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张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1 关于月的诗句诗人表达的情感

关于月的诗句诗人表达的情感 1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头》苏轼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唯愿当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2写月亮的诗句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据说,曾经有媒体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中国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诗,这一首《静夜思》便在其中,可见其魅力。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诗中有关中秋明月的诗中,真正是佳作不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这个主题的,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这在序中有说。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其他有关中秋的诗词实在是很多的,因为中秋与明月是属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与思念的。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嘛。大家有兴趣可以多找些出来读的。

3月亮的诗句和表达情感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豁达从容)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表达人生的沧桑感)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思念爱人)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4李白写月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

李白写月的诗词二十多首,以下三个李白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寄托的思想情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一俯仰之间完成了。神思飞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迹,人世的沧桑,一一浮出脑海。有一个声音在心头一遍遍呼唤:故乡,故乡。

供参考。

5关于“月”的诗句有哪些

1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2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 》宋代:晏殊

3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4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代:刘过

5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6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7 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清代:纳兰性德

8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宋代:高观国

9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眉妩·新月》 宋代:王沂孙

10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清代:钱谦益

6关于月的诗句及情感

1古人经常望月怀远,寄托对亲朋的思念,代表诗句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遥怨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表现时光易逝,怀古伤今: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7关于月的诗句,并写出他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

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也并非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

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

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8写月亮的诗句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

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据说,曾经有媒体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中国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诗,这一首《静夜思》便在其中,可见其魅力。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诗中有关中秋明月的诗中,真正是佳作不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这个主题的,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这在序中有说。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其他有关中秋的诗词实在是很多的,因为中秋与明月是属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与思念的。

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嘛。大家有兴趣可以多找些出来读的。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

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http://baikebaiducom/view/656htm

“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1〕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核心,诗歌作为一种最善于抒情的文学体裁,抒情无疑是其基本特征。能否成功抒写真情,是衡量诗歌成就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广为流传的诗篇,都是以抒情见长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华素有“诗国”之称,而唐代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李商隐,是唐代诗坛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独创的无题诗,代表了他诗歌艺术的突出成就,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无题诗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在中国诗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它成功地抒写了人间至真至美的情感。善于言情,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根本艺术特征。〔2〕

在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中,虽然早就有人指出其诗歌的抒情特征,但却多是把它当作诗歌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如“深情绵邈”、“情深辞婉”等,或当作一种抒情艺术,却尚未把无题诗对深挚情感的成功抒写提到决定诗歌成就的高度,作为蕴藏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背后的关键性因素加以集中论述,也就很难全面、准确地认识李商隐无题诗的价值和贡献。因此,本文试图结合诗作实际探讨无题诗中的情感及其独特的抒情方式,并且通过李商隐与其他诗人诗作的比较,阐述无题诗在抒情方面的独特性、影响和贡献,以此展示李商隐无题诗的言情艺术,说明挚情的成功抒写是无题诗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一、 无题诗中的情感

较之宋以后诗人越来越多地追求诗作中的理念色彩和趣味,唐代诗人显然更喜欢也更擅长用独到的眼光去审度人与世界的关系,抒写自身的感觉情绪,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唐代诗人的成就高度。在诗人群星闪烁的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善于言情为根本特征,具有上述特点。

文学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诗的生命,诗的本职在于抒情。比起其它情感,哀情最易触及人的灵魂,引起心灵的震撼。而爱情又是情感中较强烈的一种,其悲欢离合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爱情悲剧几乎是所有情感形式中最富于感染力的一种,历来为文学家所偏爱。读者移情于作品中青年男女的相恋,悲憾于他们的生离死别,进而引发对严肃主题的思考。

作为李商隐独创的高度“精纯”的抒情诗体,无题诗多以男女相思为题材,表现各种复杂的思想情绪,抒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渺茫失落而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在诗中尤为多见。无题诗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等方面,达到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巨大艺术力量。

李商隐写了大量的爱情诗,其中也有少数庸俗之作,受南朝宫体诗和中唐以来艳体诗的影响,写得轻佻靡艳,如《拟意》、《碧瓦》等诗作。但从总体倾向看,却并非如此。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多数写得深情绵邈、精纯华美,或抒伤离怀远之意,或写小会遽别之思,或发伤逝永隔之恨,情真语挚,婉曲缠绵,充分体现了诗人善于言情的特长。

在思想上,无题诗多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强调恋爱双方彼此相悦,坚决要求摆脱礼教的束缚,给予青年以天性自由,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更主要的是,无题诗把情感表达得真挚深沉,带有浓厚的感伤情绪和悲剧色彩,凄美芳菲,具有较高的品格。如他著名的《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痴情的诗人,为心上女郎怅望中宵,倾诉了自己无尽的心思,然后默默上朝而去。如此深沉情怀,如此执着之爱,具有李商隐爱情诗凄艳而不轻佻的特点。诗人的心态和性格,使诗作深沉而绮丽,严肃而浪漫。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写了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成为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其痴迷而沉醉的心态,怅然若失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两性情境是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敏感点。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不论是两情欢悦的温馨,心有灵犀的默契,还是执着相思的痛苦,凄怨悲怆的失意,莫不渗透了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写得情深语挚,哀怨动人。这些哙炙人口的诗篇,是诗人心血和挚情的结晶。

二、 无题诗的独特抒情方式

在诗歌中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古今中外诗人的共同追求。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真挚情感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这些表现手法成为诗人情感的艺术载体,并以此形成李商隐无题诗的独特抒情方式和艺术风格。

(一) 深婉曲折的抒情方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曲折达意的抒述方式,同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思结合起来,“寄托深而措辞婉”〔3〕,便形成无题诗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深婉的艺术风格,既是因为无题诗抒写对象和内容的缘故,出于处理上的实际需要,同时又与诗人用典的积习有关,受其文艺思想所支配。

对李商隐诗歌的高情远意,前人早有述评。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评李义山诗“顿挫曲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而胡震亨《唐音癸签》引杨慎说:“世人但称义山巧丽,俗学只见其皮肤耳,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这些都指出了李诗的特色。而他的无题诗,更是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使读者回肠荡气,不能自已。这种艺术上的特色,是各时代其他杰出诗人所没有的。李商隐在这方面另外开辟了一个境界,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了婉曲抒情的特色。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迂回曲折地抒述情感,委婉细腻地刻划心理,是李商隐无题诗抒情艺术的重要表现。这类无题诗,构思上采用的是一种“剥茧抽丝”的方式,从一个意象生发出另一个意象,环环相扣,绵绵不绝,委婉曲折地把真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上面的诗作开头写别离的痛苦,却从会见的困难着笔,因为见面难得,离别才倍觉难堪。接下去抒述离情,用“春蚕”、“蜡炬”一对比喻来形容缠绵执着的相思,委婉而热烈,含蓄而鲜明,不愧为千古名句。往下设想别后的情境,青春易逝、孤独难捱,加深了离别的愁绪。末尾又翻回头来自我宽解,但也表明相思之情不能自已。全诗扣住离别写相思,却不限于离别当时的情景,而从会见之难一直联想到别后的苦痛和希望,概括面广,感情容量大。诗作把矛盾复杂的心理委曲尽情地抒写出来,十分真挚动人。这种固结不解的感情,深挚邈远,缠绵悱恻,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这类作品是最有代表性的。

在无题诗中,诗人有时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化为虚拟的情境和画面,使诗作中的抒情同样体现出深婉曲折的特点。“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一联,便是通过想象意中人生活场景而传达出刻骨的相思。

(二)营造朦胧意境,抒写深挚情怀

将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借助于诗心的巧妙生发,铸造成为雾里繁花般朦胧凄艳的诗境,是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毕生追求的目标。因为对爱情感受的朦胧惝恍,所以诗人特别需要用象征手法和美丽神话来渲染意境,需要用移情入景的方法来烘托情绪。无题诗常常以朦胧意境的营造代替对恋爱事件本身的琐屑描绘。

李商隐受《楚辞》影响,惯于把叙述事实、抒写苦闷和幻想爱情交织在一起,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使所描绘的事件富于象征性和跳跃性,使所蕴含的情感含蓄深沉、意味隽永。《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诗中便是借助象征手法,着意渲染了有助于抒发感情的特殊气氛。又如《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然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的交织中创造出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4〕情是景的统帅。李商隐无题诗以景传情,借景抒情,通过凄迷朦胧的意境,成功地表达出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出他对爱情理想——实际上也是人生理想———的美丽的“蓬山”的不懈追求。

(三)无题诗的真挚情感,通过悲剧气氛和感伤情绪表达出来

李商隐自幼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感情更加脆弱。受“党争”影响,诗人“一生襟抱未曾开”。“古来才命两相妨”〔5〕的不幸,给诗人以毕生的怨愤,孕育了他憔悴行吟的诗篇。他的无题诗抒写了爱情生活的不幸,又和身世遭遇的不幸乃至对唐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转化为哀戚顽艳。带有浓郁的感伤情绪,是李商隐无题诗的重要情感特征,诗作也因此具有特殊的美感。

如果说杜牧是用旷放排遣感伤,温庭筠是用恻艳冲淡感伤,那么,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美则是在阴柔之美的范畴内自辟形象化一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妨看作他那种执着缠绵固结不解的感伤情绪的形象化表达;而这种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艳的诗境,就更显得凄美幽眇、耐人寻味,犹如烛光下和泪的美人,使人不觉为之低徊。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一首,则是通过对远别之恨和相思之苦的反复描绘渲染,才使结尾“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无望更具悲剧感,从而产生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全诗感情深挚,无此真情,无此抒情妙笔,难成此诗。

李商隐笔下出现的爱的世界,大都是寂寞、凄楚的,而且经常伴着怀疑和绝望。“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人化抽象感情为具体事物,通过美好事物产生与被毁坏的对照,使诗在凄艳之中产生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感。

另一方面,诗人苦于爱情的折磨而又执着于爱情,在无题诗中刻意塑造彷徨求索的人物形象,通过描述对理想对象的不懈追求,显示诗人的执着态度,成功抒写出委曲深挚的感情。这种例子在无题诗中也是很多的。

此外,李商隐善于熔词铸语,在含蓄深稳之中表现炽热的感情。如“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善用表明幽阻的动词“啮”、“牵”,描述远隔之境和迷离之情。又善于将副词和动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他对爱情的深刻怅惘和百折不回的追求。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句中“莫共”与“争发”的巧妙连结。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深挚感情,通过深婉曲折的抒述方式,以及营造朦胧意境、渲染悲剧气氛等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无题诗善于言情的根本特色。

三、 无题诗在抒情方面的特色和贡献

用高妙的艺术技巧,精工的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的深挚情感,这是无题诗取得巨大成就,具有历久不衰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在唐代诗史上,李商隐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李贺,并称“三李”。他们凭诗人之眼、诗人之心、诗人之笔写诗,都属于纯诗人型的作手。但在“才”的共同点上,又各具个性,可以从他们诗作的特点上加以区别。

李白的“才气”,常使人感到惊奇,不得不为其诗作的思想和艺术力量所震慑。李贺凭着超凡的“才思”,拿精神生命作诗,呕心沥血、苦思冥索以觅奇句奇境。他们可以使读者惊喜,使读者悲戚,但不大能使读者产生缠绵悱恻、低徊往复、荡气回肠的感受。而李商隐的诗歌,不逞才使气,也不追求诡奇幽幻的想象之境———他凭的是“才情”,凭的是情深笔妙。他的无题诗,笔之深婉,格之高洁,境之清华,语之韶秀,气之俊爽,韵之绵邈,常使读者陶醉。一股深挚的情感洋溢于诗外,具有震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与温庭筠最为著名,并称“温李”。温庭筠诗风艳,没有李商隐诗作情深辞婉。在爱情诗史上,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成功抒写深挚情怀而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成就远非六朝宫体诗或杜牧艳情诗可比。

李商隐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一方面,中唐诗人在开辟新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缺点和流弊,渐渐露出衰败迹象。晚唐诗人面临着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开创柳暗花明新局面的历史课题。李商隐创作出深情瑰丽的诗篇,为完成这一历史赋予的使命作出重要贡献,为唐诗发展展现了一片绚丽的晚霞。另一方面,李商隐以其杰出的诗歌创作成就把中唐以来逐渐走向散文化的诗歌潮流,引向以情深意永、精炼含蓄为特色的抒情传统,又在自己独创的无题诗中改变了盛唐初期诗人直抒胸臆、质朴明朗的诗风,独辟蹊径地开拓了寄情深婉的新境界。李商隐通过自己抒写挚情的无题诗,将香艳成分净化并提高了品格,对香艳进入文艺领域作出贡献。无题诗在描写心象、物象,运用比兴手法,营造朦胧意境,渲染悲剧气氛等诸多方面,对后代词人影响很大。更重要的是,他在无题诗中继承并发展了诗歌抒写深挚情感的优秀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抒情方式,对后世诗风改良和诗歌抒情艺术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