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功能有哪些?

自我意识的功能有哪些?,第1张

自我意识的作用有哪些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参考资料:

pep/200406/ca449220

自我意识包括哪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我意识的作用有哪些

自我意识:

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可以这么说,如果我在心下暗暗嫉妒过某个人的话,

自己意识到这样不对,这就叫自我意识

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反省,可以更好的改正错误,让自己向前走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作用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所持有的一种意识存在形式。人的自我意识能力使其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能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首先是形成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心灵画家,那这个画家的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当他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并且能认识和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以及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时,这张画像就基本完成了。 自我意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比如自我的性格、能力和行为等;另一个是客体的我,即被觉察到的我。比如,我们常常听学生说:“我觉得自己糟糕透了”,或者“我长大了当大老板”,这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对自身的觉察。而个体在生活中又时刻作为客体被自我和他人所认识,如“我觉得别人都看不起我”。自我意识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概念,是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个体与周围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个体的自我意识是社会化的结果,同时,它的形成和发展又不断推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个体不断调节自己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个体的需要、动机等也伴随其中。如果个体对自己的优点缺乏信心,而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反之,如果个体长期自我中心、盲目乐观,停留在暂时的成绩上,这将阻碍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自尊有重要影响。任何惩罚和变相惩罚都有可能伤及学生的自尊。掌握学生特点,尽量从正面鼓励学生,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进步。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终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个体学习、工作顺利进行,也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自我的特性功能

自我意识的特性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系统,它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一是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二是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三是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四是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自我意识的功能个体的自我意识与个体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自我意识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具有导向、激励、自我控制、内省调节等功能。一是导向激励功能。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目标,只有如此才会调动自身的潜能,激发强大的动力。人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确立较为合理的“理想自我”,就为个人将来的发展确定了目标,对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会产生很大影响,是个体活动的动力。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在从事一项活动之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了,并依此做出计划,指导自己的活动,从而激发起强大的动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自我控制功能。一个人如果有了发展目标而不付之于行动,其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个体要想将来有所建树,首先要有科学的目标,同时还要有自立、自主、自信、自制的意识,并对自己偏离目标的情感和行动,加以调节和控制。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很多人与成功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缺乏机会和才华,而是因为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它是目标的保护神,是成功的卫士,是自我意识的一项很重要的功能。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是一个盲动、情绪化的人,缺乏恒心与毅力的人,终将一事无成。三是内省调节功能。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不仅能够确立符合个体的“理想自我”,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预期目标。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理想自我”的实现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致使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这时,自我意识就会对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进行反省,找到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并重新调整认识,形成新的“理想自我”,使其与“现实自我”趋于统一。内省和调节就是个体成长中所进行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每个人要想使自己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就需要有积极的自我意识,随时对自我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加以反省和调节。

什么是自我意识

圣者说:“世界就在这里,我们要做的一切不过是倒空自己的思想,敞开身心迎接它。”我们来想像一下,此时此刻,你的脑子里只有生活“忙碌”这么一个概念。一辈子总在忙忙碌碌,总在想达到什么目的,你生活在此时此刻吗你的自我意识如何有证据说明,一共存在3个意识层面:

对外部世界的意识——你现在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和感触到的;

对内部世界的意识——比如脖子疼痛、选取坐姿时的压力点、皮肤在衣服里面的感觉等生理感觉,以及在意识流里流动的情绪;

幻想活动的意识——超出当前“此时此刻”的所有大脑及淋巴系统活动。就是你感觉到,思考甚至仿效或模拟的那些东西,但它们并非“此时此刻”的一部分。你也许想像自己十分强壮,自我感觉又十分良好,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感,并擅长社交活动,足以像自己理想中那样生活。但是,你也有可能感觉自己是在按别人写就的脚本生活,你并不能控制自己日常生活的最终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识很弱,那么,对你来说,主要的学习方向是简化自己的生活,不断意识到现实(实际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与幻想(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解释,你情愿出现的结果或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事情的投射)之间的差别。大多数人会“做白日梦”,幻想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会重新唤起对过去的回忆,并设计出不同的结果。情感的重要性在掌握高情商的益处之前,我们要明白,情智的基础是确认情感在个人生活和企业中的重要性。情感的重要性

我们的身体与自己和他人交流,告诉我们自己需要什么;

我们的交流效率越高,我们的感觉也越好;

情感有助于我们设定自己的界限;

情感有潜力把我们团结起来、联系起来;

情感能用作我们内心道德和伦理的指南针;

情感对于良好的决策过程是必要的。看看我们所说的情感的重要性,并把你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记在日志里。如果你在区分思想和情感时有困难,可以把这个练习推迟到星期二以后。你也许还想与一位朋友或同事一同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就此一同探讨。增强自我意识花一点时间想几个例子出来,看看有哪些时候你能够显示出较强的自我意识,什么时候的自我意识是有限的。我推荐大家在日志里面记录下面的内容:自我意识增强的常见例子有:

从自我意识到熟练社交的学习曲线

要做到有自我意识,你需要具备情感方面的知识;接下来的一步是要能够区分和准确地衡量个人的情感(见星期二);之后,要不断地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无论这种情形引发了哪些情感;

之后,大家需要学习如何提升在既定情形里的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能力;我们可以继续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利用这种能力来更好地意识到他人的情感以及引发此种情感的因素,以及他们无效行为的情感根源;

最后,当你选择要再提升自我能力的时候,你将会以极熟练的社交技巧利用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和对他人的意识;

大家也许愿意继续获取关于不同文化和习俗的知识;而现在的目标将会是管理好自己应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文化标准中不曾预料到的冲突的能力。当你具备了自我意识,也有了情感方面的知识以后,你就能够区分同样的事件以不曾预料的方式引发的特别情感。这有助于你更加意识到个人的情感边界(你能够和不能够忍受的)。之后,你就需要决定以这样的见解怎样去做,才能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情感可以起指南针的作用,指导我们内在的道德与伦理的活动,把握准确的话,就有助于我们来解决问题。有时候,单纯地利用理性的衡量方法或分析技巧,并不能给我们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理性信息,也需要非理性的信息。情感对于良好的决策过程是必要的,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开始相信人的内心感受与天分的力量,直觉已经>>

自我意识的来源有哪些

(一)他人的反馈

“优秀的学生是夸出来的”

“习得性无助”

(对环境失去控制的一种信念)

(二)反射性评价“镜中我”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四)社会比较

问题一:如何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正确地认识自我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鲁迅先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现代人虽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但对于自我却知之不多。这是因为,其一,人对自己的心理不能像测量血压、身高一样有一个客观尺度,即使是心理测量,一般人也较难掌握。其二,人对自身的认识往往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容易产生“当事者迷”的情况。下述三种关系的处理,可以为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供参考。

(1)我与人的关系。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观念的主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虚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根据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与别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大学生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情绪。只有比较大学毕业后的成绩才具有意义;第二,跟别人比较的标准是相对标准还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还是不可变的标准?有的大学生与人比较的是身材、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因而产生自卑感,这种比较没有实际意义;第三,比较的对象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或者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还是不如自己的人?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所以,确立合理的参照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我与事的关系。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是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效果来分析自己,但却常常受到成败经验的限制。其实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进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自我脆弱的人,失败的经验会再次导致失败,因为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是在失败后形成恐惧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和挑战,甚至于失去许多良机;而对于那些自傲自大的人,成功反而可能成为失败之源。因为胜利使他们骄傲自大,这很容易导致失败。因此,一个大学生从成败中获得自我意识时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我与己的关系。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难。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 自己眼中的我。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别人眼中的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我。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知觉的我。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多方面对自己进行归纳的统觉; 自己心中的我,是指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即理想我。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但形成统合的自我观念比较困难。因为,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改革开放后的多元价值观等,增加了大学生自我认识的难度。

2、积极地悦纳自我

每个人都知道“自我”是最重要的,可总有些人并不真正地尊重自己、爱惜自己。他们可以喜欢朋友、喜欢知识、喜欢自然,却不喜欢自己。 悦纳自我就是要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并且要培养对自己的价值感、自豪感、愉 和满足感。学会悦纳自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肯定性与否定性自我体验方面,应以肯定性自我体验为主,如比较喜欢自己,满意自己,有自豪感、成功感、愉 等。

(2)在积极与消极的自我体验方面,应以积极性自我体验为主,如开朗>>

问题二:怎样提高自我意识 意识对于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广义指人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动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 动和行为进行调 节 、控制的过程 。在近代西方哲学界,一些哲学家赋予这一术语以更多不同的涵义。在康德哲学中自我意识即先验的统觉的同义语,指主体意识对于经济材料的综合统一功能;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则被视为人类精神在主观精神发展阶段上介乎于意识之后,理性之先的特定的意识形式。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问题三:题目:论述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意识的完善(字数350字以上) 自我意识的健全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途径,是大学生人格自我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更具广泛性,自我体验更具丰富性,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同时又存在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自信与自卑等矛盾冲突。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积极悦纳自我,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而人的自我认识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定性,就是对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性格的弱点等等。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就是自我反思,这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才是进步的前提,才不会自以为是。如前所叙,认识自我主要有三条途径―经验法、比较法和反省法。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尽力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这些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还要学会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我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自己。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定位就越恰当,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客观对待自我

I积极地接纳自我  接纳自我就是愉快、满意地接受自己,即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适应社会的前提。悦纳自我不决定于个人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生活条件的好坏,而更多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一个悦纳自己的人,才能为他人接纳。这样的人是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一切,他们对生活乐观、豁达,能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冷静地对待得失,不夸大也不贬低自我,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不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这样才能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成为生活的强者。

2良好地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是主动定向地改造自我的过程,也是个体对待自己的态度具体化的过程。因此,在改变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大学生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定位。并在这一连续的自我监控、自我呈现、自我修正的自我调适系统运行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做到自我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三)不断超越自我

马克思说过:“人生有两大目标,一个是自我的完善,一个是创造人类的幸福。”这两大目标是统一的,前者属于自我追求自我价值,后者属于社会价值;一个伟大的人,两种价值缺一不可。自我成就,自我完善,最好的方式就体现在为社会服务当中,你为人类留下一点什么。一方面自我实现,一方面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完善自我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是个体自我同一的过程,也是其从个人“小我”走向社会“大我”的过程,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是需要个体毕生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要求大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本着科>>

问题四:结合大学生活谈谈怎样完善自我意识 多看书

问题五: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人类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话题,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能对自我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笔者建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比�面深刻地了解自我,找准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位置。要正确地认识自我,首先要从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三个方面来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为此,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信息来源,提高文化水平和修养;多与人交流思想,多征询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适当的参照系来了解自己。对自我的构建、自我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

2�笨凸圩既返厝鲜蹲晕遥�建立。注意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客观评价自我。一方面,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和的自我作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要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作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横向比较,与超过自己的、与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作比较。要将上述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

3�倍懒�、稳定地认识自我。在评价自我时,避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群体性心理的完全依赖。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同时还要避免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评价自我的尺度,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的或的。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自欺欺人,更不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三、有效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定向地自我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承受力的、一事无成的人。对自我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离不开意志的力量。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会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的自我。因此,每个人都应从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做起,增强对的承受力,提高自控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使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统一。

总而言之,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健全需要付出艰辛的和沉重的代价,它是每个追求卓越、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的终生课题。

问题六:思修:结合大学生活,谈谈如何完善自我意识 (1)坚持自己理想中的自我标准,努力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一致。

(2)一方面修正理想的自我,另一方面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二者相接近。  (3)放弃理想自我的标准,自暴自弃,以迁就现实的自我。

问题七: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自我意识的完善 你会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很重视自己的人生。

朋友,在这里,我要推荐给你一套课程,

这套课程给我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帮助,相信一样可以帮到你。

如果没有这套课程的话,大学毕业后的我,可能就到某家企业上班。

是这套课程开发了我的大脑潜能,让我走向成功。

《特斯拉潜能开发》的系统化训练,将开发你的大脑潜能,使你终身受益。

你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专注力,洞察力,理解力,

逻辑推理能力,应变能力……将得到全方面的开发与提升。

百度一下 尼古拉特斯拉潜能训练,

下载课程,免费使用!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问题八:意识?大学生应该怎样培养与完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健全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途径,是大学生人格自我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更具广泛性,自我体验更具丰富性,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同时又存在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自信与自卑等矛盾冲突。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积极悦纳自我,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

心理学上,能够认识和体验自己情绪,同时也可以控制情绪的变化的心理调节被称为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使用特定策略来调整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反应以及情感体验的时长和强度等方面的过程。情绪调节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提高情绪适应性,改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状况。

情绪调节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认知重构来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和情绪。情绪调节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积极情绪的体验和情感质量。

艾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每个人在青年时期都在探索并尝试去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感,即自我认同感。 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

1.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与“客体我”

青年期发现和认识本质的我,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儿童期的自我是具有稳定性的、整体的自我。青年期的自我是将整体的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是观察者、分析评价者、认同者,“客体我”是被观察者、被分析评价者、被认同者,即由主体我来分析、认识客体我。

其实,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在自我分化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自我概念好比“我是什么样的人”,自我评价好比“我这个人怎么样”,自我理想好比“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就是以自我概念为基础,进行自我评价,进而超越现实的自我,实现自我理想的过程。

在自我分化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观察者对被观察者反应的一致与否、分析者对被分析者评价的准确与否、知者对被知者的认识贴切与否的问题。于足,自然会出现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造成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的认知。

2.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

自我分化为“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统一。“自我”经过一段时期的矛盾冲突,主体我和客体我便在新的水平上协调一致,即自我的整合和统一。新的整合和统一主要是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的过程实现的。

自我接纳是对自我积极肯定的心理倾向。自我接纳是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现实;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

自我排斥是对自我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即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己的心理倾向。自我排斥与自我接纳一样,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是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必要的心理过程。

青年期自我的发展经过自我分化,再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等过程之后,自我的发展便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在新的水平上达到整合统一,形成自我同一感。大多数青年人都能形成并确立自我同一感。

3.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

如果客体我和主体我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青年便难以确立自我形象,也无法形成自我概念。如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引起自我情感的激烈变化,引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导致自我同一性扩散或社会角色混乱,并造成自我同一感危机。

4.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

有学者(马西亚)归纳出解决青年同一感危机的四种方式。

(1)同一性确立。体验过各种发展危机,经过积极努力,选择了符合自己的社会生活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以达到成熟的自我认同。

(2)同一性延续。正处于体验各种同一性危机之中,尚未明确做出对未来的选择,但是正在积极地探索过程中,处于同一性探索阶段。

(3)同一性封闭。在还没有体验同一性困惑的情况下,由权威代替其对未来生活做出选择。这实际上是对权威决定的接纳,属于盲目的认同。

(4)同一性混乱(扩散)。无论是否经历过同一性危机,或是否进行过自我探索,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抱有向往或做什么选择,他们不追求自己的价值或目标。这也称为角色混乱。

诚然,在一段时期内,为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而出现暂时的同一性扩散或角色混乱,多属正常现象。通过角色试验、亲身体验的自我痛苦探求,可能实现新的、更富创造性的、积极的自我同一。

但是,如果长期遭到同一性挫折,就会出现持久的、病态的同一性危机。他们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能形成清晰的自我同一感,致使自尊心受挫,道德标准受阻,长久地找不到发展方向,无法接自己设计的方式正常生活。有的会走向与社会要求相反的、消极的同一,有的甚至会出现同一性扩散征候群的特征。 有的学者(小此木启吾)把同一性征候群特点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1.同一性意识过剩

陷入时刻偏执于思考“我是什么人”、“我该怎么做”的忧虑中,而不能自拔;处于高度焦虑中,难以从“是我”、“不是我”、“我怎么会是这样”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失去自我。

2.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

有自我全能感或幻想无限自我的症状,无法确定或限定自我定义,失去了自我概念、自我选择或自我决断。只能处于回避选择和决断的麻痹状态。

3.与他人距离失调

无法保持适宜的人际距离,或拒绝与他人来往,或被他人孤立。

4.时间前景的扩散

时间前景的扩散是一种时间意识障碍,表现为不相信机遇、不期待对将来的展望,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5.勤奋感的扩散

勤奋感崩溃,或无法集中精力于工作和学习,或极专注地只埋头于单一的工作。

6.否定的同一性选择

参加非社会所承认的集团,接受被社会所否定、排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

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自我求索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和理想进行认真而具体的思考,并由此而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自我同一性,从而确定下一步进入成年的人生目标。

艾里克森也进一步地说明,确立自我同一性是个体一生的发展课题,青年期自我同一性的解决与前几个阶段任务完成的程度固然有密切关系,但是,青年期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并不意味着今后就无法解决了。已经建立的自我同一,也不一定一劳永逸,它还会在今后遇到种种威胁和挑衅。因此,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确立是动态的、毕生的发展任务。 青年期的发展是自我发现、自我意识形成和人格再构成的时期,是从不承担社会责任到以社会角色出现并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要经历复杂而艰难的同一性确立和对社会生活的选择。这种确立和选择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们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而社会也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如大学学习期间。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这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所以也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有了这种社会和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年便可以利用这一机会通过实践、检验、树立、再检验的往复循环过程,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未来的职业,并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5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