤已去而失色,阳光下树木葱郁,青草碧绿,江上烟波迷茫,好一派自然风光,即使因天晚而望不到故乡,有此自然美景,足以慰思乡之情,又何必触景生愁。山河不变人事变,有志者当珍惜时光,努力奋发,不应在无为的忧愁中虚掷时光。”
这样分析,就跳出了诗外,而不至于使自己沉迷在诗歌的愁绪中。空灵的艺术需要空灵的心境去领会其中的美好,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需要鉴赏者的慧眼。
五、 逐层深入,体味深意
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有言外之意,题外之旨,弦外之音。文字传达给读者的字面意义几乎没有差别,为什么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呢,原因是不同的鉴赏者面对文字叙述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林兴宅先生把文艺作品的审美层次分为三层:①各种形式因素唤起的意象;②意象所指示的历史内容;③象证意蕴。 其意思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意义上。比如《蝇子透窗偈》这首诗: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表面上看,它是写蝇子从来路钻出窗外的事,没有什么意思。而实事上并非如此,这首诗的象征意义在于:通过蝇子钻窗的过程,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若用眼而不用心,就会被假象所误导,也就是说,眼看不如心悟。很多读者在阅读叙事性作品的时候,总是追求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色彩、社会意义、作家意图、文化意蕴……视而不见,岂不知这些才是作家的真正用心和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要用眼,而且更要用心,只有这样深入体会,才会领悟到作品的题外之旨、弦外之音。
一、连续观赏影响矛盾的铺陈与故事的震撼力
1一个故事被分割成三个部分讲述,如果不能把握每一个阶段叙事的节奏,就很容易把已经铺垫好的情绪爆发削弱。这是由 游戏 发行的方式导致的,因此,这个原因 游戏 的发行方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单机 游戏 剧情往往是通过碎片化视觉呈现的整合,即使是互动** 游戏 ,间隔过长的等待不仅会使我这种“鱼”的记忆玩家在细节剧情上有所遗忘,在关键选择上也需要费力思索,尤其是那些不明显或者故事在前期着重淡化的关键细节部分。另外由于失败的支线剧情会进入菜单界面,所以对于终章这种需要爆发 情感 的连续叙事上会有更强的割裂感。这是为了 游戏 性难以妥协的,也可能是受限于资金。
2同样的章节发售《奇异人生》为什么不会有相同的问题?其实也是有的,但是奇异人生在发行方面就是依照计划进行分章节发售的,每个章节的故事相对完整,叙事上面是符合起始-铺陈-高潮-尾声的设计的。而《隐形守护者》本身的售卖方式妥协于资金和人手,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情况,尤其是第一时间玩到 游戏 的玩家。而美丽世界和丧钟为谁而鸣这两条线就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因为实际上,这一条线路是额外新的分支,是单独的一个故事发展,它不需要在细节上与前面章节进行比对,只在大的人物形象上形成反差就足够震撼了。
二、对比是凸显矛盾与激发 情感 的绝佳手段
1在高源结局的处理上,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我个人认为这个画面戏剧张力更强烈,并且这一段是通过视频来展示的,说明也是作者非常想要渲染情绪的地方。与文字直接表达爽感不同,视觉呈现需要一定的留白与想象空间,才会使得这种极为讽刺的对比让人感慨万千。
可以说这一段的演出演员的情绪还是把控的十分精准的。两者见面,肖途由惊讶到释然,你看不见 那种 恨之入骨的 情感 ;高源由惊讶到迷失,你看不到强烈的悲伤。两者平淡如水的情绪,是时间凝练出的平静,此时此刻,两者所处的环境,所走向的道路,都能让人觉得,高源是那么的悲哀,那么凄凉,真是罪有应得。这种本应该用最严厉的酷刑惩罚的画面,在这里处理的非常巧妙,因为无尽的情绪留白,会让玩家回忆过往,引导着玩家与肖途最为接近的 情感 共鸣。而每个人,都能在这片无声的对视中,尽情抒发着个人的 情感 ,这种 情感 是双向的,既有肖途,又有 高源 。
2不考虑原作的情况下,陆望舒与肖途最终的见面场景也依然会感动玩家;而对于原著粉来说,这种 情感 的铺垫更为深刻,更易感动。这个结尾的故事张力依然存在,也并非毫无铺垫。革命当中的爱情,很难是当代偶像剧里那样轰轰烈烈,个人认为,质量不佳的偶像剧的爱情如同儿戏,毫无逻辑;在经历了各种磨难与绝望之后,即便不是情侣,这种革命友谊 情感 的爆发也是极为真实的。
肖途的笑与望舒的泪,是释然,更是委屈。这个场景煽情的套路虽然陈旧,但因真实,仍能令人感动。我并不觉得失去了原作的精髓,起码这样的表现,是优秀的。就像《我不是药神》,一部完全套路化的**,因为太过真实,一句“你难道就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完完全全就是现实的写照,怎么不会让人 情感 共鸣呢?
3在结局肖途收到方敏伪造的证明材料,肖途放声大哭的复杂 情感 中,是对过去人与事无法救赎的刺痛,是多年来对自己、对方敏、对望舒等各种守护者委屈的爆发,是对当今能活下来、对个人功绩承认的喜极而泣。这种掺杂了任何人都难以理解的复杂 情感 的视觉呈现中,岂是一句“组织知道你的委屈”能够宽慰的?这种戏剧张力的处理也是非常令人动容的,我不太明白一些朋友觉得结局烂尾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三、恶意剧透和少部分极具优越感的“原著党”在剧情上的“科普”对隐形守护者戏剧张力和 情感 体验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1不少喜欢剧情 游戏 的玩家会在自己玩过一遍 游戏 后看看部分主播的实况,或者一些云玩家(非贬义)在观赏这部作品时,或者在论坛进行讨论时,都会被素质极差的弹幕、少部分原著党“热心”的科普与论坛标题就剧透的事情严重影响了观感。有些朋友是主动选择去看剧透,有些朋友更多的是“被”剧透。我个人主观认为,对于恶意剧透,那是必须SM的,这没什么可宽恕的余地;尤其是在 游戏 未完全发售时,弹幕在肖途去图书馆回忆过去时,一句“记住方敏的字迹”的弹幕就已经把这个整个故事最强烈的戏剧铺陈变成毫无期待的结局,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别指责玩家或者观众,难道玩 游戏 就不能上论坛来讨论 游戏 吗?
2少部分原著党先入为主的 情感 体验削弱了他们感知剧情的客观评判能力。珠玉在前,进行对比无可厚非。只是在各种原著党于故事的对比下,即便是客观发表观点,进行科普,也对新 游戏 的 情感 体验造成破坏力的影响。往往是一句“不如原著”,就已经让人丧失了期待,拉低了对新玩家对作品的评价预期。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重置的作品依然具有震撼力,就已经表明了它过硬的剧本和 游戏 质量。而普遍被看好的军统改编线,反而是最被原著粉欣赏的。这就说明,个人纯粹的初体验,才是最佳的 游戏 体验。当然,无论是主动寻求剧透,还是被剧透,我们都不能苛责原著的粉丝善意的剧情解释说明,但对于一部新作品的 情感 体验,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照顾大众的剧情解说,削弱了最终方敏的人物形象。
我个人认为处理不好的就是对于方敏身份的刻画与留白。但是我理解制作组的考量。对于 游戏 内涵的理解,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过于隐晦。论坛玩家当然理解能力非常强,但是一旦看主播和弹幕,你就会发现,即使是这样一部严肃的正剧,理解力不足的云玩家会让人大跌眼镜。“最后的入党材料是小曼写的”、“肖途儿子不结婚是因为它是GAY”、“终章结束还在问第三号是谁”等等。在最后第二号与方敏之间的对话的视觉呈现里,我个人认为方敏的正脸根本不需要出境,只留背影的话会更好。
这种恨不得直接告诉你这是方敏的做法,也的确是为了大众理解剧情考虑。我个人认为,虽然不好,但是有存在的必要。陈正道的两部**就可以说明情况,一部是《催眠大师》,被说结尾解释太多;而后来的《记忆大师》,给了留白多数人又看不太懂,还说导演为了让观众二刷才故意这么处理。
如果在对话上面都是上面的背影镜头,就很不错。个人观点。
五、正能量的积极影响力大于深刻的反思带来的影响力(以下观点包含大量的洗地、主观情绪和民族认同 情感 ,慎读)
1原著黑暗的描述确实给人极具震撼的 情感 冲击,而对现实 历史 的批判也讽刺到位。但是一个艺术作品对于真实黑暗的反映,最终是为了什么?是 反思 。对 历史 的批判,对不正义的批判,都是为了让现在不再出现过去的悲剧。它是一部现实艺术作品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
但是早在阿房宫赋当中,就已经指出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依我个人对于 社会 与 历史 的认知,我得出的结论是: 历史 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从来不吸取 历史 的教训 。那么那些反应 社会 现实的作品又有多少存在的意义呢?
美丽世界线当中,郑途利用舆论的力量颠倒是非,把群众引向他们所需要的地方。而昨晚部分无脑、跟风,在不了解事情具体的真相的情况下,疯狂的给 游戏 打差评,不过又是资本的力量利用制作组迫切的“生存”需求这一客观存在的黑点撕开了一个舆论的豁口。人的确是简单的动物,普通大众很难在资本主导的舆论下还能保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一个被 游戏 玩家疯狂好评的支线改编,确实是因为真实才广泛地被认可,但转眼间就成为现实世界的缩影,真是令人唏嘘呀。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的确提高了自己的素质水平,只是面对无奈的世界,选择保证自己的利益,只求“自保”的行为,是“民智开化”最现实的写照。这不该被批判或者指责,因为这是进步。然而,这种开化的水平还不如 游戏 里那些革命者,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选择团结反抗,即便是“以卵击石”。而如今却被资本主导的舆论牵着鼻子走,或者“独善其身”,怪不得资本力量如此强大,如此嚣张。有人认为舆论是民众的反映,是民意。可是,民意,也能“杀人”。参考当年药家鑫的案子,大家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媒体大肆渲染,这个“立即执行”的死刑,是否还会存在?(存疑)
2而对于正能量事件的影响,必然是积极的。很多人对正能量不屑一顾,甚至看不起,网络上居然还有“爱国党”“正版侠”这种狗屁不通用来讽刺他人的词语被广泛的使用,确实让人悲哀。一件“彭宇案”的影响百年之内都不会消散,大肆对 历史 真相别用有心的批判,都是 社会 不稳定的因素。我自己向往小资的生活,但我自己也承认我是“小粉红”(尽管这也是一个狗屁不通的词)。我以能在中国这个“黑暗”的 社会 安全和谐的生存而自豪。(或许明天就因为意外而死)
对于人们所遭遇的黑暗、挫折、磨难,并不是像心灵鸡汤里给他人带来重生的动力,挫折就是挫折,带来的绝大多数都是痛苦,更多人是走不出这种痛苦的。我曾在一个不存在的58元 游戏 里提及过,自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在我人生最绝望的时候,真的是个别不离不弃的朋友帮助我渡过了难关。而在那时候接触了单机 游戏 圈,也让我从 游戏 中体会到了不少积极的人生感悟。和NGA的朋友们提及这件事,是我始终认为 游戏 玩家是一群有情怀、善良的人,NGA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这种人情味,不单只正向的鼓励,也有因矛盾产生的争吵,我认为这完全是正常的。
我个人的人生经历让我明白,积极的力量,永远比苦痛的反思,更能让人走出阴霾 。以小见大,我也乐于见到正能量的故事。为什么很多玩家在看到肖途与望舒相遇的瞬间和第二号英勇就义的画面会落泪,那就是正能量的感动,是让人充满活力的 情感 。就如《荒野大镖客2》当中,我没有因亚瑟的死而流泪(当然也是感动),却会因为约翰的求婚喜极而泣。正是因为知道了悲剧的后续,才显得当前的美好如此珍贵。
3我以我个人的身份,希望部分因为晚了几个小时而没能获得体验的差评朋友,在国产 游戏 当前环境现状,于毫无希望与一丝希望之中,选择希望;因为,信任在当今利益 社会 的面前既弥足珍贵,又廉价可笑。你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尊重大家因为不爽不开心而差评, 但我个人请求在你们的差评内容里,加上“ 游戏 本身质量没有问题”这句话 ,我认为它的 游戏 质量值得在差评内容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就是为 游戏 的质量洗地的。没有收钱,自发。因为我曾经历过我自己人生最黑暗的时光,我对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愿意发声。
当然,玩 游戏 就是为了开心,不管怎么样,差评与好评,批判与赞赏,只要自己高兴,就是最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