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李白去天门山观赏风景,他乘上小船,顺着楚江,一路游来,小船到了天门山,李白被眼前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
李白抬头看着这两座高大的山,看起来真像一座天门一样,在楚江两岸互相对立着,高而雄伟的山峰像两个守护神一样,守护着楚江。漫山的树木郁郁葱葱,有的树木弯着腰,像欢迎来游玩的客人;有的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想给游客们遮荫、躲雨;还有的高耸入云,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山上百鸟争鸣,像在奏一曲曲悦耳动听的交响曲。
楚江水有时静静的流淌着,有时哗哗的水声像一个温顺的小姑娘哼着轻盈的小曲,有时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呼啸奔腾,一泻千里。汹涌的江水声,在山谷间回荡,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楚江水向东流,像一条银龙飞向天门山,在天门山下,流转盘旋。
李白乘着小船,在夕阳的余辉下,望着眼前雄伟、壮观、神奇的天门山。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吟诵出了让人们回味无穷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2 改写《望天门山》作文各位旅客、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门去参观美丽的天门山。相传古时候,孙悟空用三打白骨精时使用的金箍棒,一下就把山辟成两半了。
因而,楚江水奔腾咆哮着,从天门山中间一泻而下。有一天,李白坐着一叶扁舟饮着酒,看着波浪滚滚的江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看,水面上小鱼儿不停的跳跃,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就能看见一条美丽鱼儿跳到你的手心里,使你欣喜若狂,笑得合不上嘴。看,河两岸的青山魏峨屹立,非常壮观;树木郁郁葱葱,风景异常秀丽。
瞧,树林里的小松鼠爬在松树上,摘松果的样子,真是太可笑了;金丝猴爬到一棵桃树上,东摘一个西摘一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今天我们运气可真好,小松鼠把松果仍给我们,真好玩;金丝猴把桃子仍过来,差一点连它都一起下来了。
小鸟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给我们唱着欢乐的歌曲。看到这样的风景,是不是有机会还想来看这人间仙境?。
3 望天门山改写成短文100个从辅导班回来,走到离家不远的草坪时,忽然听见一声连着一声的“咚咚”声,本来没往草坪上注意,一听见声音,警觉性开始提高起来,我小心的环顾四周,眼睛的焦点定格在枯黄的野草上。
一只酷似啄木鸟的小鸟十分专注的正在用它尖尖的长嘴巴捣地呢!我慢慢地走近它,它好似害怕了,展开翅膀往后退了几步,我这才渐渐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它有着一身枯草色的衣服,怪不得我路过时,没有发现它呢!它的嘴巴很长,比我的中指还长一点儿;双翅的羽毛中间好似印章按上去的黑点;尾巴不像麻雀一样的短,是一束较长的羽毛覆盖在它的臀部;它的胸前毛茸茸的,就像人工毛似的膨胀起来,显得精神倍增;尤为奇怪的,它的头顶竟然长着如小扇子一般大小的桂冠!这到底是何方神鸟啊?我静静地站在小鸟前,它也依旧捣着地捉小食,看来它饿得不轻呢~~~只见它急速的如捣蒜般的匝地,也没见它吃到了什么,它的喉结做着反反复复的调动,上上下下,上上下下······我又悄悄地往前迈了一大步,它没有像刚才那样的害怕,只管捣地,好像我是一空气,也好像它没有注意到我。
它这边捣捣,那边捣捣,土地上竟是被它这个大作家捣的小坑,身后好像有人骑车过去,又好像没有,反正就是有东西吓着它了,它连续地扭扭歪歪地往墙根跑,头上的桂冠一抖一抖的,它的头冠上也是布满了小点点,有白色,有黑色,还有褐色,我没有再往前走动,只是静静地凝视它,每当它不经意抬头看我时,我都只是面带微笑。我再次渐渐地走近它,近的我伸手就能摸住它,它一动不动抬头看向我,我友好的微笑着,它没有因害怕我而躲得远远的,好似知道我并没有伤害它的意思,就飞到我的头顶绕了一大圈,我很惊讶它的举动,当时就定格到那儿了。
我回过神来时,它已经不捣地了,它好像在做晚饭后的运动,在草地上优雅的走着,兼挺胸慢慢地走。我循步来到它身边,与它并肩而走,它并没有抬头看我,也没有退缩,只静静地与我走着······天色在不知不觉中暗了下来,它抖了抖翅膀,我想它该走了,它在飞起的那一刻没有扭头看我,而我却一直盯住它飞向了远处,它始终没有回头。
好像我们根本不认识,素不相识,它可能有它自己的意思吧,我是不可能懂得的。我望着它,在黑夜里,它渐渐地凝成一个小黑点,一直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
这是我与一只小鸟唯一一次最亲密的接触,我触觉到了它们独有的内心世界。这时,我想到了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虽然,到现在我还不敢确定你是哪种品类的鸟雀,可是,我们之间却发生了一次奇妙的人与动。
4 望天门山改写成短文100个从辅导班回来,走到离家不远的草坪时,忽然听见一声连着一声的“咚咚”声,本来没往草坪上注意,一听见声音,警觉性开始提高起来,我小心的环顾四周,眼睛的焦点定格在枯黄的野草上。
一只酷似啄木鸟的小鸟十分专注的正在用它尖尖的长嘴巴捣地呢!我慢慢地走近它,它好似害怕了,展开翅膀往后退了几步,我这才渐渐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它有着一身枯草色的衣服,怪不得我路过时,没有发现它呢!它的嘴巴很长,比我的中指还长一点儿;双翅的羽毛中间好似印章按上去的黑点;尾巴不像麻雀一样的短,是一束较长的羽毛覆盖在它的臀部;它的胸前毛茸茸的,就像人工毛似的膨胀起来,显得精神倍增;尤为奇怪的,它的头顶竟然长着如小扇子一般大小的桂冠!这到底是何方神鸟啊?
我静静地站在小鸟前,它也依旧捣着地捉小食,看来它饿得不轻呢~~~只见它急速的如捣蒜般的匝地,也没见它吃到了什么,它的喉结做着反反复复的调动,上上下下,上上下下······我又悄悄地往前迈了一大步,它没有像刚才那样的害怕,只管捣地,好像我是一空气,也好像它没有注意到我。
它这边捣捣,那边捣捣,土地上竟是被它这个大作家捣的小坑,身后好像有人骑车过去,又好像没有,反正就是有东西吓着它了,它连续地扭扭歪歪地往墙根跑,头上的桂冠一抖一抖的,它的头冠上也是布满了小点点,有白色,有黑色,还有褐色,我没有再往前走动,只是静静地凝视它,每当它不经意抬头看我时,我都只是面带微笑。
我再次渐渐地走近它,近的我伸手就能摸住它,它一动不动抬头看向我,我友好的微笑着,它没有因害怕我而躲得远远的,好似知道我并没有伤害它的意思,就飞到我的头顶绕了一大圈,我很惊讶它的举动,当时就定格到那儿了。
我回过神来时,它已经不捣地了,它好像在做晚饭后的运动,在草地上优雅的走着,兼挺胸慢慢地走。我循步来到它身边,与它并肩而走,它并没有抬头看我,也没有退缩,只静静地与我走着······
天色在不知不觉中暗了下来,它抖了抖翅膀,我想它该走了,它在飞起的那一刻没有扭头看我,而我却一直盯住它飞向了远处,它始终没有回头。好像我们根本不认识,素不相识,它可能有它自己的意思吧,我是不可能懂得的。
我望着它,在黑夜里,它渐渐地凝成一个小黑点,一直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这是我与一只小鸟唯一一次最亲密的接触,我触觉到了它们独有的内心世界。这时,我想到了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虽然,到现在我还不敢确定你是哪种品类的鸟雀,可是,我们之间却发生了一次奇妙的人与动
5 小学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望天门山中描写的天门山雨中登天门山
今天我和妈妈爸爸去爬天门山,这个天门山就是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的天门山。我们下了车,来到江边,就看见天门山孤峰独自立在江边,山旁还有个铜佛寺。我们沿着台阶慢慢地往上走,半路下起雨来,前面是泥泞的小路,我们不惧坚险,来到了山顶,看到了长江的江面非常开阔,往下看是悬崖。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下山。原来天门山是这个样子啊!回到家,我诗兴大发,写了首诗:
我与爸妈登天门,
小路坚险吓破魂。
登顶遥望江水阔,
迎风淋雨未觉冷。
6 把望天门山变成一个小作文改写《望天门山》清晨,我走出了家门,想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好让自己精神些。
我走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边走边欣赏路边的花草树木,不知不觉就陶醉在其中了。突然,我发现自己不知走到了哪里,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到了风景如画的楚江边上了。
这时,一条小船正从我面前经过,于是我叫住了船夫,给了他几两银子,让他划着乘着我,到楚江中心看一看。 船缓缓的滑动了,我站在小船的尾部,看着平静的水面被船划出的一道道水纹。
突然,水中倒映着的几块巨石进入了我的眼帘,我转过身去,看见了两座矗立在水中的大山。可这巨大的山体,却承受不了多年江水的冲刷,硬是被江水冲开了一条巨大的裂缝。
这条裂缝好像是两扇门,奔腾的江水从这里流过。 碧绿的江水只能从这条狭小的裂缝中流过。
因为江水太多,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的江水能从这里流过。而大部分的江水只能在这里徘徊激荡,等候通过。
通过了这条裂缝,小船又向前行驶,因为这时水流很急,所以小船的速度提升了很多。这时青山像事先说好了一样,两座两座的相对着出现在眼前,看的我眼花缭乱。
这时,太阳伯伯露出了笑脸,而我乘的小船却背对着太阳,一直向前驶去。
7 将李白的望天门山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例文一天,李白去天门山观赏风景,他乘上小船,顺着楚江,一路游来,小船到了天门山,李白被眼前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
李白抬头看着这两座高大的山,看起来真像一座天门一样,在楚江两岸互相对立着,高而雄伟的山峰像两个守护神一样,守护着楚江。漫山的树木郁郁葱葱,有的树木弯着腰,像欢迎来游玩的客人;有的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想给游客们遮荫、躲雨;还有的高耸入云,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山上百鸟争鸣,像在奏一曲曲悦耳动听的交响曲。
楚江水有时静静的流淌着,有时哗哗的水声像一个温顺的小姑娘哼着轻盈的小曲,有时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呼啸奔腾,一泻千里。汹涌的江水声,在山谷间回荡,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楚江水向东流,像一条银龙飞向天门山,在天门山下,流转盘旋。
李白乘着小船,在夕阳的余辉下,望着眼前雄伟、壮观、神奇的天门山。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吟诵出了让人们回味无穷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8 望天门山的写景作文150字左右中华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我学过不少的诗词,《 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一首。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凡一片日边来。”这就是《 望天门山 》的诗句,这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充分演译出诗的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对天门山的赞美。
诗中表达了长江冲破天门山的情景,东流而过的碧绿的江水在两座山之间回旋。孤伶伶的一条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慢慢漂荡而来。
多么伟大的作者!竟能写出如此美妙,如此动人,如此奇妙的诗句。这点非常值得我去读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我感受到长江是多么浩荡,多么美丽,多么壮观,多么强大;同样我感受到天门山的高大、险峻、壮观、雄伟、威严、美丽…… 啊!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美妙,还让我感受到了长江和天门山的美丽和雄伟。我仿佛不到了天门山脚下,长江的岸边上,很快就沉浸在它们的雄伟、威严和险峻中了…… 在此诗中,我又感受到了这首诗的美妙,作者的奇思妙想,把首诗的意思隐藏得那么深,我花了好几天才全都读懂。
如果作者要把他作的诗排序,我想这首一定排第一。
1,望天门山的诗意是: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豁然断开,分为两座山,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2,《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全文原文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扩展资料
《望天门山》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参考资料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原文
《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出现
译文
译文一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译文二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号青莲居士。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的故事
1: 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
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亲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2: 历史故事·李白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唐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说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在现在苏联境内,唐时属中国管辖),五岁时随全家迁居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在现在四川省)。也有说他出生在四川。李白热爱祖国,对大好河山感情很深。他盼望为国出力,却遭到统治者的排斥。但是,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言清新,风格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的喜爱。他也被尊称为“诗仙”。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读书,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一阵欢笑声。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做游戏。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
春天里,野花满山,蜂飞蝶舞。李白一边采野花一边扑蝴蝶,来到一条小溪旁,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一根铁棒。他走上前去,好奇地问:“您磨这个做什么呀?”
老奶奶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做针呐。”
“做针?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李白惊讶地问。
“孩子,这铁棒虽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的。”老奶奶说完,又埋头磨起来。
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得对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读起书来。
离家远游
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已经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
“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父亲说。
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辅助皇上。”
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过了几天,李白告别父母,身佩宝剑,上路了。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的时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后来他写过好几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有一首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漫游途中,李白还登上庐山,观望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李白的诗里,祖国山河多么壮美呀!他的诗自然又流畅,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诗人的手笔。
天上谪仙人
李白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结识了不少知名人物,写下很多动人的诗篇。三十岁的时候,他到了京城长安。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华。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没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无法施展,心里很苦闷。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极宫去游玩。刚进门,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朋友连忙给李白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当今太子的老师。
“后生李白,久闻大名,景仰得很!”李白兴奋地说。
贺知章也听说过李白的诗名,现在见这位年轻人仪表不凡,也十分欢喜,忙把李白带到一座酒楼上,打算和他饮酒畅谈,可当掏钱买酒的时候,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带。
于是,贺知章把衣带上的金龟解下来,交给侍者说:“就用它换酒吧。”
“贺老,这是皇家按官级大小给的装饰品,怎么好去换酒呢?”李白劝阻说。
贺知章爽朗地大笑起来,说:“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带钱,没酒喝,哪能谈个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没带钱,只好听从。酒过三杯。贺知章问:“太白君,近来不知有何诗作,可以让我看看吗?”
李白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说:“这是我最近写的诗,请多指教。”
贺知章打开诗稿,抑扬顿挫地念道:《蜀道难》。他边念,边不住点头称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夸奖说:“这诗气魄雄伟,真能惊天动地了。”
这时候,那位朋友对李白说:“把你的那一首《乌栖曲》也念给贺老听听吧。”
“快念给我听听。”贺知章忙催促说。
李白站起身,从容地吟诵起来。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诗,贺知章老泪纵横地说:“这诗太凄惨了,鬼神听了也会哭啊!”
他仔细端详着李白,突然说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意思是受到责罚降到人间来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诗呢?”
“谪仙人”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极高评价。人们读了李白的诗篇以后,都感到这个称赞非常确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称做“李谪仙”了。
有景道不得
李白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就离开了长安,继续到各地漫游。一天,他和几个朋友来到武昌郊外的黄鹤楼。这座楼耸立在长江边的黄鹄矶上,结构精巧,气势雄伟,是有名的古迹。传说过去有位仙人曾经骑黄鹤从这儿经过,因此这座楼就被人们称为“黄鹤楼”。
李白他们登上黄鹤楼远眺,只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晴空下面,对岸的汉阳城历历在目;江中的鹦鹉洲,绿草如茵。大家望着这江山胜景,都觉得心旷神怡。
那时候,文人到名胜古迹游览,总喜欢在墙上题诗;如果这诗写得好,那地方就会更加出名。于是,有人就请李白也写首诗留个纪念。
李白面对无限风光,诗兴大发,毫不推辞地拿起毛笔,走到墙壁前面。忽然,墙上有一首诗吸引了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下面的署名是崔颢。李白看完了这首诗,就放下了手中的笔。
“咦,李谪仙平时作诗,总是一挥而就,今天是怎么了?”大家都奇怪地问。
李白沉吟了一会儿,虽然也想到了不少好诗句,可总觉得没有崔颢的诗句好,于是对朋友们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事一传开,大伙儿都称赞说:“想不到李谪仙还是那么谦虚呢!”
起草《答蕃书》
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连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在他四十二岁那年,朝廷连下三道诏书,叫他到长安来。李白到了长安,就在贺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见唐玄宗。
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边,问他诗文写作,又问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对答如流。唐玄宗见李白学识渊博,连声称赞。忽然,一直在旁边的宦官高力士开了腔:
“陛下,李太白的确才学超群。前日吐蕃(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使者送来的国书,不如就请他辨认一下吧。”
贺知章听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吐蕃国书上的文字像鸟走虫爬,朝廷上下没人认得。为了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气。高力士这不是明明想刁难李白吗?
唐玄宗马上问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臣在西域的时候,父亲经商,同西域商人有些来往,因此懂得一点。”
唐玄宗听了,脸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来吐蕃国书。李白接过来,很快看了一遍,接着就用汉语流利地翻译出来。原来,吐蕃要唐朝割让大片土地给它,不然就要派兵来攻打。
唐玄宗听完,板起了面孔。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一时都没了主意。唐玄宗就问李白怎么办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说:
“臣愿起草《答蕃书》,明天召吐蕃使者前来,臣当面答复,定可平息此事。”
“那你就马上起草吧!”唐玄宗说。
李白拿起笔,想了一下就写起来。不多会儿就把《答蕃书》送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看完以后,很满意。李白又用吐蕃文写了一份。大家见李白这样博学多才,都很佩服。
第二天,唐玄宗召见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汉语后用吐蕃语把《答蕃书》宣读了一遍。吐蕃使者连忙答应把《答蕃书》带给吐蕃首领。后来,吐蕃也没有来找麻烦。
蔑视权贵
唐玄宗叫李白当了翰林供奉,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官。所以,李白辅助皇上治理国家的理想仍然不能实现。
当时,朝廷大权把持在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手里。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都变着法儿巴结他们。李白却打心眼里蔑视他们。
这天,李白心中烦闷,来到酒楼喝酒,喝得七八分醉了,忽然,宫中的梨园长(歌舞班子的负责人)李龟年跑进来说:
“李学士,皇上召你立刻进宫!”
原来,唐玄宗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里观赏牡丹花,叫李龟年率领一群梨园子弟唱歌助兴。他们唱的是老词,唐玄宗听腻了,想起李白会作诗,就派人来叫他去写新歌词。李白听了,满不在乎地说:
“几首歌词算什么!来,喝几杯再去!”
“不行不行!皇上和贵妃娘娘已经等候半天了!”李龟年急得满脸通红。
“皇上?我……我李白可是酒中仙人呐,我……我酒还没喝够哩!哈哈哈……”李白大笑着说。
李龟年看李白醉了,不由分说,命令同来的人架起李白就往外走。来到沉香亭,李白酒还没醒。唐玄宗见了李白这个样子,倒也没怪罪他,让人给李白喝了醒酒汤,扶他躺在了床上。
据说这时候,李白已经清醒了。他见高力士正在身边,想起他平时作威作福的样子,有意要杀杀他的威风。
“脱靴!”李白装作醉醺醺的神态,突然把脚朝高力士一伸。
高力士一听,差点气歪了鼻子,正要发火,看见皇帝朝自己连连递眼色,只得忍气吞声地替李白脱下了靴子。
过了一会儿,李白爬起身来,向唐玄宗行礼请罪。唐玄宗没有生气,只是叫李白马上写出三章《清平调》的新歌词来。
李白想了一会儿,很快就写好了。李龟年谱上曲,演唱起来。唐玄宗亲自在一旁吹笛子伴奏。杨贵妃陶醉在悠扬动听的乐曲声中,高兴得眉飞色舞。从此,唐玄宗就更加器重李白了。
可是,一帮权贵却恨死了李白。他们造谣诽谤,故意中伤李白。高力士还挑唆杨贵妃在唐玄宗跟前说李白的坏话。唐玄宗听信了他们的话,渐渐疏远了李白。
李白目睹朝廷如此腐败,也不愿在这儿再待下去,就上了一份奏章,请求辞去翰林供奉的职务。唐玄宗立刻批准了。李白身穿锦袍,骑着五花马,一会儿高声歌唱,一会儿纵情大笑,出了长安城门。
后来,李白在很多诗里都写了他宁愿过穷困生活,也不愿去巴结权贵的志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报国未成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占领了洛阳以后,又西进长安。唐军抵挡不住叛军,唐玄宗只好逃出了京城。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害得百姓四处逃难。李白也避难到了南方。逃难途中,他见到处都是荒凉凄惨的景象,心中十分难过,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在诗里,李白表示自己为国平叛的愿望。不久,永王李ln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领军队东下,保卫长江。经过浔阳(在现在江西省)的时候,听说大诗人李白正在庐山,特地三次派人请他出山。李白来到了李ln军中,做了一名谋士。他看到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深受鼓舞。在一次宴会上,李白激动地对众人说:
“四十年来,我一直没有机会报效国家,如今是我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了。我要手执宝剑,亲斩叛贼。”
谁知道没过多久,李ln的哥哥李亨做了皇帝,就是唐肃宗。他传令,要李ln带兵回蜀地去。李ln不肯听从,兄弟俩闹翻了,唐肃宗就调军队来攻打。
李白见平叛变成了兄弟相争,急忙离开了永王的军队。紧接着,李ln战败而死。所有在永王军中做过事的人,都被以谋反的罪名抓起来。李白也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又被定成死罪。他本来一心报国,不想被卷进残酷的权力之争,只好自认倒霉。
大将郭子仪(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3集)听说了这件事,赶快求见唐肃宗说:
“臣请求赦免李白。他确实无心谋反,实在是受了欺骗。”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眼下正是唐肃宗用得着的人。听郭子仪这样说,唐肃宗心中虽然不乐意,可也没反对。
“李白才华出众,留下来对国家有用。”郭子仪继续说。
唐肃宗这才开口道:
“既然老帅这样求情,可免他一死,就改判流放夜郎(在现在贵州省)吧!”
这样,已经五十多岁的李白,又开始了流放的生活。一路上,他心情悲伤,很少写诗。还没到达夜郎,又传来皇帝大赦的消息,李白可以不去夜郎了。他虽然获得了自由,可是须发已经变白了。
投宿五松山下
到了晚年,李白的生活更加穷困潦倒,不得不靠朋友帮助度日。这样,他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写下了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
有一天傍晚,李白赶路来到五松山(在现在安徽省)下,又累又饿,再也走不动了。他想找个地方住下来,问了几个大户人家,都不肯收留。
李白无可奈何地往前走去,在一座茅屋前面,他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在洗野菜,就问道:
“大嫂,能在您家借住一夜吗?”
老妇人见李白是个穷苦的读书人,又看天已经快黑了,就点了点头。
茅屋不大,只有两个房间。老妇人腾出一间,铺好床,又给李白打来洗脸水,就忙着做饭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端来一盘饭,说:
“先生,山里人家本来就苦,今年大旱,又颗粒无收,东家还来催租。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就请尝尝这菰(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米饭,压压饥吧!”
李白刚才看见老妇人在洗野菜,知道这就是她家最好的吃食了。他心里非常感动,接过盘子,再三道谢。
夜深了,李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看到农家劳苦的生活,受到他们热情真诚的接待,回想起官场的勾心斗角,人情淡薄,不由得感慨万分。
后来,李白写了《宿五松山下荀媪(年老的妇女)家》这首诗。他在诗中记述了这次借宿的情况,并且倾注了对这位老妇人的一片感激之情。
在安徽泾县有一个桃花潭,风景优美。李白在那儿游览的时候,结识了当地的一个农民,叫汪伦。汪伦性格豪爽,热情好客,他知道李白爱喝酒,就经常拿自己酿造的美酒来招待李白。李白在那里停留了不少日子。两个人一起喝酒,促膝长谈,很合得来。
这天,李白坐船要走了。刚要开船,忽然岸上传来一阵脚踏拍子唱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李白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感动了,当即吟了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秋万岁名
因为长期的飘流生活和过量饮酒,李白成了体弱多病的老人,只好去投靠在当涂(在现在安徽省)的亲友李阳冰。
秋天的一个早晨,李白起床以后,无意中瞧了镜子一眼,不禁大吃一惊,拿起镜子细照,只见镜中人非常憔悴衰老。
“唉!”李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有些悲伤地吟起诗来: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扣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个登高的节日。李白带病登上高坡,采来菊花饮酒。第二天,他又去采摘菊花,准备饮酒。只见菊花枝叶零落,不由见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一生所受的挫折和打击,又作了一首感伤的诗。
李白终于病倒了,不能外出。他让人扶他坐起来,拿过纸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临终歌》三个字,又歇息了一会儿,才慢慢写起来。
不久,一代大诗人李白辞别了人世。
关于李白的死,民间流传着好几种说法。有人说他是醉酒去捞江中月而死,有人说他是在月下乘鲸上了青天。这些传说,表达了人民对李白的热爱。李白的诗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赢得了“千秋万岁名”
古诗《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述了作者对于峨眉山(古称天门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一、诗歌简介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其生活中游历川西时所作。全诗描绘了作者在远离尘嚣的山野间,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门山,感叹其壮美景色并表达对人生寄托的情感。诗中融入了山水田园的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融合,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二、背诵方法
1了解诗歌内容:在背诵之前,先通读整首诗,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记忆和理解。
2按照句子进行分段背诵:将整首诗分成五个句子进行分段背诵。每段背诵时可以先默读几遍,然后逐句背诵,注意语调和停顿。
3反复朗读和默写:背诵完整首诗后,可以进行反复朗读和默写练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三、诗句解析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意味着白天的太阳随着山势的倾斜而逐渐落山,黄河水流也不断向东奔流入大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宏伟壮丽。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远方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登高望远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于事业的坚持。
3出岫不见低云蔽,乱峰才隐层峦合。
这两句描绘了天门山云雾缭绕的景象,形成了山峰重叠、云雾弥漫的美丽景色。
4白波跳浪青梯险,青泥何盘百步斜。
这两句通过描绘山脚下河水的跳跃和山路的险峻,表现了天门山险峻壮丽的地貌特点。
5腾蛟起凤万里飞,常羡人间琢玉郎。
这两句中的“腾蛟起凤”和“琢玉郎”都是对有才华、志向高远的人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有志于做出成就的人的羡慕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