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第1张

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等功能。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操作系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如果动力系统作用大,操作系统的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二、情感与语言学习相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语言具有情感功能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语言具有认识性、实效性和情感功能。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情感,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加深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因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会与人沟通、正确运用情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奋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克拉申也对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他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也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学习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的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因性格内向而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一听说考试就怕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使语言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春风。因而,对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以情达理,顺理入情。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也难以启人服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三、情感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其次,情感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再者,情感教学不仅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 法。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在创新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十分注意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在传授知识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泗阳县卢集中学 王松

1、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习性。

2、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练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使孩子五官更敏锐、进而更聪明有智慧。

3、数学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较,最后引入加、减、乘、除等具体操作,而进入四则的运算、建立教学基础。

4、语文教学:蒙台梭利博士发现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之前;因此我们不但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5、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玩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扩展资料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是给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一、 充分运用组织教育类阵地,唤起少年儿童对党的认识 组织教育类阵地主要包括队室、红领巾园地、红领巾监督岗等。少先队队室是辅导员和少先队小干部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少先队组织向广大少先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阵地。队室里陈列着队史、队歌、队旗、队徽、队的呼号、队的作风、入队誓词和三代***的讲话、题词、照片等等,它是唤起少年儿童对党的认识的绝佳场所。每逢一年级新队员入队,我们都可以组织他们到队室参观学习,听大队委讲解有关少先队的知识,让队员们从入队的第一天起,就牢记队的性质、队的作风、队的呼号、队礼的意义以及三代***的教导等,初步唤起少年儿童对党的认识,了解少先队与党的联系。每年建队节期间,我们还可以组织各中队到队室进行参观,重温入队誓词,学习历代***的题词,进一步感受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和殷切希望,使之成为鼓舞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队室的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队室的布置,开辟新的专栏,并对全校学生进行开放,让队员们随时都可以到队室参观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队室的长廊,经常进行一些专题知识展览,如:布置“中国革命历史时期少年英雄事迹展”或“共和国英模事迹展”,让队员们了解共和国的先锋事迹,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队室的长廊变成队员们了解时事的一个平台,经常根据国家大事进行一些特殊的布置,如:奥运前夕,我们把队室长廊设计成“奥运长廊”,进行奥运的知识展,宣传奥运精神。汶川地震以后,我们又把它设计成“汶川地震专栏”,展示在抗震救灾中一些感人的事迹,让他们了解在危急关头,***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以及在***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目前,我们正在迎接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我们可以在长廊内进行上海世博会的宣传,让每一位队员了解世博,认识世博,感受在中国***的领导下祖国的蓬勃发展。

二、 积极利用宣传教育类阵地,加深少年儿童对党的了解

宣传教育类阵地指队报、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橱窗等。辅导员如能积极地利用好这些宣传类教育阵地,将有利于加深少年儿童对党的了解。

红领巾广播站是对队员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是对队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广播站对党的宣传作用,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的朴素感情,我们在原有的“一周要闻”、“美文欣赏”、“生活百科”等栏目的基础上还特别开辟了“少先队之声”“党员大朋友的故事”两个专栏。每周利用“少先队之声”组织全体队员进行《队章》、队知识的学习和有奖问答,特别强调队员学好“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我们队的性质”,“我们队的目的”,“我们的入队誓词”等等,以此帮助少先队员学好队的章程,了解少先队的法纪,加深对党的了解。另外,我们还通过“党员大朋友的故事”栏目讲述一些***员的感人事迹,如《雪山之巅铸警魂——追记四川成都大邑县交警谭东》、《十九点钟的太阳——徐虎》、《他心上镌刻着奉献——吴天祥》等等,通过一个个感人生动的小故事,在每一位队员的心中树立榜样,并激励他们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准备为建设祖国的事业而奋斗,长大争当一名优秀的***员!

红领巾电视台也是对队员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它以闭路电视的方式进行宣传,是少年儿童实践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岗位,队员们可以从中获得创新的满足,成功的激励和内心的体验。通过电视台,我们可以把队员们心中的英雄请到身边,给他们亲口讲述当年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通过电视台,队员们可以直接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如《小英雄雨来》、《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等等,感受当年少年英雄的风采,从而受到感染。通过电视台,队员们还可以自编自演小品、开展红领巾论坛、举行红领巾辩论赛等活动,展示新时期***员的精神风貌,坚定少先队员一心跟着党走的决心。

当然,队刊队报、红领巾橱窗也是辅导员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少年儿童了解时事,学习知识,掌握少先队活动动态的重要窗口,我们也应巧妙的利用,让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影响和引导少年儿童。

三、广泛利用社会实践教育阵地,激发少年儿童对党的热爱 一个人道德情感的培养依赖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意志要在实践中锤炼。少年儿童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更要在少先队的活动中培育。只有广泛利用社会实践教育阵地,组织少年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他们获得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得到升华。

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先烈故居,祭扫先烈墓地,是少先队的传统活动。清明节时期,组织一年级新队员在烈士墓前举行入队仪式,把红领巾铺成一面鲜艳的红旗,一角一角扳下来挂在新队员脖子上,让新队员形象地懂得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红旗一角——红领巾的意义。重阳节,我们可以组织少年儿童慰问“五老”: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战士、老志愿战士、老英雄模范,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战争故事,利用时代给我们提供的素材,对队员们进行爱党特色教育。节假日,我们还可以组织少年儿童进行社会考察:参观革命圣地、革命遗址、参观历史展览,并指导他们搜集当年的儿歌、故事,拍摄革命文物;或者把他们领进大型企业、新农村、和谐社区、部队军营,去采访优秀企业家、优秀***员、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感受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的领导,从心里萌生“***好”的朴素情怀,由此逐渐听党的话,跟党走,长大做党的事业接班人。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就指出:“在先进技术发达的社会里,扫除数学文盲的任务已经替代了扫除文盲的任务,而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中,良好的把握学生学习的“情趣”便成为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根基。实践证明:一个人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近年来,我在启发式教育理念的指导及“以趣引知”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情趣课堂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必然会伴随着情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联系着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情趣教学,营造成情趣课堂,会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而增强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趣谈话——质疑

情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就这一点,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深析教材的前提下,创设良好的谈话情境导入新课,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它会在学生从情趣向实践、探知、获取知识起到桥梁的作用,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借鉴了情境谈话进行导入:首先,将准备好的彩色自行车挂图中的两个车轮用白纸盖住贴在黑板上,然后谈话:①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自行车。” ②老师送给你们要不要?几个学生抢着说:“要!”于是,我把遮盖纸扯开,学生笑了,“你们为什么笑呀?”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两个车轮是正方形的,这样的自行车骑不动!”我再把正方形遮纸拿掉,学生又笑了,“你们又为什么发笑呀?”学生回答:“两个车轮象鸡蛋,这样的自行车骑上去会跌倒。”最后,我将一辆美丽的自行车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又提问:“这样的自行车能骑吗?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必须是圆的才能行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知识。”通过短短的近2分钟的谈话导入,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求知欲的作用。

(二)运用动手实践——释疑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给学生提供了初步动手实践的平台。恰当的选择知识点让学生动手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乐中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实践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动手实践可使学生置身于运动中,强化感知,进而把外部的动态过程内化为动作思维,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深化教材的数学活动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向学生质疑:“哎呀!刚才老师忘记点上圆心了,这可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找一找吗?”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很多学生还跑到黑板上仔细地寻找,只是结果一无所获。为了给学生一个操作实践的平台,我给每位学生一张圆形纸片,要求学生模仿在黑板上的情形,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找出圆心……,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直径、半径、周长,而且还了解了在圆内所有的线段中直径最长,圆心就是直径的中点等知识。

再如,在进行《圆锥的体积》的教学时,充分认识到学生“好玩”及“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采取上台演示与分组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和释放,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前提下,合理的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机会,会使学生在不自觉的启发下掌握知识及潜在规律,并使它们投入到实践中去。

(三)开展情趣活动——解疑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简单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去猜测、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构建知识体系。有人曾经指出:“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是儿童时期的一件原则性的大事。”实践证明,游戏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整数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深井里,一心想爬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它在井底努力练习跳跃。有一天,它终于能一口气跳跃很多步了,它找到爷爷奶奶,问它们这口井有多深,爷爷奶奶告诉它有20步深。小青蛙高兴极了,它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开始往井口前进了,但是由于井壁太陡太滑,它每次只能连续跳三步,而且更糟糕的是,在它休息时,它的身体要下滑2步,假若你是小青蛙,要多少次才能跳出深井?先让学生猜想有可能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走去课堂,通过活动进行验证。使学生摒弃了错误的答案(20次),找到了正确的答案(18次)。紧接着将井深20步的条件去掉,换成“小青蛙一共跳了10次终于跳到了井口,你知道这口井最少有多少步深吗?最多呢?”这样,学生人人都很兴奋,课堂气氛热烈,通过活动解决了心中的疑惑。

(四)分层教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本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生为本”原则,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既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又让潜能生“吃得了”。使全体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个性得到尽情展示,每个学生都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让中等生上台表演,让潜能生说过程,让尖子生归纳总结。人人都可得到老师的肯定,潜能生身上的“星星之火”也会成为他们初升的“太阳”。

二、炼就情趣教师

如果说课堂是实施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用创新思维占领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一场全面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并使之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攻坚战;也是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深化的必由之路的话,那么,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就是阵地上的制高点、必由之路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与学生学习及全面发展息息相关。有人曾经调查指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有利于开放学生心中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怎样才能把握课堂,与学生一道在数学王国自由翱翔?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应有广阔的胸怀,和学生和平相处。亲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各种想法,也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做到这点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①不得偏爱优等生而忽略潜能生,做到公平公正无私心;②不能高高在上一副县太爷模样而不亲近学生,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③“教学相长,”不专横武断,应深入学生,做到虚心接受学生各种意见及建议。

(二)课堂教学语言风趣、精炼、简明扼要

“学生不喜欢语言层次不清的教师上课”。试想,一个教师在讲台上说得“津津有味”,而下面的学生却作恽恽入睡状,教学有何效果可言?为此,教师进课堂后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事先精心准备,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必须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课间能做到语言风趣、精炼、简明扼要;②善于总结知识间的链接点;③不应以达到“风趣教学”为目的而开一些“低级趣味”的玩笑或以挖苦学生为代价,时刻以“授业、解惑”检验自己的言行。

(三)课外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为此,教师除了在课堂40分钟要效率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

1、教育学生时多说真心话。学生有学生群体的特点,也有其个体的特点,思想处于可塑性阶段,思维处于逐渐成熟的过程。教师教育学生时不要强加意志,不要简单说教,用大道理训斥人,用规章制度震慑人,而要说内心话引导,谈真心话接近,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讲朴实生动的事例,打形象贴切的比方,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2、遇挫折时多说鼓励话。有挫折才会有创新,“吃一堑长一智。”教师积极引导,多说鼓励话,激励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与学生交朋友时多说知心话。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值得信赖的朋友、可以推心置腹的良师。因此,对学生要多说知心话,做学生的贴心人。让学生觉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久而久之,关系就会相当融洽了。进而在课堂教学时才会有兴趣所向,激情高涨。

《学记》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培养祖国的新一代主人的高度,必须勤学苦练,成为“善教者”,只有这样,也才能“师逸而功倍”!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

引 言:正如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迅速。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单纯地为教而教,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是指理想、兴趣、习惯、情感、意志等因素。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为:自尊、自信、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为:厌恶、沮丧、愤怒、羞涩、紧张等严重影响学习的心理状态。无论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但两种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截然不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中。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一)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外语。既然是使用外语,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际交往和情感态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情感态度包括积极情感态度和消极情感态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态度,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智力升华,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灵活且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最大化的调动,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发挥。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缺乏学习动机、精力不集中等)则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从而降低了语言学习效果,并且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近些年来,外语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就情感态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要结论是:“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情感态度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之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20%决定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人们也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嫂,而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因此,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如此,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尤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堵塞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青少年时期是基础教育阶段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情感,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英语课堂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课堂情感态度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要有良好的师德和专业技能,才能做到敬业爱岗爱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不断地去探索工作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把对工作的不断追求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建立情感。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先喜欢上老师,而后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悲伤、抑郁,对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就会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毫无创造性可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学与成功的关键。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是师生问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的激发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目前学生年龄小、入学早,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弱,且兴趣不稳定,感情意志脆弱,易受伤害。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无条件地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学科上来,达到“爱屋及乌”和“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二)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沟通和交流渠道

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普遍性的问题适合集体交流、集体讨论,个别学生的问题则适合单独沟通,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看它能否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还要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应该如此,对那些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即使有些学生在参与时,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教师大可不必急于纠正,因为有些错误仅属于暂时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的,教师仍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当他们完成任务活动遇到困难或受阻时,教师要常以“don’t be shy don’t be afraid think it over try it again”等话语进一步启发引导,其作用远远胜过于简单粗暴的指责。

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并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通过出乎意料的理解、诚挚中肯的批评、催人向上的引导,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这一点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倾注大量的情感,要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琐碎小事之中充分体现老师的关爱。

赏识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学习者所追求的目标。初中阶段的学生争强好胜,特别期待得到教师的赏识,教师只要给他们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要慧眼识材,给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以正常的期待和赏识。使他们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划,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最直接途径。下面结合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1创设真实情景的任务。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新教材,任务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提供真实的情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让学生有源可思,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综合应用的任务中来。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2 why do you like koala bears 这个单元里,有三个目标任务,每个任务活动都包含有情感态度的渗透教育。任务一:让学生列举至少五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动物,并作简单描述,这需要安排学生在课前去准备或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或从事活动的能力,每个学生都会很自然地想到中国的panda,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任务二:让学生互相询问所喜爱的动物及其原因,并做出统计表和报告,练习语言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 等相关语句。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到从事活动与他人合作的喜悦。任务三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活动。通过创设这些任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英语的表现欲。

2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一是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潜能,力求每个学生的价值都能得到充分体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参与英语活动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是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组织学生运用pair work/ group work 和team work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小组竞争。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学习。每个人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小组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实现小组目标。这样,小组内每一个人都成为小组中不等缺少的一员,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由此,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可以共同增加词汇量和学习信息,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呈现出现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口动手,勇于竞争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3应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教材课文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有关martin luther king, deng yaping, franklin等名人的文章,学习领悟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过程。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震憾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不仅靠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气、意志、信心等因素。

4实现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使多媒体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用生动的视、听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生动直观易懂的课件,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下载了很多三维动画的卡通人物,利用动画效果体现他们都正在进行某动作,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学习激情,个个积极抢答,并在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了现在进行时。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外语教学而言,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或动画,达到创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进行爱国热情的情感教育。现在的英语教学文本中的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教材中的许多鲜活的人和事的教学,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祖国意识,发展他们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思想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整体提高人文素养。

总之,把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是在英语课堂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又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首先,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情感状态。用词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转移注意可以改变情绪情感发生方向。一个人长时间进行脑力活动后,从事一下体力劳动,情绪情感就能稳定下来。其次,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学生考试,公开发言都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临场经验不足造成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的情景,即从不紧张到稍微有些紧张,最后再到很紧张,使学生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情感体验,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乱。最后,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能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情感。

(五)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除了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因素。过度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产生焦虑的原因现在还不太清楚,但多数情况下,学习者的焦虑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个人受到的伤害)以及周围人的态度有关。焦虑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紧张和害怕浪费精力和注意力。这样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就相对减少,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导致焦虑的可能性。焦虑也许是认知与情感相互影响的最好例证。虽然焦虑影响语言学习,但它是可以克服的。

与焦虑类似的一个情感因素是抑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自我形象,即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的意识。随着这种意识的逐渐增强,儿童要学会如何保护还不完全成熟的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就是回避那些可能给自我带来威胁的言行。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就是抑制,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对自我形象的打击很大。所以经常受批评和嘲讽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们的抑制程度也高。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尝试,而且可能犯错误,而错误有时带来批评和嘲讽。因此,自我形象比较脆弱的学习者往往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参与语言活动。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抑制行为。与焦虑一样,抑制也是可以克服的。

心理学家认为:信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征,信心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在工作和学习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成功。因此,要使学生对英语产生较强烈持久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方面的困难,要善于发现和及时疏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障碍,让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有人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细心的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通过学生的眼睛、面部表情或不安的神色来判断学生的心理情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家庭自身的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特别是现在父母离婚、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的思想情感更值得教师关注。在设计活动和内容时,应有意安排多种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断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越过一个个障碍,逐步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积极的情感态度,使之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要用真情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艺术去教育、感化学生,减轻他们的压力。在课堂提问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对那些由于知识掌挢不牢或有些心理障碍而答错或不肯回答的学生,教师要尽量用温暖亲切的语言去鼓励他们,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大胆地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六)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与评估方法

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已与我们挥手告别,目前此项评价体系已逐步多元化, 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单一的采取优胜劣汰。在新课程理念的评价体系中,充分运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推动了英语后续学习。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模糊认识趋于明朗化,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更可以深层启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时,由于与母语习得的冲突,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差,而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拥有或大或小的成功体验,及时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如小贴画(stickers)。但切记这种方式不能用得太滥,也不能过于吝啬,而且要视起群体所属层次来定。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增强到达彼岸的自信心。

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要以情动人,避免操练的程式化(stylization)与机械化(mechanization),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面临困难时意志的坚韧性,提高对活动的满意度。适当的成功感则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对学生来将具有重大的影响。儿童具有奇异的语言天赋,通过掌握语言规律是英语教学的门径。

教师要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以期盼的心态面对他们。防止造成教育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即“凡有的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多回来。”

(七)英语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掌握和运用英语基本知识,就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交流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愉悦、振奋、向上的情绪,使学生从内心产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勇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处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增强。

教师如果情绪不好,通过情绪的感染功能,会使学生的情绪也不好,而学生不好的情绪通过神情或行为表现出来,更使教师情绪不好,以致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沉闷的教学气氛。反之,如果教师快乐的话,就会形成师生同乐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饱满、振奋、愉悦、热诚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绪背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对英语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2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