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2)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2),第1张

 全诗着眼点:忧(功业、人才),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五、演唱中总结,背诵全诗。

 一起演唱《短歌行》,在回读与感悟中进行课堂回顾诗歌鉴赏的要点:

 1、诗歌鉴赏过程:绘景-析境-悟情。

 2、诗歌暗码系统:抓感情词,从诗眼突破。

 3、诗歌主旨:分析每个句子对主旨的作用,诗句背后的隐含意。(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4、诗歌意象、炼字。(乌鹊南飞)

 六、完成作业。

 附板书:

 《短歌行》板书

 人生短暂

 招纳贤才 忧: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2008年奥运会短跑第一人是谁博尔特。中国古代跑得最快的人是谁脑筋急转弯题

 2、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在你心目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自由回答

 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简介

 2、析诗题

 三、诵读感知,读出“忧” 情。

 1、听范读

 譬pì 如 呦呦yōu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阡qiān 三匝zā

 2、学生自由读后,一个代表朗读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四言诗,两两相隔;

 3、找诗眼

 学生回答诗眼是:

 4、齐诵,体味忧情

 四、知人论世,为何而“忧”。

 1、诗人为何而忧(找关键句)

 归纳总结:

 2、你觉得这种忧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我的回答是:

 五、品味鉴赏,何以写“忧”。

 提问: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的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朝露的含义是什么杜康能解愁吗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子衿、鹿鸣的含义是什么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前人词句及旧事。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确:明月可掇吗明月寓意是什么反问加强愁情。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①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什么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兴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志向

 总结:诗人通过设问、比兴、用典等手法来抒写忧的。

 六、迁移拓展。

 1、古今名人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

 2、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所表现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3、教师小结:欣赏《横槊赋诗》

 七、课堂小结。

 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更要发愤图强,学好本领,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八、布置作业:1背诵 2系统集成

 板书设计:

 短歌行

 1 人生苦短 设问——引人思考

 忧(诗眼) 2 贤才难得 比兴——生动形象

 3 功业未就 用典——含蓄蕴藉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所流露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诗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说到曹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易中天是这样评价曹操的:可爱的“奸雄”: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妍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短歌行》来认识曹操。

 2、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3、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4、题目解说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5、层次结构

 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拨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次八句为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再次八句为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

 6、全文分析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请用意象或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这几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么“朝露”和“明明”的本体是什么?由此可看出“忧”

 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1)作者把人生比作“朝露”,忧的内容是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朝露”:早上的露水,太阳升起,便转瞬即逝,所以用此意象来表达人生短暂之情。

 (2)作者用高高明月,不可掇,来比喻人才难求。忧的内容是“人才难求”。

 3、作者要找什么样的人才呢?又将以何种态度对待人才呢?用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典,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原指姑娘思念情人,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诗句,凝练生动地描写出对待人才的态度。

 用典作用:

 (1)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

 (2)诚少语辞之繁累。

 (3)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4)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四、布置作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短歌行》。

 2、课后练笔:《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

 一、熟悉诗歌

 1、导入:

 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

 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

 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

 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1、 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诵读体会:

 (过渡语:……最后,还是要归结到诵读上来,通过诵读进行巩固。――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大法)

 1、叫2个学生个读(配乐),分别叫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再简评;再齐声诵读。

 2、听歌曲《短歌行》。

 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上课的准备内容:

 诵读的背景音乐、《短歌行》歌曲、电脑和音箱。

 教学补充阅读材料。

1、本句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先写了“呦呦叫着的群鹿自在地穿梭于原野吃着艾蒿”这一自然景象引出自己对嘉宾的礼遇,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2、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表达了作者宽广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的唱法已经失传。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短歌行二首》。

扩展资料

《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而这首《对酒当歌》按照诗意可分为四节。

总起来说,这首诗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

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个时代,曹操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参考资料:

短歌行二首-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

  第一首流传较广,以下为详细注释:

  注释

  ⑴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的歌辞,属怀念朋友,叹息时光消逝和希望得贤才帮助他建立功业的意思。⑵何以:以谁。⑶杜康:人名。相传他是开始造酒的人。一说这里用为酒的代称。⑷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情。⑹呦呦:鹿鸣声。以下四句指来表示招纳贤才的意思。⑺苹:艾蒿。⑻掇:采拾。一作“辍”,停止。明月是永不能拿掉的,它的运行也是永不能停止的,“不可掇”或“不可辍”都是比喻忧思不可断绝。⑼陌、阡:田间的道路。古谚有“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这里用成语,言客人远道来访。⑽存:省视。⑾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⑿旧恩:往日的情谊。⒀匝:周围。乌鹊无依似喻人民流亡。⒁以上二句比喻贤才多多益善。⒂吐哺:周公曾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短歌行》,属乐府《相和曲·平调曲》。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5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