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谢朓 生平
世家传承
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朓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谢朓被任命为齐明帝萧鸾天生残废的长子萧宝义的镇北咨议、兼南东海太守。
少学成名
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南齐书》本传称其“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朓善草、隶书,长于五言诗,好奖掖人才。
因功升任
岳父王敬则被迫谋反,第五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扣住来人,迳自告发。王敬则被族灭,谢朓因功升任尚书吏部郎。王敬则之女常怀刀想向谢朓报仇,谢朓不敢与她相见。为吏部郎,沈昭略对他说:“卿人地之美,无忝此职。但恨今日刑于寡妻。”(一说,讲此话的人是范缜)
这时萧鸾已身染沉疴,而北魏军队常渡江骚扰,南北兵刃数次相接。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谢朓临败叹道:“我不杀王公,王公由我而死。”
相关评价谢朓的诗当然也不无缺点。譬如它们往往不能做到全篇尽善尽美;与篇首相比,结尾显得比较平踬。因而它们只能是向盛唐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中间”作品。然而正因为如此,它们在文学史上就愈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谢朓的诗文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南北朝·谢朓《王孙游》王孙游
南北朝 : 谢朓
古诗三百首 , 乐府 , 春天 , 写景惜时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 : 谢朓
古诗三百首 , 写景 , 山水思乡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南北朝·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南北朝 : 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
展开阅读全文∨ 留恋 , 同僚 , 前途忧心查看更多谢朓的诗文>>
导语:谢眺对于我国诗坛有着卓越贡献,已改永明时期的风气,主张诗风清丽。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谢眺的新诗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禺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今佚),同时的著名诗人沈约(441—513)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作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在这以前,陆机虽然也谈过“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但只是初步地意识到诗歌音韵的必须调协,并未提出具体的调协音韵的办法。沈约自称“自灵均以来,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虽多少有点夸张,但基本是符合事实的。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它的出现,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的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唐封演《见闻记》说自沈约倡导诗歌声病说以后,“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可惜沈约等永明作家的诗歌,虽然在运用声律、词藻上有新的成就,但思想内容多半平庸乏味,甚至还有不少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作品。只有谢兆,是这个时代比较优秀的诗人。
谢兆(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出身贵族。最初作南齐诸王幕下的参军、功曹、文学等官职,曾得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的赏识,后来为明帝掌中书诏诰。公元四九五年出任宣城太守,后回朝任吏部郎,因事牵连,下狱而死。
谢兆的出身经历,和谢灵运有些类似,他的诗受谢灵运影响较大,现存的优秀的诗篇大部分是山水诗。有的作品颇有摹仿谢灵运的痕迹。但总的说来,诗风清新流丽,较少繁芜词句和玄言成分,和谢灵运的富艳精工、典丽厚重颇有不同。例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埃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
诗中刻画春江日暮景色,词语颇为精警工丽。“余霞散成绮”两句,由于李白的赞美,向来为人们所传诵。
谢兆现存的诗歌,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作品是在作宣城太守的两年中写成的。他的名作《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就写于赴任途中: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这首诗中“天际识归舟”两句,写天边疏淡的归帆远树,表现了诗人平静和谐的心境。“既欢怀禄情,复协沦洲趣”等句,在表现喜得外任的心情中,又流露了士族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政治态度。
宣城是当时江南大郡,经济发达,又有敬亭、双溪等名胜。因此,他在宣城所写的山水诗,脍炙人口的佳句也特别多。例如:“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冬日晚郡事隙》);“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这些诗句,很象一幅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平淡而又富有思致。不仅和谢灵运的富艳精工的诗迥然不同,就是和他自己以前在建业、荆州写的诗篇相比,也颇有变化,藻绘流丽的色彩冲淡了,清新自然的成分增加了。这里可以看出陶诗对他的一定影响。
谢兆的山水诗,也和谢灵运一样,存在“有句无篇”的缺点。上面所举的他在宣城所写的佳句,多半就是从玉石杂陈的篇章中挑拣出来的。此外,他的《观朝雨》、《答王世子》等篇,还明显地存在着锺嵘所说的“善自发端,而末篇多踬”,“意锐而才弱”的缺点。
王岂运《八代诗选》选录谢兆集中的新体诗共二十八首,说明他集中属于永明体的篇章并不多。其中名篇如《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舟。纳献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这是他的《隋王鼓吹曲》十首之一,内容是歌颂建业京都的富丽气象。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新体诗的特点是:力求平仄调协,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但是,他在声律上还没有完全避免沈约的“八病”,如开头两句,就犯了“平头”的声病,正象沈约自己的诗也存在声病一样。他的新体诗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模仿南朝乐府民歌的小诗: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玉阶怨》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王孙游》
这些诗虽然写的是贵族生活,和民歌内容有别。但语言精炼,情味隽永。艺术上比乐府民歌有所提高。谢兆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是有影响的。严沧浪说:“谢兆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也主要是就他的新体诗说的。
唐代一些著名诗人很重视谢兆的诗,李白更在诗中屡次称引他的佳句。
一、新体诗:新体诗是与古诗相对而言的
,是古诗向律诗过渡的重要一环。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理论的产生和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周顒、沈约对声律理论的建立都做出了贡献。创作新体诗的主要作家有谢朓、沈约、周顒、王融等,而最杰出的代表诗人是谢朓。
二、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山水诗,他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位对山水诗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诗人,又是一位以新体写山水对新体诗做出突出贡献的诗人。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清新流丽,情景交融。谢朓的山水诗受到谢灵运的影响,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继承了谢灵运景物描摹细腻、画境清新自然的特点,总体上呈现着清新流丽的风格。李白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刘熙载说:“谢玄晖以情韵胜,虽才力不及明远,而语皆自然流出,同时亦未有其比。”(《艺概》)指出的就是其诗清新自然的风格。他的诗脱去了谢灵运过分地雕琢与追求新奇而产生的生硬晦涩的瑕疵,而无滞重和割裂感,显得流畅自然而又色彩明丽。谢灵运的诗歌多为山水景物的客观摹写,很少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谢朓的诗歌多能把自己的情感意趣,比较自然地融入到景物之中;谢灵运诗歌还受到“玄言诗”以景入理的影响,谢朓则进入了以情入景的境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正如清人王夫之评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曰:“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心目为政,不恃外物故也。‘天际识归舟,云间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古诗评选》卷五)
2讲究声律,圆美流转。谢朓以新体写山水,新体诗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注重声律和语言的运用。谢朓自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正谈出了诗人对诗的艺术审美要求。和谐婉转的音韵和流畅自然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就是“圆美流转”的基本要求。谢朓的创作不仅是技巧趋于圆熟,其优秀的作品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宋人严羽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陈祚明说:“玄晖去晋渐遥,启唐欲近”,“古变为律,风始悠归”(《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在声律和境界上已开唐代律诗的先河。
3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谢朓也和谢灵运善于炼字琢句、熔铸警句。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对仗工整,造语自然精练,音韵和谐流畅,的确惊绝当世。正如钟嵘所评:“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诗品》)
导语:谢眺出神世族,受到很好的教育,少有诗才。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谢眺诗歌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谢眺的经典诗句1、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谢朓 《玉阶怨》
3、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尔,故人心不见。 ——谢朓
4、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谢朓 《游东田》
5、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谢朓 《随王鼓吹曲·入朝曲》
6、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7、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谢朓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8、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谢朓 《移病还园示亲属》
谢眺诗歌的特点谢眺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谢灵运的山水诗就是如此。
谢眺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小谢诗学大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大谢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
谢眺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他浮沉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中写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正表现了这种□徨的心情,诗中的景物也因此笼罩了凄凉的气氛。他一生游宦于诸王府邸之间,不能不写些"颂帝功"、"颂藩德"的应命之作。这类作品也常常通过景物来表现颂扬之意,如《随王鼓吹曲十首》中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眺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谢眺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他的诗歌创作正是贯彻了这一审美观点。要达到"圆美流转",声律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音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沈约《伤谢眺》写道:"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也说明了音调和谐这一特点。谢眺还善于熔裁,时出警句,最为人称道的有"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观朝雨》),"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游东田》)等,这些警句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谢眺的短诗也很出色,耐人咀嚼,富于民歌风味。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想君此何极!"又如《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还有《同王主簿有所思》、《铜雀悲》、《金谷聚》等篇,都是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的佳什,收到了小中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这类小诗,对后来的五言绝句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谢朓诗风,以清新、清丽 、清俊见称,用字细腻而妍丽工巧。部分诗歌摹仿谢灵运,如《游山》、《游敬亭山》,都是铺排罗列景物。《游山》一诗以游山的由来和动机起笔,大致依山与水而作对,以理悟作结。谢朓亦常描写自轩窗或案头所见的景物,所写山水风景多与都邑建筑物相连,诗中风景出现具画意的平远构图,颇具远近层次,如《冬日晚郡事隙》依次由门前池、窗外竹而推向窗外的远山平陆,以“上”、“际”、“中”等词彰显景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又能巧用动词“带”字,如“巉岩带远天”、“清川带长陌”,突出了巉岩与清川仿佛由笔墨挥洒而生的动态,因此获得“诗中有画”的评价。
谢朓诗语调摇曳从容,常用叠字,如“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林”,使语调纡缓婉转。其山水诗善于将自己移入景中,注入感情。景象变化撩动他敏感的心灵,心境变化与风景同步,因一霎风雨、一群飞鸟、一团悄然散尽的雾气,心中波澜顿起。当时沈约主张“四声八病”说,讲求平仄声律,谢朓与沈约友好,受其影响,作诗时特别注重声律。谢朓现存作品中,有三份一是八句诗,八句中的中间四句,往往由对仗构成,而且平仄工整,与后来的近体诗相近,超越了六朝诗的范围,具备了唐诗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