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中考作文第一招——干净的文面中考作文不同于同学们平时的习作。一般来说,中考作文要想拿到高分,文章必须要有“亮点”,而且能在半分钟内吸引判卷老师的眼球,否则难逃“一般般”的命运,得个“一般般”的分数。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扮靓自己的作文,从而取得高分呢?日前,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第42中学的仝晓娟老师,请她为广大初三考生支几招——— 干净的文面 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会给人一个初步的好印象。如果是一份字迹模糊难辨、书写乱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进了“冷宫”。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赏心悦目的答卷呢?仝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用蓝色、蓝黑色的水性笔(或油笔)书写。当然,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也不可太粗。考卷上的字和稿纸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的字比较鲜明; 其次,丢弃改错字用的修正液、透明胶之类的文具。考卷上不允许使用这些文具,它们有做记号的嫌疑;而且使用过后,也影响卷面的美观。同学们写错字后,可以用一根或两根斜线划掉即可。 第三,要书写工整清楚。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整、清楚就可以。切忌在作文中,把标点一顿到底;或者把一个错字涂成一个“团团”,把一连的几个别字涂成一“块块”。涂抹的区域就像人脸上的斑点一样,影响卷面的美观。扮靓中考作文第二招——醒目的标题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仝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几种使文章题目新颖、引人的方法: 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 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 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 4、巧用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 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仝老师说,同学们只要留心,肯动脑筋、下工夫,或借鉴,或创新,给自己的文章拟出一个新颖别致、一目传神、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是不难做到的。扮靓中考作文第三招——亮丽的开头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仝老师说,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江苏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开头写道: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悠然、宁静的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的情趣,可谓精彩!扮靓中考作文第四招——清晰的结构“文无定法”,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章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仝老师说,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是梳理平时自己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啰嗦。如果是记叙文或散文,有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段:“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再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扮靓中考作文第五招——自然的结尾好文章除了有好的开头,还应该有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写道: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茶之妙处,在于“可以清心也”。当品茶之时,读诗、读史,读自然万籁,浮躁自会归于平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文章之美,更在于此。 再如,《跟美丽捉迷藏》的结尾写道:“我要高声呼唤———美,我找到你了。”自然、简明、形象、有力,既呼应了开头的“寻找”,使结构完整,又让读者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兴奋之情,并且和他一起激动,可谓精彩,值得借鉴。扮靓中考作文第六招——鲜明的主题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仝老师介绍了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如江苏去年满分作文《吃在中国?在吃中国!》,标题很有震撼力,言语中透出智慧———前后仅是调换一个字,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正文的例子也非常典型:吃果子狸吃出“非典”———吃掉生命;某些地区吃得浪费惊人———吃掉美德;放学路上看见买青蛙的———吃掉生态平衡。小作者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忧虑的情怀了然突出。 2在开头点明主题。如山东2007年满分作文《美就在身边》,题目就是主旨;开头一段“一滴露水就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粒细沙包含着一个多彩的世界;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身边的美无处不在。”清新、优美的语言信手拈来,不仅营造了一种诗意,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身边的美无处不在”又一次点明主旨,加深了印象。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如《美就在身边》这篇文章,结尾写道:“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座天堂,美就在身边,将无限放在手心,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寥寥数语,可见小作者的概括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功底。扮靓中考作文第七招——精彩的语言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辞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美丽的语言给人以享受,美好的思想需要美丽的语言来表现。仝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扮靓语言的方法: 引用名言。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样的句子富有诗意。 词语借用(大词小用)。如有个同学写父亲为搞科研而用脑过度,出现了秃顶,他写道:……头发禁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足”,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了。最令人伤心的是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小作者的借用语鲜活、俏皮、幽默,远比直接描写父亲如何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强得多。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借用语要加引号,使用要恰当,避免“耍贫嘴”,惹人反感。 巧用修辞。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充分调动读者的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是同学们最常用的方法。如,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山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你走向“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泽东般“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比喻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生动;排比的使用,不仅可以渲染文章的气氛,增强语言的气势,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还能让人体会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这样的句子,自然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比喻的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几种修辞一起运用,会受到更好的表达效果。2009中考高分作文必备五大通关宝典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在作文基本功较好的情况下,只要文章符合题意,一般能保证二类文的成绩。 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文技巧1:要辨明文体 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考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 (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国庆之夜》涉及了时间,《放学路上》涉及了地点,《我家来了客人》涉及到了地点、人物、事件,《家乡变了》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视》、《不要惧怕困难》,判断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3)考查说明文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对文体有所提示。应用文试题则明确要求写通知、启事、书信等等。 2。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 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作文技巧2:妥善立意 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有创意。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作文技巧3:编写提纲 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 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 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议论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起架子,并体现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或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 作文技巧4:沉着行文 列好写作提纲后,就要落笔行文了。行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语言表达 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后,最终的成败要取决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顺,没有病句”。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一项明确规定,文中有1至3个病句尚可评为二类,有4至6个病句就属于三类了。因此,语言的通顺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各类不同文体对语言的要求我们在前面分体指导中都有具体说明,这里不再重复。不论哪一种文体,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标点使用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歧义;标点使用不规范,会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因此,行文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使用标点要注意规则,如: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都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应占两格,一个破折号或省略号不能分处两行。省略号要点足6个点等等。 3。书写清楚工整,不写错别字。 作文的书写情况,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总体印象,也就影响着作文成绩。对这一点,考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作文评分标准规定,错别字每2个字扣05分,最多扣3分;全文书写极其潦草使人难以辩认的,扣2分,文中书写潦草或格式不正确的扣1分。不要小看这1分、2分,有时候,这小小的分数之差可能直接影响你升学的最终结果。书写的工整规范不是一日之功,应当在平时严格要求、自觉训练。 4。注意掌握时间,限制字数。 一般地说,在整个作文过程中要注意三次时间。一次在开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作文时间共有多少,根据总时间决定行文的速度;一次在初步构思完成时,看用于正式行文的时间有多少;第三次在正文写下一半时,看还有多少时间,从而决定是否按计划展开全文,是否需要压缩调整、简化内容。 对作文的字数,题目一般都有明确规定,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上限,如“不得超过多少字”、“在多少字以内”;二是规定下限,如"不少于多少字"。这两种情况必须严格执行限制字数。三是上下限都有规定,如“左右”,“之间”等,其左右的幅度要看中间数字本身:一般地说100至200字的,各不宜大于10字;300至500字的,各不宜大于20字;600至800字的,各不宜大于30字(标点符号应计算在内)。 作文的字数,在总体布局时应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命题作文主体部分应占全文的70%,开头和结尾各占15%;给材料作文,开头要引述材料的,开头部分可增加到25%~30%,主体部分至少要保证65%,结尾可适当缩减。 作文技巧5:检查与修改 文章写完以后,一定要检查修改。修改文章,原则上应从思想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进行,但考试作文在写完后不可能有时间做大的调整、改动,所以,修改的重点应是文面上的问题。对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时纠正,使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修改的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默读”。逐字逐句读下去,发现问题随时修改。 作文临场答卷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但答卷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考前的长时间的努力,反映着考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功底。因此,要想临场答卷取得满意的效果,功在平时。如果说作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2009年中考作文八步训练法初三学生有中考的压力,时间有限,需要冲刺性提高作文成绩,这种背景下,从技巧和模式角度进行强化,是可以的。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整个人生来看,过分注重考场技巧指导,可能会使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也可能会误导学生重视作文的外在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作文内在的观察、思考和情感。所以,中考作文复习和指导,也要注重体验,倡导观察发现,做到润物细无声。而对初一初二学生的作文指导,更应如此。 下面简要介绍各个步骤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以周记为主,不限定题材,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完全自由的状态。只要有写,便能得到肯定。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导,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参考。当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班级里所发生的事情,可有针对性地适当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素材好写,如《我们班的故事》交流会、《我心目中的老师》座谈会、《爸/妈我想对你说》亲子会、市井采风等。 第二步,接着做亲情的题材训练。着重突出“以情动人”,注意感动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动情成文。 第三步,在亲情展示的基础上,拓展进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感人材料收集,再写感人或让人感悟的内容。这一步,注意让学生有所感悟,也就是结尾要有抒情或是议论。 第四步,可写对自然界的感悟,可引入《斑羚飞渡》、《敬畏生命》、《悬崖上的酸枣树》等文章,形成生命的意识。引入一些在自然界中体现哲理思维的文章,力求能让学生透过自然和生活的表象,感悟到内在的道理,重点感受散文化的习作,模仿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提升。 第五步,写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大课堂的体验,同时,适当涉及小说、小论文的习作。 第六步,在学生能写一定的事件和感受的基础上,作“古诗成文”的尝试。“古诗成文”是指创作时参照古诗的取材、立意、构思、手法、意境等方面,来形成自己的文章。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整体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好文章的感觉。 第七步,便是为中考而准备的,一些专题训练,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的赏析,以及自己最好作文的修改和收集,做好应试的准备。 第八步,命题,考验,重点讲考场作文的注意事项。 如此操作量很大,需分多次进行,约两个星期做一个专题训练。如果是初一开始,一个学期进行一个专题训练最好。中考作文要避免四种毛病中考作文试卷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让阅卷老师很头疼,也使不少考生成绩下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龙飞凤舞,字迹潦草 从湖南某市一万多份作文的卷面来看,字迹完全看不清的多达500份以上,勉强看得清的占1/3,真正称得上美观的试卷只有3%。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少部分同学对于汉字的书写特点没有掌握,不会写字;二是有些同学虽然态度端正,但由于平常没有注重练习,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参差不齐,无法辨认;还有一部分同学字写得不错,但由于书写基础不太好,书写时缺乏耐心,以致字迹潦草。从评分看,书写分一般占4分,但它给作文带来的损失远不止这个分数,阅卷老师反映,对于无法看清的文章,评分是同类文章中最低的,60分作文评分一般在20—30分之间。相反,少数书写美观的作文,文章没有太大的特色,但评分往往比同等文章要高出2—4分。 二、非驴非马,文体不清 近年来,中考作文难度有所下降,体裁已不再进行单一地限制,试题一般都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提示,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但是从考场作文情况来看,不少同学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就是取消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文体特点不突出,有的文章开头像议论文,有论点,也有论据,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记叙文;有的文章写成了记叙文,可又缺少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这样的文章自然无法讲清道理,写清故事,显得不伦不类。 三、东拉西扯,切入太慢 考场作文时间性特别强,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考场作文中常见的问题有两种:一是没有注意文章的布局,随心所欲。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二是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四、内容造作,情虚意假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来看,不少试题有“叙说真实故事”或“写出真情实感”之类的要求,一些同学为了让所写的事情意义“深刻”,所写的人物形象“高大”,喜欢凭空编造,任意拔高,结果出现了内容虚假的情况,2002年湖南某市一万多份中考作文中,这类文章达到了50%左右。有的写父母双亡,有的写亲人患绝症,有的写自己断腿断手,有的写“掉到了急流中”……由于缺乏生活,生编硬造时闹出了不少笑话,这类作文最让阅卷老师头疼,评分也往往偏低。如一位农村考生在《感激》一文中说:洪水暴发时,解放军给村民送来了海鲜,城里的小朋友给自己简易的住房安上了空调,内容如此失实!
8块5毛钱让所有人流泪![
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
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子,死活不松手。妇女一面死死的护住袋子,一面拼命呼救,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们闻声赶来,合力逮住了歹徒。 众人押着歹徒搀着妇女走进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们。审讯时,歹徒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而那位妇女站在那儿直打哆嗦,脸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妇女回答说:“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断了。”说着抬起右手,人们这才发现,她右手的食指软绵绵的耷拉着宁可手指被掰断也不松手放掉钱袋子,可见那钱袋的数目和份量。民警便打开那包着钞票的塑料袋,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难忘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为8块5毛钱,一个断了手指,一个沦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时,小城哗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个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伫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喃喃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竟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补充: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们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话题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想起1999年高考“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题,有很多考生写什么自己的父母死去,写什么自己遭到车祸等等。以此来说明自己是如如何何的坚韧、坚强。所写事情令人感动吗?能够赚得阅卷老师的一把同情泪水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
自然,上述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上述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永恒的情结
山西 白赟
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的流。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趁我们不备时渗入灵魂深处,纠集我们的一切情感体验,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我探索,寻觅,这神奇的力量。
深蓝色里,夏的繁星,秋的皓月,飘渺、神秘、旷达。夜晚吸引了太多的梦,因而深不可测。想读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动,坠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仰望天空,古人借星宿占卜吉凶,今人数流星暗许心愿。物是人非啊!辉煌的,悲壮的,凄凄惨惨戚戚的历史在混沌的天地间飞速转动,千年,万年,不过只是弹指一挥间。而这世上还有些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吧?
沉默。良久。氤氲的云雾罅隙间,一道口子被拽开,轰地迸射出团团红晕,浸透了世界。日出是宇宙见最完美的动画。即使每日黎明,总是在一片迷蒙的天空里出现那一轮生命,我还是愿意隔着层层化学烟雾极目远眺,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情远眺。无论你有多么沮丧、烦恼,都会被这温柔的色彩包容,融你的情感、精神、意志、情绪于那血一样的灿烂之中,你会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你的眼睛竟可以收容这么多的美好,你所在的空间竟如此博大!
这能量的源泉不仅给每日的生活注入新鲜,更引导我们进行感性的认知,理性的思考。它点亮世界,点亮我们的眼睛,正如人类文明点亮历史。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挖掘到的,是大自然提供的感动因素。黄河的浪涛拍打出传世的儒家文明,亚马逊的急流冲刷出神奇的玛雅文化,虽然愚蠢的我们至今探求不到大自然提供的千万种力量,而文明,毕竟在向前发展。大自然在适当的时候挑一些适当的人,将自己封存久远的内涵奔泻出来,让他在瞬间找到所谓灵感,赋生命以弹性。近代哲学家康德说过:“仰观星辰,遨游森林,最足以给我冥想的机会。”李白、毛泽东、歌德、贝多芬……他们都曾用心灵和自然默默无言地对话,被自然感动。然后,他们或承载世界,或改造世界。
浩瀚的时空里,我们实在是无足轻重的微生物。而能在这样一个凭少年英气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与无数的前人面对同样的自然,接受同样的感动,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管自然是否选我们做那个能接受其宝藏的人,只要拼搏了,感动了,彻悟了,一切,都无憾。
感动,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的神奇力量,是人类对自然永恒的情结。
[评语]
这篇“神奇”的文章围绕一个富于哲理的_问题是什么使人类的一切情感体验升华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作理性的深层思考,探求“感动”的内涵和真谛。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能够思辨、善于思考的年轻人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分析说理;于是,我们听到了一位会取譬,善选例的作者的犀利有力、周密严谨的推理论证。古人云:“文无定法。”于此可见一斑了。
感动
山西 赵琦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评语]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毕业时同桌送“我”的一片银杏叶书签而今已经变得枯黄,拾起它,让“我”感动。于是,作者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列举令我们感动的诸多事例之后,笔锋一转,提出“感动是什么”的设问,并在文章结尾处用一组排比句从正面做了回答。统观全文,脉络清晰,衔接紧凑,语言畅达,内蕴深厚。
其实,本书最早的写作计划里,没有这一部分的,是应很多学生家长的要求增加了这一部分,引导孩子读书,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教会孩子写作文,把口语转化成书面语。这两个方面,别说一般家长,就是很多老师也觉得无处下手,有很多家长向我请教应该咋办。我把自己的做法说给他们,家长们都说收益很大,很希望我能把它写成文章,他们好认真学习,切实的学着去做。
写作文,孩子害怕,家长也害怕,都觉得很难。一是我们把写作文看得太神圣,太过高大上;二是我们没有掌握写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同家长聊聊孩子作文的一些事。
不同学龄段的作文达标的标准。
我们必须知晓的孩子在不同学龄段的作文达标的标准。我现在就说给大家。
(一)小学阶段作文达标的标准
能写出“六要素”齐全,内容健康,简单的记叙文,字数一般400——500字。
什么是简单的记叙文呢?它包括两种文章,一是写事的,二是写人的。
写事的作文,要求一事一文,就是一篇文章,要求孩子把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和事件的结局等“六要素”写完整,写清楚,就可以了。
写人的作文,要求一人一事一文,就是一篇文章只要求写一个人物,只写这个人物的一个特点,只用一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这一个特点。弄清了这个标准,各位家长是不是觉得小学生作文很好写呢?要达到这个标准,小学生作文训练还分四步走:
第一步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
学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也叫写话阶段。我们很多家长没有注意这个阶段,这是个很重要的教给孩子把口语转化成书面语的过程。就是引导孩子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为了培养孩子说话和写文章要围绕一件事来写。所以,老师在布置写话作业的时候,有一个大致内容要求。这个一般写50——150字。
第二步 小学四年级,作文转正阶段
作文字数一般要求300——350字。为什么叫作文转正阶段呢?从四年级开始,由写话,正式转入写出文章。
那么,写话和正式作文的区别是什么?
从形式上来看,写话,没有题目,或说不要求有题目,没有篇章布局要求。而正式作文,必须要有题目,要有篇章布局,结构要完整。
从内容上看,写话,不需要叙事的完整性,对一件事的叙述,可以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而正式作文要求对一件事的叙述完整,也就是“六要素”齐全。
从主题要求看,写话是没有主题的,它要么写一个场景,要么写个事件的片段。而正式作文是要求有主题的,一篇文章,要么写出自己的一个感想,要么写出自己的一种情绪,要么表现一种高尚的品德,要么表达一个思想,要么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总之,无主题不作文,没有主题,你写出的文章,就是一堆废话,写了等于没写。
在这个阶段,家长指导的重点有三个:一是指导孩子拟订作文题目,如果老师给了作文题目,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写上作文题目;二是检查孩子作文叙事是否完整;三是指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第三步 小学五年级,作文升级阶段
小学五年级,作文升级阶段,作文字数一般要求400——450字。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的作文,不光写清一件事情,而是要通过事件来写人物。写出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或优秀品德。
这个阶段,家长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重点有四个:一是帮助学生寻找描写对象,如果老师有明确要求,就按老师的要求写;二是确立表现被描写人物的哪一个性格特点,或哪一个优秀品质;三是帮助孩子从被描写人物的日常行为中寻找能表现上面选定的性格特点或优秀品质的事件。四是事件叙述时,要指导孩子要有所侧重,重点写出能表现那个性格特点或优秀品质的方面。
第四步 小学六年级,作文提升阶段
小学六年级,作文提升阶段,作文字数一般要求450——500字。这个阶段的学生,由儿童转向少年,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因此,对学生的作文相应的提出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要求作文叙事时,要有细节描写;
二是事件叙述或人物描写中要加进景物或场景描写。
三是人物描写中要加进外貌描写;
四是在行文当中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的情感。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褒扬批判等感情。
(二)初中阶段学生作文达标标准
初中阶段学生作文要写出层次清楚,主题突出,感情真挚,夹叙夹议的文章和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字数要求600——650字。它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 七年级,作文内容走向复杂阶段
作文字数要求500——550字。作文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命题形式变得复杂: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充完整题目;话题作文,自拟题目;给材料作文,自拟题目。孩子看到这种作文就有些茫然,家长就要指导孩子学会自拟题目。这里,我必须强调一点,题目从哪里来?是从你要表达的主题中来,所以,只有先确立了文章的主题,才能拟出好的标题。
二是叙事变得复杂。单一事件的记叙文要写出事件背景,揭示它的意义,写出你的看法或观点,写出事件重点方面的细节;多件事件叙述要抓住与主题相关的方面做重点叙述,学会剪材,做到详略得当,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方面要详写,关系不大的方面要略写,甚至不写。
写人记叙文,变得复杂。要求写出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要写出一个立体的人物,要通过多件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多面性、复杂性。
一般一篇作文至少要选取人物的3——5件事情来写,而且,不要求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只需叙述与人物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片段和方面。这对孩子对作文素材的剪裁能力要求更高。家长要给予指导。
三是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要求孩子选取的事件,所写得人物,都必须是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抒发的是自己真实的情感。
第二阶段 八年级,作文种类增加和艺术性增强阶段
作文字数550——600字。文体种类增加了事物说明文写作。
这一阶段的记叙文方面总的要求的文章要写的细腻生动,使文章既变得丰满厚实,又有艺术性。这就要求学生作文时既要写出细节,又要运用很多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格,使文章语言丰富和形象起来;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多种写作手法,使文章有更好的表现力。
第一,注意文章的整体布局安排,列写作提纲。
七年级以前,学生的作文相应来说内容简单,很容易把握,八年级以后作文内容变得复杂,就必须列作文写作提纲,在写文章之前安排好文章的结构,选择好文章准备使用的素材,这样才能使文章布局合理,选材得当,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正确。(后附写作提纲制定方法)
第二,巧用叙述顺序,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七年级以前,学生写作,全都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事件,这样的文章缺少艺术性,八年级开始我们可以考虑,运用倒叙为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可以运用插叙为文章设置“包袱”,增加文章的情趣;可以运用补叙为文章设置“突兀”,增加文章的质疑性,吸引读者思考问题,从而使文章结构复杂多变,增加文章结构上的艺术性。
第三,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比如,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运用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运用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等等,通过这些写作手法的使用,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第四,运用多种修辞格,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运用比喻,把甲事物比喻成乙事物,将表达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人易于理解;运用拟人,把某物当成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运用夸张,突出人物或事物某一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和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等等,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第五,通过句式的变化,增加文章语言的形式美
比如,通过倒装句的运用,使作者要强调的内容,得到凸显;通过被动句式,突出主动者与被动者关系;通过“把”字句的运用,将实施者的意图表达得更清楚;通过独词句,突出强调的内容,抒发更强领的情感等等,通过句式的灵活使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具表现力。
第六,通过炼字,使文章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炼字的过程,实际上是同意词的选用过程,我们知道,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同意词来表达,八年级起,要求学生要注意选用最符合语境的词语表达更丰富的含义,使文章语言表达更久准确和严密。
第七,长短句交叉使用,骈句与散句交叉使用,使文章语言形式富于变化,具有形式美。
中国传统美讲究对称美和整齐美,所以,格律诗和骈文,一度时期,倍受推崇,但由于人们审美疲劳的出现,词和散文,这些长短句交叉的语言形式,更受人没喜欢,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长短句交叉使用,骈句与散句交叉使用,使文章的句子和句式富于变化,更有文章语言形式上的美。
第八,写出细节,使文章更加细腻感人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
1、细节描写,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
2、细节描写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进而让人感受栩栩如生。
4、细节描写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运用细节描写,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感动阅卷老师,容易得到高分。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亮点和得分点。
对比效果:
A、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 ——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
A(原文)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
B(改文)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淑女的吃相》)
细节描写种类:
①动作细节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②肖像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③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④环境的细节描写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在阅览室里》)
“立体”式结构形式:
细节描写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这样才能把人物的精神面貌集中传神地展现出来。构成细节描写的要素主要有这样一些:人物典型化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情态、服饰以及与之相关的场景等。教材选用的课文中有大量精典的细节描写,稍作分析,便会发现,尽管刻画人物不一样,但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选择两三个角度精雕细刻的。
下面结合几例高考满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探究细节描写的几种灵活变化,体会细节描写的“立体”效果。
①神情+动作+心理
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喝一口?谢了,我有。“红牛”缩了回去。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
这段细节描写将自己敦实的个性、淡然的心态以及临上考场奋发向上的斗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让人眼前一亮。
②肖像+情态+动作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2007年北京考生《沉默的父爱》
这段细节描写充分调用了父亲独具个性的神情与动作,将一位质朴坚毅的父亲浓墨重彩地描画出来,虽然父亲沉默无语,但父亲那深沉复杂的眼神与情深意厚的手部动作是对儿子的嘱托也是热切的鼓励,文字中蕴含的父爱令人潸然,更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③心理+动作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止,周围静得可怕,就如同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的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2007年山东考生《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这一段细节描写,犹如**镜头,将一家三口的“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的真切的心理、母亲编稻草绳手的“一颠一颠”以及父亲狼下决心的“捏”烟的动作,将一个家庭面临的困境与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意清晰地表达出来,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④语言+动作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2007年湖南考生《诗意地生活》
这一处细节描写读来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爷爷奶奶”典型化的语言飘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奶奶的举止动作弥漫着多么简朴诗意的生活滋味。“于细微处见真情”,这难道不是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吗?
⑤神态+场景
老根又收到了六封信,正准备煮上地瓜粥给将回来的儿子吃,却又收到了第七封信,小根退学了,要去打工。老根红着眼看信,“爸,我读不读大学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再让你受苦受累,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没有人敢吵到老根,因为他的眼睛里有火。2007年福建考生《季节》
这是一处很成功的细节描写。作为父亲的老根无法为儿子交付学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儿子小根退学打工。父亲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作者通过“红着眼”“眼睛里有火”细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老根的心理,并巧妙通过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进一步衬托了老根的心情。
方法探究:
(一)选用典型细节,真实细致描绘。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见常用的方法之一。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偷……”
2、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帐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3、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
(二)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 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1、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藤野先生》)
2、(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伸出头来,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
展开想象,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原句:她骂他混蛋。
展开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语言)
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动作)
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神态)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心理)
细节描写的技巧:
① 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瞬间
② 选用典型细节,真实再现情景
③ 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④ 运用联想想象,揣摩人物情感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
1、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
2、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
3、要新颖,切忌一般化。
八年级作文增加了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学生通过对经典说明文的阅读,对说明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用说明性的语言写出事物说明文。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空间方位顺序,说明一个事物。这个我编写的另一部书《语文实战操典》上,有详细说明和训练,各位家长可以参看一下。这里因篇幅的原因,就不详写。
第三阶段 九年级,作文的升华阶段
字数600——650字。这一阶段,要求孩子能写出夹叙夹议的文章,就是在写叙事或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光叙事,更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或对人物的评价。记叙的语言中,加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或语段。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注入文章,使读者因受到作者的情感的感染,而接受作者的思想和观点。这个我编写的另一部书《语文实战操典》上,有详细说明和训练,各位家长可以参看一下。这里因篇幅的原因,就不详写。
夹叙夹议是散文最常用的手法,也是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的最大区别之处。“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抒情议论将变得空洞;“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使文章的内蕴丰富,所以说是“枝繁叶茂”。但散文中的“叙”与“议”与记叙文与议论文不同,可引导学生阅读中领悟。并在写作训练中练习,学会和提高夹叙夹议的能力。
夹叙夹议的作文就是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这类作文要写好,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议”,议是叙述点睛之笔,所以议不能为主,议要恰到好处,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
(一)何谓“夹叙夹议”?
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之中,就是夹叙夹议。
(二)“夹叙夹议”适合哪些文体?记叙类(记叙文、散文)和议论类(议论文)
1、文章中的议论的作用:用议论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2、“叙”与“议”的关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三)表达形式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点。
(四)夹叙夹议文章的写法
不能写出来油是油,水是水,叙与议不能有机有序结合,其要领可概括为"引、析、点、联、结"五步法。具体地说,就是:
1 引: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供料展开议论。
2 析: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避免就事论事,喧宾夺主。
3点: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承上启下,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力求鲜明和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和凝练。
4 联: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法,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用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
5 结: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
(五)夹叙夹议文章的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三)高中阶段学生作文达标标准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写出800字以上的具有文学性,观点正确突出,论证充分,条理清晰的具有文学性的论说文。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高一阶段,由记叙文走向议论文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写出论点鲜明正确,论证符合逻辑,论据详实充分的议论文。(参看我的另一本书《语文实战操典》)
第二阶段 高二阶段,议论文提升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在校学习十年之久,不光研读了大量的课文,更记忆了大量的古诗文,又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也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积累和一些生活之中的文化熏陶,因此,这个学龄段学生的作文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学生的作文内容,应当引用大量的历史事件、名人事例、中外神话传说、寓言、名人名言、中外古今诗词和经典篇章,使学生的作文更有文化气息,从而更有文学性,以便朝高考作文迈进。人们给这一阶段的作文起了个名字叫“文化作文”。(参看我的另一本书《语文实战操典》)
第三阶段 高三阶段,议论文升华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的作文要求有这些特点:文艺性与说理性的结合;论辩性与抒情性的统一;作文主题要新颖别致。这个阶段的作文走向杂文化。(参看我的另一本书《语文实战操典》)
情感向的东西向来都是各大自媒体争相写作的一个方向。因为不管是婚恋,家庭,两性都是非常容易引起大家共鸣的东西。
这类文章经常出爆文。所以写的人是非常的多。其实选择写这类的文章是很容易的。那我就跟大家好好分享分享写这类文章的思路和技巧。
个人吧情感类文章分成两种。一种是熬鸡汤,也称为议论文。一种是故事类,也称为记叙文。
首先说说鸡汤文。
一般第一段就掏出一个身边的故事做例证。(朋友、同事、闺蜜莫名躺枪)这里就是跑出自己观点。
然后就拿一个知乎高赞回答做例。(知乎的答主躺枪)或者什么名人名言什么的。(张爱玲,张小娴,亦舒等作家莫名躺枪)这里就是第一次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接着就以自己的经历或者影视片段再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反正就是拿例子来反复论证自己的观点。
最后就是总结,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突然冒出来的金句。
这是不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例子有限啊,除了自己编,很多都会雷同,你当其他自媒体人都不上网的么。这就很容易造成雷同。毕竟写这种类型的人太多了。想要好好的从这些人里面突出来,那就看看你的素材是不是有新意。
再来说说故事类的情感文。
情感文的人物基本有个常见的设定,婆媳,闺蜜。情侣,新婚夫妇,离异夫妇,正宫小三等等。
首先是要交代这些人物的背景,把人物进行简单的介绍,但是由于字数限制,只能大致描写,不像小说那么细致。
其次是环境问题。一般就是校园,职场,农村,家庭等等。
最后就是情节了。短篇的故事最忌讳情节平淡。所以在写的时候有足够的矛盾冲突点。比如婆媳关系,比如外遇。等等。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文章非常low但是,我觉得不是所以思想深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如果能将生活的细枝末节写的与读者共鸣的话,这就是好文章。
记叙文,从内容上划分,有写人、记事、谢写景、状物四种。从主题上划分,有表达情感、揭示哲理、褒贬人品、表达情趣爱好追求四种。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简单写人的记叙文,分为以下四类: (一)写人——表达作者对此人的情感——写成情感主题的写人文章; (二)写人——表达作者对此人主要精神品质的褒贬——写成精神品质主题的写人文章; (三)写人——揭示此人的言行给作者的人生感悟——写成哲理主题的写人文章; (四)写人——表达人物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写成情趣主题的写人文章。 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 一根据题目,确定具体写哪个人——开门第一步 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受篇幅所限,通常只能刻画、表现一个主要人物。 而写人的作文,题目限定的常常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群人物,作者必须从“可写”的“一群人物”中,选择确定一个,作为写作对象。 例如: 1记一个难忘的人 2同座 3我们班级的怪人 4我的母亲 第一个题目——《记一个难忘的人》:只要是难忘的人,不管因为什么难忘,都可以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我们一生中难忘的人物太多了,一篇文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具体写谁呢?这需要作者在开篇就确定下来。 第二个题目——《同座》:很多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明确写作对象的题目,其实也不是。一般的作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作者人为的缩小了题目表意的范围,把“同座”的含义理解为“我现在的同座”,其实,这个题目限定的人物:既包括我的同座,也包括别人的同座;既包括现在的同座,也包括过去的同座,可以选择的对象仍是一群人,作者必须从这一群人中选出一个具体人物来写。 第三个题目——《我们班级的怪人》,题目限定的是一个班级内部的怪人,只要是“在我们的班级内”给大家“另类”感受的人,都可以是本文的主要人物——那个班级没有几个“怪人”?何况,每个人都有明显的个性,从不同角度去审视,班级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怪人”,都可以写,具体写哪一个呢?需要作者作出选择。 第四个题目——《我的母亲》。很多作者见到这个题目,就会以此来反诘我的观点:老师说写人的文章,题目限定的人物都是一群人,而不是具体的一个人,难道我的母亲还不是一个人吗?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实际上也同样不是。因为我的母亲包括:我的生母、我的继母、我的“干妈”、我的养母以及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人。写作时,作者仍需要从这一群人中作出唯一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只有纪实文学中的人物传记,题目限定的才可能是一个不需选择的人。例如:《一代伟人——周恩来》、《孽海枭雄——戴笠》等等。 在选择具体写哪个人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符合题目限定的内容——既要注意中心语,又要注意修饰语。很多作者在选择人物时只注重中心语,忽略了修饰语,导致人物选择跑题。例如《我们班级里的“怪”人》,作者在选择时,只注重“我们班级里的人”忽略了“怪”字,选出的人物没有“怪”这一突出特点,最终写出了“跑题”文章。 2根据掌握典型材料的多寡——选择“有材料可写的人”。有的作者选择具体人物时,为了求新,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物,等到具体写作时,才发现自己选择这个人物来写,严重缺乏写作素材,被迫重新选择写作对象——这种“顾此失彼”的选择是不足取的。 3在文章开头,要非常明确的交代这篇文章要写的具体人物是谁。这样做,一是为了点题,二是为下文文章的展开做好铺垫。很多作者在写作中犯这样的错误,本来人物已经选定,但文章写了几个自然段,仍不告诉读者自己写谁,或者交代得非常模糊,这样会让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评卷的时候,老师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切题太慢,表意暧昧,过程冗长,详略不当。 二独立成段,交代写作目的——点明写这个人物具体要表达哪种情感——第二步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同不同的人相遇,和不同的人交往,与不同的人合作;同时,通过别人口头讲述、媒介宣传、书本阅读等,了解某些人。和不同的人相遇、相处,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感,比如:亲近、喜爱、敬佩、崇拜、疏远、厌恶、鄙视、痛恨、怜悯、同情、留恋、思念、怀念等等。很多时候,我们写某个人,记述某个人的事件,就是为了表达对这个人的某种特定情感,因此就出现了以情感为主题的写人记叙文。 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开头交代了我们要记述的主要人物之后,一种最常见的写法,就是在文章的结尾,表达我们对此人的情感——点明写作的具体目的。 例如: 同座 (1)每个人都要读书,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座,在诸多的同座中,总会有几个人让我们众生难忘。我常常想起的同座,是我小学三年级时一位来自庄河农村的孩子:张震。(文章开头:具体交代这篇文章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2) (3) (4) (5)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来自乡下的伙伴。(文章结尾:非常具体地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喜爱之情) 又如: 爷爷 他其实只是我的邻居,七八十岁的年龄,姓李,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爷爷,我也跟着叫。(文章开头:具体交代这篇文章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2) (3) (4) (5)左邻右舍都非常敬重他,而我对他,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文章结尾:非常具体地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敬重、崇拜之情) 三高度概括情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书写情感之前点明,与情感构成因果关系——第三步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一种感情的生成,都有其主要原因,这一步,就是在交代写作目的前,高度概括地点明我们的感情产生的原因。 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必须抓住感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引发情感的原因有无数个,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无法一一表现,所以要抓住主要原因,数量一般不超过三个方面。 (二)必须高度概括表达。文章结尾,运用的是“点睛之笔”,自然“睛”不能“点”得太大。 (三)必须在结尾交代这些主要原因,具体位置放在情感表达之前,与情感构成鲜明的因果关系。点睛之笔一般都放在文章的结尾,之所以放在情感之前,是二者的逻辑关系决定的,有了前因,才会对应生成后果。 例如: 同座 (1)每个人都要读书,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座,在诸多的同座中,总会有几个人让我们众生难忘。我常常想起的同座,是我小学三年级时一位来自庄河农村的孩子:张震。 (2) (3) (4) (5)他朴实真诚、正直仗义、乐观向上,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来自乡下的伙伴。(文章结尾:在非常具体地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喜爱之情”之前,高度概括地交代作者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 又如: 爷爷 他其实只是我的邻居,七八十岁的年龄,姓李,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爷爷,我也跟着叫。(文章开头:具体交代这篇文章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2) (3) (4) (5)老人和蔼亲切、乐于助人又有着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左邻右舍都非常敬重他,而我对他,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文章结尾:作者在具体地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敬重、崇拜之情之前,高度概括这种情感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蔼亲切、乐于助人又有着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 四从正面选取典型材料,依次印证这些原因——第四步 从正面选取典型材料,就是抓取主要人物的最能印证作者情感产生原因的事件,在记述事件过程中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具体印证对应的原因。 以上面的《同座》为例,主要人物——张震让作者喜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朴实真诚;二是正直仗义;三是乐观向上。 我们首先要抓取最能体现张震朴实真诚的小事,在叙事过程中抓住最能体现张震朴实真诚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进行细致刻画; 然后另起一个自然段,抓住最能体现张震正直仗义的小事,在叙事过程中抓住最能体现张震正直仗义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进行生动刻画; 最后再起一个自然段,抓住最能体现张震乐观向上的小事,在叙事过程中,抓取最能体现张震乐观向上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进行生动刻画。 这三个自然段,就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 采用这种方法,上面的两篇文章就变成了以下形式: 同座 (1)每个人都要读书,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座,在诸多的同座中,总会有几个人让我们众生难忘。我常常想起的同座,是我小学三年级时一位来自庄河农村的孩子:张震。 (2)他第一次走进我们班级,是一个下午。一身土气十足的服装,黝黑的脸膛,胆怯的眼神,从上到下透着无法言喻的拘谨,一眼就能看出这位新来的同学是从山里来的。老师让他进行自我介绍,他涨红了脸,一瞬间额头便挂满了豆大的汗珠,沉默了半天,终于挤出了一句话:我是从农村来的,就会干农活儿,不像城里的学生什么都会,请大家多多关照,有什么活,只管让我干。(选取典型事件:入学自我介绍——正面表现主要人物朴实真诚) (3)班里有个同学叫李虎,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三岁就开始学习跆拳道,略会几路拳脚,在班里称王称霸,同学们经常挨他的欺负。一天,班里的一名小同学一不小心踩了他的脚,吓得这名小男生一个劲儿地向他道歉,可李虎还是不依不饶,一把抓住这名同学的衣领,劈手就是一个耳光。不曾想,平常总是默默无语的张震,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喝一声:“住手,别欺负人!”一个箭步冲到李虎的面前,抓住他的手,硬生生地将他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人家不小心踩了你,也向你道歉了,如果你再仗势欺人,小心我对你不客气!”张震虽然没学过武术,但从小在山里长大,力气大得惊人,李虎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从此以后,李虎在班里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了。(选取典型事件:为难之处救助弱小同学——正面表现主要人物正直仗义) (4)农村小学不开外语课。刚入学时,只要一上英语课,他回答问题时不是驴唇对马齿,就是在发音上闹笑话,很多时候同学们笑得几乎让老师无法继续上课。老师和同学们都担心他受不了这个刺激,跨不过这道坎,可是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笑着说:“我闹了笑话,还能不让人家笑,没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一定会赶上的!”他是个说道做到的人。每天放学,不死缠着老师,就是缠着同学,问个不停,别人练一遍的,他练十遍,老师要求读熟的内容,他就坚持背下来。只用了短短一个学期,他的外语水平,已经无人可及。(选取典型事件:学习外语,弥补城乡差距——正面表现主要人物乐观向上) (5)他朴实真诚、正直仗义、乐观向上,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来自乡下的伙伴。 又如: 爷爷 他其实只是我的邻居,七八十岁的年龄,姓李,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爷爷,我也跟着叫。
爱,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台阶
幸福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台阶,无论是他下来,还是你上去,只要两个人的心在同一个高度和谐地振动,那就是幸福。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她遇到他。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她。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他。
那年,她刚刚25岁,鲜活水嫩的青春衬着,人如绽放在水中的白莲花。唯一的不足是个子太矮,穿上高跟鞋也不过一米五多点儿,却心高气傲地非要嫁个条件好的。
是相亲认识的他,一米八的个头,魁梧挺拔,剑眉朗目,她第一眼便喜欢上了。隔着一张桌子坐着,却低着头不敢看他,两只手反复抚弄衣角,心像揣了免子,左冲右撞,心跳如鼓。
两个人就爱上了,日子如同蜜里调油,恨不得24小时都黏在一起。两个人拉着手去逛街,楼下的大爷眼花,有一次见了他就问:送孩子上学啊?他镇定自若地应着,却拉她一直跑出好远,才憋不住笑出来。
他没有大房子,她也心甘情愿地嫁了他。拍结婚照时,两个人站在一起,她还不及他的肩膀。她有些难为情,他笑,没说她矮,却自嘲是不是自己太高了?
摄影师把他们带到有台阶的背景前,指着他说,你往下站一个台阶。他下了一个台阶,她从后面环住他的腰,头靠在他的肩上,附在他耳边悄声说:你看,你下个台阶我们的心就在同一个高度上了。
结婚后的日子就像涨了潮的海水,各自繁忙的工作,没完没了的家务,孩子的奶瓶尿布,数不尽的琐事,一浪接着一浪汹涌而来,让人措手不及。渐渐地便有了矛盾和争吵,有了哭闹和纠缠。
第一次吵架,她任性地摔门而去,走到外面才发现无处可去。只好又折回来,躲在楼梯口,听着他慌慌张张地跑下来,听声音就能判断出,他一次跳了两个台阶。
最后一级台阶,他踩空了,整个人撞在栏杆上,“哎哟哎哟”地叫。她看着他的狼狈样,终于没忍住,捂嘴笑着从楼梯口跑出来。
她伸手去拉他,却被他用力一拽,跌进他的怀里。他捏捏她的鼻子说,以后再吵架,记住也不要走远,就躲在楼梯口,等我来找你。她被他牵着手回家,心想:真好啊,连吵架都这么有滋有味的。
第二次吵架是在街上,为买一件什么东西,一个坚持要买,一个坚持不要买,争着争着她就恼了,摔手就走。走了几步后躲进一家超市,从橱窗里观察他的动静。
以为他会追过来,却没有。他在原地待了几分钟后,就若无其事地走了。她又气又恨,怀着一腔怒火回家,推开门,他双腿跷在茶几上看电视。
看见她回来,仍然若无其事地招呼她:回来了,等你一起吃饭呢。他揽着她的腰去餐厅,挨个揭开盘子上的盖,一桌子的菜都是她喜欢吃的。
她一边把红烧鸡翅咂得满嘴流油,一边愤怒地质问他:为什么不追我就自己回来了?他说,你没有带家里的钥匙,我怕万一你先回来了进不了门;又怕你回来饿,就先做了饭……我这可都下了两个台阶了,不知道能否跟大**站齐了?她扑哧就笑了,所有的不快全都烟消云散。
这样的吵闹不断地发生,终于有了最凶的一次。他打牌一夜未归,孩子又碰上发了高烧,给他打电话,关机。她一个人带孩子去了医院,第二天早上他一进门,她窝了一肚子的火噼里啪啦地就爆发了……
这一次是他离开了。他说吵来吵去,他累了。收拾了东西,自己搬到单位的宿舍里去住。留下她一个人,面对着冰冷而狼藉的家,心凉如水。想到以前每次吵架都是他百般劝慰,主动下台阶跟她求和,现在,他终于厌倦了,爱情走到了尽头,他再也不肯努力去找台阶了。
那天晚上,她辗转难眠,无聊中打开相册,第一页就是他们的结婚照。她的头亲密地靠在他的肩上,两张笑脸像花一样绽放着。
从照片上看不出她比他矮那么多,可是她知道,他们之间还隔着一个台阶。她拿着那张照片,忽然想到,每次吵架都是他主动下台阶,而她却从未主动去上一个台阶。
为什么呢?难道有他的包容,就可以放纵自己的任性吗?婚姻是两个人的,总是他一个人在下台阶,距离当然越来越远,心也会越来越远。其实,她上一个台阶,也可以和他一样高的啊。
她终于拨了他的电话,只响了一声,他便接了。原来,他一直都在等她去上这个台阶。
人生就是这样,你要的幸福也许仅仅差一个台阶而已,尤其在感情中如果你还讲自尊心,那原因只有一个,你只爱你自己。在别人包容自己的时候,请也给别人一个台阶下,况且这个“别人”还是自己很爱的人呢!
如果你脾气一直很差,那只能说明一直有人惯着你。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好的脾气;如果,你恰巧碰到了那个愿意迁就你的人,请记得别磨光了他的感情,给对方也给自己一个台阶。
两个人相爱着,最美好的莫过于此。那就是一起努力,一起改变,一起梦想。一个人虽然自由,但两颗心才会温暖。
不要对爱你的人太过刻薄,一辈子真正对你好的人真的没有几个。多少人在一切都将失去时,才幡然醒悟:爱的宽厚,不能过度消耗。每个人都有脾气,能为我们忍下所有的怒气,仅仅因为那个人比你更心疼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