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怀人的情绪,内心情感的流露十分含蓄。通篇没有直说思念的地方,也没有直呈愁怨的言语;但春光大好,游园不能令“她”情意欢畅,园中荡秋千也不闻盈盈笑语,一切只是默默,终而无言无绪欲拥衾独眠。说明女主人公并不是因春光和悦、暖风熏人而娇慵易倦。而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所选择加以表现的声音、景物都有极丰富的含义。“春半踏青时”,仲春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踏青。这里突出两种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分享而不能;二是此际虽是春之繁盛之时,但同时也是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好不容易历尽凄凉秋意、冰封冬雪,迎来春光,却仍是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如眉”,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这仍是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风和”句,写听觉感受。春天不仅景繁丽,音亦繁闹无比:莺嗔燕咤、欢声笑语、笙歌管弦等等,可写之声极多,但女主人公耳际只徘徊着风声与马鸣。其实女主人公充耳不闻春之“乐”音,在于她内心愁闷:想当日作别之时,“他”如何不是身跨骏马、扬鞭远去;如今别人家的游子勒马而归,自己却独独等不回“他”。因此写马声亦是写愁思。末句“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
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写出反衬的笔法,又写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暮鸦(寒鸦昏鸦)常用以渲染衰败萧索之景,痛惜悲凉之情。
南浦代指送别地。
南园泛指花草园林。南,在这里没有实际的方位意义。在东汉,南园是皇家园圃,在洛水南,后来的文人便用以泛指花草园林。
蓬莱传说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山。在诗词中多用蓬莱比喻皇家宫殿,也指仙人居所。在诗词中,“蓬莱”多借以形容环境美好,犹如仙境一般。
羌笛(羌管)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唐边塞诗中常用以表现征二人思乡的怅然之情。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多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常用以表现爱情。
三径代指隐士居处。
瑟瑟一种绿色宝石的名字,借指绿色。
山阳笛(林笛)用以表现凄怨的悼友怀旧之情。
黍离借以表现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松柏常用以象征孤直坚忍的品格。
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弯刀,但在唐宋诗中多做身边所佩刀剑的代称。也多用来暗指建功立业的抱负。
五柳隐者的代称。
梧桐象征凄苦愁绪。
夕阳苍茫,衰暮,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悲叹。
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代指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中,“西楼”多属泛指。
湘竹(香妃、斑竹)表现悲伤的情思。
杨花以其任由东风吹洒飘落来喻指漂泊遭贬之人。
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
猿孤寂、愁苦的象征。
鹧鸪鹧鸪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后多表现思乡离愁,也常用来表现衰败景象。
舟(扁舟)舟,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词。扁舟,象征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竹象征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孤高刚劲的君子风范。
转蓬(飞蓬、飘蓬、征蓬、孤蓬)蓬草随风飘转,后比喻身世飘零,表现漂泊的孤寂和哀伤。
古诗词中乐曲名称的特定含义: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梅花落以通感的方式描绘清冷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行路难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阳关古曲《阳关三叠》的简称,后以《阳关》曲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杨柳曲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
折柳多为伤春悲离之词。
雁门太守行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海内、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思想感情。抒写了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