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

如何引导学生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第1张

一、激励机制,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

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老师要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他的思想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说真话的氛围。

在分析课文或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实情感的倾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明白只有说真话的文章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在作文指导训练时,老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在作文中我们能真诚的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的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就不会担心作文写得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疼。在作文讲评时,对学生习作中抒发自己真实情感,有自己独特体验的闪光点,都必须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习作中说真话。在学生的作文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允许存在消极阴暗低落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远离“假、大、空”,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活力。

二、坚持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不断翻出花样,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作文课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素材,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

首先,要注意开设情景作文课。

其次,在作文命题上注意创新。

现在的作文题,很多是单一的、片面的。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节课》,这些题目有些学生一写就是好几年,反反复复,学生有何新鲜感,有何想象力,有何情感表达?长此以往,学生就应付了事。所以,要使学生说真话,作文题也应该多样化,要吸引人。比如,看了电视剧写观后感,看了反面人物公判场面写自己受到的教育;看了奥运会写奥运精神……这样,题目吸引人了,学生自然喜欢写,作文自会内容新颖,情感真实丰富。

另外,老师还可以抓住一些机遇,让学生写一些应用类作文。如,学生违反纪律了,让他写一份检讨,要求写清楚事件,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并帮他修改,对其中成功之处提出赞扬;如学生有委屈,也可以让学生把心中的委屈用笔墨倾诉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坚持训练以情感人,增强文章的情动力

真挚感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因为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诚”。而“诚”本质上就是一种善,而善有“合目的性”的特点,也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情感的真挚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这文章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艺术的价值要由它的感染力来决定,而这种感染力取决于作者的情感,特别是情感的独特性、清晰度和真挚程度。其中真挚程度又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因为有了真挚也就有了独特和清晰;否则,感情虚伪,在独特和清晰也没有意义。我们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即一份真挚的感情,说真话,诉真情。作文与做人是一致的。坚持一个真字,不但有助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总之,让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让他们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虽然要走的路很长,要做的事很多,但是我们应该为此努力,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怀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写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创设情境,以情导学。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这些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让学生体会文章所流露出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余光中的《乡愁》时,可以播放一段低婉的带着愁绪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到诗人对家乡对祖国无尽的绵绵思念中,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所流露出的思乡、思亲的情感;

教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可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诗人是如何把神话传说加以改造,并用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还可以采用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

这种“创设情境,以境动情”的导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在诵读中进行情感教育。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体验情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熏陶,而且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其深含的韵味不通过认真朗读就体会不出来,还有一些课文所流露出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是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谐动听的韵律表达出来的。

学生通过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听教师将无声的文章变为有声的语言,就能发现课文中那些最美、最富有情感的地方,进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当然,除了教师范读,也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进行朗读,即配乐朗读,在优美音乐的帮助下,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并且能很快地激发审美情感。

例如,在教学《雨巷》时,让学生随着《丁香花》这首歌进行朗读,进而学生就能感受到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仿佛就站在他们面前。可见,配乐朗诵更能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意境,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是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知识信息,而且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把文章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恰当地表现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例如,讲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十分考验教师的语言表达基本功以及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想象以下的画面。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一轮月光洒满那一湾荷塘,夜是那样的安静,风轻轻地吹拂着,月色如水,是那样的皎洁,月下的荷塘,荷塘中的月光,是那样的和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美景,还要引导他们想象还原出这样美丽的荷塘月色,体会作者抒发的长期以来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感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新颖独特的导入语,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星火”,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的一环。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教学环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在唐诗中有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还能背出这首古诗吗?这首诗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而这种爱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

如在教学《春》一课时导语可设计为:“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出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像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中去。

二、教学内容的情感化

1、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阅读,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伴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深入文章情感世界。首先把学生引入文本中的“情境”,让其“设身处地”,真切感悟后形成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那么“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写作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情感充沛的文章,必然会匠心凸显。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情感培育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是写作教学理应承担的责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写作初始设定目标时就要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重点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真心”想写。要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展现美,要培养学生注意表达美。

总之,情感教育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达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当讲涉及到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的课文时,老师可以联系课文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再让学生小组讨论,每个组选一个发言人依次说说自己的看法,甚至于有争议的地方可以花一节课来搞个辩论会,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情感,先理解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三观,

教育只能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不要灌输自认为最合适的三观。

找准一个点可以反复探讨,为此查阅资料,观看视屏,只有了解得才能逐渐就能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不被他人的言论所迷惑。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教材的魅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教材发挥积极的效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产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不断完善美好的品德。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渗透学习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相统一的过程。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教育21

国学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在经济高速发展、拜金主义日益严重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美德,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国学教育不仅要多读,更要践行,将国学中的理论精髓,内化为行动和气质,从而达到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 董红勤 摘要: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活跃,教学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过亲身的教学经历,谈谈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显现。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二、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所创设引 感的氛围,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相近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各种积极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把作者的写作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内涵,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总之,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分析、研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本是学习知识的沃土。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后,他们便能够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联系,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对于文本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品味。 五、给学生自信的评价,让其快乐成长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起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番表扬的语言、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充满惊喜和感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尽心尽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真爱的付出,学生也会“报之以桃李”——尊敬、爱戴老师,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也就这样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获得了升华。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参考文献:

猫猫有感情的!我认为猫猫智商比狗还高!因为它会有自己的想法,它不像狗一样的愚忠,它会选择它感觉更好的方式生活,所以人们常说猫不如狗好驯化,但是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人听过狗狗会蹲马桶,便便后还会冲水的?猫就可以,因为猫天生爱干净,它愿意着这做!而且我养过一只猫,她病了,我守着她,陪她看病打针,后来我病了,她也会在床边守着我,哪怕我上个厕所,她也不放心似的跟在我后面,睡觉时还会把一只手搭在我身体的某个位置,好像生怕我突然走掉了。养过猫猫的人(特别是母猫)都会知道猫猫比狗狗黏人、乖巧,而且聪明伶俐。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最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昭示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中去,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到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样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心灵必然受到震颤,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而言之,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 2,创造引 感的情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通过吟诵朗读 。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其三,通过讲述品析 。对于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创造情景,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情感具有倾向性,面对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消沉可以转化为振作,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而低沉、消极、否定等消极情绪则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情感倾向,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其学习行为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二、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方法 1,大胆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导入的精心设计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来渲染某种气氛。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让学生听一曲《十面埋伏》;鉴赏姜夔的《扬州慢》,可放一段编钟古乐的录音,让学生和着旋律浅唱低吟;品读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可配以小提琴曲《思乡曲》这些都是能辅助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导他们沉浸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之中。 2,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紧扣作品语言来进行情感体验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一经点拨,文章精神全出,就会使得学生情思萌发,乘兴翱翔,进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关键语句外,指导学生有盛情地朗读也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那细若春蚕吐丝,壮如骏马奔腾,轻似山泉淙淙,重则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读,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内容,就能教学生真切地体验出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人认识艺术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的,要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教师就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参与体验。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一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行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方法恰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状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描述艺术美的审美心理活动: 当美激动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到胸际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颤动,一种饱满,心脏的一种翼动,全身的一种摇撼,眼睛的 一种湿润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种不可名状的征兆。 这种境界,正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所企盼、追求的。泸县一中 李群

摘要: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诉真情,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感情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一项活动,使学生爱写作文,并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面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文学、人学、品德修养、兴趣、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正文:对语文老师来说,批改作文是令人头痛的事情,倒不是由于任务繁重,而是在一个班级,五十多人,其雷同之多,其叙事抒情之假,令人疑惑不解,继而不免产生了反感甚至厌恶感。在他们的作文中,我们看不出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于是我们大声指责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在作文中说真话?”然而,当我们沉下思绪,反省我们自己时,发现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学生不愿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可能是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造成思想一致;可能是学生有一种惰性;可能是老师不自觉的拿了一个套子去“套”学生的作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我手写我口,一向是我们所提倡的。写真话也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许多方面早已有体现,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老一辈教育家谆谆告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若作文中假话连篇,虚情假意,又怎么能“求真”,又怎么能“做真人呢”?当然,要让学生做到在作文中说真话,写出生动活泼,有个性的作文,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而其中,老师的工作影响最大。现在,我就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浅薄的体会谈谈几点愚见。一、坚持激励,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在这里,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树立起让学生说真话的意识,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学生的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乐于说真话的氛围。在课文分析及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实情感的倾诉。在初中阶段,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背景》、《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面》、《纸船》……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和灌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作文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在作文训练指导时,老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在作文中我们能真诚地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那我们就不会担忧作文写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疼。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内心独特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个性、兴趣、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外界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在作文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展现在作文中,又何愁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呢?在作文讲评时,对学生习作中抒发自己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体验的闪光点,都必须予以鼓励、表扬,使他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作文中说真话。在学生的习作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允许存在消极阴暗低落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远离“假、大、空”,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活力。二、坚持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不断翻出花样,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作文课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素材,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首先,应注意开设情境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特定范围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的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在风中、雨中、雷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景致;比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天,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比如开展写作“活动课”,报告、讲座、演讲、交流、讨论、辨论、竞赛、实验、展览等,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为“活写”,这样,又何愁学生思维不活,感情不真,作文不好呢?其次,在作文命题上注意创新。现在的作文题,很多是单一的、片面的。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有许多学生从小学写到初中,反反复复,学生有何新鲜感,有何想象力,有何情感表述?长此以往,学生便应付了事。所以,要使学生说真话,作文题也应该多样化,要吸引人。比如,看到新闻写新闻评伦,从看奥运到歌颂奥运精神,从喜爱的明星到评价影视等等。这样,题目吸引人了,学生自然喜欢写,作文自会内容新颖,情感真实丰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抓住一些机遇,让学生写一些应用类文章。比如,学生违纪了,让他写一份检讨,要求写清楚事件,对自己的看法,并帮他修改,对其中成功之处提出赞扬;比如,学生心中有委屈,也可让学生把心中之委屈用笔墨倾诉出来……这些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反省自身,提高品德修养,又可以提高其作文积极性,让他们了解如何说真话、诉真情,何乐而不为?三、坚持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素材,广开学生说真话的源泉。于漪说:“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要深入生活,体会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才会有所发现”。生活中有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如果不仔细去观察、体验、收集,很容易从我们身边溜走。因此,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接触社会,细心体验,积累素材。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依据这些,在作文中应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对观察有直接兴趣,勾起观察动机。在我教《山中避雨》时,我想让学生谈一谈“出色空雨亦奇”的感受并写一篇短文,学生无甚材料,脑中空空,开始草草了事。在后几天连续阴雨,我带着学生在檐下、在雨中充分体验雨中之趣,在作文时,学生写作热情与前一次截然不同,兴趣盎然,写作也轻松自然,作文也很具体生动。其次,养成观察习惯。我让学生对教室外面那几块地的庄稼进行一个周期观察。学生以此为内容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连续作文,形成一个系列,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就很强,学生也开始有意识的留心周围的事物,结合自己细细的体验,写出内容真实,情真意切的文章来。再次,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观察,即观察方法。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关于如何观察,于漪老师在《于漪教你写作文》中叙述得相当细致,于老师说:观察要调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认真观察,让观察材料入目、入心、入耳,观察要有序;观察要细致全面;在观察时要注意独特发现,要注意主动寻觅;观察忌笼统,不能大而化之,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就是按于老师讲的去做,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不过我觉得要补充一点的是观察时要注意联想,让观察所得更加丰富。最后,学生观察了,还要要求学生自觉地把观察结果记载下来,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可以写随笔,可以写杂感,可以写周记,反正,学生要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现在,通过一段时间指导和监督,学生观察自觉性较好,能主动观察,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记载下来,每个人都在写日记。四、坚持训练以情感人,增强文章的情动力。真挚感情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因为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诚”,而诚本质上是一种善,而善有“合目的性”的特点,也就是合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因为它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史发展这些人利益和愿望得以实现的保障。而与诚或真挚相反的则是伪。即虚伪、伪作,显然它属于恶的范畴,而一切恶,都是人类利益和愿望实现道路上的障碍和破坏性因素。与广大人民的利益与愿望背道而驰。正因为如此,善敢于在自己的旗织上大写真诚二字,恶则要用伪诈作为自己的遮羞布;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是根据诚伪来识别善恶的。也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人从本能上就有嫌恶向善的感情和心理倾向。作品抑恶扬善、劝善惩恶,否定伪诈表现真诚,与人性的本质一致和相通,因此才会引起读者强烈共鸣,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冲击力,使人受到强烈感染和打动。感情的真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作品的艺术价值或审美价值。列·托尔斯泰就认为,作者用他所见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在他看来,艺术的价值要由它的感染力来决定,而这种感染力取决于作者的感情,特别是感情的独特性、清晰度和真挚程度。其中真挚程度又是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为有了真挚也就有独特和清晰;否则,感情虚伪,再独特和清晰也没有意义。不管托翁的观点是否有偏颇,但观赏戏剧、影视与阅读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来说,最高的评价莫过一个“真”字,包括表现生活的真实和作者、演员感情的真挚。这两方面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不能分割也不可分割的。就是一般的记叙、议论性文字,它们的教育作用的发挥,往往也要借助于感染力和动情力,或者说,只有具备了动情力和感染力,才会有实际意义的说服作用或教育作用。所以有人说,感情的真挚在写作中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即一份真挚的感情,说真话、诉真情。作文和做人是一致的。坚持一个“真”字,不但有助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助于我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总之,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让他们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虽然要走的路很长,要做的事很多,但是我们应该为此努力。在最后,我想抄一段我在上网时看到的一段话,即使有抄袭的嫌疑,但它也是我的心里话: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中撷取生活中绚丽的浪花,引导学生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是中学生之幸,教育之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1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