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的是,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个人之间关系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将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事实上,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也就是说,都是心理体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的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2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什么是焦虑?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从积极方面来看,陌生人焦虑首先能限制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对象,使幼儿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属于一种有效的自己保护机制。其次,陌生人焦虑反映了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表明他们已能把熟人和陌生人区分开来,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区分开来。
消极作用,它会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削弱他们探究新人物和新环境的兴趣。
分离焦虑(积极)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亲人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消极)但是,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的抵抗力下降。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之为情绪动因。
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与成人(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以及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是左右其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的动因。
二、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与(二)
(一)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5种)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 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3 与想象力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4 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5 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二)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移情是婴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绪等,也都发展起来。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价和改变。
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适应性调控。第二类:功能性调控。第三类:特征性调控。
(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第一种是建构性策略
第二种是回避性策略
第三种是破坏策略
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
第一种是规则驱动的掩蔽
第二种是情境驱动的掩蔽
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一)父母的影响
第一,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敏感的和热情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也能调节良好,也好较敏感。
第二, 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有助于儿童对情绪的调控。在有关的对话中,父母通常不仅会告诉儿童有关调控情绪的规则,还会传授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三,具体情境的作用。儿童情绪的调控,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单独行为,更重要的是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同伴的影响
在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调、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教师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保育和教养的管理者,还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管理者。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叫是可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的能力。
第一, 认知策略 对于同一件事,引导幼儿从积极的方面去认知,从而产生乐观的情绪
第二, 行为策略 当幼儿发生了积极的兴趣体验时,教师应及时地、适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而当幼儿出现不良的情绪表现是,教师可以不给予理会,不要立刻就去处理。(教师)为儿童提供规范的、积极地、正面的行为榜样,让儿童有样可依,有样可学,有样可做。父母和教师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
第三, 情绪策略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及时光柱幼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情感上的安慰、支持或教育。成人不但要让幼儿在满足生理需要时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且更应该注意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
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压抑、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选择适宜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从而减轻幼儿身心的负荷。
1、适应功能
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如用微笑表示友好。
2、动机功能
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如适当紧张和焦虑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3、组织功能
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4、信号功能
信号功能:又叫社会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扩展资料
情绪的理论:
1、詹姆士—兰格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
2、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3、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情绪
-情绪情感的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