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凤,遥远得像记忆深处的某颗星。但当你对她说:我从小听你的歌长大的。这颗星会俏皮地回你:我从小就唱歌的。
梅艳芳被称为“徐小凤”的接班人
1982年,年仅19岁的梅艳芳正式步入乐坛发展,在此之前,她其实早已经在舞台上闯荡了十几年,因为她4岁多的时候就已经和姐姐一起为养家而登台表演了。那一年,梅艳芳参加了由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她参赛的曲目是演唱徐小凤的最新流行歌曲《风的季节》。
当时的评委黄沾给她打了满分50分,而评委顾嘉辉却只打了49分,黄沾问顾嘉辉为什么扣了一分,他说艺术这个东西是没有满分的。最终,梅艳芳夺得了那一届新秀大赛的冠军,正式进入乐坛发展,而黄沾和顾嘉辉已经看出这个小姑娘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将是徐小凤的接班人。
作词者是谁?
《风的季节》由徐小凤于1981年首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徐小凤的音色让这首《风的季节》更能表现出女性英雄主义和不受情感驱动的情感。她的歌声不高亢不躁动,在温柔中散发着绝对的穿透力,不沉闷厚重,在苍劲古朴中绝对有感染力,而且她的古典气质也在歌曲中展现出来。
《风的季节》作词汤正川,作曲李雅桑,由徐小凤演唱。歌词内容与旋律相得益彰,表达的情感处于相对淡漠的状态,这首歌从歌词中的自由奔放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首经典的歌曲,每次在各种场合听到,我都会兴奋地默默唱歌。起初只是让我感觉像是对过去、时间和美好过去的三分钟温柔回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听这首歌让我有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慌,还有一种对虚度时光的敬畏,令人难忘。
为什么还是徐小凤唱得好听?
那徐小凤,以及我“老歌”歌单里的歌手们,她们就是用自己的嗓音自己的演唱技巧唱着她们自己的一个个故事,搭配上简单但是最恰当的伴奏,不论是陶醉、想念、羞涩、失落还是盼望等各种心情,都是自身先用心营造好了一个氛围圈之后再让听者入内,耐人寻味且耐听。
而徐小凤的歌声很奇妙,像微微起伏的大地,像温暖的被窝,给人一种母亲和姐姐般的慰藉。她最热爱的就是唱歌,虽然不复当年盛景,但她却依然能做到想唱就唱,只要她开演唱会,歌迷们就会蜂拥而至。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5《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过沧海 和巫山 就觉得其他地的海和云不怎样了
花丛虽美也懒得观 在这里修道一半情啊还在心上人身上
没有心去寻新的恋情
6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7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简要评析] 这首《鹿柴》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宋人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谓:“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本诗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空同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便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简要评析]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8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简要评析] 王昌龄被称为唐朝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含蕴无穷,为世人所推崇。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艺术性高,个性鲜明。王昌龄此诗的写作是在江宁丞任内,时间是在天宝元年(742)后。在此以前,王昌龄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从汜水尉任上被贬到岭南。手又贬到江宁为县丞。至天宝七年(748)又被贬到荒远的龙标(今湖南黔阳)一带,可谓屡遭贬斥,仁途乖蹇。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殷 在《河岳黄灵集》中说:“昌龄为人,仁有余也。奈何晚节不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惜”,其意为王昌龄晚年不注重小节,故惹得众人议论纷纷,并两次被贬到荒僻之地。而实际上并非是王昌龄的过错,这只是从王的“铖畏谗口疾”(《为张 赠阎使臣》)、“世情多是非”(《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句中使可知晓,实在是他的傲岸性格不合世俗的缘故。本诗前两句中凄风苦雨式的景色描写,可谓诗人险恶处境的形象化表现,面对包含着丰富内蕴的寒雨孤山的描写,只有将寒雨孤山看作险恶处境的艺术化体现:寒雨即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孤山即自己的势单力薄,才能同下文联系得更为紧密,才能更好表现此刻诗人要求他人理解的心态。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现已成为名句,但也有所本。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即有“心若怀冰”,此处冰比作心之纯清。鲍照《白头吟》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此以冰喻作人之清白。姚崇《冰壶诫》序言说:“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此以冰比作当官的清廉。而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形象的设计上,能集古今之大成,在内容的拓展上,能用以表示自己的高洁清正而有所突破,故尤为后世所重。全诗写送别之意不在别字,而在于表现诗人情操志向之高洁,虽流露出作者命运失意的幽怨,但最后两句却深华了主题,将诗人的人格和诗品带入了一个别样的至高境界,因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七绝绝唱。
9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要评析] 这首诗属于盛唐边赛诗的七言名篇。关于诗歌的主题,历来争议很大,耐人用心思量。诗人为文时,以饮酒开始,将三样精美之物,即葡萄、美酒、夜光杯同置于诗的首句,如此便使全诗在起首时就呈现出一种光茫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无声夺人的感觉,为下面的抒情打下了基调。同时,首句中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均来自西域,“所以都是本地风光,与边塞情调切合”(沈祖 《唐人七绝诗浅释》),此其一。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这三样物件均是自先秦以来国外所进,现正逢出征前夕,让出征将士捧夜光杯而痛饮葡萄美酒,其中隐含之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祝愿他们早日击退外敌,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在对于本诗主要抒情倾向的讨论中,此诗应视为表现了盛唐边将豪迈不羁的气概。除了上面两段文字可作为论据外,尚有以下依据。首先是《唐才子传》在评价王翰诗作时说他的作品“多壮丽之词”,首句正切此“丽”字,而后两句则切“壮”字。其次是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意为,本诗自当可作悲伤语读,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领了,所以就“浅”。而若作“谐谑语”读,亦即并不把“几人回”放在心上,只顾上马冲杀,胜利自是属于已方。这样诗人的豪情壮志就通过“谐谑语”表达出来了,所以就“妙”。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生还?然而,军人的命运,荣誉却都是与战场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军人无可回避的命运,是豪迈,是悲凉,还是留与读者自己去思量,去体会吧,这首诗也因主题的耐人寻味而更加增添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10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快炙人口的怀古诗,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抚今追昔的沧桑之感,流露出世事无常的变迁之感。本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它通过朱雀桥畔乌衣巷今昔巨变的描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从中揭示了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诗作极力表现了人世的沦桑变幻、升沉替代,寄概遥深。这是一首杯古诗,但它在写法上同一般怀古诗迥然不同。诗中以燕子为着眼点,从它的归宿之主由豪富而演为平民,表达了诗人在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的今昔之感,故极具特色。现在诗人却道燕子还来,但所居人家已与先前大不相同,竟化成普通平民了,由此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这样便使意境有人对施补华此说不理解,他认为“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说诗者(此暗指施补华)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由一刘禹锡在本诗中能借燕子的行止来表达人事的变迁,所以深得后人的激赏。如宋人辛弃疾《沁园春》词中说:“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表示他对刘禹锡此诗由衷的敬佩。诗中以乌衣巷、朱雀桥两个地名,王家、谢家两个过去的贵族这两景两处的人事繁华变迁,写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诗篇以侧面落笔,借眼前景物抒写今昔之感,含蓄深沉,为后人所称颂。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简要评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杜甫报国心切,毅然辞别家人,投奔灵武。不料在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带到长安。诗人在长安的日子里,目击了这次叛乱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哀伤。到了第二年春,这虽是花香鸟语的美好季节,但诗人眼前所见,昔日繁华的国都,于今竟然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触景伤情,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应该说,这里的伤怀思家,是和忧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而情和景的描写,也是互相渗透着。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伤;后四句写惦念亲人境况,充溢别恨。情景交融,颇为感人。诗的首联,用凝重的笔墨,对偶的句式,写出了国都因战乱而造成的令人怵目惊心的荒凉景象。但在这一片萧索中,却又显得气慨挺拔。“国破山河在”的“在”字,它含有国虽破而山河尚在,表明中兴有望,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然而这毕竟是山河破碎,城垣荒鞠,所以第二联紧扣“春望”诗意,以花鸟含悲泣愁的移情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景中寓情,含蓄不尽,思而得之,韵致深婉。接着以“烽火”句承“感时”句,以“家书”句承“恨别”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忧时伤别的感慨,这两句表现消息久绝渴盼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为后人传诵。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真挚自然。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决不只是对自己的衰老表示悲哀,而是担心自己衰老了,不能为国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哀。这就不仅从结构上照应了首联“国皮”的悲愤,也是极其生动而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全诗语言简练,对仗精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作品。"
1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简要评析] 李白这首送别友人的诗,语言流畅明快,情意真挚蕴藉,它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情致婉转,意境高远。诗的起联,用色彩明丽的偶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暗含惜别情意。这青山白水,不正可以欢聚盘桓吗,于今却要分手,自是令人伤感。接着的一联,以行云流水般的散行句子,叙说了此去一别万里的情事,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关切。第三联以无限深情,一写游子今后飘忽不定的行踪,一写自己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意。浮云、落日的比喻,把对友人的美好感情不令形象化了,也更深刻化了。末联虽是直抒胸臆,仍含有无限的情思。这里用典使事,浑然天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白水相衬,红日白云互映,境界全出,长鸣的班马更增添画面的生气。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自然流动,不屑于为格律所拘,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而这惜别的情意,随着友人的离去而悠然不尽。
13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简要评析]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年间,在祖国西北边地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比较复杂,有些是属于自卫的,有些则是寻衅开边。从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是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仅仅为了皇帝的一已私利,轻启战端,这除了牺牲广大战士以外,是什么好处也没有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借汉指唐,这谴责是法锐而严厉的。所以沈德潜说;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共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唐诗别裁集》同时,作者在诗中,对于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人民,因这种不义战争而遭到的不幸苦难,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真挚感人,这在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诗能融现实与史事于一体,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万里边疆的寂寥荒漠的典型景象,而且通过汉、胡两军悲苦幽怨的相互映衬与白骨、葡萄的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艺术上,四唏一韵,平仄相间,声调自然激越;而且多用叠字和对偶句式,声情摇曳流转,是唐代一首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边塞诗。
14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要评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已,对月抒怀。《月下独酌》共四首,此为第一首,诗中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物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这首五言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诗人把自己置于良辰美景之中,又极力渲染幽静的氛围,从而在色调的鲜明反差中,表达出美景虽在、知音难求的深沉悲叹。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构思十分高妙。在一直一曲、回环往复中,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看似欢快之语,表达深重的孤苦情感,从而在全诗中构成曲笔。全诗在一直一曲,一纵一收中,创造新奇深厚的意境,其谪仙之才与超人笔力由此可见。
15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简要评析] 这一首送别诗旧说是送孟浩然归南山所作。这首诗通过写送友人归隐,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心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首句“下马饮君酒”叙事朴实、点题巧妙。从中不难看出两人之交不仅学友最而且绝非凡夫俗子可比。同时,在章法上,这两句还构成了曲直之势,使后两句的承接与过渡,显得十分自然。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悠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沈德潜说得好:“白云无尽,足以自娱,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集》)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啸遨林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纵观全诗,选材平淡却构思巧妙,语言浅显则饱含深情。在表达上意上,前四句的诗味看来似乎很淡,但从那一叙,一问、一答的曲直变化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
16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简要评析] 这一首夏夜纳凉怀念友人的五言古体诗,也是淡而有味,清新而浑然一体的名篇。这首诗在夏日纳凉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思念。诗人通过自己对客观景物的真切感受,隐居生活的悠闲自适,塑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意境。诗以夏夕着笔,但又起得很别致。诗人不直接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而是写看到山上的阳光西落,才感到已是傍晚。这里用一个“忽”字,表明落日西沉得很快,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夜幕降临,明月从池东冉冉升起,远景近写。用了一个“渐”字,是诗人的实感,和首句“忽”相对照,表现了两种动景的不同状态。这较为生动的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不受拘束的隐士风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历来被推为写景细致入微的佳句。清风吹拂,送来荷花浓郁的芳香,夜阑人静,翠竹上滴露之声可闻,多么寂寞的夏夜!诗人经过细心的体察,选择了最能体现静境的动态景物和音响来描写,收到了以动来突出特定环境中寂静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中心境的平静。最后四句怀友。这样令人适意的夏夜,没有知友畅叙,欲弹琴而自遣,又无知音欣赏,寂寞之感倍增,更加怀念故人,以致终宵梦想,情意趋势。全诗因景启情,对景怀友,情景融合,意境幽寂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曾经流行起一股出国热,有不少当红明星都放弃国籍前往国外生活,但今天要说的这位女歌手却是一个例外,她宁愿不结婚也绝不更改国籍,就连春节联欢晚会都曾经为她破例,如今她虽无儿女却备受人们敬仰。
曾经香港出了一名红遍全国的女歌手,她声音温柔动听扣人心弦,唱进七八十年代每个人的心,在香港乐坛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她就是徐小凤!那么当年徐小凤名气到底有多红呢?一些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她是谁,但是老一辈人应该对徐小凤印象非常深刻,徐小凤是上个世纪歌坛最红的歌手,《花好月圆》,《勇敢的中国人》,《卖汤圆》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由她演唱的。直到今天,这些旋律还时不时地回响在人们的耳边,足以想象徐小凤当时在国内乐坛中的地位,刘德华,黎明等天王巨星都把徐小凤视作儿时偶像。
不断挖掘新的唱歌技巧,成为了一位殿堂级别的歌手徐小凤祖籍在湖北武汉,她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来到香港生活,徐小凤有一副好嗓子,16岁的时候通过参加歌唱比赛出道,当时的报纸杂志将徐小凤的声音形容为天籁之音,一些媒体将她称为“香港之莺”。徐小凤在事业方面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虽然她的嗓音已经足够优秀,但她却在不断挖掘新的唱歌技巧,成为了一位殿堂级别的歌手。
徐小凤,以低沉磁性声线以及朴实而不矫扭造作的演唱风格成为香港乐坛的实力派歌手,演唱风格独树一帜而大受欢迎,在香港举办演唱会总计近200场。1985年凭借《顺流逆流》获得第8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1987年凭借《流下眼泪前》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奖,1989年在第12届十大中文金曲奖颁奖礼上获得金针奖,成为首位获得这项荣誉的女歌手。
不愿意更改自己的国籍,只能遗憾分手徐小凤还是一位爱国人士,曾经为了祖国放弃了婚姻,当时徐小凤和廖辉相恋,廖辉是一位华裔商人,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廖辉告诉徐小凤自己已经打点好了一切,希望徐小凤能够放弃中国国籍和自己一起移民海外。徐小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她不愿意更改自己的国籍,这对恋人因为未来发展方向不同最终只能遗憾分手,徐小凤再次恢复了单身状态。
事业发展最好的时候,就连春晚都向徐小凤抛来了橄榄枝,只是徐小凤的工作实在太忙碌了,实在无法取消原定好的行程,为此春晚主动做出了退步,在1989年的春晚舞台上播放了徐小凤唱歌的录像,这也是春晚唯一一次为歌手破例。随着时间的流逝徐小凤已经72岁了,她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歌唱事业,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也没有生育任何子女。
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歌唱事业徐小凤独特的演唱风格,包括:1、出场极尽奢华,服装复杂而华美。2、演绎气定神闲,始终面带笑容,气质优雅。3、声音浑厚饱满,中气十足。歌声不高亢不激越,于平缓中放射着穿透力。她的嗓音不暗哑不滞重,于浑厚中透着感染力。4、演唱的歌曲古雅淳朴,蕴含古典气息。5、把情感溶入到音乐中却又自然不造作,让人听起来舒服佩服。因爱国选择不结婚这种精神让人十分敬佩敬佩,不愧是歌坛的神话,连人品素养各方面都那么完美。徐小凤一辈子备受敬仰,如今六十九的她仍然孤身一人,圈内很多明星都提出愿意照顾她,可见当年的女神如今还是备受尊敬。春晚为她破例,因爱国选择不结婚,徐小凤就是华语乐坛的一个传奇女性,一生专心唱歌,低调谦逊,这才是值得追的偶像。
《春天》是香港著名舞台剧(相当于内地的话剧),以徐小凤的经历为姚小蝶的原型进行进一步创作,自88年出街之后长盛不衰,女主角除了演姚小蝶的刘雅丽以外,都进行过数次的更换。徐小凤原名徐郧书,香港殿堂级歌手,人称“小凤姐”,籍贯湖北武汉武昌,以磁性的声线闻名。自1965年出道以来,凭她那独特魅力的嗓音,征服了整个华语乐坛。她的歌声不高亢不激越,于平缓中放射着绝对的穿透力;不暗哑不滞重,于浑厚中透着绝对的感染力且又古意盎然,真醇古雅徐小凤简介,剑蕴着深沉的古典气质。温馨松缓的旋律、启迪性的歌词、优雅的气质、淡雅而甜美的微笑、韵味独特的歌喉,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到音乐里,是徐小凤的真本色。小凤姐在4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一直都是用心用情去唱。使我们心中对她有一份挥之不去,永远珍藏的醇厚真情。
早年经历
徐小凤家中排行最大,有三弟二妹,幼年从中国大陆来香港定居。童年先后就读佛教慈航小学及中学,时考第一。由于要帮助父母打理江浙食品生意及照顾弟妹,徐小凤在中学二年级便辍学。
就读小学:佛教慈航小学
就读中学:佛教慈航中学
唱歌原为家计
30余年前的一个春节,香港有位女歌手,马不停蹄地在当地多家夜总会巡回演唱,连晚饭也仅能以啃面包果腹。一时感触,使她潸然泪下。这便是徐小凤,一位今日誉满香江的殿堂级歌手。可那时的她,只不过是夜总会的一名小小歌女,为了扛家计,每晚一家接一家地唱,唱人家喜欢听的歌,哪管自己的心情好不好。
徐小凤原籍湖北武昌,家里有六兄弟姐妹,三男三女,徐小凤居长,是家中的大姐,幼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到香港后,父母继续经营食品生意。身为家中老大,徐小凤中学二年级即辍学,要帮助父母料理店务和照顾弟妹。
过了几年,小妮子已长得亭亭玉立,父母开始为她物色对象,安排相亲。回忆那段往事,徐小凤说:“我当时很苦恼、彷徨。我很了解自己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也经常自怨自艾,为什么不是个男孩子?”徐小凤最后没有完成父母的心愿。她在偶然的机会中走上了演艺之路。
1965年,徐小凤报名参加了“香港之莺”歌唱比赛,结果徐小凤无心插柳,凭一曲白光的《恋之火》登上了冠军宝座。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个晚上,她生平第一次站在台上,开始唱她的第一首歌,全场都静下来。她唱完,全场的掌声几乎把她淹没,站在台上的徐小凤,差一点震惊得昏过去。
但歌唱比赛的冠军荣衔,并没有为徐小凤带来特别的际遇,她过了几年浑浑噩噩的日子。徐小凤说:“因为父母很保守,不想我抛头露脸,我也无所谓。但我徘徊了一段时间后,始终找不到一份自己喜欢、别人又开心的工作。终于我鼓起勇气,说服父母让我唱歌。我找过很多家夜总会,没有一家聘请我,因为不接受我的声音。我开始有点灰心,但终于有一家愿意试我,这是一个好开始……”当时是1969年。
在夜总会驻唱的那段日子,徐小凤每天从傍晚7时唱至凌晨2时,她都很用心地去唱,尽管月薪只有600多块港币。
有时也会在歌厅和夜总会之间赶场,徐小凤更曾创下一天跑十三四个场子演唱的纪录,但徐小凤却不以此为苦,也不觉得很委屈,“我发觉原来基础是那时候练回来的。”
1970年,徐小凤踏足歌坛正好1年,她有一个机会到东南亚登台演出,经过吉隆坡,她的才华深深吸引了当地一间华语唱片公司──南国唱片厂的负责人。该公司立即派人与她洽谈,提出希望为她灌录唱片的要求。双方一拍即合,当下就进入录音室,用了2天时间灌录了12首歌曲,分成《墙》《秋夜》《恋之火》3张唱片出版。当时的录音技术十分落后,只有单声轨录音,乐队的组合也因陋就简,连乐谱也没有。但自此以后,徐小凤的歌唱生涯便开始攀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演艺经历
演艺概述
1949年出生的徐小凤幼年(两岁)由内地去香港,从小便喜欢唱歌。
1965年,他受朋友邀请而参加“香港之莺”比赛,以白光的《恋之火》获奖。由于父母强烈反对,获奖后并未从事歌唱行业,而是去干 ,可是她始终喜爱歌唱,最终说服父母,从事歌唱行业。68年底,小凤姐远赴马拉,首次灌录她的个人唱片,从此正式踏入歌坛。1978年,她的首张粤语唱片《风雨同路》风靡全国,受到欢迎。
1984年她获得荣誉大奖,该奖项第一位获奖者。
1988年1月17日,香港无线电视台公布香港1987年“十大劲歌金曲”,她以一首《流下眼泪前》再次当选。
1988年6月5日金奖唱片颁奖典礼上,她和梅艳芳、陈百强各获3张白金唱片。
1990年,获得香港乐坛1989年最高荣誉大奖“金针奖”,该奖项第一位获奖女歌手
徐小凤纵横乐坛40多年,20世纪60年代其声线并未为人看好,很多家夜总会不愿意请她,渐渐地她的歌声开始被人所熟悉甚至喜欢上,每天在夜总会她都会有一班忠实固定的fans捧场!1970年,小凤姐曾签入百代唱片公司,可因小凤姐认为,签死一个唱片公司,会影响一个歌手的全面发展,1年后便退出了这个唱片公司。后加入天民唱片公司。
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爱在春天》中,姚小蝶的扮演者为演员袁珊珊。剧中的姚小蝶是丽花皇宫当家花旦,她是一个可爱单纯、视友情为珍宝的女孩,与沈家豪(俞灏明饰)、陆达生(孙坚饰)上演一段轰轰烈烈的三角恋情。随着该剧的热播,剧中姚小蝶的身世也备受大家的关注,接下来一起来通过姚小蝶人物介绍来了解下!
《爱在春天》袁珊珊饰演的姚小蝶剧照
爱在春天姚小蝶身世
在旧版《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中,姚小蝶并非是玉兰的亲生女儿,她的亲生母亲是丽华皇宫后来的新老板马莉莉。原来,当初姚小蝶的母亲在刚生下她后,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抛弃他们父女俩远走。父亲的搭档兰仙,一直在扮演着小蝶母亲的角色照顾他们母女俩。在得知真相后的小蝶,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及感谢玉兰为她所做的一切。最终也与亲生母亲马莉莉相认,亲生母亲马莉莉也与玉兰、父亲冰释前嫌。但在《爱在春天》中,通过预告片花中得知徐小凤简介,原来姚小蝶的亲生父亲是陆汉,和陆达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这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家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详情敬请关注《爱在春天》精彩剧情!
这个人就是许冠杰,许冠杰身上的标签有很多,类似粤语歌的鼻祖,第一代歌神等等。我想在这些之外,他的身上还可以加上另外的一个标签,平民歌王。如果你听过他的歌,你或许就能够了解一二。无论是《铁塔凌云》还是《半斤八两》,许冠杰的歌唱的都是普通市民的心声。也正是《铁塔凌云》的家国情怀,其一度被当作香港的标志性歌曲。
绿皮车奏鸣曲是由宋清文创作,1970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音乐。 明确答案: 据记载,《绿皮车奏鸣曲》是在1970年代初期由中国大陆的**制片厂委托宋清文谱曲,为**《绿皮车》的主题曲。 解释原因: 该曲在中国大陆的受欢迎程度之高不仅因为它是**的主题曲,还因为它在那时代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和苦难,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中美好和渴望的向往,因此深刻地触动了许多人的内心。拓展内容:《绿皮车奏鸣曲》自首次推出以来,已成为中国作曲史上的经典之作和世界乐坛不朽的作品之一。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乐器之间的配合丝丝入扣,不同层次的音符互相补充,从而营造出一股幽微感动的美感。此外,该曲曾被多次改编成不同版本,也被诸多国外音乐家演绎过,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春晚关于中国人而言意义特殊,这一档为了庆贺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而举行的晚会,自从第一届播出后,便成为了每个元旦夜必不可少的庆贺典礼,也是中国人年夜饭最佳的背景音乐。关于各位歌手演员而言,这档晚会也意味着殊荣,登上这个舞台就意味着会被全国人民看到,知名度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但是想要登上这个舞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年春晚关于节目的审核都是十分严苛的,要阅历好几轮的挑选,即使是经过了几轮严厉的节目检查,参与了彩排,节目也有可能在临上台之前被取消,这档直播的晚会在真正完毕前充溢了各种各样的变数,每一位参演的演员都是心惊胆战的。但徐小凤却是一个惯例,春晚为她破例,宁愿不嫁人也不改国籍,72岁无儿无女却受人敬重。
徐小凤是老一代的知名歌手,在大陆的盛行音乐还并不是十分繁荣的时分,她便曾经取得了很高的人气,成为了群众所熟知的歌手。她出生于一个条件非常不错的家庭,父母一同经商,打拼出了一番家业,因而也不断都希望孩子们长大以后可以继承家里的产业,但徐小凤关于经商这件事并没有兴味,而且她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天赋。
她从小便在文艺方面十分感兴味,特别是唱歌,从她学会说话开端便跟随着收音机当中的音乐哼唱,后来即使是父母不断反对她在这方面继续开展,她也不断坚持到外面去唱歌,后来真的成为了一名歌手,不光上了电视,还开启了本人的专人演唱会。
由于她在群众当中具有极高的人气,歌曲也有很高的传唱度,因而春晚的导演便向她发出了约请,让她参与元旦夜的直播,非常不巧的是当时徐小凤曾经有了工作布置,所以不能参与,双方都觉得十分的遗憾。后来春晚的导演为了可以让这位国民歌手在元旦夜呈现在电视机中,破例让她提早录制了要演唱的歌曲,在元旦夜插播在晚会中。
徐小凤的事业开展好事多磨,但情感方面却不太顺遂,她本来有一位交往了很久的爱人,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对方却提出希望她可以跟随本人移民美国,这样的条件使她对婚姻产生了犹疑,最终还是回绝了,单独留在了国内,直到往常还是单身一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