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这些有才的诗人在官场上始终都是郁郁不得志。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
自从孔子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理论传播开始,各时代的文人都遵从老先生的遗训,投入到学而报国的大潮中。孔子不止学术卓越,他的政治思想也是很深厚的。周游列国宣讲毕生思想,他的“积极入世”的做法正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并奠定了儒家文学人生的道路,对历代诗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文人的共性的影响
文人的共性就是“书生意气、性情用事”。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坛大家都具备这个显著的特点,可说是个性十足。李白的特点是豪放洒脱的气度,傲气独立的人格,加上自由奔放的浪漫。杜甫的特点是循规蹈矩、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而苏轼的特点则是豁达开朗、直率真诚。他们的心思都非常细腻,属于多愁善感之人。但不管是生逢乱世或是盛世,忠君报国一直都是他们的心中所想,但又不屑于争名夺利,曲意逢迎,罕有建树,有的甚至早年夭折,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
三、缺乏官场上的“转圜”
中国一直是个人情社会,关系网极其复杂。官场的沉浮不是一般人能把握的。这些诗人仅仅是具备文人之身,却都不是文士之才。进入官场时抱着建立功勋,报效国家,指点江山的梦想。一旦遇到挫折、受到排挤时,就激动不已,从而产生消极思想,正直率真的天性就暴露出来。清高者见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挥袖而去,愤然离开。殊不知,政治本就如此,你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要被扫地出局。真正的官场政治家们都是胸怀天下,在权衡利弊得失的情况下,曲线救国、隐忍,从而达到人生理想。如魏征、狄仁杰等文人墨客虽不及诗人们文学出色,但也都在各自的朝代自如驾驭。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无不表达了历代诗人对自身遭遇的不满,也表现出了不在朝中仍关怀的爱国情怀。这些堪称泰山北斗的伟大诗人,在那个诗文取士的年代何以难有作为,甚至贫困潦倒,不可谓不是命运的安排。但未清醒的认识自己,不能融入早已现实存在的官场漩涡,导致曲高和寡,却是有些不明智了。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傅如一)
《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
意思是: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