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案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案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案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案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案策略。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案效果。
要精讲就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等。重点知识解决了,一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案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在刺激策略上,可有以下几种:
(1)语言刺激。即教师以“奇”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精”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美”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艺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2)媒体刺激。即教师以背景内容刺激问题;以核心内容刺激问题;以激趣内容刺激问题;以重复呈现刺激问题等。
(3)演示刺激。即教师以模拟演示刺激问题;以实物演示刺激问题;以图表演示刺激问题等。
(4)情景刺激。即教师以活动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实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心理体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故事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等。
(5)情感刺激。即教师以成功激励的方法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合理调节情感状态来刺激问题对话;以“移情”手法,刺激问题对话等。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5、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有效教案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案有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就要产生新的不平衡,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使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更大。我们需要的是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有效教案的要求。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有多种原因形成的。因为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必然使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客观差异。其差异主要是:基础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操作性差异和方向性差异等,如何在教案中缩小差异,或在有较大差异的班级(如民工子女多的班级)中如何执教,这是实现有效教案必须关注的问题。
望采纳,谢谢!
转移法。心情压抑的时候,不妨试一下转移法。那就是把影响自己心情的事情先放到一边,然后去做其他的事情,等过一段时间后,可能那件事情,就不会再对你的心情造成压抑的感觉了。趁这个机会,再去处理,就会好很多。
冥想法。当心情出现压抑的时候,我们需要静静地闭上眼睛,然后用冥想的方法,把美好的事情想一下,想一下自己不会出现压抑的心情的状态,想一下自己开心大笑,美好的场景,那样,就会觉得,现在所处的压抑状态根本就是小菜。
出汗法。这个适合男性朋友们。当心情有压抑的时候,我建议你可以出去爬山或者是健身,用出汗的方式,把体内不痛快的因子给排出体外。任何一场淋漓的运动,都会让你忘记压抑的过程,当然,健身后再来场高质量的睡眠,就更好了。
音乐法。压抑的心情,需要好的音乐来释放。实话说,你可以在家里,把音乐声放到最大,自然是放自己最喜欢的类型的音乐。然后一个人在家里疯,在家里喝,在家里跳,反正没有人管得着,就可以从压抑心情里释放出来。
大吼法。实在是压抑的不行的话,可以学电视上给的,跑到山上或者是空旷的地方,然后对着那些地方大喊大叫,大吼,是排解压抑心情的一种最好的方式。这样,可以把郁积在心内的那股气吼出去,让大自然去包容,你就会释放出来。
刺激法。这是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刺激法。我喜欢在心情不好,或者是出现压抑的情况下,跑到吵闹的地方,尤其是舞厅或者是酒吧里释放自己的情绪,喝一杯酒或者是跳一段热舞,自然就会快乐起来了。
集中法。如果我不愿意接触到更多的人,但心情依然压抑的情况下,我就会采用集中法来排解。就是拿一本平时想学却又没时间学的书,例如我最爱的高等数学,我会拿出来一些题,然后去做,去解。当我的精神集中在一个点一件事上后,我就会忘记压抑的心情了。
倾诉法。这是许多女性选择的方法,如果你的闺蜜,那么当你心情压抑的时候,可以找你的闺蜜来聊天,吃饭,逛街。闺蜜们都是无条件地站在你这一边的。即使偶尔她们也会讽刺你,当但你有事的时候,她们绝对是你的好姐妹。
美食法。好吧,我得承认这个也是我常用的。如果心情压抑的时候,可以自己一个人跑去吃自助餐,想吃什么拿什么,那种没有食物种类和量的限制的感觉,绝对能让你沉浸在美食中,而忘记不痛快的心情的。
睡眠法。有些人,有些事,会让我们的心情不好,既然这样,那就闭上眼吧, 不去想这些人,也不去想这些事,洗干净,把自己放在舒适的床上,然后呼呼大睡,这样,你醒来后,可能已经忘记刚才压抑的心情是什么样了。
课标中提出“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以及“注意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要求,充分说明了音乐教学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密切关系。
一、音乐审美与情感体验
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情感性特征,它是以音乐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评价,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绪得到陶冶,达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目的。音乐鉴赏的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上综合的动态过程,可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其中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是贯穿审美过程的心理线索。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体验,情感共鸣是审美升华之极限。因此音乐审美活动的实质是情感活动,是以情感体验为形式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而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情感既是音乐艺术的刺激源,又是主体体验,感受音乐的归宿。因此让学生了解如何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喜爱、理解音乐,是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心理、生理、年龄等特征,自觉应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育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的成功和优化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通过感情共振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的爱心就会油然而生。
二、情感体验与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乏有这样的经历:某班或某合唱队演唱,尽管音准、节奏十分准确,无懈可击,但给人的总体感受却是平淡无奇,似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引不起听者的情感共鸣。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没有解决好歌唱中的情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表演中缺乏情感体验,或者说情感体验比较肤浅,从而导致了艺术感染力的贫乏。我们说音乐是一门感情的艺术,与器乐曲相比,歌曲的情感除了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以外,还通过文学语言(歌词)的形式来现,因而它的情感色彩更加浓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1歌唱教学的情感体验
歌唱教学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并教育学生的。假如我们仅仅强调音准、节奏等的技能训练与培养,而忽视了歌唱教学中的感情体验,那么就缺少了课堂教学中多向的情感交流。其结果必然是歌曲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得不到挖掘与提升,所唱的歌曲也肯定是苍白无力,缺乏表现力。所以只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以情带声,才能真正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如歌曲《再见吧!妈妈》、《十五的月亮》等歌曲,表现了战士出征时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母亲、妻子的爱,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和亲人的爱。可见,在歌唱教学中,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关键应该是歌曲的情感体验。
2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审美活动中,主体的情感体验本质上就是要求主体全身心、主动参与和投入,以最大限度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否则音乐欣赏活动将难以顺利进行。
思是欣赏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展开理智欣赏的重要环节。中学音乐欣赏教育中的主体“学生”是针对教师聆听音乐前的设疑进行思考、想象,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寻找答案,主动欣赏。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欣赏。首先应遵循音乐作品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投入音乐。从作品本身的情境出发,以作品的情感为线索,让学生想象月光下二泉的宁静优美,老盲人的一声叹息,打破了月夜的沉寂,如泣如诉的琴声将阿炳对生活的不平、愤懑、无奈和憧憬等不同感情揉进每位欣赏者的心。通过作品欣赏,本质上学生全身心、主动地参与和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作品分析的情感体验
艺术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感官的愉悦阶段,只有相关知识的文化背景支撑,才能站在更高层次去评价艺术作品,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因此,为了强化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还必须对音乐表现的要素如歌曲、乐曲的体裁,结构、调式、调性乃至和声作必要的分析与思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知识、以引发学生健康、有益于身心的情感体验。
①作品的体裁往往与某种情感联系在一起。例如进行曲的情感常常是坚定有力,勇往直前的;舞蹈音乐的情感常常是欢快、活泼的,摇篮曲的情感常常是慈祥、安稳、温柔的。②作品的结构,大到整个歌曲,小到短句,都蕴含着音乐的内容与美感。在唱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就是对作品仔细的琢磨与研究,以尽可能用完满的歌声展现出它的全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使情感得到升华。③作品的调式、调性在色彩上给人以明暗不同感受,在一般情况下,大调式的作品情绪显得明朗,小调式的作品显得暗淡。④ 和声也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能形成明暗、疏密、浓淡不同的音响效果,进而表现其特有的音乐情绪。在合唱教学中更应注意它
的作用。风格与流派也是正确把握作品形象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情感体验是音乐教育的归宿
只有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强调音乐的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情感目标的制订,既要考虑学生兴趣,学习态度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应从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所表达的各种感情,挖掘深刻的情感内涵,再通过教学的过程,经过师生的二度创作,把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强调对音乐的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才能在音乐教学中经过师生的合作,促使学生潜在的、内隐的音乐素质及其情感目标得到充分的体现,变成外显的、现实的情感体验。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丰富情感体验的必由之路
1良好的欣赏环境的创设
音乐欣赏应该有一间专门教室,并把它布置成轻松愉快的环境。比如在黑板上方贴上主题词――音乐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乐海听潮等。装饰一些由皱纹纸剪成的飘带,在教室的横梁上可挂些彩色的纸带交织成的网,它具有很强的动感,墙壁上可挂些彩色纸贴成的五线谱旋律。另外,一些音乐家的头像、音乐教学挂图、以及名言警句的字画也可挂在墙上,使整个音乐教室真正成为音乐艺术的天堂。后墙黑板则是一些学生的音乐习作。学生置于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去体验、感受音乐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每周的音乐课都会在期盼中到来,学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到了音乐的美。
2语言情境的创设
语言情景的创设遵循了审美心理学中的通感现象。它不但适用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适用于听音乐前学生心理投入的情境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老师语言、体态的表演,使学生心理产生与音乐相适应的想象、联想,从而代替一定的视听感应。
首先,根据乐曲的内容,把握好语言的语调。教师应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在授课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师既要成为作品的欣赏者,又要成为艺术情感的传播者。其次,运用主持人式的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欣赏前,老师轻松地微笑着来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各位同学,大家好,一周的音乐课又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来到了,愿我们能在一起轻松、愉快地度过45分钟…”。再有,运用有声无声的学生语言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参与活动是体会作品重要的一步,运用有声(比如演唱、演奏)和无声(比如指挥、即兴表演)的语言,以丰富的情感,描述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内涵和情感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艺术的真谛。
3聆听环境的创设
课堂聆听环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知音乐,并积极启动“审判心理操作”来体验和感悟音乐的首要法宝,是培养学生聆听习惯的根本保证,也是指导学生掌握音乐欣赏方法的重要前提。所以,认真抓课堂纪律,巧妙创设课堂聆听环境,才能保证良好的效果。
4遵循作品情境,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美的,就在于它和其他姊妹艺术一样,能描绘让人心动的情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音乐欣赏教学以情感为切入口,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也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遵循音乐作品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投入音乐。例如圣桑的《天鹅》,以情感切入引导学生欣赏,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在良好的聆听气氛当中,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渲染,会让学生内心深处受到无穷的艺术美的感染,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
五、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情感体验
学科教育呼唤学生的艺术化、情感化机制,老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把课堂交还给学习的主体―― 学生,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以知识意义为主体的主动建构者。
1自选歌曲
流行通俗歌曲中也不乏很多精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把它纳入自己整体 教学计划 中――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他们喜爱的内容健康的歌曲向同学们推荐,老师只要对他们自选的歌曲进行思想上和题材上适当的把关就行。如《同一首歌》、《祝你平安》、《爱我中华》、《走进新时代》等,不仅情趣文雅、格调高昂,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自行收集资料
在欣赏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感知、欣赏,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课堂中再让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自己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感受,最后老师也可再对作品各音乐要素,主题、艺术风格提出欣赏参与意见,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以骨干为中心的小组音乐活动。
独木难支,林多叶茂。把一个班分成若干音乐小组进行各种情境教学活动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学生中一些音乐素质较强者为中心,组织一些竞赛小组开展情境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消除怯场的紧张气氛、互助互励;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音乐的空间和展开自我的场所,使音乐素质强的学生或小组的学习兴趣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随着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产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已深人人心。以学生为本因势引导,不失时机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锻炼,这样既丰富了自身的课堂教学,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音乐是美的,因为她是用人类情感实现创作与欣赏的,教学也是美的,因为她需要师生间用智慧和心灵撞击出璀璨的生命火花,因此,音乐教育的情感化、艺术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愉悦,培养高度理智与高涨情感相互平衡、协调发展的人才、是人们现今的教育主题。作为这个主题的实施者,我将不断努力,做一个优秀的音乐传播者。
1用户增长定义为:通过痛点、产品、渠道、创意、技术、数据等要素实现用户的获取、激活、留存、变现、推荐的增长体系,用户增长包含产品出现前的用户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用户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外的用户增长三个阶段。
2用户增长的三个阶段
(1)产品出现之前的用户增长: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
(2)有了产品之后的用户增长:快速引爆用户增长。
(3)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增长:开启用户增长第二曲线。
3产品出现之前的用户增长
(1)发现用户痛点
A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动因。
B五大维度思考痛点。
(2)用户增长的价值性分析。
4有了产品之后的用户增长
(1)制定用户增长指标。
(2)用户增长从0到1。
(3)产品驱动用户增长
A确定核心业务和主要功能。
BAARRR模型加强产品自增长能力。
C产品矩阵和组合拉动用户增长。
(4)渠道拉动用户增长。
(5)通过创意引爆用户增长。
A创意驱动增长的三大原动力。
B创意驱动增长的三大原则。
C创意转化。
5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增长
(1)第二条曲线的开启时间。
(2)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2种方法。
6用户增长的四大思维
(1)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用户增长。
(2)本质思维:本质思维就是去思考最基础的因果关系,从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中,发现用户最重要的目标或者目的。
(3)价值思维:真正的用户增长是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
(4)系统思维:系统化思维是指我们在思考用户增长的时候,不能零散孤立地看待事物,而是要以整体、联系的思维认知事物,将对象当成一个系统去研究
A整体性:看到全局而非局部。
B立体性:看到立体而非线条,结合行业、宏观情况立体思考。
C动态性:看到变化而非静止。
二、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动因
1痛点界定三角公式
(1)用户:我们的用户是谁
A找到目标用户。
B对目标用户进行细分。
C在细分的基础上创造用户人物角色
a定性创造人物角色。
b经定量验证的定性人物角色。
c定量人物角色。
d用户、客户及利益相关方。
(2)场景:在什么场景下进行什么事情
A场景就是“三个间”
a时间(when)。
b空间(where)。
c心间:人物(who),事情(what),目的(why)。
C场景是同理心
D场景是冲突感。
(3)问题:什么问题阻碍了用户需求的达成?迫切性是决定问题价值大小的核心关键。
三、洞察痛点的五大维度
1痛点洞察五大维度分析图。
2生存痛点
(1)痛点方向:与生存或财产相关。
(2)行业角度:医疗、餐饮、化妆品、财务等衣食行行业。
(3)产品角度:与产品功能或功效相关。
3效率痛点
(1)时间痛点:内容太多,选择太花时间;速度太慢,需要等待很久;时间有限,一心不能两用。
(2)空间痛点。
(3)体验痛点。
4价格痛点
(1)价格痛点”的真正解决方案,不是低价,而是让用户觉得有价值,用户感受到产品的价值超越了产品的价格。
(2)低价痛点要带来用户增长需要其他相关支撑:以量取胜,模式创新及降低成本。
5角色痛点
(1)身份角色就是用户和消费者通过产品去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当不能彰显自己身份时,痛点就会产生。
(2)个性角色主要是通过产品来显示自己的个性,价格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凸显自己的不同之处。
(3)关系角色指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各种各样人打交道,并由此而形成不同的关系角色。当你想展示或者确定关系时,痛点就出现了。
6精神痛点
(1)“精神”则更多地具有内显性,是一种内在因素,是“人”与“内在”的关系。目的不是为了向外显示或者展现自我,而是实现自我精神的满足与完善。
(2)精神痛点有2种分类:实现更好的自己,想要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满足;现在可能“不好”,比如无聊、孤独等,需要通过某种东西去填补精神空间的空白。
四、用户增长的价值性分析
1迫切性:指用户对这个产品需求的迫切程度(想要解决这个痛点的紧迫程度),用户对需要找到这个产品的紧迫程度越高,就说明用户的痛点越痛,用户也就越有可能使用和购买我们的产品,从而带来用户增长的可能性就越高。
2成长性
(1)定义:指产品能够带来的商业价值,其主要包含市场规模的大小与未来持续增长两大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直接决定了用户增长的潜力与空间。
(2)TSM价值预估法
A总有效市场(Total Availble Market,TAM):即潜在市场规模。指一款产品潜在可达到的全部市场的总和。
B可服务市场(Served Available Market,SAM ):一款产品可以覆盖的人群和地区,即你的渠道可到达的市场。
C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TM):即一款产品实际可以服务到的市场范围,其会受到价格、功能、竞品、行业发展、用户细分等的影响。
(3)其他预估法:竞争对手分析及相关行业分析。
(4)用户增长的市场营收评定:企业营收=消费人数消费频次客单价。
(5)用户增长的成长性变化因素:市场的持续性和变化性直接接决定了未来用户增长的潜力和空间。
3替代性
(1)定义:指对于我们的产品,目前市场上是否有替代的解决方案。
(2)没有替代品:应快速进入该市场。
(3)有显性替代品
A替代品的市场份额高,产品体验好:应慎重进入该领域。
B替代品的市场份额低,产品体验好:应快速进入市场,强化用户体验。
C替代品的市场份额低,产品体验差:快速进入市场。
D替代品的市场份额高,产品体验差(垂直市场、竞对正在快速占据市场、垄断性行业):应谨慎进入市场。
(4)有隐形替代品:寻找替代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解决问题的思维出发,即有哪些产品解决了与我们相同的痛点。否则就会遗漏隐形替代品。
五、制定用户增长指标
1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增长指标。
2用户增长指标分析图。
3确定增长指标
(1)找到第一关键性指标(OMTM,即北极星指标)而不是虚荣指标。
(2)用户增长第一关键性指标的特点和标准
A与商业模式&用户价值相关,是一个核心驱动指标。
B直指现阶段的问题,是一个可以反映用户增长问题的指标。
C具有可执行性,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指标。
(2)不同产品的第一关键性指标。
4增长指标拆解
(1)对增长指标进行进一步的拆解,以找到影响用户增长的关键环节和问题,如下拆解案例。
(2)数据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辅相成,数据分析主要回答易量化、边界清晰的问题,而定性分析则回答涉及用户价值观、用户体验等问题,如下图。
5用户增长的AARRR模型
(1)AARRR并非是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2)推荐(Referral)贯穿获客、激活、留存和变现环节。
(3)AARRR模型需要整体设计。
(4)多业务形态的平台需要根据业务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分层分析。
(5)AARRR模型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其关注重点不同。
(6)影响AARRR模型的重要因子:渠道、产品和创意,这三大因子贯穿整个AARRR模型。
六、增长从0到1:MVP及冷启动
1MVP的定义及误区。
2冷启动与种子用户
(1)冷启动不是产品运营推广的初级阶段,冷启动的目的是通过种子用户验证MVP是否解决了用户问题和用户痛点。
(2)种子用户的特点:对痛点感受最强烈且愿意互动和反馈的目标用户。
(3)寻找种子用户的途径:社区、社群、线下、熟人圈、KOL、邀请。
3MVP的测试与迭代
(1)MVP的测试方法:数据分析、用户访谈、A/B测试。
(2)MVP的迭代过程。
七、打造无形的用户增长引擎(强化产品)
1强化产品的目的是在一个地方打透,形成强大的竞争壁垒和增长势能,从而形成用户增长的“爆点源”。
2业务:聚焦核心痛点业务
(1)做什么?不做什么?
(2)什么时候做?如何做
A自身的情况,包括产品、及时、资金实力等。
B目前行业和竞品的发展情况等。
C产品的发展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D是否可以通过刚需高频流量业务带动其他业务的用户增长。
3产品:确定产品主线功能
(1)一个产品,一条主线。
(2)产品功能的排列组合。
4感知:强化用户产品感知
(1)产品感知:指用户对产品痛点的感受与认知。产品感知是用户通过产品、市场、品牌、运营、客户等形成的对产品的全方位的认知和感受。
(2)强化产品感知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它能快速形成认知感知和消费决策。从而影响用户增长。
八、为产品添加自增长基因(增长机制产品化)
1获客/推荐:产品化的获客/推荐的方法
(1)邀请裂变:分享获利、多方优惠、协助任务。
(2)场景化:指通过打造社交化的场景,引导用户分享传播,从而实现获客和推荐(比如微信红包)。
(3)炫耀因子:排行榜。
(4)痒点功能。
(5)注意事项
A为用户提供利益和价值。
B不断创新玩法。
C测试调整,删除不好的功能。
2激活:通过产品引导提高用户激活率
(1)激活误区(主要指激活指标误区)。
(2)激活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A价值:能为用户提供价值而且还要有好的用户体验。
B引导。
C刺激:利益刺激、信任背书。
3留存:让产品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价值
(1)提升留存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价值。
(2)绘制并关注留存曲线。
(3)留存标准
A关注留存率。
B关注留存成本。
(4)留存的3个阶段及提升留存的方法。
4变现:通过一些产品的玩法提高变现能力
(1)变现三步骤。
(2)四大变现模式。
(3)影响变现的重要指标和关键因素:LTV>CAC。
(4)通过产品提升变现能力的方法
A客单价:关联销售,相似推荐,价格优惠,价格锚定,附加服务及调整品类/商户结构。
B毛利率:提升人效及提升钱效。
九、设计用户增长的产品矩阵和组合
1产品矩阵:指通过不同的业务线和产品组合,共同构成的一个产品集群。这些业务与产品在整个产品矩阵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和角色,相互协同、互为支撑、相互导流,带动用户增长。
2产品矩阵的宽度是指矩阵是由多少业务线组成的,而长度则是指每条业务线是由多少产品组成的,产品的宽度和长度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相互支撑的矩阵。
3产品矩阵的作用
(1)各司其职,互为支撑,以及提供增长保障。
(2)相互导流,相互带动用户增长。
(3)串联用户触网场景,大数据实现精准增长。
4产品矩阵实现用户增长的注意事项
(1)产品并非越多越好。
(2)产品之间忌相互“残杀”。
5产品矩阵驱动用户增长的方法
(1)如何构建产品矩阵。
(2)如何设计流量产品
A低价/免费产品
a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利润产品设计
b注重低价/免费产品的用户价值
B噱头产品
a噱头产品要产品化才能带来持续流量。
b噱头产品必须是基于用户痛点的。
C高频产品(高频带低频)
a产品组合的相关性。
b目标用户的重合性。
十、通过渠道和圈层驱动用户增长
1信息传播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改变对增长带来如下影响
(1)用户触达困难。
(2)流量错位:指渠道带来的流量人群与我们的目标用户没有重合或者重合度低。
(3)流量圈层化:圈层在大众媒体时代,主要特点是小规模的、零散的、弱影响力的。
2通过圈层实现用户增长
(1)找到圈层
A确定目标用户。
B目标用户的圈层细分。
a必须是目标人群的子集。
b要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经历、职业、价值观等。
c必须是可执行的、可用的,而不是笼统的、宽泛的。
C圈层分级
(2)引爆圈层
A打法:聚焦核心圈层
a在一段时间之内,只聚焦核心痛点的核心圈层。
b具体到某个运营活动、创意和传播等,也要聚焦核心圈层。
B引爆点:找到圈层的超级节点。
C内容:圈层的千层千面
a根据不同圈层设计不同内容。
b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节点。
(3)圈层破壁:从圈层到跨圈层
A同时覆盖更多的圈层。
B通过一个圈层影响另一个圈层
a圈层的“茧房”壁垒。
b找到跨圈层超级节点,实现圈层破壁。
c跨圈层注意事项:可以跨圈层,但不要随便跨圈层;找到跨圈层的超级节点固然重要,但好创意也不可或缺;跨圈层能带来流量,但产品本身才是根本。
十一、创意驱动用户增长的原动力
1创意驱动用户增长的三大原动力:动物本能、社交驱动及情感刺激。
2动物本能(趋利避害)
(1)锚定原理:触发用户“贪”的心理
A价格锚定。
B形象锚定。
(2)损失厌恶:失去比得到更痛苦
A定义: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B方法
a买多送多。
b低价超值:用户只需要付出很低的价格就能得到超出预期的价值,因为价值高,所以用户会舍不得“扔掉”,利用好用户的这种规避损失的心理可以带动用户的持续消费。
c限定范围:限制时间或者空间等。
d价格递增:通过价格递增来营造紧迫感,让用户产生再不买价格会越来越高,损失会越来越大的“损失厌恶”心理。
(3)**效应:迷恋小概率
A无风险与大收益:我们一定要让用户感知到没有风险,愿意付出。
B大概率与控制感:小概率的超级大奖+大概率的普照奖+用户行为影响结果的设置。
C成本与效果:小成本撬动大效果。
D公平与真诚。
3社交驱动
(1)阿希效应:通过从众带动用户增长
A利用群体影响力营造从众氛围:当群体规模大,人数多的时候,个体更容易因受到压力而从众。
B利用权威影响力营造从众氛围:当用户对一件事情犹豫不决的时候,权威更容易影响用户的决定。
(2)利他行为:通过利他行为触发用户分享
A知识性利他。
B利益性利他。
(3)标榜自我:为用户提供展示自我的载体。
(4)寻找归属:通过归属感让用户与群体发生关系
A地域。
B职业。
C领域。
(5)炫耀心理:为用户提供“炫”的机会
A物质性炫耀。
B精神性炫耀。
4情感刺激
(1)情绪:通过喜怒哀乐激发用户增长行为(主要讲快乐和恐惧这2种情绪的实操案例)。
(2)情感:创意驱动增长的情感震动模型
A情感营销其实也一样,要想策划出成功有效的情感营销,就要让我们的创意内容与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营销的核心是“共鸣”,而共鸣的关键点是找到引发共鸣的“震动点”。
B“震动点”除了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之外,还需要体现品牌的价值和主张,通过“震动点”将情感、用户、品牌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情感振动模型”。
(3)情怀:唤起用户的希望和渴望
A向往:找到人们心中的向往(比如勇气、梦想、选择,等等)。
B无能:这种向往要有难度,要让人有“无能”感。
C打破:打破这种“无能”感,形成冲击的美好。
十二、创意驱动用户增长的三个原则
1除了受到三大原动力的影响之外,我们的创意和内容还应该注意三个原则,即照见自己原则、熟悉的陌生化原则、效应叠加原则。
2照见自己原则:与用户无关就没有增长
(1)填补鸿沟:通过找到用户熟悉场景、符号和感受来写考虑标题和内容。
(2)将用户没有认知的事物熟悉化。
3熟悉的陌生化原则:打破用户“自动忽略机制”(打破审美疲劳)
(1)语言的陌生化
A概念重组:重新定义语言概念,也就是对熟悉的内容,用颠覆性、陌生化的观点来塑造它。
B语言本身的重组:从“技巧”和“术”的层面去实现陌生化,通常会用到夸张、双关、比喻、拟人、排比、强化等手法。
(2)叙事的陌生化
A转化视角。
B制造悬念。
C对比反转。
(3)形式的陌生化:较多运用在设计和视频表现上。
(4)注意事项
A不能脱离熟悉性。
B不能过度增加陌生化。
4效应叠加原则:让用户增长1+1>2
(1)时间要素叠加
A可预见时间。
B突发性时间。
C不同渠道时间。
(2)IP要素叠加
A找到创意的连接点:调性的契合点及品牌元素的契合点。
BIP效应叠加注意事项:不要自娱自乐,为合作而合作;不能违背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
十三、创意转化与用户增长
1影响创意转化的两个关键点
(1)流量在外:流量没有进入转化环节。
(2)流量在内:流量进入转化环节但没有发生转化行为。
2流量在外的增长在于“产品位置”
(1)“产品位置”主要是指产品在用户心智中所处的位置,即用户对该产品的印象,包括熟悉度和喜爱度。“产品位置”的不同,创意要向用户传递的信息也不同,“产品位置”决定了我们要对用户“说什么”。
(2)产品位置及对应的创意策略
A熟悉度高,喜爱度高:当市场占有率高时,继续维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就是通过业务带动品牌。比如通过传播产品的新形象、功能、技术、服务、利益点不断刺激用户;当市场占有率低时,寻求差异化。
B熟悉度低,喜爱度高:提升知名度和认知度。
C熟悉度低,喜爱度低:改进产品,提升喜爱度。
D熟悉度高,喜爱度低:扭转负面形象,重塑良好形象(高数熟悉度说明产品也是个爆品,至少某一方面集中痛点、受到大众欢迎)。
3流量在内的增长在于“落地页”
(1)落地页三要素。
(2)内容力
A承诺一致原则。
B重点性和丰富性的统一。
C先让用户感受到价值,用户才会行动。
D二次刺激,为用户提供超预期感受。
(3)表现力
A设计布局清晰,引导用户找到其想要的。
B视觉的感染力,激发用户增长行为。
(4)体验力
A可用性:让户得要他/她想要的东西。
B易用性:让用户轻松完成操作。
十四、找到用户增长的第二曲线
1用户增长第二曲线的开启
(1)时间点:在第一增长曲线达到顶点前。
(2)阻碍:缺少忧患意识,陷入第一增长曲线的数据繁荣迷惑。
2开启增长第二曲线的方法
(1)衍生型痛点曲线:指基于增长第一曲线“长出来”的痛点。开启方式有2种,即通过数据找到新痛点或通过快速投入公司资源放大新痛点。
(2)颠覆性痛点曲线
A颠覆型痛点虽然不是由第一曲线上发现或者衍生出来的,但是这个痛点的解决会对第一曲线的痛点解决方案造成颠覆型的影响,甚至让第一曲线的产品或者公司死亡。这个曲线具有破坏性、s跨越性和隐蔽性特点。s
B发现方法:将目光放在自身之外;寻找颠覆自我的新物种。
3第二增长曲线失败的原因
(1)新旧痛点的基因冲突。
(2)增长第二曲线不受重视。
对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是:
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通常包括五种,即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导法。
1、规则引导法
规则引导法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并且不危及他人的一种管理方法,这是对班级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
2、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幼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爱。情感沟通法的操作要领如下。
第一,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要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教师要非常清楚每名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的情感需要,并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幼儿相应的情感,引发幼儿积极向上的行为。
第二,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移情能力,能够让幼儿从小就站在他人的立场、角度理解他人情感,并能从他人的困境、痛苦出发产生助人的行为,为幼儿今后进一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发号基础。
第三,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教师的形象对幼儿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达自己积极而真切的情感,让幼儿处于丰富的情感世界里,在愉快积极的氛围中活动和交往。
3、互动指导法
互动指导法是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班级活动过程就是由幼儿与不同对象互动的过程。互动指导法的操作要领如下。
第一,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当性。对幼儿进行指导时要注意方法,不要采取不合适的方法,那样会适得其反。
第二,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时性。对幼儿进行指导时要把握好时机,在幼儿需要指导的时候给予指导,当需要幼儿探索的时候则让其自主地去探索。有的指导应在幼儿互动活动前进行,称为事先指导。在幼儿玩户外游戏设施设备时,教师应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指导,以避免幼儿玩耍时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度性。教师对幼儿指导要在尺度上要进行把握,不能过于笼统,也不能过于细致。很多老师往往在指导时对幼儿的各方面都指导很到位,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合格的老师,他很细心,生怕幼儿不会,但同时也抹杀了幼儿各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指导要适度。
4、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具体的正面积极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
5、目标指引法
目标指引法是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
了解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
众所周知,俄罗斯学者巴甫洛夫是带着科学精神探究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时就提出了一种以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新兴研究学说,即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
这一学说是关于人们情感和行为之间紧密关联的探究,它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情感因素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接下来,本文将会详细说明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的基本内容。
条件反射在情感学说中的角色
在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中,条件反射是研究的核心之一。他发现,一个人对某些刺激的反应不仅与基本意愿和意志力有关,而且与情感体验有密切关系。这种情感体验形成了一个人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还提出了条件反射的三个过程:先天反应、中和和强化。先天反应是指一个人对某些刺激做出的自发反应;中和是指将两种刺激同时呈现于个体之前,以期望最终使其产生同一反应;而强化则是通过重复刺激以巩固特定反应。
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是很多治疗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识别引起病人情感问题的刺激和上述三个过程,治疗师可以帮助病人建立新的、更积极的条件反射,以缓解疾病和情感疼痛。
例如,对于一些焦虑症患者来说,闻到特定气味可能会触发心理负担和恐惧。治疗师可以通过渐进性暴露疗法,引导患者逐渐经历这些气味,以帮助患者适应这些刺激,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改善临床症状。
结论
总体而言,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我们面临情感问题时,对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引起情感困扰的原因,并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以缓解负面情感。这种认识和实践也应成为促进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