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黄河大合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2019年4月13日,在《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纪念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系列活动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举行。

扩展资料: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

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大激发和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士气和斗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 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

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巨作的初稿。

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洗里海日记)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

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 。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中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

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

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

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

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

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

“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 。

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 ,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大合唱grand vocal cycle

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

大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黄河大合唱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如下: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仍具有现实意义的音乐作品。倘若中华儿女能够从《黄河大合唱》获得人生启示,学习先辈的奋斗、爱国、团结等精神,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快速发展。

由于《黄河大合唱》是以抗日战争为作品主线,人民不仅可以看到斗争精神,而且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总而言之,《黄河大合唱》能够给予中华儿女力量,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以此开创美好未来。

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已经七十多年,但是《黄河大合唱》这个音乐作品中包含的爱国情怀、斗争精神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积极地意义。光未然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可谓是《黄河大合唱》的点睛之笔。

冼星海则用激荡的音乐旋律展现《黄河大合唱》的恢宏气势。正是因为《黄河大合唱》中将融合了抗日事件与爱国热情,才会使这个音乐作品更具现实价值。

如今,《黄河大合唱》也被纳入到音乐课本上。学生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前人浴血奋战精神,并了解到抗战事例。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积极地学习知识,用知识武装自身,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如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声音在中华儿女内心中激荡,并且激励着中华儿女建设祖国。

由于《黄河大合唱》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当代人在学习《黄河大合唱》音乐作品时需要深入的挖掘团结价值,并以实际行动发扬团结精神,进而增强社会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既经历了引以为傲的高速发展期,又经历了艰难的抗战期。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值得当代人所学习。

重温《黄河大合唱》能够让中华儿女痛定思痛,指引中华儿女前进方向。在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局势不平稳的环境之下,中国人民需要以史为鉴,不断地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国家发展水平,保证自身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以此捍卫自己的国家。

实际上,《黄河大合唱》远远超过了艺术层次,极具指引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在新时代下,中华儿女仍然需要学习《黄河大合唱》,深入研究《黄河大合唱》,充分发扬《黄河大合唱》所赋有的精神,肩负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情感表达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二、作品赏析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三、作者介绍

原名张光年(1913—2002),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其他代表作品有《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文艺辩论集》等。

四、创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59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