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柳叶儿一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他回忆起自己在江苏省嘉定县的私塾求学经历,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遭遇和感受。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鲁迅先生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态度,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又有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评。
具体而言,鲁迅先生在回忆过去时,表现出对自己曾经的贫苦和艰难经历的感慨和怀念,同时也对当时的教育制度、官僚主义和社会不公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反思。他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对于教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满和反思,呼吁人们关注普及教育和社会公平的问题。
因此,鲁迅先生在《柳叶儿一课》中回忆往事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怀旧和感慨,又有反思和批评,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实和文化教育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咏柳》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柳树的赞美,并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时期的杨柳,把春风比喻成剪刀,赞美了柳树美丽的姿态,也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