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纲要》精神确立幼儿环境教育目标 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得到提高,其教育目标包括情感目标、伦理目标、认识目标和行为目标,而作为学前教育这一特殊阶段,我们认为应该把情感目标放在首位。 首先,《纲要》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是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为依据的。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因而他们对环境价值的判断,对道德准则的衡量都处 在无意识之中,其特点是可塑性很大,不善于控制和调节,情感不仅富有易变性,很容易受外界事物支配,而且还富冲动性,随着儿童经验的发展,随着儿童内抑制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儿童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就逐步增长起来。其中最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尤为关键的是儿童情感的发展在儿童个性的形成立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此时引导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形成欣赏、关爱环境及生命万物的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社会要求和新型的公民格外重要。 其次,情感目标是教育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目标,主要发展幼儿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要树立幼儿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环境教育,使幼儿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准则,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并且能初步识别和抵制那些不自觉甚至侵害他人环境的不道德行为。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回答者:画 荣获195次最佳答案贡献
内容摘要:
情感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行教育实践中,人们普遍重视智力开发而容易忽视对情感的教育,尤其在幼儿教育阶段。本文以幼儿园美术教育为载体,首先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不足和幼儿心理的一般不良表现来说明实施情感教育的之重要和必要。其次,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美术是幼儿表现情感的重要裁体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证明在美术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可行的。最后,本文从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正确评价幼儿的创作等四个方面描述了现实美术教育中渗入情感教育的一些基本途径与手段。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可见情感教育对人之高尚行为形成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在尊重幼儿自然情趣的基础上,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色调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情感品质和初步情感能力。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教育工具,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应是其固有的教育功能,但是如何充分应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对生活充满情绪色彩、对一切美好事物具有强烈的情绪感受能力的幼儿 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促进其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是我们当前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是人格要素的核心因素,幼儿的发展,不仅是认知的发展,也是情感的发展,但是,人的情感成长往往容易被忽视。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哲学家就批评日本的教育因为缺乏情感教育层面而成为“忘掉了另一半教育”、“ 牺牲了另一半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处于培养人格要素的基础时期——幼儿园教育阶段,普遍忽略其情感的成长。在美术教育体系中,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目标一直定位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初步掌握使用美术的工具及材料的技能,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教育重心倾向于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幼儿不善于很好地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不能很好积累情感经验,丰富自已的情感和能力。后来尽管对美术教育目标进行了修正,把美育的目标定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但由于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美育任务,具体到美术教育领域尚不明确,因此幼儿教师在现实教学实践工作中,往往仍沿袭着一些旧体制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授一些美术活动知识和技能技巧,强调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和反应。
步入21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应该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实现幼儿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我国目前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比较宠爱甚至溺爱自已的孩子,容易造成不听话、不合群、自私、自信心差等不良表现,如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幼儿时期是各种感受器官完善阶段,是接受情绪刺激最敏感阶段,是健康情绪和基础情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期。因此如何系统的、有目的地培养好幼儿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显得犹为重要与必要。美术是儿童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应充分运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鼓励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和情感,疏导和控制消极情绪和情感,利用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多元性及个性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创作喜悦,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促进其宽容大度、尊重他人、豁达乐观等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对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1、好奇心是实施美术情感教育的基点。情绪和情感的态度决定着人们对某种情境或对象是接近还是回避,是喜欢还是厌恶,从而影响人们对认识目标的选择,进而影响其对目标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很多美术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对美术保持着长久不衰的兴趣。因此,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有目的引导儿童用形、线、色去描绘周围事物,吸引他更多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不断丰富其情绪和情感。
2、美术活动是实施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实质上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是用形、线、色构成的情感生活意象。美术对于幼儿,其作用不在于其艺术性、思想性如何地深刻,也不在于美术技艺表现如何娴熟,是纯属于情感发展的需要。处于涂鸦阶段和图式阶段的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因为已经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能够按照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表达自已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并将这些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通过自已的创作传达给他人。所以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幼儿美术教师可以按照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将自已的亲身体验和情感通过色彩、线条等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形式达到同构,同时由美术泛化到生活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教学手段
情感教育不同于认知教育,它不是以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它的教育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依赖于人本身的情感及经验,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其中最核心的机制是让幼儿感受和体验。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幼儿的意愿。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我们在绘画教学时可以观察到,幼儿对绘画有兴趣时,注意力很集中,绘画很投入;不想画时,怎么叫他画都不画,因此这种带有原始感情性质的兴趣和好奇,是一种内驱动性的情绪,是幼儿早期认识发生的动力源泉。例如,幼儿小王画了一辆很多轮子的轿车,当老师纠正他侧面轿车只画两个轮子就可以时,他却不接受,反而振振有词地认为“轮子多才跑得快”。其实小王把自己的情感容入了画中,表达了他想让汽车跑得快一些,当老师了解了他的创作意图后,应先对他加以肯定,避免打击他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一些实物观察活动,让他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能从孩子的意图出发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幼儿从小对生活、对周围环境抱有浓厚兴趣,能热心地参加各项活动,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一是注意从幼儿绘画作品中捕捉他的 情绪状态和情感类型。由于受到绘画技能的限制,幼儿把形象画得歪歪扭扭,怪诞而丑陋,而这些怪诞的形象却是幼儿当时头脑中的情感意象。如情绪体验给幼儿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时,笑——是眯成一条线的眼睛,上弯的嘴角;哭——是大颗大颗的泪珠;吃——是最高兴的,表现出来的是张大的嘴巴。又如画“我的爸爸妈妈”作品中大部分孩子在纸的中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人,并认作是妈妈,旁边的小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自己,可见在幼儿绘画创作时,把心目中的妈妈、爸爸和孩子间不同轻重情感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要理解儿童绘画的创作心理。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直觉表现来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愉快,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消极,发泄情绪。如画“过生日”时,很多学生的画面上除了生日蛋糕外就是一张张大嘴巴,看不到一个人,但我们站在幼儿的心理角度分析时,就可以充分理解孩子过生日吃大蛋糕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又如一名幼儿想帮老师拿东西,却拿不动,他就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画了一个有四只手的小男孩,一只手拿书,两只手搬桌子,表达了自己希望帮老师拿东西却力不从心的心情。虽然孩子的画不能与成人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然而他们却能在形象、色彩以及绘画空间的表现方面突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使画面更具抽象性、直觉性。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捕捉儿童的心理、情绪时,在美术教学活动时就可有目的的、针对性地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3、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人们常说:“画画能宣泄情感,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大量观察发现,大部分儿童常通过画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一名小女孩很喜欢吃蛋糕,可是每次吃下一小块后就吃不下了,于是她在“生日”为题的作品中画上了一个蛋糕和有着一张奇大无比的嘴的小姑娘,表达自己对蛋糕的喜爱和想多吃一些的愿望。也有一些孩子用绘画来发泄情绪,如孩子小赵在游戏中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他在美术活动时画了一幅人物图,画完之后却用笔画上粗粗的黑色线条将那画面上的人涂掉了,这是他在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因此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一些美术游戏或意愿活动,引导和帮助孩子在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诱导幼儿体验乐意与人交往的乐趣,体验美好事物给自已带来的喜悦,体验集体活动的愉快等等,如鼓励小女孩过生日时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吃蛋糕分享快乐;鼓励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主动找亲近的人商量解决等,从而逐步培养起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
4、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创作。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地评价是维护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的重要保证。
(1)让幼儿感受美术绘画创作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活动来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通过成功的作品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经常地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强他学习的信心,良性循环可促进他完成更出色的作品。我们班的中中小朋友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画画非常拘谨,常常画出物体很小的画,有一次他正为自己一不小心画得太大的圆圈发愁时,老师及时地肯定了他画的圆,并大大表扬了他,还请其他小朋友参观,这事对中中影响很大,此后,他的画作有了明显的进步,物体画大了,色彩也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中中喜欢画画了,而且每次作画都充满了自信。
(2)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表现的心理特征。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过程,幼儿常常是通过这些赞扬、鼓励来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每周举办一次画展,但展出的并非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只是对于孩子本人来说有进步的作品。作品的展出促进了孩子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增强,从侧面鼓励了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而这一股热情能使他们产生耐力和毅力,尽管累,可心情却是愉快的,因此及时地肯定和赞誉是帮助孩子确立自信,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初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情感品质。
这个是在网上找到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情感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行教育实践中,人们普遍重视智力开发而容易忽视对情感的教育,尤其在幼儿教育阶段。本文以幼儿园美术教育为载体,首先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不足和幼儿心理的一般不良表现来说明实施情感教育的之重要和必要。其次,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美术是幼儿表现情感的重要裁体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证明在美术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可行的。最后,本文从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正确评价幼儿的创作等四个方面描述了现实美术教育中渗入情感教育的一些基本途径与手段。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可见情感教育对人之高尚行为形成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在尊重幼儿自然情趣的基础上,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色调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情感品质和初步情感能力。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教育工具,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应是其固有的教育功能,但是如何充分应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对生活充满情绪色彩、对一切美好事物具有强烈的情绪感受能力的幼儿 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促进其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是我们当前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是人格要素的核心因素,幼儿的发展,不仅是认知的发展,也是情感的发展,但是,人的情感成长往往容易被忽视。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哲学家就批评日本的教育因为缺乏情感教育层面而成为“忘掉了另一半教育”、“ 牺牲了另一半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处于培养人格要素的基础时期——幼儿园教育阶段,普遍忽略其情感的成长。在美术教育体系中,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目标一直定位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初步掌握使用美术的工具及材料的技能,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教育重心倾向于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幼儿不善于很好地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不能很好积累情感经验,丰富自已的情感和能力。后来尽管对美术教育目标进行了修正,把美育的目标定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但由于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美育任务,具体到美术教育领域尚不明确,因此幼儿教师在现实教学实践工作中,往往仍沿袭着一些旧体制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授一些美术活动知识和技能技巧,强调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和反应。
步入21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应该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实现幼儿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我国目前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比较宠爱甚至溺爱自已的孩子,容易造成不听话、不合群、自私、自信心差等不良表现,如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健康道德情感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幼儿时期是各种感受器官完善阶段,是接受情绪刺激最敏感阶段,是健康情绪和基础情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期。因此如何系统的、有目的地培养好幼儿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显得犹为重要与必要。美术是儿童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应充分运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鼓励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和情感,疏导和控制消极情绪和情感,利用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多元性及个性的特点,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创作喜悦,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促进其宽容大度、尊重他人、豁达乐观等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对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1、好奇心是实施美术情感教育的基点。情绪和情感的态度决定着人们对某种情境或对象是接近还是回避,是喜欢还是厌恶,从而影响人们对认识目标的选择,进而影响其对目标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很多美术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对美术保持着长久不衰的兴趣。因此,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有目的引导儿童用形、线、色去描绘周围事物,吸引他更多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不断丰富其情绪和情感。
2、美术活动是实施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实质上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是用形、线、色构成的情感生活意象。美术对于幼儿,其作用不在于其艺术性、思想性如何地深刻,也不在于美术技艺表现如何娴熟,是纯属于情感发展的需要。处于涂鸦阶段和图式阶段的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因为已经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能够按照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表达自已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并将这些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通过自已的创作传达给他人。所以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幼儿美术教师可以按照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将自已的亲身体验和情感通过色彩、线条等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形式达到同构,同时由美术泛化到生活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教学手段
情感教育不同于认知教育,它不是以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它的教育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依赖于人本身的情感及经验,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其中最核心的机制是让幼儿感受和体验。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幼儿的意愿。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我们在绘画教学时可以观察到,幼儿对绘画有兴趣时,注意力很集中,绘画很投入;不想画时,怎么叫他画都不画,因此这种带有原始感情性质的兴趣和好奇,是一种内驱动性的情绪,是幼儿早期认识发生的动力源泉。例如,幼儿小王画了一辆很多轮子的轿车,当老师纠正他侧面轿车只画两个轮子就可以时,他却不接受,反而振振有词地认为“轮子多才跑得快”。其实小王把自己的情感容入了画中,表达了他想让汽车跑得快一些,当老师了解了他的创作意图后,应先对他加以肯定,避免打击他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一些实物观察活动,让他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能从孩子的意图出发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幼儿从小对生活、对周围环境抱有浓厚兴趣,能热心地参加各项活动,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一是注意从幼儿绘画作品中捕捉他的 情绪状态和情感类型。由于受到绘画技能的限制,幼儿把形象画得歪歪扭扭,怪诞而丑陋,而这些怪诞的形象却是幼儿当时头脑中的情感意象。如情绪体验给幼儿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时,笑——是眯成一条线的眼睛,上弯的嘴角;哭——是大颗大颗的泪珠;吃——是最高兴的,表现出来的是张大的嘴巴。又如画“我的爸爸妈妈”作品中大部分孩子在纸的中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人,并认作是妈妈,旁边的小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自己,可见在幼儿绘画创作时,把心目中的妈妈、爸爸和孩子间不同轻重情感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要理解儿童绘画的创作心理。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直觉表现来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愉快,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消极,发泄情绪。如画“过生日”时,很多学生的画面上除了生日蛋糕外就是一张张大嘴巴,看不到一个人,但我们站在幼儿的心理角度分析时,就可以充分理解孩子过生日吃大蛋糕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又如一名幼儿想帮老师拿东西,却拿不动,他就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画了一个有四只手的小男孩,一只手拿书,两只手搬桌子,表达了自己希望帮老师拿东西却力不从心的心情。虽然孩子的画不能与成人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然而他们却能在形象、色彩以及绘画空间的表现方面突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使画面更具抽象性、直觉性。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捕捉儿童的心理、情绪时,在美术教学活动时就可有目的的、针对性地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3、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人们常说:“画画能宣泄情感,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大量观察发现,大部分儿童常通过画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一名小女孩很喜欢吃蛋糕,可是每次吃下一小块后就吃不下了,于是她在“生日”为题的作品中画上了一个蛋糕和有着一张奇大无比的嘴的小姑娘,表达自己对蛋糕的喜爱和想多吃一些的愿望。也有一些孩子用绘画来发泄情绪,如孩子小赵在游戏中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他在美术活动时画了一幅人物图,画完之后却用笔画上粗粗的黑色线条将那画面上的人涂掉了,这是他在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因此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一些美术游戏或意愿活动,引导和帮助孩子在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诱导幼儿体验乐意与人交往的乐趣,体验美好事物给自已带来的喜悦,体验集体活动的愉快等等,如鼓励小女孩过生日时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吃蛋糕分享快乐;鼓励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主动找亲近的人商量解决等,从而逐步培养起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
4、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创作。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地评价是维护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的重要保证。
(1)让幼儿感受美术绘画创作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活动来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通过成功的作品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经常地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强他学习的信心,良性循环可促进他完成更出色的作品。我们班的中中小朋友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画画非常拘谨,常常画出物体很小的画,有一次他正为自己一不小心画得太大的圆圈发愁时,老师及时地肯定了他画的圆,并大大表扬了他,还请其他小朋友参观,这事对中中影响很大,此后,他的画作有了明显的进步,物体画大了,色彩也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中中喜欢画画了,而且每次作画都充满了自信。
(2)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表现的心理特征。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过程,幼儿常常是通过这些赞扬、鼓励来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每周举办一次画展,但展出的并非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只是对于孩子本人来说有进步的作品。作品的展出促进了孩子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增强,从侧面鼓励了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而这一股热情能使他们产生耐力和毅力,尽管累,可心情却是愉快的,因此及时地肯定和赞誉是帮助孩子确立自信,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初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情感品质。
这个是在网上找到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