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绵阳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一览

新版绵阳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一览,第1张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

一、预防方案

结合目前四川地区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制定以下中药预防方案。

适用对象: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密接人群

治法:辛凉解表

预防处方

1正常人群

主要组成:桑叶15g菊花15g杏仁15g连翘30g薄荷15g桔梗30g生甘草15g芦根30g金银花30g

2体弱人群

主要组成:桑叶15g菊花15g杏仁15g连翘30g薄荷15g桔梗30g生甘草15g芦根30g金银花30g黄芪30g炒白术30g

3儿童预防

主要组成:桑叶15g菊花15g杏仁15g连翘30g薄荷15g桔梗30g生甘草15g芦根30g金银花30g焦山楂15g神曲15g

煎服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1-2次。儿童:7岁以下者,每次口服30-50ml,每日1-2次;7岁以上者,每次口服100ml,每日1-2次。

居家防护建议

1清新空气

熏蒸处方:艾叶10g石菖蒲10g苍术10g薄荷15g

使用方法:加水1000ml,泡10分钟,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药液150ml。使用时在室内进行,将熏蒸方药液加入洗净的家用空气加湿器中通电熏蒸或者在锅中持续蒸煮挥发,每天1-2次。

香囊处方:广藿香10g薄荷10g山奈10g苍术10g

使用方法: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效,以预防疫病。孕妇及有过敏性疾病者不建议使用。

2合理膳食

饮食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萝卜、芦笋、山药、蒲公英、藿香、菊花、荷叶、百合、梨等。

3合理运动

运动适度,可学习运用传统保健强身方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四川中医药

,赞1006

四川中医药

,赞629

四川中医药

,赞1372

4调畅情志

保持精神内守,勿惊慌,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勿躁勿虑静养。

5穴位保健

对足三里、气海、关元等重要强身壮体的保健穴位,经常施灸、按摩等,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以达到防病却疾的目的。

6起居有常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若出汗,则热水浴并及时更衣。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二、治疗方案

本轮疫情收治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干、咽痛、少痰或无痰、头痛等。治疗上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基础,以辛凉解表为主,方案如下:

方舱医院治疗方案

1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

主要组成:桑叶15g菊花15g杏仁15g连翘30g薄荷15g桔梗30g生甘草15g芦根30g金银花30g

2儿童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

主要组成:桑叶15g菊花15g杏仁15g连翘30g薄荷15g桔梗30g生甘草15g芦根30g金银花30g焦山楂15g神曲15g

煎服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3次。儿童:7岁以下者,每次口服30-50ml,每日3次;7岁以上者,每次口服100ml,每日3次。

定点医院治疗方案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基础治疗方案如下,危重型病例实行一人一方、一人一策治疗:

1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

适用范围: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基础方剂: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温服,三付一个疗程。

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

清肺排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2次。疗程3~6天。

处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

2轻型、普通型

辨证:外感风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咽干咽痛,干咳少痰,鼻塞黄涕,头身痛,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处方:

无咽痛者桑菊饮加减

桑叶15g菊花15g杏仁15g连翘30g薄荷15g桔梗30g生甘草15g芦根30g金银花30g

有咽痛者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30g连翘30g紫苏叶15g桔梗30g薄荷15g淡竹叶15g芦根30g生甘草15g荆芥15g牛蒡子15g杏仁15g枇杷叶30g

煎服方法: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3次。儿童:7岁以下者,每次口服30-50ml,每日3次;7岁以上者,每次口服100ml,每日3次。

3普通型有重症倾向者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推荐处方:宣肺败毒方

基础方剂:麻黄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薏苡仁30g麸炒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马鞭草30g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5g甘草10g

服法:水煎服,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餐后30分钟温服

4重型

临床表现:发热面红,咳嗽,痰黄粘少,或痰中带血,喘憋气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恶心不食,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推荐处方:化湿败毒方

基础方剂:生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3g藿香10g厚朴10g苍术15g草果10g法半夏9g茯苓15g生大黄5g生黄芪10g葶苈子10g赤芍10g

服法:每日1-2剂,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一日2-4次,口服或鼻饲。因病情需要严格控制入量者,浓煎至200ml,分2-4次服用。

中成药治疗方案

1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辨证属湿热蕴肺证者。

金花清感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连花清瘟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连花清瘟胶囊服法:温水送服。一次4粒,一日3次。

2清肺排毒颗粒:适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2次,早晚各1次。

3宣肺败毒颗粒:适用于新冠肺炎普通型,辨证属湿毒郁肺证者。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

4化湿败毒颗粒:适用于新冠肺炎普通型或重型,辨证属疫毒闭肺证者。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

5重型、危重型:根据病情,选择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6对症使用中成药

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藿香正气胶囊。5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5岁以上参照成人。

发热:体温超过38℃者,羚羊角粉或紫雪散,高热超过3日不退者,可使用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每次03g,每日2-3次;紫雪散每次15-3g,每日2次;安宫牛黄丸每次05丸,每日2-4次。

咳嗽、咽干、咽痒:急支糖浆、抗病毒颗粒、桑姜感冒片。

发热、咽痛、咽干:荆防颗粒、川射干总黄酮胶囊、小柴胡颗粒。

儿童兼有腹胀、腹痛、腹泻、哭闹不安、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四磨汤口服液。

针灸治疗方案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基础治疗方案如下:

1轻型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普通型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重型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5个穴位,背俞穴与肢体穴位相结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4危重型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太溪、膻中、关元、百会、足三里、素_。针刺方法: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衡南县人民医院推出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方助力抗疫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力量积极发挥作用,在疫情防控各环节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上的特色和优势,做好新一轮新冠肺炎德尔塔病毒感染的防控,衡南县人民医院参考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中药预防方,结合衡南本土实际情况,以积极预防新一轮新冠德尔塔病毒感染为出发点,研究制作了中药预防处方。

该中药预防处方主要适应于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目前尚在医学观察期或医学隔离期的人员。能够清热解毒祛湿,增强人体正气,提高身体抵抗外界疫邪的能力,有助于预防新冠德尔塔病毒感染。该中药预防处方每日一剂,加水煎熬,取汁饮之,早晚各一次,连服三天。此外,衡南县人民医院还配备了一批新冠肺炎预防中药超微颗粒,此颗粒具有免煎、速溶、携带方便等优点,服用方法为每日一剂,可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之,早晚各一次,连服三天。

以上新冠预防中药免收挂号费和诊疗费,仅收取药费,中药饮片每剂1510元,三剂中药共计4530元;超微颗粒每剂3287元,三剂超微颗粒共计9861元。详情请咨询衡南县人民医院中药房吴主任,联系电话:13974798629;衡南县人民医院中药房段组长,联系电话:13807475007

  中医治疗疫病理论有以下几点:

  1、扶正防疫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增强人体正气,就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外邪入侵的能力,从而使邪气不能侵犯人体,或即使感受了邪气也不会发病或发病其病情也很轻微,易于治愈康复,所以培固正气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环节。

  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是说注意保护体内阴精对于预防伏气温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药物防疫

  早在《内经》的《素问•刺法论》中就有用小金丹以预防疫病的记载。晋•葛洪指出:“家人视病者,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葛洪用柏枝散预防疫病流行,并强调常服熬豉、新米、酒渍,以断温病,令不相染。《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列有不少辟温方药,如《备急千金要方》言:“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苏酒方。”以防温病(传染性疾病)发生。元代滑寿主张在麻疹流行期间以消毒保婴丹、代天宣化丸预防麻疹的发病。《本草纲目》记载了服脐带粉预防疫疹,服紫草根预防麻疹。

  3.接种防疫 预防传染的最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接种免疫,这也是增强人体正气的一种方法。

  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曾记载用疯狗的脑子敷在被疯狗咬伤的局部创口上,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至明代以前,我国发明了种痘法以预防天花,开创了世界人工免疫的先河,并创立了医学史上的第一种人工免疫疗法—“人痘接种术”。它比英国柏克立的乡村医生琴纳发明的种牛痘预防天花至少要早500年。

  4.重视环境、个人及饮食卫生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很早就注意到环境卫生对于预防传染病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有使用唾壶的习惯。应邵《汉官仪》载:“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壶,朝廷荣之。”早在唐代《千金要方》中也载有“常习不唾地”之说,即要求人们不要随地吐痰。清•尤乘《寿世青编》说:“凡人卧床常令高,则地气不及……人卧室宇,当令洁净,洁净则受灵气,不洁则受故气。故气之乱人室宇者,所为不成,所依不立。即一身亦尔,当常沐浴洁净。”京房《易传》曰:“河水清,天下平。”这些记载均说明搞好环境卫生与预防保健的关系极为密切。

  5.消毒隔离 古代医家基于对瘟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认识,在《内经》提出的“避其毒气”预防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了各种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如汉代即对传染病患者采取集中隔离治疗,设置“病庵”,类似于现代传染病医院。晋朝规定:朝臣家有“时疫”(传染病)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说明不仅要将病人隔离,还要对已与病人有所接触而尚未发病者隔离。此外,隋代还曾设有“厉人坊”,其用来隔离麻风病人。

  6.驱杀蚊蝇虫害 古人已认识到一些昆虫、小动物可传播疾病,因此极为重视驱杀蚊蝇虫害以预防传染病流行。在周代就设有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专事药物驱杀虫害。敦煌石窟中有一幅殷人熏火防疫图,形象地描绘了殷商时代即以火燎、烟熏杀虫、防疫的生动情景。在防蚊方面,我国在后汉时期就较普遍地使用蚊帐辟蚊。针对如何灭鼠以防病,《山海经》里载有用白矾毒鼠的方法;《本草纲目》载有以砒霜“和饭毒鼠”。这些方法和措施对于防止瘟疫的发生和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优势

  中医在防治传染病的实践中,深入发掘,系统继承,全面运用中医药理论和防治方法,在防治传染病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传染性疾病亦不例外。这一方法决定了中医治疗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介入。在用现代医疗技术未查清病原体的情况下,中医可根据一组由症状组成的证候群,审证求因、据因处方。如禽流感初起表现为头痛、鼻塞、咳嗽、恶寒发热,发生冬春季节,治疗即可根据风温证,邪在肺卫论治,用辛凉宣肺法;如表现为发热、咳嗽、舌质红,即可根据风温邪热壅肺论治,用清热宣肺法。只要有病症出现,就可以通过审证求因,针对病因对传染病进行早期干预,这对减弱病原体的毒力,减轻毒素对人体器官的损伤以及对免疫系统的破坏有重要作用。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为纲领的温病学说对传染病的辨证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

  如五十年代中期,中医按照“暑温”辨证成功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制定了“清热、解毒、养阴”三种治疗原则,所用方药以白虎汤为主,主要药物有石膏、全蝎、蜈蚣、犀角、羚羊角等,被称作“石家庄经验”在全国推广。继后,各正规医院接纳中医应诊,确诊的乙脑病人应用中药后,病死率控制在30%以下,此为当时医学界一件大事。1956年北京地区再次暴发乙脑,蒲辅周等著名医家提出“暑湿并重”的观点,以辨证论治为出发点,不拘一法一方一药,强调天人相应,重用芳香化浊法,数法结合辨病、辨证施治,先后用白虎汤、白虎加苍术汤为主治疗乙脑,取得肯定疗效。

  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间,中医药积极参与治疗,按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根据病情分期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中医在把握SARS整体病机规律上,针对各期不同的病机特点而分期辨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早期治疗重在宣透清化,中期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宣畅气机,极期治疗重在祛邪的同时重视扶正,恢复期要扶正透邪,并兼以化湿、活血。另外,针对湿邪病机特点,加强健脾化湿、宣畅气机,防止过用寒凉;针对正虚的病机特点,及时使用扶正药以扶正达邪;针对血瘀病机,及时使用活血化瘀药以活血通脉。② 在整体分期辨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体质特点、兼夹证不同进行加减,以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实践证明,在治疗SARS过程中,应用中药进行早期干预,可阻断病程进一步发展;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中药可明显减轻症状,缓解病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在传染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主要抓住祛邪与扶正两大原则。祛邪即祛除有害病因—疫毒之邪,亦即抑制或消除致病因子,排除病理产物,达到阻止病程发展的目的。运用温病学理论对各类传染病进行治疗,虽然其对病原体的直接对抗作用还未达到理想效果,但现代药学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对细菌类感染性疾病,既有杀菌作用,又有抵抗内毒素作用,对病毒类有一定的抗病毒、解除毒力的作用。要依据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予以清气解毒、攻下解毒、祛湿解毒、清营凉血解毒以及与熄风开窍等法并用,以急挫热毒,缓解病势,起到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损害的作用。实验证明大青叶、虎杖、板兰根、连翘、防风等能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减少内毒素致小鼠死亡,降低内毒素致兔发热反应,缓解休克期肺血管收缩,改善肺循环灌注状态,破坏内毒素化学结构等。如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证的治疗?

  扶正即通过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扶正普遍应用于各种传染病的始终,基本原则是养阴保津。在各类疫毒之邪侵入机体产生疾病的情况下,往往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情况如仅采用单纯对抗性治疗,可使已削弱的免疫功能更减弱。而中医治疗在卫气营血的各阶段中都注意“存津液”“扶正”,清热、解毒、凉血、清营与养阴、固脱同用,这是一种对抗性与保护性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医补益类、清热解毒类、凉血活血类药除能直接降解病原体的毒素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清热解毒祛邪与养阴扶正在卫气营血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配合应用,以达到相辅相成,有机地统一。

  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中药治疗传染病的作用主要有:(1)中药有一定的广谱杀灭或抑制病毒的作用,如板兰根、贯仲、黄芩、银花、连翘、苦参、天花粉等;(2)调动机体防御能力,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如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刺五加、地黄、当归、鹿茸、灵芝、枸杞子、*羊霍、冬虫夏草等;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如抑制超敏反应的黄芩、银花、连翘、石膏、青篙、天花粉,具抗炎作用的板兰根、贯仲、黄连,促进T淋巴细胞活化和特异性抗体形成的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川;(3)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及无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弊端。

  如中药对流感的治疗,其具有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肺循环、镇痛抗炎等综合功效。

  如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中药有抑制乙肝病毒、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恢复肝功能、改善肝脏微循环和肝纤维化等方面的功效。

  另外,近几十年来,从各个领域开展了中医药防治AIDS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有效保护和改善免疫功能,延长寿命,使患者长期带毒生存;已有研究显示部分中药方剂及其成分对HIV有一定抑制作用。总之,中医药治疗AIDS有一定的疗效,有潜在优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其主要治疗的切入点。

  总之,中医对传染性疾病采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地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应该在现代新发现的感染性、传染性疾病中发挥很好的作用。人类社会要延续,新的传染病就会不断出现,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有很大的空间,这场对SARS的斗争证实了这一看法。人类必将与传染病并存,中医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医学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也要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

  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中医西医其实一个是用手测量、依据分析测定,另一个则来自直觉和感受,两者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类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古典的西洋静物油画。但事实上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陈竺表示,当前要特别强调对中医的尊重,如果不知道中医的内涵、优点、精华是什么,需要改进和改善的部分是什么,就草率对它下结论,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应该有的态度。医学研究应首先从人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本身开始,在捕捉和了解其整体特性和规律的前提下着手进入微观领域。也就是说应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策略,先有整体,尽管开始时很模糊,但在明确人体的系统运行功能和状态的基础上逐步向局部直至最小单元进行科学的还原分析,最终使之自上而下地逐层清晰化。

  陈竺预见,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对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西医结合诊治传染病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医药对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疫病的防治具有极大的潜力,传染病的中医诊疗将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也必将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

  中医在手足口病和禽流感中应用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米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6例报告

  符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16或A2、A4、A5、A10病毒所致。病毒通过口腔由人传播到人,儿童好发。临床表现为低热不适、腹痛,继而口腔粘膜水疱、溃疡,手指、足趾背侧面特别是指甲周围及侧缘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笔者近2年来,采用中医治疗3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男16例,女20例。年龄6个月~4岁。诊断标准参见文献〔1〕。

  12 中医辨证 笔者将本病分为两型:(1)肺胃热蕴型:19例。表现为发热、烦躁、不思饮食、流涎,口腔粘膜充血、水疱、糜烂、溃疡疼痛,大便干结,手指、足趾背侧红色丘疹、小水疱;(2)湿热蕴蒸型:17例。除口腔溃疡外,皮疹较重,手、足、肘、膝、臀可见水疱,并显泛发状。

  13 治疗 以银花、连翘、板兰根、赤芍、米仁、生草为主方。肺胃热蕴型加石膏、川连以清胃泄热,玉屑散外涂口腔,以止痛清热;湿热蕴蒸型,加白花蛇舌草、地肤子、白藓皮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痛,用芦甘石洗剂外用,以清热燥湿止痒。结果3剂药后痊愈25例,5剂药痊愈8例,7剂药痊愈3例。无后遗症,均无复发。

  2 讨论

  手足口病西医多采用对症处理。中医病因分析,认为本病的病邪是“风毒湿热”,由于小儿胎禀素厚,养育过温,复因风毒湿热所侵,其邪从口鼻而入,“随其虚处所著”,蕴郁肺脾。肺合皮毛,主宣肃,外邪袭肺,肺失宣肃,可见肺卫症状。又脾主肌肉,“风毒湿热”与血气相搏,发于肌肤,在口则为口腔溃疡,在手足则发为水疱。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本方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板兰根、赤芍清热凉血,抗病毒;米仁清热利湿;生草配银花、连翘加强清热解毒作用。诸药相配组成清热解毒利湿基本方。若口腔溃疡明显,脾胃热盛,以黄连、石膏加强清泄胃火之力;肌肤泛发水疱,湿毒盛者,则用白花蛇舌草、地肤子、白藓皮,以清热解毒,燥湿清利止痒。本组结果表明,应用上法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

  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

  中医药治疗参照时行感冒(流感)及风温肺热病进行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

  (1)及早使用中医药治疗

  (2)清热,解毒,化湿,扶正祛邪

  2中成药应用

  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可与中药汤剂综合应用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1轻证——毒犯肺胃(邪犯肺胃)

  症状: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舌苔白,白腻或黄腻,脉浮滑数

  病机:疫毒之邪袭于肺胃,致肺胃蕴邪,肺失宣肃,胃肠失和,湿热壅滞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湿,调和胃肠

  参考处方: 桑叶___菊花___炒杏仁____黄连

  连翘___知母___生石膏____藿香

  佩兰___苍术___姜半夏____芦根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加减:口干者加沙参;

  ______ 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

  苔腻甚者加草果;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

  腹泻者去知母,加马齿苋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2重证__疫毒壅肺,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寒战,咳嗽,少痰难咯,胸痛,憋气喘促,口唇紫暗,或心悸,四末不温,冷汗淋漓,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数或脉沉细欲绝

  病机:疫毒之邪壅肺,热毒壅盛,故高热,寒战;肺失宣降,故喘息憋气;痰瘀闭肺,肺气欲绝,故呼吸极度困难,喘息气促,阳气欲脱,可见心悸,心慌,四末发冷,冷汗淋漓等

  治法:清肺解毒,扶正固脱

  参考处方: 炙麻黄____生石膏____炒杏仁____ 知 母

  川贝母____鱼腥草____黄 芩____葶苈子

  虎 杖___ 西洋参____山萸肉____炙甘草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加减:

  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谵语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胶囊),也可选用清开灵,醒脑静,鱼腥草注射液

  肢冷,汗出淋漓者去川贝母,加桂枝,干姜,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注射剂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口唇紫绀加三七,益母草,黄芪,当归尾;

  苔黄腻甚者加藿香,佩兰,黄连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中成药的应用: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应用

  (1)解表清热类:可选用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2)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等

  (3)清热开窍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等

  (4)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以上4类均可选用清开灵注射剂,醒脑净注射液,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

  中成药的应用: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应用

  (5)扶正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也可配合使用生脉饮口服液,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五,中医药治疗禽流感动态

  三越"了哥王片"可防治禽流感

  民间在实践中早就证实了了哥王在治疗禽流感方面的卓越疗效据悉,在江西井冈山地区,农村就采用了哥王治疗鸡瘟和鸭瘟一般情况下,鸡瘟,鸭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了哥王的防治作用,实际上是其抗病毒作用的具体体现不久前,广东省韶关市养鸡场使用含有了哥王的组方治疗新瘟疫(亚洲鸡瘟),取得明显效果

  生产厂家——浙江绍兴市三越药业集团

  五,中医药治疗禽流感动态

  首个治"禽"中药出炉

  中药制剂"金丝桃素"对禽流感H5N1和H9N2亚型病毒的杀灭率分别达到目100%和9999%

  五,中医药治疗禽流感动态

  这是国内首个"金丝桃素"中药对鸡人工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治疗试验结果"金丝桃素"研制者——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试验室 "这个结果表明,我们已经有了治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药物,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中药制剂"15天的试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剖杀各组试验鸡,采用接种鸡胚法进行病毒分离并用RT-PCR方法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都是阴性

  五,中医药治疗禽流感动态

  双黄连口服液有抗禽流感病毒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双黄连口服液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其对该病毒的杀灭率达到9437%

人体在抵抗力不足状况下,可能受外邪所攻而产生较严重的病痛,故免疫力不足将提升病毒侵扰身体的可能性。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于世界各地传出确诊病例,相较于SARS,新冠肺炎具高传染力但低致死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确诊案例中,3%为重症病患、15%发生喘的征兆,但高达82%为轻症患者;台湾感染科医师也指出,从轻症转重症的关键,并非病毒量太多,往往是失调的免疫力。

免疫力的高低因人而异,当免疫力过强,则易产生自体免疫疾病,最常听闻的是红斑性狼疮、僵直性脊椎炎等,常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免疫力低,则代表身体较难对抗外来病原,容易感冒且对传染性疾病较难防御,高风险族群为5岁以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与慢性疾病患者。而对于免疫力调控,中医师陈麒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即是人体正气强度足够,外邪难以进入人体造成感染,所以个人免疫力的平衡即为重要因素。

陈麒文指出,人体在抵抗力不足状况下,可能受外邪所攻而产生较严重的病痛,故免疫力不足将提升病毒侵扰身体的可能性。而一般人习惯以参类食材作为温补的首选,包含有西洋参、党参、粉光参、高丽参等,调理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

然而,除参可调理身体全方位保护力,陈麒文分享,姜味辛性温,可入肺、胃、脾经,达到温里祛寒的效果,常作为暖胃使用,在民间亦有「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的温补说法;另外,生姜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可调理人体的发炎症状,作为日常调理茶饮。

面对疫情持续,陈麒文建议,可透过3种方式,做好平时免疫力的调理:

第一、生活作息要规律: 规律的生活作息与睡眠,有助于维持健康。按照中医学「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子时(23:00至1:00)胆经旺,正值负责身体代谢的肝脏修护,故建议于此时入睡,能有效调理身体机能。

第二、有氧运动须适度: 适度有氧运动可维持良好的心肺耐力,而肺气足,则可确保人体足够的氧气供应,做好最外层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营养摄取重均衡: 透过日常饮食均衡,可提供自身足够的营养、热量与身体细胞组织生长所需的养分,维持身体机能的运作,进而降低生病的机率,也可选用含有补气与调节免疫力的中药材泡茶汤饮用。

(文章授权提供/常春月刊)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45586 关键字:新冠肺炎, 感染科, 陈麒文, 免疫力, 温补, 发炎

针对沸沸扬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民众担心17年前的SARS疫情重现,天益中医诊所拥有40年临床经验的黄育富老国医表示,新冠并不可怕,目前看起来传染力严重性都不及SARS, 虽然西医称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暂无抗病毒药医,中医对于治疗新冠既有药医,也有预防方法,呼吁民众无需过度紧张。

黄育富老国医说明,中医治疗呼吸道传染疾病,不像西医必须围绕新型病毒展开研究,而是回到几千年来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把病因分为外感六邪(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与内生五邪(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等五种病理变化),采以八纲辩证论治,「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由表里辨病位的浅深,寒热辨病症的性质,虚实辨邪正的盛衰,阴阳则是统摄其他六纲的纲领。

所以就中医而言,无论是SARS病毒,H1N1病毒,肠病毒,还是新冠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等,虽然致病原不同,但中医诊病都用《辨证论治》的八纲辩证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根据辩证施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来对证治疗,就能收到好的疗效。

图说:中医能够提升免疫力,对抗肺炎/iStock-969777260 传染性肺炎主要分为湿热与寒湿两种

黄育富老国医表示,根据他40年临床经验的观察,传染性肺炎主要分为湿热与寒湿两种证型,且通常西药对寒湿证型的疗效有限。

湿热型: 主要有发高烧,口干口渴,痰黄,脉浮数的症状,方药以麻杏石甘汤加消风散加减,以达到清热除湿功效。倘若高烧不退,可加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寒湿型: 主要有恶寒发热,痰清,流清涕,脉浮紧的症状,方药以小青龙汤加消风散加减,以达驱寒祛湿的功效。

黄育富老国医表示,流传几千年的中医圣典《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指各种邪气伤害人体的前提是身体「正气不足」,邪气才「乘虚而入」,虽然新冠是新型病毒,但只要身体的免疫力够强,就能抵御各种病毒细菌的入侵。

黄育富老国医举例说,SARS疫情期间,他平时都有在吃中药调养身体,正气足免疫力强,所以给病人看病都不担心被传染,病人来看诊时也会请病人把口罩拿下来看舌苔,并不担心被传染。所以他请大家不必恐慌,在遵循必要的防疫措施外,要呵护好正气,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在寒冷的季节里做好保暖避免受寒,自然可以抵御各种病邪的入侵。

预防新冠,中医最推这款茶饮

最后,天益中医诊所中医师许豪庭依据黄育富老国医经验,提供一贴中药茶饮,有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功效,在新冠防疫期间,适当饮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病邪的侵袭。

材料: 金银花(八钱)、 连翘(八钱)、 芦根(八钱)、竹叶(4钱) 、薄荷(4钱)、荆芥(4钱) 、桔梗(4钱)、藿香(4钱)、生甘草(4钱) 用法: 将以上中药材泡水30分钟,以中火煮开15分钟,熬水三次共800CC,每日饮用1次,1次200CC(小朋友饮用量可酌减)。这贴中药茶饮可供4人1日饮用,如果未饮用完,剩余的放凉后放入冰箱储藏,要喝时再加热即可。 图说:中药茶饮,有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功效。/来源:许豪庭中医师提供

许豪庭说明,这贴中药茶饮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芳化湿浊的功效,民众适当饮用可以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预防风湿寒热诸邪的侵袭,减少感染疾病的机率。但如果民众已经出现发热等症状,则应立即到就近医院或诊所看诊,以免延误诊治。

新冠防治中药协定方

近日,广东省中医院推出粤抗2号方、成人风寒解毒方、成人风热解毒方、成人祛湿解毒方、成人清热解毒方、健儿解毒方、健儿散寒方7个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中药协定方,有需要的市民朋友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新冠线上简易门诊”开方,药品直接配送到家!

放号时间:每日上午9时

放号数量:目前每日600个号

适用人群: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且无基础疾病的轻症患者

线上开方流程

第一步:点击进入快速挂号页面。

第二步:进入“新冠线上简易门诊”后,根据时段进行挂号,选择“就诊人”,选择“自费挂号”“自费支付”,进行“0元支付”。

第三步:挂号成功后需认真阅读“就诊须知”,根据适应症选择相应协定方及数量,确认无误后勾选并提交订单。

第四步:在待缴费详情页面,点击“设置需配送与代煎的药品”,根据提示填写“代煎配送设置”并确认信息后,分别选择结算类型及支付方式,完成药费及代煎费用交费。

备注:代煎药品可直接配送到家,无需到医院取药。

协定方相关说明

7个协定方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带领团队,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等,结合本轮疫情防治的有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

近日大家在家都无所事事,不如来普及一下中医小知识,上图是古人讲的辟疫。虽不知效果如何,当然我们也不能以身试险,毕竟我们都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下面我们讲一讲,如何在家就能解决感冒初起的厨房版小妙方,生姜、葱白和香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众所周知这些是厨房必备的食材,却不知他们还有不为所知的功效

1生姜辛、微温,可预防和治疗外感初起,恶寒发热,还可温肺止咳、温中止呕;单用一味生姜5-7片即可预防和治疗发烧、畏寒、呕吐、肺寒咳嗽,口感欠佳可与红糖同服。

2葱白功能发表散寒通阳、主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噻;煎服以发汗解表,另外寒凝气阻所致的少腹疼痛,可将本品炒热外敷脐腹而通阳散寒。

3香菜性辛温入肺胃经,功能可发表透疹,可治疗感冒初起,恶寒无汗、怕风,此外有芳香开胃作用,水煎服或外洗,治疗麻疹痘疹出而不快效果佳。

此三味可单用也可同用,用量:生姜5-7片、葱白5-7段(葱根也可)、香菜一两左右,水煎服可加适量红糖。

待更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2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