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原文_《沁园春.长沙》案例分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_《沁园春.长沙》案例分析,第1张

  1 教材分析 从这首词中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本课以词的上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景色怡人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的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可以借助这首词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必要的指导,本篇主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也即把诗歌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述的境界。

2 学生分析

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基础差,对诗歌谈不上什么鉴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诗歌的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词,于不断的反复诵读中理清全词的思路,进而感受诗词宏阔的意境,体会诗人变革社会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情感。

3 教学内容设计理由

在这节课中,笔者使用多媒体教学,把优美生动的湘江秋景和悦耳的音乐穿插其中,在示范配乐朗诵中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笔下所描绘的意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渲染了课堂气氛,更利于诗歌教学。

4 教学环节设计理由

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全词,理清词的思路,并进而感受本词的宏阔意境,体会诗人改造世界、变革社会的伟大抱负。

5 教法选择原因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中离不开诵读,让学生于反复的诵读中理清思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赏析全词,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 教学效果分析

这节课上课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反复诵读全词,再加上多媒体课件中和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使学生对赏析这首词有了极大的兴趣。整节课中,学生反应积极,学习主动性强,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作为教师,笔者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看来,降低起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适合诗歌教学的诵读教学是正确的,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层面:理清本首词的写作思路,掌握本首词的诵读要领,熟练诵读全词。过程与方法层面: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词宏阔的意境,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本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体会诗人变革社会的革命壮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不懈努力的情感。

8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于诗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中,感受本词宏阔的意境,体会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革命壮志。难点:品味诗词的语言,鉴赏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9 教学设想

毛泽东诗词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由于现代的学生对诗词创作的背景不熟悉,会导致对意境的理解流于表面,而使用资料创设情景能激发学习兴趣,堂上评点学生课前绘画的意境图,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词的意境凝造离不开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在电脑板书上简要指点词的章法,对重点词语作形象的标示和提点,能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诗词的规律。感性的录音范读能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反复诵读能具体深入地感受诗词的意境。

10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他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是品味一首诗歌的重要方法。我们说诗言志,诗人的志隐藏在诗句之中,只有通过我们反复的诵读,才能领会。

3)教师范读。教师播放多媒体,配合、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4)学生自读、范读。自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分别注音、解释,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全词后,教师让一名学生范读,然后和大家一起点评读音、感情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5)教师领读。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逐句读完全词,有助于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领会诵读要领。

6)鉴赏全词。

①鉴赏题目。题目“沁园春・长沙”包含两个部分,其中“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整首词的形式,是双调,共114个字,分为上下两阙;“长沙”是题目,体现了词的内容。长沙是毛泽东的家乡,是他早年学习和工作的地方。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途经长沙游览橘子洲时所写。

②鉴赏上阕。开头前三句交代了什么?人物、时令、地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三句的场景: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这三句为下面写景奠定基础。在读这三句的时候,要注意读出诗人卓然而立的姿态,要读得深沉、有力。下面七句的统领字是哪一个?管到哪一句?“看”,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部分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远看山林一片火红,湘江水碧绿清澈,船只竞相往来;鹰在高空翱翔,鱼在水底翔游,万物都在竞相生长,蓬勃发展。这是一幅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富有生机与活力、绚烂多姿的壮丽秋景图。这部分诵读时应注意什么?要比前三句节奏快一些,有抑扬,有层次,激昂一些。“看”字,要读得有力度。

③鉴赏下阕。前两句,这两句和上阕在结构上有何关系?这两句对比、呼应上阕,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诵读这两句时应注意什么?作者触景生情,引发自己对昔日求学生活的回忆,所以在朗诵时要读得慢一些,要读出深沉的情绪。中间七句,“恰”在这儿有什么作用?统领下面七句,是领字。那么这七句写了什么内容?毛泽东和他的一些同学,在求学时代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讨论从这部分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青年形象。才华横溢、胸怀远大、立志改造中国的热血青年。这七句诵读时应注意什么?要读得紧凑,激情洋溢。最后三句,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句的意思。还记得吗,我们曾在水流最急的江中心搏击风浪,把快速行驶的小船都挡住了。这三句写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些革命青年的壮志豪情,诵读时要读得豪迈,读得铿锵有力。

④总结全词。请同学们朗诵全词时,看看能不能用几个字来把整首词串起来。上阕是“立”“看”“问”,下阕是“忆”“恰”“记”。这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构严谨,上阕以写景为主,触景生情,发出“谁主沉浮”的感慨;下阕先是“忆”,然后回忆和同学的战斗生活,最后一个“记”字概括全文,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整首词结构严谨,上下呼应。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词抒发了毛泽东怎样的一种志向?主宰世界,改造生活,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种壮志豪情。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革命先辈中,有哪些人还有这样的豪情壮志?鲁迅19岁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国家的报国之情。我们也要学习革命前辈的这种爱国精神,为振兴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学习。

11 教学反思

调动学生,真正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师生交流中感受诗歌,在师生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备课认真,整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在笔者的胸中都已经合理安排,讲课时就可以自由发挥,眼睛看着学生的反应,结合学生的每一个答案讲课,这是真正地启发他们而不是笔者的灌输。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体育运动学校)

1、沁园春雪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的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气概的歌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表达作者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2、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1、《沁园春雪》原文如下:

[现代]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解释及赏析如下:

(1)翻译: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2)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指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蜿蜒曲折。“驰”指奔驰,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飞象奔驰。

“舞”和“驰”通过以动写静,形象地赋予了高原飞动的气势,使之生机勃勃。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想象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段承上启下,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壮美。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诗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雪景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无比的热爱和无限的激情。帝国主义列强妄图侵占这大好河山,而我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立国当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乱世,文可富民兴邦。武力统一是前提,在混战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设的;武力强盛是保障,在动荡中是不可能发展经济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壮丽。“文采”、“风骚”,在这里显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统治者们缺少文治的弱点。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一句惊天之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为点睛妙笔。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的下阕中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看法,既赞赏他们的壮志豪情,又批判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同时,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词通过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思考。

具体来说,下阕中的直接抒情句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认为祖国的山河壮丽多彩,吸引着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之奋斗。这里,作者用“多娇”来形容江山的美景,用“竞折腰”来比喻无数英雄为了祖国山河而奋斗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2 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看法和评价。在作者看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虽然都有着各自的不足之处,但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3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思考。在作者看来,历史上的人物都已经过去,只有当今的人们还在不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因此,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总的来说,《沁园春·雪》的下阕中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同时,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词通过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思考。

1沁园春雪营造了一个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2抒发了词人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一样,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当今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

扩展资料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参考资料:

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主要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和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2、《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导语二则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720 更新时间:2006-9-1

(其一)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举不胜举。那么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是如何描绘雪的呢?

(其二)

湖南杨志刚老师这样导入:

首先用幻灯片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坐,凝思。然后播放《沁园春·雪》上阙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来留在脑际的图像进一步得到充实和深化。接下来让学生说自己感知到的雪景内容、特点,略微谈点感想,学生间相互补充。然后教师导入:

1936年冬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延安时看到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板书),我们一起来看看毛主席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沁园春·雪》主旨: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中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作者诗词的豪放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6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