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个挺传统的一个字,它其实也是归属于“爱”的范畴里的。所谓的“父慈子孝”,意思就是指在亲代的尽心尽责的爱护和教育下,孩子们对自己父母的爱的一个反哺,也就是说子女长大了要奉养父母,这就是所谓的“孝”。“孝”不要是愚孝,要正确的对待父母和对待长辈。然而“孝顺”中的“顺”字指的就是在可以包容父母的事上,要尽量的包容父母,可以满足他们的事上要尽量的满足父母的需求。但是如果当父母做错了事情,这件错事要是违背了你的底线或者说是违背了道德甚至是法律,在这时你指出父母的错误,那么“孝”和你坚持自己的原则是不冲突的,这不代表你不“孝”,所以对待“孝”,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有的人就认为每个月能够给父母点工资那就是“孝”;有的人认为帮父母洗脚就算孝,这些可以说都算很客套很基本的了,儒学上是这样认为的,孝是你的本分,就像天性一样。
那“爱”呢“爱”它的内涵和各方面都太宽了,要看你说的是哪一种“爱”。如果你“爱”的对象是父母或着是父母对子女的爱,那么这个时候溺爱就是不可取的。在儒学上讲“爱”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也都是有差别的,亲情之爱可以说就是人的本性,而对待陌生人的爱那就叫做仁爱,只有仁爱才可以承担社会上应有的义务,所以儒学礼记礼运才提倡以天下为公。
总的来说,孝是有责任的,而爱是没有责任的,孝是可以强迫自己做出来的,但是爱一个人是强迫不来的,即使你对一个人好,但是你可能是爱对方的,也有可能是不爱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说孝和爱他们俩是可以并存的,孝中带有爱,爱中带有孝。
孝顺二字其实就是要孝顺父母的意思。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有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孝顺二字就是要供养父母,顺从父母,并且孝顺也代表了一种爱,对父母长辈的爱。最后一种我认为孝顺也代表了对父母长辈的尊敬,但是孝顺指的是顺从父母,也不是说什么都顺从,该顺的就应该顺,不该顺的就不能愚昧的孝顺,不然叫愚孝。
感恩,是一种千古传唱的美好品德。中华民族有24孝的美好传说,更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训导,西方文明也非常重视对“感恩”品质的引导,粗放不羁的美国先民甚至把“感恩”定为节日,这就是每年11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四---感恩节。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感恩节,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羔羊跪乳、乌鹊反哺”的现象,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通俗歌曲《常回家看看》,唱的也是感恩。西方哲人康德曾说“世上只有两种东西令我感动,一个是仰望夜空时璀璨的星空,另一个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品德”。感恩就是一种美德,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仅仅有点成绩、有点才能还远远不够,仅仅看重自我的才华,而忽视别人的帮助也是不够的,只有具备了美好的品德,拥有了感恩,才能拥有和谐生活,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一个五岁便得了怪病的孩童,走路时脚跛得像只小鸭子,面对周围小朋友的嘲笑,懵懂的孩子将乞求的讯号发向了父母,父母忍着泪水骗他说: “孩子,这不是病,只要经常走走,锻炼就会好的。” 孩子相信父母的话,一直走着。孩子就这么在父母善意的谎言中,在父母慈爱的滋润下,在父母的祈求里漫漫成长起来。长大后,他毫无失落之感,怨悔之意,因为父母的爱为他搭起了成长之桥,他心中的感恩足以消除一切的不如意。可见,学会感恩,就能虔诚、认真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因为对生活心存感激,所以心中时常保持一份欣喜与热爱,为了梦想而执著追求。当然,一些人对生活中温暖却视而不见,口中只有抱怨和叹息。孰不知,换种心态看人生却是多姿多彩,必然有一番新天地,生命自然也就能充满活力。
感恩,是一种促进成功的重要法宝。最近,我在《智慧背囊》上读到一则故事:有个老木匠一直是个好工人,后来,他想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走,希望他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是,他已无心去工作,却建了一座质量差的房子。当他离开公司的时候,总裁把那座房子的钥匙交给他,说:你为我公司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我想把这房子送给你。到这时,老木匠后悔莫及。老板懂得感恩,工人却没有学会回报,回报老板长期对他的关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工作要认真,对待他人要感恩。其实,每个人一生都在建造着房子,为别人,也在为自己。成功法则中有条黄金定律:待人如己,懂得感恩。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作为子女,应该多考虑为人父母的难处;作为学生,应该多考虑老师的难处;作为教师,应多考虑学生和学校的难处;作为教干,应多考虑普通教职工的难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换位思考,都能待人如己,懂得感恩,就会在帮助别人成功的同时,促进自己不断走向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