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我们高中阶段的时候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期,而高校思想政治课正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经历进行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一个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着眼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而我们高校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不仅要从我们的生活上,还要从我们的学习上注入更多的关于思想政治的元素,让我们的行事更得当,让我们的思想更成熟!
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充分认识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一些学生之所以出现散漫、晨昏颠倒的状况,就是对进大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党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大学生应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珍惜大学的宝贵时间,按照教育方针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确保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一些学生之所以感到茫然、出现生活散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最新理论成果,是富有时代特征和现实生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及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习这两个伟大理论,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能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的知识有密切关系。列宁曾经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科技、金融、法律,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知识,丰富头脑,拓宽视野,开启心扉,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这有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所以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将是提高我们各方面能力的奠基石,也是我们更好的‘老师’。
1、首先分析德育教育和思政教学的融合思路,分析思政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意义,总结教育方式与思路,提高教育效果。
2、其次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 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 知识武装学生。
3、最后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高校的教育责任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教人成长。思政课程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道德品质。
一、思政课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生活是一个具有包容性、中性化的哲学内容,是以各类物质资料为基础的人际交往实践,生活也是处在主体间际的人与环境满足需求、相互作用、创造意义的互动过程。思政教育本身是来源于生活的,从本质而言,思政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与生活之间息息相关,融于一体,真实的生活可以对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生活化,需要通过在教室内营造出生活化物质环境,让教室具有生机、活力,为学生营造出具备生活化气息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来开辟专门的思政教室,针对性布置思政教学环境。
(二)推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思政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从几个层面着手:
1 应用生活化教学语言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多是为学生讲述深奥的哲理,只是集中在理性认知上,没有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语言是重要的教育工具,也是教育最为直接的方法与途径。在语言的生活化方面,要求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理论用形象、生活的语言描述出来。
2 营造平等师生关系
要营造出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树立平等对话意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变得更加广泛,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而是要转化为“好为人师”,构建出共同发展、平等对话的学习氛围。
(三)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思政理论内容,对于乏味、陈旧的知识缺乏兴趣,但是,由于阅历较少,学生无法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来梳理、整合内容,此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
1 优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环境上,并非消耗巨资来改善物质环境,更多的是在细节方面的优化,为学生营造出具有思政教育氛围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身处校园环境,就受到陶冶,通过无意识状态下的教育,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2 发挥特殊节日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饱受多次苦难后,依然还屹立不倒,有很多值得刻骨铭记的日子,在思政教育上,要充分挖掘出特殊节日的教育价值,如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等,即可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对发生过的历史有清晰感知和认识,激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报效祖国、发愤学习。
3 创新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实践方式,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用手中的手机来记录下新农村变化,通过真正的感知来触摸时代脉搏,了解农村社会的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元,具体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政课程教育内容的目标来出发,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4 发挥出现代传媒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高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思政生活化教育上,也要利用现代传媒的力量,构建出全新的思政教育模式,这在引领政治方向、传播政治信息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五)让思政教育走向社会生活
走向社会生活,就是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利用社会实践来认识、提升自我,尽管大学校园中的生活十分精彩,但是,大学生不能永远禁锢在校园生活中,总要投入社会,“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对于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思政教育工作做实做到位,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思政教育的生活化,能够使教育内容更具吸引力,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接触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一教学形式值得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进行广泛推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