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qiyuk情感障碍有以下症状表现和体征: 一、病史及症状: (一)临床表现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二)病程特点 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二、体检发现 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诊断以临床作为根据:症状表现、病程以及家族史,有时还可参考躯体治疗的效应。 最常见的诊断错误是把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成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鉴别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非常重要,不仅因为锂剂对于后者有效(而对分裂症却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且情感性运动障碍患者应避免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可鉴别的特殊征象,必须综观临床表现、家族史、病程以及其他方面才可以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 1、单相情感性障碍:可见抑郁、激惹、或焦虑,或者是它们的混合表现。然而在隐匿型抑郁症中,却可以相反地在意识中体验不到抑郁心境。取代这种抑郁心境而出现的是躯体不适,甚至会用笑嘻嘻的面貌作为防御性面具(微笑型抑郁症)。有的可能诉述各种各样的疼痛,害怕发生灾难,或害怕自己发疯。有些病例因为病态感情已经达到“欲哭无泪”的深度,如能重新恢复哭泣能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患有这种抑郁症的病人会诉述自己不能体验普通的情绪一包括悲裒、欢乐和愉快,并且感到世界已变得毫无光彩,死气沉沉。病态心境可伴有自咎自责,往自己脸上抹黑的想法,不能集中思想,犹豫不决,对日常活动兴趣减少,社交退缩,无助和失望,以及反复想到死亡和自杀等。 在单相和双相型的抑郁期,都会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和植物神经系体征。患者表现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思维、语言及—般动作的缓慢,甚至会发展到抑郁性木僵的地步,此时所有自主动作完全消失。约有15%抑郁症可有精神病性症状,最多见于忧郁症。 2、双相型障碍:躁狂症典型的心境是情绪高涨,但是激惹性较高,具有敌意、脾气暴戾和难驾驭等现象也很常见。病人的整个体验和行为都带上这种病态心境色彩,使他们相信自己正处在最佳精神状态。此时病人显得不耐烦,爱管闲事,频频打搅他人,如果遭到反对,便大吵大闹。结果便与他人产生摩擦,可能由此产生继发性的偏执性妄想,认为自己正被人迫害。精神运动功能的加速,使患者体验到思想像在赛跑一样,可以称为意念飘忽,如果很严重的话,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散漫相区别。注意很容易随境转移,患者常常会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思想与活动的境界都很开阔,进而发展成为妄想性夸大。有时在躁狂极期会出现一时性的幻听或幻视,但均与病态心境具有可以理解的联系。睡眠需要明显减少。躁狂症病人各种活动中都显得不会疲倦,活动过度,凭感情冲动行事,并且不顾有无危险。在病情达到极端时,可能显得十分疯狂,以致在情绪与行为之间没有什么可以理解的联系,呈现为一种无意义的激越状态,称为谵妄性躁狂。回答者:kuaixq情感障碍有以下症状表现和体征: 一、病史及症状: (一)临床表现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二)病程特点 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二、体检发现 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诊断以临床作为根据:症状表现、病程以及家族史,有时还可参考躯体治疗的效应。 最常见的诊断错误是把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成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鉴别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非常重要,不仅因为锂剂对于后者有效(而对分裂症却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且情感性运动障碍患者应避免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可鉴别的特殊征象,必须综观临床表现、家族史、病程以及其他方面才可以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 1、单相情感性障碍:可见抑郁、激惹、或焦虑,或者是它们的混合表现。然而在隐匿型抑郁症中,却可以相反地在意识中体验不到抑郁心境。取代这种抑郁心境而出现的是躯体不适,甚至会用笑嘻嘻的面貌作为防御性面具(微笑型抑郁症)。有的可能诉述各种各样的疼痛,害怕发生灾难,或害怕自己发疯。有些病例因为病态感情已经达到“欲哭无泪”的深度,如能重新恢复哭泣能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患有这种抑郁症的病人会诉述自己不能体验普通的情绪一包括悲裒、欢乐和愉快,并且感到世界已变得毫无光彩,死气沉沉。病态心境可伴有自咎自责,往自己脸上抹黑的想法,不能集中思想,犹豫不决,对日常活动兴趣减少,社交退缩,无助和失望,以及反复想到死亡和自杀等。 在单相和双相型的抑郁期,都会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和植物神经系体征。患者表现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思维、语言及—般动作的缓慢,甚至会发展到抑郁性木僵的地步,此时所有自主动作完全消失。约有15%抑郁症可有精神病性症状,最多见于忧郁症。 2、双相型障碍:躁狂症典型的心境是情绪高涨,但是激惹性较高,具有敌意、脾气暴戾和难驾驭等现象也很常见。病人的整个体验和行为都带上这种病态心境色彩,使他们相信自己正处在最佳精神状态。此时病人显得不耐烦,爱管闲事,频频打搅他人,如果遭到反对,便大吵大闹。结果便与他人产生摩擦,可能由此产生继发性的偏执性妄想,认为自己正被人迫害。精神运动功能的加速,使患者体验到思想像在赛跑一样,可以称为意念飘忽,如果很严重的话,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散漫相区别。注意很容易随境转移,患者常常会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思想与活动的境界都很开阔,进而发展成为妄想性夸大。有时在躁狂极期会出现一时性的幻听或幻视,但均与病态心境具有可以理解的联系。睡眠需要明显减少。躁狂症病人各种活动中都显得不会疲倦,活动过度,凭感情冲动行事,并且不顾有无危险。在病情达到极端时,可能显得十分疯狂,以致在情绪与行为之间没有什么可以理解的联系,呈现为一种无意义的激越状态,称为谵妄性躁狂。情感障碍有什么症状回答者:张丽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就你叙述的状况并不能确定你妈妈就是情感障碍,可以考虑更年期和压力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未必就是情感障碍或者抑郁症。建议你们尽快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心理咨询确诊治疗!引起情感障碍的原因有哪些?回答者:shuankk引起情感障碍有多种可能,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对比排查 一、病因 未明。相关因素有: (一)行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凋查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先症者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北海为72-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69-95)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既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2病前性格特征:环性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分三类素质: ①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极。②轻躁狂素质表现为开朗乐观、热情好动、进取心强、精神充沛,常带有情感高涨色彩。 ③环性素质为上述两种素质特征的交替出现,每种可历时数月之久。 (二)心理社会因素: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 二、发病机理 (一)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假说:如儿茶酚胺(CA)假说认为抑制郁症患者脑内CA不足,多巴胺(DA)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降低;躁狂时则增高。五羟色胺(5-HT)假说认为脑内外交困-HT的增多与减少和躁狂症与抑郁症有关。有人提出胆硷(Ach)能一去甲肾上腺素(NE)能活性平衡失调假说,认为Ach能活性亢进,NE能活性降低可能与 抑制郁症发病有关;反之与躁狂症发病有关。 (二)神经内分泌失调假说: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服用地塞米松后,不出现抑制现象。同时,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或消失。推测这些内分泌反应异常可能与间脑、下丘脑生物胺的功能障碍有关。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回答者:田元庆你好,双相情感障碍症状非常常见,狂躁发作,情绪不是自己来控制压制的,需要合理的疏导和排泄,越是不懂得处理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越表现明显,建议你做一下心理咨询的治疗,情况重的配合药物治疗。感知觉和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症状有那些?回答者:高福玲精神分裂症症状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或命令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出现其它少见的幻觉,如幻视、幻触、幻味和幻嗅。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是非常具体生动的,也可以是模模糊糊的,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为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作出不合理的举动。精神分裂症症状中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对人冷淡,缺乏正常人的关怀与交流,甚至出现情感倒错。抑郁与焦虑情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不少见。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出现率约为百分二十五。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和缓解期,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温馨提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不认为是病态。
(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显著增强,表情生动欢喜、兴奋、乐观、易激怒,易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我们这类人是以过度欢乐轻松的状态对周围环境给予反应,心理活动仍然保持完整,属病理现象,多见于躁狂症。
(2)情感欣快
表现为异常轻松、诙谐、滑稽、讲话时眉飞色舞,爱取乐于人,这类人从外表上看与情感高涨者颇有类似之处。
(3)时常焦虑
表现为惶然、不安,如大祸临头,坐立不安。难以专心工作,并常伴有心慌,出汗或躯体不适感。在这类人中,有的与青年时期心理发展中形成的性格缺陷有关,有的属于更年期忧郁症。
(4)情感爆发
表现为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常伴有娇作、幼稚和戏剧性动作,多见于癔病。
(5)恐怖性情感
对某种境遇所产生的特殊畏惧和恐慌,常见有死亡恐怖、广场恐怖、触物恐怖、对人恐怖等。多见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和精神分裂症早期。
(6)病理性激情
表现为有短暂的情感爆发,自己难以控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暴虐行为。
(7)易激惹
表现为遇到轻微刺激即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易怒,甚至怒不可遏。
(8)情感淡漠
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对悲、欢、离、合、爱、憎均漠然视之,如亲人亡故无任何表示。
(9)情感低落
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悲观失望、抑郁愁苦,与情绪高涨相反,常有寻思自杀或自我惩罚行为。
(10)情感衰退
表现为患者对周围环境发生的任何事物都引不起情绪反应,丧失自己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呆滞,行动缓慢、生活不能自理。
(11)情感脆弱
表现为常为小事而伤感,严重时情感失禁,其情感活动的自制能力完全丧失。
(12)情感倒错
表现为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不一致,这是由于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协调丧失而引起的脱节现象,如对亲人死亡不仅不悲哀,反而表现出喜悦的情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3)矛盾情绪。
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如既爱又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4)表现倒错
表现为在不感到悲伤时而号啕痛哭,这是内心体验与表情动作之间不相协调的原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理创伤的表现:
一、怕去爱,也怕被爱
每个人都渴望着能拥有一份亲密的关系,因为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但对于那些曾经在亲密关系中受过伤的人,却不是这样的。
虽然他们内心也很渴望着亲密关系,但潜意识却是抗拒的,因为他们害怕在新的关系中再次受到伤害。
有的人,甚至不敢再爱了。
二、不再主动付出
受过伤的人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乐于主动付出,他们对所有人的感情都会有所保留。
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也没不必怪他太被动,只是因为以前的亲密关系让他伤透了心,所以不会再那么勇敢地为了某种感情而付出自己的一切。
三、缺乏安全感
人的安全感源于对自己的信心和来自社会关系的支持。当一个人的内心还不够强大时,安全感基本上都来自于亲近之人的支持。
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失去了亲近之人的关爱,自然就会缺乏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人,会表现出各种“怪异”的行为,比如自卑、敏感、懦弱、没有理由的恐惧等。
四、控制欲很强
现实中,控制欲很强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心理上受过伤。曾经的那种无力感让他们非常痛苦,为了避免再次体验到这种痛苦,他们走入了一条歧途,通过“掌控”,来保护自己。
但通过控制来避免受伤,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真正的心理阴影并不会就此消失,只是被控制感所掩盖了。
心理创伤亦称“精神创伤”。指遭受严重精神打击或长期痛苦经历而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弗洛伊德曾使用“心灵创伤” 一词,以表示发生于童年期的真实的或想像的有关性内容的不幸事件,它们对个体后来的生活及应对紧张性刺激的方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认为精神创伤的童年情结是一切神经症产生的始源。
经历过重大心理打击或创伤的人常常表现出以下特质:
墨守成规:为了控制自己周围的环境和情绪,这些人可能变得非常刻板,不愿尝试新事物或冒险。
恐惧和焦虑:创伤事件会导致人们对未来感到不安,害怕再次遭受类似的经历,因此这些人可能会表现出严重的恐惧和焦虑。
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创伤的影响,这些人可能会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例如否认、回避、隔绝和压抑等。
沮丧和消极: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可能会感到失望、沮丧和无助,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心理弹性:一些人在遭受创伤事件后表现出强大的心理弹性,能够逐渐适应新的情况并恢复正常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特质并不是所有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都会表现出来,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这些特质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您感到困扰,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经历过重大心理打击或创伤的人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和支持,但身边的亲友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方法:
提供情感支持:通过倾听他们的故事、表达理解和同情等方式,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支持。这可以让他们减轻负担,减少心理上的孤独感。
提供实际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比如购物、煮饭、照顾孩子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提供一些心理治疗师的****,或者陪伴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尊重他们的决定:每个人面对心理创伤的方式和时间都不同,需要尊重他们的决定和节奏。如果他们暂时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经历,不要强行逼问。
注意自身情绪:身边的亲友也可能因为他们的经历而感到不安和疲惫,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健康。如果需要,可以寻求专业帮助或者参加一些支持团体。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1一般描述 对意识状态的描述是基本的。双相障碍患者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病情十分严重者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应注意仪态的整洁程度和合适性,有无过度打扮或不加修饰;夸张的体态语言;动作的量、幅度、敏捷性;语量、语速、语调和音量;对检查者的态度是友好还是轻蔑、敌意、高傲、嘲弄;对检查的合作程度。
2感知觉 注意患者有无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幻觉,以及有无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
3心境和情感 情绪抑郁或高涨是双相障碍的核心症状,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并不能主诉有抑郁或高涨的情感体验。检查躁狂或抑郁症状时,应注意外显的表情、兴趣和内心的体验。检查者还应该注意,有的抑郁心境表现为兴趣缺乏,有的躁狂没有情感高涨却表现为易激惹。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其高涨或低落的情绪是否为持续性,即一天中是否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这种情况是否每天都是如此因为在临床上检查者常只重视症状的有或无,错将因外界因素引起的短时相应情绪反应视为病态,而忽略病理性心境障碍常是缺乏外界因素的,并在一定时间内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此外,还需注意与情感淡漠和精神运动迟滞造成的表达困难相区别。情绪抑郁是消极的、负性的情绪表达增加,情感淡漠是情感表达的减少或缺乏。此外,还需注意情感反应的适切性。
4思维 注意患者交谈主动还是被动;语流、语速、语调如何;谈话主题是否随境转移;内容是否夸大或自卑自责;是否伴有较多的手势或躯体语言;言语内容是否流畅、连贯或有逻辑性;谈话是否有对象;兴奋话多是否在人多时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双相障碍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随境转移、音联、意联,而情绪低落时则出现思维缓慢、迟钝等。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躁狂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极快,而言语表达往往跟不上联想,因此听上去话题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容易误为思维松弛,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绪背景、行为与外界环境的关联性进行判断。
双相障碍患者最多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躁狂期的夸大妄想和抑郁期的罪恶妄想。此外,也可有各种偏执观念、先占观念、强迫观念、自杀观念等,应注意思维内容与情感基调的协调性。可通过询问诸如“有无特别的能力,大量的财富”等获悉躁狂患者有无夸大妄想。有时患者会表现出一种高傲或不可一世的态度,提示夸大妄想存在的可能,或是自我评价过高。
5认知功能 大部分患者能正确定向,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可能在检查中不能正确回答有关周围客观事物的问题。医生应该判断患者能否讲出大致的日期和时间。可依据患者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能否对当前环境做出正确定向。记忆检查结果受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躁狂发作时患者的被动注意增强和老年期抑郁发作时的假性痴呆,均影响认知功能的检查结果。
6意志躁狂 患者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其意志行为常是冲动性或非理性的,如随便购物、交友、性乱交或盲目投资等。
7自制力 严重躁狂发作者一般无自知力;严重躁狂患者常因判断力损害而做出非理智行为,甚至可触犯法律。轻中度躁狂患者自知力大多可保持完好。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PTSD最初被称为战争疲劳,是困扰退役军人心理健康甚至重返社会的一系列精神症状,曾命名为“战争疲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是否真的存在这类精神障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这被确认是一种新的精神疾病,那就涉及到医疗保障方面的开销问题。
但大量的患者,以及后来发现,只要个体经历过足以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相似的精神症状之后,PTSD这种疾病终于被正式确认。而足以威胁生命的事件,除了战争,还包括重大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重大交通事故,严重的虐待,丧失亲朋好友,刻骨铭心的失恋等等。而且,除了亲历者,目击者以及救援者和媒体采访人员,同样有可能患上PTSD。
常见表现心理表现常见心理表现,集中在失眠,噩梦,有些人还会特别的烦躁易怒,同时多伴有注意力无法集中的表现。至于情绪低落,伴随类似抑郁症的状态也很常见。与此同时,逃避社交,孤立自己,拒绝在他人面前回忆相关情境,拒绝故地重游。
生理表现出汗,心跳加速,极度恐慌,高血压,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突发性心脏病等等
怎样识别难以遏制的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难以遏制的痛苦地回忆;或者反复而痛苦地梦到相关事件(**通常喜欢使用梦境,但未必多数人都会用梦境的方式重现)。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脱离正常社交,甚至将熟人或亲人视作陌生人; 情感表达受到限制
警觉性增高: 难以入睡, 或易醒;易发怒;注意力缺失
关于ptsd,已经有多部**涉及。其中2009年的《Brothers》也有翻译为《窒爱》的**,将PTSD对人的种种折磨表达得相当的让人肝肠寸断。影片中所涉及的一家人统统都受到PTSD的折磨或深刻影响,越战归来的父亲,阿富汗战争中本以为阵亡但只是被俘而归来的老大,而承受丧夫之痛的老大的妻子,以及从小不成器的弟弟等等角色都在PTSD中挣扎,互相伤害。当哥哥怀疑弟弟和自己妻子有种种奸情,意欲拔枪自尽的时候,在影片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由弟弟喊出,我是你弟弟的台词,将走入心魔难拔的大哥挽救回来。但在现实中,则未必能够做得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