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短短数十字,却完整地表达出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而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更是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当我们都在为工作,爱情,生活而烦恼,想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享受的时候,不妨读读这区区几十字,便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地方很多事,无需庸人自扰,放宽心,学会知足,人生便会过得精彩
《项脊轩志》虽然风格上与《陋》不一,但其实是从细节上描绘那种虽然不富裕但却教人难忘,充实的生活该文中每一处无不表达出作者对过去的生活的怀念
金钱,名利,虽然有时候能换取高价值的物品和别人的钦羡,但当静下心来回首,便会发现,那些简朴的快乐,纯真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一辈子的回忆,是倾尽千金也难买的
项脊轩志是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思念。 陋室铭是讲述了一个人持有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不乏机警 面对人生坎坷却始终持开朗的态度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而且在人生失意的旅途中 表现出豁达
在看《项脊轩志》讲的是归有光“一轩、三人”的故事。“一轩”便是指他的书房“项脊轩”,“三人”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性——母亲、祖母、妻子。所以,这篇文章的核心应该是爱,但是大多数人只记住了爱情,只记住了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值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01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物依旧,人非昨!树犹在,人已亡!
十年生死相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这段文字之所以如此触动人的心扉,在于它唤起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渴求,同时撕开了命运最狰狞的黑洞。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十个字,把夫妻生活中最静美最甜蜜的一面展现出来,夫妻琴瑟和鸣,互搓文学,一坐一站,一问一答,一颦一笑。他们是夫妻、也是朋友、是知己、也是兄妹……然而,可以相依相偎的时光却只有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又是寥寥七个字,把余生的百无聊赖和深切思念一言道尽。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个经典的结尾一下子跨越时空,天高人远,往事如烟,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切都烟消云散。经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只剩归有光独自一人回忆过往,那亭亭如盖的背后是心底无限的荒凉和寸草不生。
02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祖母对归有光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归有光人生志向的指导上。与如今的奶奶们对孙子百般的溺爱有着天壤之别。
归有光出生于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宣化一个日趋衰败的大家族中。其祖母也是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女子,祖上也是在朝中做官。
可是,富不过三代,世事无常,归氏家族到了归有光父亲一代,就只是当时的一个穷酸书生。于是振兴家族的希望,就此全部落在归有光身上。
幸运的是,归有光在读书方面颇有天分,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一、二岁便“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取头名。
本来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金科状元如探囊取物,指日可待。可是,他连连参加乡试却屡次落第。归有光本身性格内向,不善交往,接连惨败,让他压力甚大,终日埋头书房项脊轩中读书写字、少与人往来。
归有光的祖母看到孙子如此努力,心里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有一次,老夫人轻轻走到项脊轩,她推开门,看着用功读书的孙子,兴许是怕给孙子带来压力,竟然幽默地来了一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祖母这是在问孙子:我的孙儿啊,好久见不到你了,你怎么整天呆在书房里也不说话,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想做个黄花大闺女吗?
她借此戏谑之语,委婉劝慰孙儿注意劳逸结合,不要有太大压力,书要读,可是也不能做个书呆子啊。
归有光一生读书无数,参加了八次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他一次次踏上考场,为了自己,为了祖母,为了家族。虽说没能在考场拔得头筹,但归有光在作品中却将祖母慈祥仁爱、鼓励儿孙奋进之形象,永久定格。
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写出一系列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作者年青时刻苦读书、怡然自得的乐趣。
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作品节选如下: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如下: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古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后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著有《震川先生集》。
——项脊轩志
可喜之事:轩中读书,偃仰啸歌; 夫妻恩爱,情深意厚。
可悲之事:家庭解体,混乱衰败; 老妪忆母,触景伤怀; 祖母持笏,望孙成龙,却功名不就,未实现祖母所望,而祖母已逝; 爱妻早逝,室坏不修; 亡妻所植枇杷已亭亭如盖,自己仍然孤苦无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