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用公共社交礼仪

四种常用公共社交礼仪,第1张

  四种常用公共社交礼仪

一、着装礼仪

 1着装“六忌”

 着装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和对待外界的态度。在职场中,商务人士更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着装,这直接关系着自身的职业发展。在着装方面,主要有“六忌”:

 ① 过于鲜艳

 在正式场合的着装色彩切忌较为繁杂,过分鲜艳。比如,衣服图案过分繁琐以及标新立异等,这些都会给人以不稳重成熟之感。

 ② 过于杂乱

 过于杂乱是指不按照正式场合的规范化要求着装。杂乱的着装极易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容易使客户对企业的规范化程度产生疑虑。

 ③ 过于暴露

 在正式的商务场中,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适宜暴露的,比如,胸部、肩部和大腿等部位,过于暴露会给客户留下不稳重之感。

 ④ 过于透视

 在社交场合中,往往是允许穿着透视装的,但在正式商务交往中着装过于透视就有失对别人的尊重,更有不尊重对方的嫌疑。

 ⑤ 过于短小

 在正式场合,商务人员的着装不可以过于短小。比如,短裤、超短裙、露脐装,一些重要场合甚至不允许穿短袖衬衫等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男士在正式场合身着短裤是绝对不允许的。

 ⑥ 过于紧身

 在社交场合,紧身服饰是允许穿的,但工作场合强调正式和庄重,不可以穿着过分紧身的服装。设想一下,当商务人员在工作场合穿着过于紧身的服装,凸显线条分明,又怎能体现自己的庄重呢

 2着装注意事项

 在正式社交场合,商务人士的着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 符合身份 鉴于员工形象均代表其所在企业形象及规范化程度,同时也反映个人的修养和见识,因此,商务人员的着装必须与其所在企业形象、工作职位相称,做到男女有别、职级有别、身份有别、职业有别、岗位有别,即“做什么,像什么”。如此这般,才会使着装恰到好处地反映自身的素质以及企业形象。

 ② 扬长避短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高矮胖瘦都不同。商务场合着装强调扬长避短,但需要注意的是避短而不在扬长。例如,紧身上衣,迷你裙最能展现女士的身材,但是这样的着装不适宜商务场合,而是应该以职业套装为好;如果女士的腿不直,可以选择裤装。这些都是扬长避短做法。

 ③ 区分场合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商务人士的着装应当因场合不同而异,以不变应万变显然大为不妥。在不同的场合,商务人士应该选择不同的服装,以此体现自己的身份、教养与品味。

 一般而言,商务人士所涉及的诸多场合有三个:公务场合、社交场合、休闲场合。

 1) 公务场合。

 所谓公务场合是指执行公务时涉及的场合,一般包括写字间、谈判厅以及外出执行公务的场合等。公务场合的着装要求为注重保守,宜穿套装、套裙以及制服。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选择长裤、长裙和长袖衬衫,不宜穿着时装、便装。必须注意在重要的公务场合,短袖衬衫不适合作为正装来选择。

 2) 社交场合。

 对商务人士而言,社交场合是指工作之余在公众场合和同事、商务伙伴友好地交往应酬的场合。社交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时尚个性,宜穿着礼服、时装、民族服装。一般不适合选择过于庄重保守的服装,否则会和周边环境不协调。

 3) 休闲场合。

 休闲并不等于休息,是指在工作之余单独自处,或者在公共场合与其他不相识者共处的时间。休闲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为舒适自然,换言之,穿着打扮可以听凭个人所好,只要不触犯法律,不违背伦理道德,不有碍他人身体安全的都可以。比如,运动装、牛仔装、沙滩、T恤、短裤、凉鞋以及各种非正式的便装都是不错的选择。在休闲场合,身穿套装、套裙,往往会贻笑大方。

 3着装常规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中,商务人士的着装要讲究一定常规,切不可随心搭配,以免影响交际效果。 通常来说,商务人士的着装常规以女士的裙装和男士的西装为主。

  二、交谈礼仪

 1社交场合“六不谈” 在商务交往中,主要有六个方面话题不能选择,统称“六不谈”。

 ① 非议党和政府

 不能非议国家、党和政府,思想、行动应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界人士的基本职业规范,也是道德素养问题。

 ② 机密话题

 我国有国家安全法、国家保密法,涉及泄密的内容是不能谈论的。因此,在商务谈话中,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是绝对不能涉及的。

 ③ 非议他人

 与外人打交道时应该牢记客不责主的观念,即不能随便挑剔别人的不是,也不得非议交往对象,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不能当面使对方出丑、尴尬、露怯或者难以下台。

 ④  背后议论领导、同事与同行

 在商务交往中主张批评和自我批评,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在外人面前议论自己的领导、同行、同事,会让别人对你的人格、信誉产生怀疑。

 ⑤ 格调不高之事

 格调不高的话题包括家长里短、小道消息、男女关系等。如果这些格调不高的话题在商务交往中出现,会使对方觉得你有失教养。

 ⑥ 个人隐私之事

 关心别人值得提倡,但是需要有一个尺度。想要做到关心有度,就要做到不随便议论别人的隐私。尤其是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回避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具体包括“五不问”: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否、不问健康、不问经历。

 2交谈“三忌” 在与人交谈中,要做到如下“三忌”:

 ① 恶语伤人

 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但是无论双方分歧多大,都要记住尊重对方,对其表示重视和友善,切勿恶语伤人。

 ② 大声喧哗

 说话的时候要养成细语慢声的习惯,即声音低、语速慢,不要大声喧哗,以便对方能够理解和听懂。声音放低、语速放慢是交谈时尊重对方的重要要求。

 ③ 三心二意

 与人谈话时,眼睛四处观望,说明你三心二意,不重视对方,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谈话时要注意在方式、方法、表情、语言、内容等方面与交谈对象进行必要的互动。如果在面谈时,面含微笑、点头致意,表示若有所思,必定会给对方留下很好的印象。

三、会面礼仪

 1介绍礼仪

 在商务交往中,往往需要向交往对象具体说明自己的情况,即进行介绍。介绍一般可分为三种,即介绍自己、介绍他人、介绍集体。

 (1)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就是在必要的社交场合把自己展现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的交往方式。恰当地自我介绍,不但能增进他人对自己的了解,还能创造出意料之外的商机。

 进行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三方面要点:其一,先递名片;其二,时间简短;其三,内容完整。

 通常,在正式的自我介绍中,单位、部门、职务、姓名缺一不可。

 ① 姓名。应当一口报出,所报的姓名要真实有效,并且要保持完整,不可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

 ② 单位、部门。供职的单位及部门,如可能最好全部报出,具体工作部门通常可以延后报出。

 ③ 职务。报出担负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有职务最好报出职务,职务较低或者无职务,则可报出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比如,“我叫唐里,是天秦广告公司的公关部经理”。

 (2)介绍他人

 介绍人的选择。通常介绍他人需要有所选择,比如,家里来客人,女主人就是介绍人;单位来客人,一般是公关人员、文秘等担当介绍人;对于重要客人,应由单位的最高领导担任介绍人,以表示对重要客人的尊重。

 介绍他人的先后顺序。介绍他人时,先后顺序的标准是:介绍双方时,先卑后尊。根据一般规则,为他人作介绍时的商务礼仪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 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

 ● 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

 ● 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 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 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 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

 ● 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 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到者。

四、握手礼仪

 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它表示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多种含义,从握手中,往往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向,还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和感情。有时握手比语言更充满情感。

 (一)握手礼行使的场合

 迎接客人到来时;

 当你被介绍与人认识时;

 久别重逢时;

 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

 拜访告辞时;

 送别客人时;

 别人向自己祝贺、赠礼时;

 拜托别人时;

 别人帮助自己时,等等。

 (二)握手礼行使的规则

 行握手礼时有先后次序之分。握手的先后次序主要是为了尊重对方的需要。其次序主要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和各种条件来确定。

 1两人之间握手的次序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性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级、晚辈、男性、客人应先问候,见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与他相握。在上级、长辈面前不可冒然先伸手。若两人之间身份、年龄、职务都相仿,则先伸手为礼貌。

 2如男女初次见面,女方可以不与男方握手,互致点头礼即可;若接待来宾,不论男女,女主人都要主动伸手表示欢迎,男主人也可对女宾先伸手表示欢迎。

 3 如一人与多人握手时,应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女性、后男性。

 4若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后次序,先伸出了手,对方应立即回握,以免发生尴尬。

 (三)握手礼行使的正确姿势

 标准的握手方式是:握手时,两人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前侧,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上下轻摇,一般二三秒为宜,握手时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地用言语致意、寒暄。

 (四)握手礼的体态语

 握手的具体样式是千差万别的。了解一些握手的典型样式,既有助于我们通过握手了解交际对方的性格、情感状况、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等;也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去自觉地应用各种具体的样式。

 1谦恭式握手。又称“乞讨式”握手,顺从型握手。即掌心向上或向左上的手势与对方握手。用这种方式握手的人往往性格懦弱,处于被动地位,又可能处世比较民主、谦和、平易近人,对对方比较尊重、敬仰、甚至有几分畏惧。这种人往往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不固执,愿意受对方支配。

 2 支配式握手。又称“控制式”握手,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势握住对方的手。以这种方式握手的人想表达自己的优势、主动、傲慢或支配地位。这种人一般来说说话干净利索、办事果断、高度自信,凡是一经决定,就很难改变观点,作风不大民主,在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差距较大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一方易采用这种方式与对方握手。

 3无力型握手。又称“死鱼式”握手,握手时伸出一只无力度的手,给人的感觉象是握住一条死鱼。这种人的特点如不是生性懦弱,就是对人冷漠无情,待人接物消极傲慢。

 4“手套式”握手。握手时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右手,既可表示对对方更加尊重、亲切,也可表示更加感激、有求于人之意。但这种握手方式最好不要用在初见几次面的人身上,以免让对方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5抓指尖握手。握手时不是两手的虎口相触对握,而是有意或无意地只捏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部。女性与男性握手时,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与稳重,常采取这种方式。如果是同性别的人之间这样握手,就显得有几分冷淡与生疏。

 6施舍型握手。即在行握手礼的时候只伸出四个手指与他人相握,表明此人缺乏修养、傲慢、不平易近人。(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贵妇人与绅士之间的握手除外)

 另外,当对方久久地、强有力地握着你的手,且边握手边摇动,说明他对你的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当对方握你手时连手指都不愿弯曲,只例行公事式地敷衍一下,说明对方对你的感情是冷淡的。当你还没把话说完时对方就把手伸出来,说明你的话对他不感兴趣,应尽快结束谈话。

 (五)握手时的注意点

 行握手礼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要左顾右盼,一边在握手,一边在跟其他人打招呼。

 见面与告辞时,不要跨门槛握手。

 握手一般总是站着相握,除年老体弱或残疾人以外,坐着握手是很失礼的。

 单手相握时左手不能插口袋。

 男性勿戴帽、手套与他人相握,穿制服者可不脱帽,但应先行举手礼,再行握手礼。女性可戴装饰性帽子和装饰性手套行握手礼。

 忌用左手同他人相握,除非右手有残疾。当自己右手脏是时,应亮出手掌向对方示意声明,并表示歉意。

 握手用力要均匀,对女性一般象征性握一下即可,但握姿要沉稳、热情和真诚。

 握手时不要抢握,不要交叉相握,应待别人握完后再伸手相握。交叉相握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有的国家视交叉握手为凶兆的象征,交叉成“十”,意为十字架,认为必定会招徕不幸。

日常的商务礼仪包括握手礼仪、举止礼仪、交谈礼仪、会议礼仪等。

1、握手礼仪

握手是一种礼仪,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一般说来,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傲慢。

2、举止礼仪

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 ,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3、交谈礼仪

交谈是商务谈判活动的中心活动。而在圆满的交谈活动中,遵守交谈礼仪占十分重要的作用。遵守交谈礼仪是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信任对方的基础。

4、会议礼仪

会议礼仪往往表现在关于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等会务中。例如根据中办掌握的原则:左为上,右为下。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奇数时,1号首长居中,2号首长排在1号首长左边,3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等。

5、介绍礼仪

介绍是社交场合中相互了解的基本方法。通过介绍,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交谈、更多地沟通和更深入地了解。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用的介绍包括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和集体介绍。

-商务礼仪

“当我的孩子躺在地上又踢又闹又哭时――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我该怎么办?”

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和现象

孩子发脾气既令人愤怒又令人尴尬。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累了,却被父母拖着去一些他们没有办法或能力应付的地方。你的孩子可能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尝试过让你知道他的愿望和需要,但你没有注意到。或者可能因为你给孩子命令太多太长,导致孩子进入了一种焦虑和恼火的状态。其他一些时候,记住孩子的行为可能有一种目的对教育孩子会有帮助。

发脾气是一种沟通方式。如果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就能有效地吸引你注意、阻止你或让你生气,你的孩子或许会认为这就是与你建立联系的方式。要有效地改正这种行为,你必须先通过不助长这种行为的方式来对待这种行为。之后可以寻找发脾气背后的密码信息,以及(或者)你自己当初怎样诱发了这种行为。

专家建议

1要相信你的孩子最终能处理自己的感受。当我们总是试图解救孩子或为他们解决所有问题时,我们就剥夺了他们形成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感受。不要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做出让步――别再试图在这时取悦你的孩子。如果你选择以下任何一种方法,在实行时要抱着共情的态度,而不是抱着你需要控制或拯救孩子的态度。

2对于有些孩子,当他们发脾气时,抱住并安慰他们就会有帮助。要通过说这样的话来认可他们的感受:“生气没关系,每个人都会这样,我在这里,我爱你。”另外一些孩子不想被抱住。你可以坐在他身边给予情感支持而不用说什么。

3对孩子说“不”没关系,她为此生气也没关系。(在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有时候不是也会感到生气或心烦吗?)要说:“我知道你很生气,这没关系。你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受。”然后就静静的等待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4对待孩子发脾气的另一种方法是干脆视而不见。带着共情的态度静静地站在那儿,等到孩子发完脾气。

5有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只行动不说话。带孩子到外面把他放在车里,让孩子知道发脾气没关系,当他平静下来后,你和他可以再试一次。

6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分散注意力是很有效的方法。不要吵架或争论,而要发出一些好玩的声音,唱首歌或者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边有什么。”

7孩子发完脾气后,不要提发脾气这件事或许更合适。如果你的孩子是在用发脾气进行情感勒索,你不买账她很快就会放弃。或者,等孩子平静下来后,你可以问他是否愿意你帮助想想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然后你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来帮助他找出一个解决办法。

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

1正如前面的建议1里提到的那样,父母们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自己需要保护孩子免于感到生气或失望。防止未来出现问题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改变你的心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能够有自己的感受时,他们就很少需要通过大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

2在比较心平气和的时候,问孩子是否愿意学习一些对待沮丧的好方法。如果孩子同意,就教他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冲动的情绪表现。

3注意你自己那些可能会引起孩子发脾气的做法。你或许在和孩子争论、盘问他、控制他并与他争吵,直到他被激怒而大发雷霆。

4一起制定一个计划。问问孩子在他发脾气时希望你怎么做。要在你们能心平气和地讨论时做这件事。要提供一些选择,比如:“你是喜欢一个拥抱,还是喜欢我在旁边等你发完脾气,或者喜欢去自己的积极暂停区直到感觉好起来?”孩子可能会有其他主意。孩子们更容易接受自己事先参与选择地计划。

5决定你要做什么,并事先让孩子知道。例如你可以决定带孩子回到车上,耐心地看一本书,直到孩子平静下来,并告诉你他准备好了再试一次。或者你可以决定马上回家改天再试。无论你怎样决定,都要以尊重和尊重的方式坚持执行。也就是说要闭上嘴巴只采取行动。你能说的唯一有用的话是:“等你准备好的时候,我们再试一次”(如果你只是决定回到车里),或“我们可以明天或者下星期再试”(如果你决定回家)――而且,最好在你们都平静下来之后再说这样的话。

6在去公共场所之前,进行角色扮演。(与“角色扮演”相比,3-6岁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假装”这个词。)描述你期待的行为,让孩子假装你们正在那个公共场所,并按照你期待的那样做。然后,让他们扮演一次发脾气,你则按照你们事先制定的计划做角色扮演。呼唤角色会很有趣。你来扮演发脾气的孩子,让你的孩子来扮演父母的做法。

7将发脾气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的议程上让孩子们用头脑风暴想出该怎么做,在你们将各种想法列出来之后,让那个经常发脾气的孩子从中挑选出他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建议。

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能够认识到,生活充满了起伏坎坷,而他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感受。他们会知道发脾气的情感勒索不会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还有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育重点

1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感受很正常,并且即便在他们发脾气的时候你也爱他们、接受他们,是给予孩子的一份大礼物。

2有些孩子(还有一些成年人)喜欢在接受不可避免的结果之前咆哮一通。这是他们的风格,并且不会伤害任何人。一旦咆哮过后(或发完脾气),他们往往会高高兴兴地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不让他们咆哮耳朵狂风吹到你的帆船,就不会掀翻你的船。

谊学堂儿童智慧开发让千千万万的儿童开发全脑潜能,打开智慧的天窗,培养过目不忘的记忆习惯,增强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个个变得聪明伶俐、多能多智、个个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67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