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孝敬父母的诗歌(冰心的)

有关描写孝敬父母的诗歌(冰心的),第1张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冰心似乎是比较“洋”的。这也难怪。她少女时代读书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是教会学校,她青年时代就读的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和燕京大学也都是教会学校,1923年至1926年,她还曾留学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她写作《繁星》和《春水》,主要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散文集《往事》则“就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它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和《吉檀迦利》某些影响的痕迹。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大部分篇幅又是叙写她留学美国的生活的。凡此种种,都可能在读者心目中造成冰心比较“洋”的印象。

  但是,我们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认定冰心早期的文学创作是离开了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是完全“洋化”的作品呢不能这样看。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如下的现象:为什么她的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够这样历久而不衰,在半个多世纪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的喜爱。冰心自己说过:“我在中学和大学以及留学时期都学过外文,不会没有一点‘洋’的影响,但是我没有偏爱过哪一位外国作家(泰戈尔的原文也是英文,我只喜欢他哲理性的文字),我自己喜欢的还是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文学”。1所以,尽管冰心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不少外国的影响,但是她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对祖国的社会生活有甚深的了解;而她的作品的根须又始终深深地伸进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因而焕发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也正是使得她的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如果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冰心从事创作的艺术准备,也就会发现,她的作品的民族特色是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的。这位女作家从小就受到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哺育与熏陶。她七岁就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作品曾一度使她着迷;从十岁起她先后接触到唐诗和宋词,并能大量背诵,诗人们创造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使她无限陶醉;古代散文中诸如《秋声赋》、《岳阳楼记》、《陈情表》、《吊古战场文》等名篇佳作都是她从小就熟读和喜爱的;而冰心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元代的戏曲》,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它对元代戏曲作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修养,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就自然地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明显的投影。�

  当然,冰心作品的民族特色并不是“五四”以前的旧文学的翻版。由于她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浪潮推动下开始她的创作活动的,她的作品就既植根于民族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又映照着五四新时代的光辉,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民族特色。那么,这种崭新的民族特色在她早期的散文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它为现代文学的民族化提供了一些什么经验,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

  在冰心早期的散文作品里,直接描绘时代政治风云变幻的篇章是比较少的。她更多的是叙写自己的家庭。冰心认为,一个人能在父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过着快乐甜柔的时光,是一种“浓福”(《通讯一》)。从她的许多散文所描述的来看,她的家庭是美满的。父亲和母亲互敬互爱,感情和睦;父母都疼爱女儿,女儿也孝敬父母;冰心对三个弟弟亲切爱护,而弟弟们对自己的姊姊也充满深厚的感情。这已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海军军官,而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的海军是较多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他把这种影响也直接带进家庭中。因此,冰心就生活在一个受到民主思潮洗礼的家庭里,它已摆脱重男轻女、家长专制等封建思想的桎梏;但是它又不是彻底资产阶级化的家庭,它保留着家庭关系中父慈子孝、妻贤母良、兄弟怡怡、举案齐眉等我国传统的美德,在这个家庭里洋溢着一种温馨的天伦之乐。同时这个家庭和一些亲戚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都有牢固的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所形成的家族观念。冰心在作品里所写的这种沐浴着民主空气而又保持着许多传统色彩的中国式的家庭,在“五四”时期是颇有代表性的。从这样一个家庭的活动和变化,人们也可以从某一侧面感受到社会脉搏的跳动。家庭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位置,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伦理观念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因此,冰心倾注全力来描写自己的家庭,观察并揭示在民主革命的时代暴风雨的冲洗下,长期受到封建观念浸染的中国家庭正在发生着怎样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冰心对我国某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怀有一种细腻的依恋之情,她在自己的散文里总是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来描绘这些弥漫着民族气息的风俗画。在《寄小读者》里,我们看到她在异国是以怎样亲切的感情在回忆和叙写自己在国内时一年中所经过的各种民间佳节。“从新年说起罢,新年之后,有元宵,这千千万万的繁灯,作树下廊前的点缀,何等灿烂舞龙灯更是小孩子最热狂最活泼的游戏。”元宵节以后,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是绝好的野餐的日子,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清明扫墓植树,既是对先人的敬礼,又可造葱蔚的山林。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花花绿绿的芬芳的香囊,有轰轰烈烈的竞渡的龙舟。七月初七是女儿节,“凉夜风静,秋星灿然,庭中陈设着小几瓜果,遍延女伴,轻悄谈笑,仰看双星缓缓渡桥。小孩子满握着煮熟的蚕豆,大家互赠,小手相握,谓之‘结缘’”。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满月的银光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人们正好远足旅行,游览名胜。(《通讯•二十三》)这些民间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长期流传下来的,它往往联系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某些美好的愿望和惊人的智慧,集中而强烈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冰心选取并表现了这些题材,无疑会加深她的散文作品的鲜艳的民族色彩。

  对自然风景的出色描写,常常成为冰心散文闪耀着异彩的部分。冰心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

  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冰心最爱写海,她说:“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她早期的散文几乎处处写到海,她笔下的大海形象是异常美丽的。辽阔的海面,蓝色的海水,汹涌的海浪,骀荡的海风,绚烂海霞,飞翔的海鸥,漫长的海滩……这一切构成了冰心散文中多姿多彩的大海的形象。但是冰心很少孤立地写海,她总是把对大海的描写和对童年生活的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心目中的大海是具体的,那就是她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童年时代大部分光阴的山东芝罘的海边。所以当她想到海时,同时会想到对她来说是非常亲切的父亲的兵舰,山上的旗台,岿然的灯塔,善良的水兵,海滩上的卵石贝壳,住家周围的花生地,附近农家裹着小脚的女孩;她还会想起海边深夜的喇叭,家门外喧闹的涛声;想起自己穿着男装骑着马在海岸边缓辔徐行;想起她在海舰的灯影下看到英毅的海军官兵举杯呼唤“中国万岁”的动人场景。因此,冰心笔下的大海就不是纯粹的自然形象,而是同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充溢着中国特色的大海了。冰心在散文作品里努力描绘的正是这种自己祖国最具独特魅力的自然景色。�

  反映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描绘焕发着民族色彩的风俗画与风景画,这就从一个方面赋予冰心散文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

  别林斯基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话,比深印在我记忆中的果戈理的这几句简短的话,能够对诗歌中的民族性作出更好、更明确的评价:‘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绘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即使诗人描写完全生疏的世界,只要他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用整个民族的眼睛来看它,只要诗人这样感受和说话时,能使他的同胞们感觉到,似乎就是他们自己在感受和说话,那么,他在这时候也可能是民族的。’”2 普列汉诺夫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3

  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描绘本国的自然风景,这只是构成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的一个方面。真正决定文学作品的民族化程度的,主要是看作家能不能鲜明地表现出民族精神,能不能深刻地揭示出共同的民族心理状态。�

  在冰心的散文里,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是始终充溢在它的字里行间的;而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体现主要是通过作者自己——也即通过对散文的抒情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来完成的。

  早在1921年,冰心就在一篇短论中说过,文学家应该在作品里袒露自己,“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千言或几十字。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而且同是使人脑中起

  该文章转自〖文墨星河网站〗:http://wwwwmxhcom/Article/xslw/zhlw/200606/49820shtml

选自《繁星·春水》:

(1)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么?

《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本诗集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心的呼唤,对大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淡雅而晶莹明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扩展资料: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参考资料:

-繁星·春水

参考资料:

-冰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2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