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发现:对称之美
人体始于一种概念,由分裂的细胞发展而来。如果每次分裂都能进行完美,其结果就是一个身体左右侧如同镜像的婴儿。但大自然不会按照这种方式造人。基因变异和环境压力使对称发生变化,其结果具有终身意义。人体匀称表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生存能力的基因优势,这有益于健康。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兰蒂·特霍西尔说:“这表明择偶过程中利用对称变化性很有道理。如果你选择对称完美的伴侣,并与她繁衍后代,那么你们后代拥有对称性身材的几率就会很大,能更好处理情绪不稳。”
特霍西尔过去15年一直在从事对称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特霍西尔将不同人的面孔和身体用扫描仪录入电脑,以测定对称比。男女两性均认为身体对称性更好的异性更具吸引力,健康状况更佳。这种差异很小,只有几个百分比,虽可以感知,但并不明显。
此外,通过向志愿者提出问题,特霍西尔还发现,对称性更高的男性比会对称性低的男性拥有更性感的伴侣。特霍西尔对LiveScience网站说:“除了对方的吸引力,女性的性伴侣数量还要依赖于其它方面。由于人类性系统特殊的工作方式,女性是十分挑剔的。她们要在性方面展开竞争。她们身边可能会有大量追求者,需要经得起诱惑。”
第二发现:臀部之美
当然,体形也是个重要方面。科学家用一些数字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德文德拉·辛格对人的腰围与臀围的比例(WHR)进行了研究。具有07腰围与臀围比例(表明臀部比腰要细得多)的女性最令男性心驰神往。科学家对《花花公子》杂志模特和美国**参赛选手的体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女性中多数都拥有07以下的腰围与臀围比例。
辛格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而言,腰围与臀围比例在067至118之间的女性对男性最有吸引力,而腰围与臀围比例在08至10之间的男性对女性也最有吸引力,同时,男性宽肩也更能引起女人性欲。
精确的臀部比率到底应该是多少?臀部可提供有关此人是否将有足够能量抚育子女的线索。脂肪堆积在身体什么部位是由性激素决定的:男性的睾丸激素和女性的雌激素。如果女性所分泌的雌激素数量和混合物适当的话,那么她的腰围与臀围比例自然属于有吸引力的范围。男性的睾丸激素也是如此。
研究表明,属于理想臀部比率范围的人(无论其体重多少),更不易得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而且属于此范围内的女性在怀孕时遇到的困难会更小一些。辛格在一次电话采访中表示:“这一思想是,美传递着有关一个人健康状况和生育能力的重要信息,所以,我们都渴望美丽和潇洒。”
第三发现:面部和体味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部结构洞察其生育能力。特霍西尔解释说,雌激素限制女性下脸庞和下巴的骨胳生长,使它们相对短小,同时这种激素还控制着女性眉毛的生长,令其更加突出。男性则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这种激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下脸庞、下巴和浓眉。
特霍西尔说,拥有这些特征的男女两性被看作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预示着生殖健康。特霍西尔还谈到目前急速发展的“nip-n-tuck”行业(主要是从事改善人的对称水平),借此作为人们视对称性具有吸引力的有力证据。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对称性高的舞蹈演员被认为更具吸引力。
上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某月的某些时候闻上去、看上去都对男性更有诱惑力。身体对称的男性散发着令人心醉的体味。特霍西尔从不同男人当中借了一些有汗渍的衬衫,然后让女性分别闻一闻,并让她们回答对这些体味的感觉。女性很轻易就发现身体对称男性散发的体味更有吸引力,更令人渴望,尤其是在女性处于月经期时,她们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大家可能正在考虑我们对此的认识到底有多深。显然,吸引力规则有时似乎在我们下意识中产生。在一些情况下,参与特霍西尔研究的女性报告说她们闻不到衬衫上有体味,但仍表示她们被其所吸引。200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更喜欢一些具有不同寻常基因男性的体味。
第四发现:信息素的影响
这些下意识的体味可能与信息素有关,信息素是人体分泌的传达生育质量的化学信号。人类基因组包含有1000多个嗅觉基因,而眼睛光感受器则有大约300个基因,所以,信息素受到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家和香水生产商的广泛关注。但信息素在人身上的作用目前尚存在争议。
信息素显然在动物世界起到性引诱剂的作用。例如,上了年纪的雄性大象具有超乎寻常的性能力,这种性能力具有一系列年轻公牛所不能聚集的化学分子。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信息素研究所米罗斯·诺沃特尼的研究表明,雄性老鼠分泌的特殊分子能吸引雌性老鼠,同时排斥甚至激怒竞争者。其它研究已发现动物王国普遍存在着类似反应。
然而,许多研究人员对这些无味化学分子在人类相互吸引过程中发挥作用提出质疑。美国密歇根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张建志(音译)就是质疑者之一。2003年,张教授研究发现,大约2300年前在非洲和亚洲灵长类动物(被认为是人类祖先)中间发生变异的一种基因能使它们看到颜色。这可以令雄性注意到,一旦雌性准备交配,它们的头顶就会变得鲜红。
张教授说:“随着性颜色的发展,我们并不需要信息素的敏感性去感知雌性猴子是否准备交配。利用视觉线索而不是信息素对它们而言更加有利,因为从远处就能看到这些线索。”然而,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信息素以相似方式影响女性和男同性恋大脑中涉及性的区域。
像其它气味一样,信息素也能通过空气附到其它颗粒上,例如水珠。不过,它们一般在距离地面10英寸处悬浮着。所以,信息素飘入人的鼻子、增加夜总会中顾客“性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你观察一下向半个街区远的女性吹口哨的建筑工人,就会发现视觉线索有多么的强大。尽管信息素能像其它气味一样进入人的鼻孔,但在那里它们的比较活动就会停止。信息素的目的地是一个称为犁鼻骨器官(volmeronasal organ)的特殊器官,人类现在还没有这种器官。从这里,信息素顺着神经通道进入大脑。进化在此时也会发挥作用。
张教授表示,在我们开始看到颜色后,一种对信息素信号通道十分重要的基因遭受了有害变异,使这种气味信号不可能到达大脑。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看作是一列从洛杉矶开往纽约的列车发现圣路易斯的路轨遭到破坏。尽管东半球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信息素通道机能不全,但其分泌信息素的机能仍能发挥作用。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信息素可能会通过正常的嗅觉通道影响我们的决定。
吸引力规则可能让我们最初的决定或好或坏。但永恒的关系不仅仅只涉及我们所能看到和所能闻到的。行为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生物学也是令人感兴趣的起作用因素。有关吸引力最古老的理论之一是,情生情,爱生爱。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已婚夫妻有时看上去十分相似的说法。
第五发现:结合之谜
去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鲁什顿对人类基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根据一系列可遗传个性特征的不同,相似基因在人们建立友情和择偶过程中起到34%的作用。鲁什顿表示:“主要理论是,部分基因在相互结合后会发会更大作用。如果这些基因结合后作用更大,那么你就不希望过于频繁地分裂基因。找到具有相似基因的伴侣将有助于确保这一点。”
譬如,如果你的配偶与你的基因相似,那么你们更有可能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研究表明,一旦基因相似性高,虐待儿童比率就会相对较低,此外,你们还会更无私,更愿意为那些与自己基因更相似的人做出更大牺牲。
因而,我们更有可能与具有相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结合,这与爱荷华大学心理学家埃娃·科洛南2005年针对新婚夫妇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这些特征更明显,更容易被其他人所感知,能够在最初的相识阶段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一旦恋人完成爱情长跑,性格相似性将会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牢固。另外,幽默感也会有助于维持双方长久关系。加拿大麦克马司特大学的埃里克·布雷斯勒表示,幽默对男女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布雷斯勒200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更会青睐能令自己经常欢笑的男性,同时,男性更喜欢被自己玩笑逗乐的女性。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吸引力以及性能在一定阶段升华到真爱。但哪些因素能真正促使我们的关系升华?令人感兴趣的是,科学家对最近刚刚坠入爱河者的大脑扫描揭示了更多与爱情而不是性有关的活动。罗格斯大学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表示:“浪漫爱情是人类所有体验中最有力量的体验之一。毫无疑问,爱情要比性欲望更有力量。”
吸引力规则已构成了长长一个名单。不过连科学家都不清楚这一名单的顺序。但接近榜首的品质可能是在寻找完美伴侣时需提前考虑的方面。尽管存在差异,但男女两性全都对一个品质给出了高度评价,那就是诚实。
美国康奈尔大学斯蒂芬·埃姆伦及同事对近千位年龄从18岁到24岁不等的年轻人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将身体吸引力、健康、社会地位、抱负、诚实等品质和特征进行排列。将自己列为长期伴侣的志愿者尤其在意潜在伴侣的这些方面。仅次于诚实之后的重要特征是相貌、家庭奉献、财富和地位。埃姆伦说:“父母对孩子良好教导、奉献、性忠贞是人们挑选未来伴侣的标准和条件。”
情感心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理反应。情感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由客观刺激引起的。客观刺激不仅包括来自肌体外部的刺激,也包括肌体内部的刺激,当客观刺激符合人们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快乐、热爱等;当客观刺激不符合人们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厌恶、愤怒等。
中学生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其情感表现为;高亢而热烈,浪漫而激情,迭荡起伏,内容多彩。中学生富有朝气,容易产生感情,也容易产生激怒。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他们表现自己的感情大胆而热烈,可以象火一样把人烤焦。然而在强烈的刺激下,他们可以在极短的一瞬间激怒发火,甚至不计一切后果地把自己的愤怒用某种强烈的行为方式发泄出来。此时,他们有可能做出令人十分可怕的事情来。
所以良好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情绪和情感又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缺乏良好情绪和情感的人是很难进行有效的生活的。
小叶是体育特招生,今年刚考上当地一所不错的高中,家人对这次考试结果都很满意。更好的是,他的女朋友也考上这所高中。殊料,开学后,女朋友却提出分手,原因是女孩觉得该好好学习了。男孩一时无法接受,无法听老师讲课,在课堂上也会哭泣。
青春期少年由于性心理的驱动,喜欢接近异性。当遇到自己钟情的异性时,爱慕之情便油然而生。也可能是赶时髦心里。中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从众心理和模仿性极强。大众传媒和现实生活中的恋爱“榜样”,使他们产生了也要尝试一下的赶时髦心理。正如一位初中女生在日记中所写:“小梅和方刚好了,静雅和李军约会了好几次。看到班上那么多同学谈了朋友,我也就和他好了。我好想他,可我也不知道看中了他什么,只怕自己将来连朋友都找不到,被同伴们说无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寄托心里,由于长期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就寻找异性寄托情感。
随着中学生身心各方面的迅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他们对这些需求的合理性认识不足,于是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的情感心理。
在青春发育期受生理因素影响下,个体情感就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开始关注异性、也在意异性对自己的关注,这是人生成长的普遍规律和自然现象。自然成长本该带来自然美好的感觉,但是在校园生活中常有因“爱”而痛苦、情感与学业冲突等不和谐现象的存在。
究其原因是中学生涉世不深、阅历不足、生活经验欠缺,青少年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感情胜过理智。因此,在辨别人和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草率行事,一时感情冲动,压过理智,与异性确立了爱情关系,以后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发展、成熟,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不满,进而冷却或是中断彼此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会引起青少年失望的情绪,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碍;后果是遇事容易冲动,不能冷静、全面地考虑问题。
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其实,任何事情发生的原因都是有迹可寻的。中学生产生情绪和情感活动的学习动因包括:学习成绩的好坏,在班级所排名次的前后,是否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以及是否得到家长的肯定或否定等。
对于这种情况,中学生需要肯定自己的优点。好学,有上进心强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对照着找到自己的差距,要看到身体条件的差异,起点高低等种种原因。多给自己一些肯定,从而争取下一次赶上去。
人际关系的因素也是中学生产生情绪和情感活动的动因。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内容一般都是围绕学习活动展开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受同学欢迎,他们就容易产生积极情绪和情感;学习成绩较差,不受同学欢迎的学生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心理。
此外,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他们情绪和情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学生玩电子游戏机着迷而影响了学习,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感到很难过和内疚。
中学生在进行复杂的学习活动时,情绪和情感的激活水平过高,容易形成干扰,使学习活动的效率下降。反之,在进行简单学习活动时,情绪和情感的激活水平适度,不易形成干扰,则容易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中学生要认识到紧张情绪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效率的道理,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
中学生要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坏同自己利益的兴系,还要把自己的学习同祖国人才的需要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要增强学习欲望强。中学生要自觉地培养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些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上的困扰,以致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因此,请教老师一些情绪和情感的调节方法是很必要的。
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宣泄自己的情感,也可以用倾诉的方法,找一个好朋友聊天等。如果中学生能把错误的认知改变为正确的认知,那么消极情绪和情感就会被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心理所代替。
情绪来源于哪里,是情绪理论学界至今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理论都认同,我们的脑参与了情绪的生成;同时部分理论认为,我们的躯体,尤其是肌肉和外周系统参与了情绪的发生。所以脑神经活动的差异、肌肉活动的差异、外周系统活动的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内环境的差异(比如激素、信号物质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至少在情感水平(也就是情绪的身体/心理水平,而不是概念水平),以上的差异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稳定性差异。从这个角度讲,女性生理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血液的流失都会造成情感水平的变化,影响情绪的产生。而在周期性变化中,女性的波动幅度一定会大于男性(也有周期性变化)的幅度,这也可能是女性情绪稳定性低的根本原因。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从入门问题到专业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很明显的跳了一步。情绪稳定性是一项人格特质,而激素的改变导致的情绪变异处于心理状态水平,不是同一水平。幸好,词汇学研究提供了相关的证据。de Raad & Kokkonen(2000)综合之前的研究,提出“大五模型”的两个主要维度“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与情绪周环模型(Russell,1980)的两个维度“效价”、“唤醒度”具有明显的词汇学一致性,认为两者可能是同源的。问题并没有结束,特质维度“情绪稳定性”相关的情绪维度是“效价”,也就是愉快/不愉快,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文化的语境下,情绪的不稳定都是和消极情绪的频繁出现相关的。但是,在情绪维度的模型中(Barrett,2006),“效价”是环境变异的反映,而“唤醒度”才是内部感觉的反映,也就是说激素水平更多的会体现在“唤醒度”上,而不是“效价”上。也就是说,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带来消极情绪的频繁出现。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经期的疼痛、对效率低下的预期诱发了消极情绪,但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解释,因为这种定期的疼痛并不能说明在更长的非经期时间内女性的情绪稳定性依然不佳的事实。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情绪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背景信息,可能是环境背景,也可能是文化背景。就女性的情绪来说,社会文化对女性特质的塑造作用更有可能起到核心作用。也就是说,当男性和女性从幼年开始接受的情绪概念就是具有性别差异,处理某种情绪的策略也具有差异,甚至是父母、学校和社会接纳不同性别的情绪表达水平都具有差异,女性很有可能是被教养成了“情绪稳定性”较差的个体。看到这类的回答男生应该知道的妇科常识有哪些? - 小二的回答,我们甚至可以说,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使得男性和女性都刻意的容忍了在生理期内女性不愉快情绪的过度表达,进而泛化到了更多的时间。
那我们就可以回答下一个问题了。自然赋予女性的更有可能是,在特定时期提高唤醒水平,或者为了更好的受孕,或者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幼崽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能从雌性动物身上观察到的更多是平静-兴奋的变异,而不是愉快-不愉快的变异。所以情绪稳定性的性别差异,很有可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后天发展出来的。对于男性,作为狩猎、战争、工作的主力,从幼年开始就会被刻意避免某些负性情绪的概念,尤其是负性低唤醒的情绪,对于很多男孩来说,描述“悲伤”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于女孩来说,不会说跌倒了不能哭,再痛苦咬着牙也要坚持,因为从社会分工来讲,她们没有必要回避这些情感,所以也就被塑造出了这样的情绪,“穷养儿,富养女”这样的古训也反映了这样一种倾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极端情绪,恰恰相反,在狩猎、战争的过程中,男性需要更高的唤醒度来支持躯体运动的需要,男性在激烈的环境中会出现极度(极高唤醒度)的愤怒、兴奋甚至悲伤。
虽然这种情绪稳定性的差异不一定存在在基因中,但同样在社会文化的传承中推动着人类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基因中的某些属性。女性更丰富的情绪,或者说更细腻的情绪概念范畴,其实更适合在和平的环境中生存,复杂的情绪概念系统意味着更丰富的体验,更丰富的识别和更丰富的策略。在这个程度上,英雄难过美人关,一方面是性激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恰恰是女性丰富的情绪表达和策略使男性难以招架。就像即使现代视角来看,我们也喜欢更神经质的林黛玉而不是情绪更稳定的薛宝钗。与此同时,神经质就意味着更强的不可预测性,情绪稳定性的下降意味着更低的效率。这也注定了女性很难成为有力的成编制力量来进行战备,当然也不需要如此,因为女性对于古代甚至是近代的意义都是生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