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蜀相》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全诗八句,前四写景,后四论事《蜀相》这一标题,就在显示作者是以十分尊敬的心情,把诸葛亮生平地位与事业规模,作了概括的揭示

开头二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丞相”这一称呼,则较《蜀相》递进一步,自然仍是表示尊仰之意(仇兆鳌说:“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这倒未必作为唐帝国盛、中时期人物的杜甫,能否像南宋偏安年代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大书“丞相亮出师”那样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称呼诸葛亮,是大可置疑的)“何处寻”三字设问,自然是以叙述追寻古人踪迹之义来表自己登临凭吊之情这个首联一句,就已奠下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气氛

第二句,是为首句作答给首句找出着落,明确了祠堂地点,也勾勒了自远眺望的祠堂风貌“柏森森”,主要是指传系孔明手植的“新枝耸云”的古柏来写祠堂历史的悠久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院落似此荒凉,门庭如彼阗寂一种“感物怀人之意,即在言外”碧草盈阶,黄莺隔叶,本来是极可赏心娱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周旋,抒情状态,便翻然改异这里正是杜甫“一字为工”极“变化开阖”之致之处比起诗人另篇《春望》中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尤为耐人吟味当然,决定诗人所以如此使用“自”“空”二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诗人当时的思想,3,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书愤 陆游 蜀相 杜甫

一、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功立业。

二、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而《书愤》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

这样可以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9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