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是《纲要》提出的、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存在于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为此,建立并促进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并努力实践的。
1、师幼互动的策略立足于幼儿园游戏与学习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及互动方式的归纳和判断,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生成活动的支持帮助;对幼儿经验分享提升的共同探讨。
2、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满足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的个体差异是教育机构中的客观环境和有利的教育互动资源。在实践中,通过“关注、优化”环节使每个儿童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共同进步而不失个性的发展。
3、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关注的热点、需要而提供的层次性、多样性的活动材料。积极主动地通过直接体现来自我学习的一种形式。
希望你喜欢
请谈一谈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方法措施有哪些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要想做好幼教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更要重视与幼儿关系的培养与建立。只有这样,才能使幼教工作顺利展开,使幼儿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幼儿教师要用纯真、无私的爱心,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关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和恐慌,情绪不稳定,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其能否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对幼儿多一些爱心,多一分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要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使他们很自然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
幼儿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的关系1教学方法有 口授法 谈话法 归纳法 自主探索法
2 前两种适用于集体、班级授课制当中;后两种适用于分组活动、区角活动中
3幼儿教学 不仅仅是教 是引导的过程;幼儿的学 是通过操作获取资讯的过程
4 教师需要通过幼儿无意识学习 帮助幼儿建立有意识学习。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责有哪些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她们主要以女性教育者为主,负责教育学龄前儿童也就是幼儿。幼儿教师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影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援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援、帮助家长
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互动交流是非常的重要。但是幼儿教师当前比较关注同时觉得棘手的问题是家长的理解和沟通,不仅是教师和家长双方积极
互动的前提,也是影响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家园合作出现的“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与“理解与沟通”出现障
碍密不可分的。以下是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时的一些体会,与同仁交流,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沟通更有效。
一、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障碍的原因
1家长与教师教育幼儿的理念存在分歧。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
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不同,认为掏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识字,
多做算术题,不能只玩“游戏”,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并不了解寓教于乐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
迥然不同,倾向于专制教育,强迫孩子服从。而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教育方法。因为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
朋友打你,你就打他;而教师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
2家长与教师的地位
不同造成的分歧。每个家长的地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兴趣不同,因而对幼儿园或孩子的教育也有不同的期望、态度和观点。比如有的家长认
为家园合作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非常重视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教师的积极沟通中,保持家园的密切配合。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
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情,他们很少与教师主动沟通,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把孩子的教育全盘托付给教师。
3家长与教师缺少沟通的时间和机会。
家长与幼儿园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同步的。早上教师忙于接待幼儿,家长则忙于上班,他们很难有交流的机会。有些家长每次送幼儿来园,都想跟老师谈谈孩子的情
况,可是教师忙于接待孩子,家长又不忍心打扰教师,索性把问题先搁著。下午放学,教师又忙着送幼儿离园,哪有时间静心去交流孩子的情况,这就像两条不能交
汇的平行线。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确实教师与家长沟通起来会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必须寻找化解这些障碍的有效策略,架设教师与家长顺利沟通的桥梁。
二、化解家长与班级互动中的矛盾
1教师要善于聆听,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聆听家长谈话的同时,要有策略地向家长描述孩
子的行为,并巧妙地提出意见或建议。在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
意见或建议。如在与某一家长的交谈中,我首先肯定了孩子的优点,得到家长的认同后,再告诉孩子的不足,从而把家长的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并
巧妙地提出建议。
2与家长沟通时要营造宽松的气氛,与家长平等相处。全班几十个孩子的家长性格不一,文化层次的不同,他们与教师交谈的方
式、语气等肯定也存在差异。当遇到有些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当他们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和要求时,教师要先让家长把话说完,发完脾气和
牢骚,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援。
3传播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我们幼儿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是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一
环,我们要努力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但是,不能说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就是绝对的真理,我们教师也应再探索、再学习。这个摸索的过程很需要家长的支援,他们
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育经验,这些教育资源对于我们都是弥足珍贵的。同样,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指导,把我们掌握的最基本,最
实际的教育理念同家长一起分享。
三、开展多种的合作活动,促进家园互动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园双方
的沟通,增加家园互相了解的透明度,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家长开放日、运动会、联欢会、郊游等各种亲子活动,让家长通过参观、观摩,直接具体的了解幼儿
园、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了解幼儿在班里各种活动中的能力,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家园教育的互
动。如:每年开学初召开新入园幼儿家长会,三八举行“庆三八赞妈妈”活动,五一举行“亲子齐运动
快乐迎五一”家园、社群、亲子运动会,端午节大班幼儿“远足夏游“活动等等,这些幼儿和家长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家长与幼儿合作完成教育活动过程中,体验活
动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沟通是建立和谐、密切的家园合作关系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班级管理质
量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沟通手段,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创设沟通的桥梁,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
和合作,才能双方消除障碍、互通情报、互递资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幼儿的任务。
简述,幼儿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一对应的,有老师教就有学生学[没有老师就谈不上学生],所以幼儿教师教幼儿园的孩子就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师对拖小班幼儿盥洗的帮助措施有哪些
准备色彩不同、大小适宜、形状各异的肥皂,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洗手活动 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指导其有效洗手 帮助和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捥至胳膊肘处,防止溅溼衣袖 指导幼儿轻轻开启水龙头调至合适的位置,保持水流柔和 参与幼儿的洗手活动,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增强幼儿洗手活动的
趣味性
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
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秋冬季节还要帮助
幼儿涂抹护手霜 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
室
运用竖大拇指、亲抱幼儿等方法,及时鼓励幼儿洗手过程中的良好表现 进餐前、便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都要及时帮助或指导幼儿洗干净双手 中、大班幼儿
教育幼儿懂得洗手对身体的好处,便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提醒幼儿分组进行洗手活动,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提醒幼儿用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针对幼儿洗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挽袖子潦草
从事、搓洗不仔细等,及时给与指导
教育幼儿节约用水,能控制水流的大小,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干
手上的水迹,防止溅溼地板而滑到摔伤
关注幼儿的洗手过程,发现有打闹、玩水等情况,及时给予提醒和引导
采用语言鼓励、同伴示范、环境暗示等方式,及时鼓励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进步表现,
促进幼儿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
漱口环节
托、小班幼儿
组织幼儿餐后轻轻走进盥洗室,取出自己的口杯漱口,帮助托班幼儿接好半杯漱口水,
指导小班幼儿自己接漱口水
通过有趣的漱口儿歌引导幼儿用鼓漱发进行漱口,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含在嘴里鼓漱3~5
次,在轻轻吐进水池中,不要把水咽进肚中
提醒幼儿漱完口后把自己的口杯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关注每个幼儿的漱口情况,及时给与个别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漱口习惯 中、大班幼儿
教育幼儿懂得漱口能清洁口腔,保护牙齿,鼓励幼儿坚持饭后漱口
引导幼儿餐后自己接水,安静有序地漱口,对玩水、打闹、说笑、拥挤的幼儿及时给予
提醒和引导
关注幼儿的漱口过程,提醒幼儿按照鼓漱法正确漱口,至少鼓漱三次,发现漱口方法不
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地给予语言和动作提示 采用榜样示范,值日小班长等形式及时鼓励幼儿的进步表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漱口
习惯
幼儿教育方案措施有哪些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时刻关注幼儿,了解幼儿需求,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3、对好的行为及时表扬。
4、成人做好榜样和示范作用。
5、该说“不”的时候坚决不能迟疑。
共情陪伴,是幼儿园良好师幼关系建立的基础。它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确实,良好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园来说,其重要性无需多说。或者说,良好的师幼关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都知道,一流的大学里一定有大师。同理,一所领先的幼儿园也有要一批优秀的幼儿教师。现在的大多幼儿园,硬体条件都差不多,想要做出品牌,老师好才是核心竞争力。高学历不一定是好老师,经验多也不一定是好老师,好老师的必备前提一定是“懂孩子”。懂孩子其实就是共情孩子、接纳孩子、尊重孩子。
不少机构的市场调研发现,越领先的幼儿园越注重对老师共情能力的培养!老师共情能力提升后,会带来三方面的变化:
1)教师更深层地了解家长需求——与家长沟通更顺畅有效——家长体验到理解与尊重,对教师更支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投入,更用心——家园关系更和谐
2)教师更懂孩子、更接纳孩子——孩子体会爱和尊重后,更积极主动完善自我——孩子共情能力提升,更融洽地与教师、同伴互动——师幼关系更和谐
3)教师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能有效释放工作压力 —— 能够换位思考,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工作 —— 更积极地投入工作,职业幸福感提升——远离师德问题——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及声望都极大提升
但是,在目前幼儿教育现状中,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如教师压力过大频现师德事件,教师不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懂孩子、不能与幼儿有效互动,家园共育缺失,社会情感领域教育处于边缘化和被忽视地位。
“共情陪伴”的核心优势,就是能够帮助幼儿教师熟悉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掌握提升幼儿心理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具体方法,提升教师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高的教师能够真正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后,他们更容易对自己产生认同,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更好地处理人-己关系,从而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在良好的师幼关系中,教师是陪伴者、观察者、引导者,他们能够在和幼儿相处中,帮助幼儿促进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相反,如果师幼关系紧张、感情冷漠、互不关心,那么幼儿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牴触情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育成功更是无从谈起。
热点导读:幼儿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寓教于乐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渗 如何在幼儿园进行语言教学 精品源自高考试题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幼儿主体性教育是以发展儿童主体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培养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是各级教育的一致目标。师幼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解读》中明确指出: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是维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必要途径。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起生活的同龄群体是培育幼儿健康心理的良好土壤。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与亲近,也证实了那句"亲其师而信其道"。四年的幼教生活,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那浓厚的师生情,那是贴心的关怀、还有无数用心交流后的感动。一、热爱幼儿是增强师幼情感的根本前提。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感情世界和家庭情况。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们还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在教育活动中及时给予孩子评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二、热情与表扬是增强师幼情感的基本保证。表扬这个词很有功利性,表而扬之,公开的赞美,是为了宣扬,知名当世,也是为了秩序的引导。家长和老师希望通过“表扬”这个手段,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正向的教育引导目标。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正确的利用表扬这个强化手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例如我们班的陈佳林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早晨入园时一句"老师好"总让人觉得怯生生的。针对孩子本人的特点,每天看到她来园我就面带笑容,热情得主动和她打招呼,还常常摸摸她的头和他聊上几句,久而久之她有变化了,虽然不十分明显,但能感受到她对老师的亲近,脸上的表情也自然了很多。王天昊小朋友平时不爱讲话,课堂上我主动邀请他来参加游戏活动,并给他鼓励与赞扬,奖励他小笑脸粘贴,从此他更加努力了,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三、理解、关注幼儿是师幼积极情感互动的基础。人人需要理解。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儿童是情绪的俘虏",这些话用在孩子的身上非常贴切。由于幼儿时时处处要求成人给予保护,因此他们更需要成人给予理解、关怀、体贴和爱护。而且,幼儿的情感需求,常常在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去仔细观察,注意每个幼儿的情感流露,从中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了解孩子的心态和真情实感,培养幼儿学会积极的情感交流。在幼儿园中,幼儿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会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在幼儿心中,他们十分渴望与老师亲近,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当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后,他们会更加爱老师、信赖老师、依恋老师,就会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在这些行为中,孩子其实是师幼情感交流互动的主动发起者,因此,我们要理解孩子存在这些行为的原因,他们的真实用意。无论是孩子的何种言行,都是为了能与教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答复。对于表白性的言行,老师可以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冲他们点点头,清清的应答一声;对于孩子的明知故问,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孩子自问自答,提升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对于孩子之间的告状行为,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或是集体进行讨论,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精品源自高考试题
在师幼交往中,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全身心的接纳、理解每一个孩子,更应该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在和孩子们的教学互动当中,也应该保持公正平等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小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于事物与情感方面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们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或是行为。在教学方面,要懂得鼓励孩子去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同时,去适当地引导他们向良好的社会行为方面发展。
再幼儿教学当中,良好的师幼关系,往往能够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愉快,也更加有益于孩子们各项行为与能力的积极发展。作为老师也应该主动地、努力地、积极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样才有利于理解孩子、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1、奠定良好师幼关系的情感基础
儿童走向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因此,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距离。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行为。儿童不适应集体生活则可能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争抢玩具等。这些都是儿童面对陌生环境的自然反应,教师应理解和接纳儿童的这些表现,不能把这些表现看作是儿童的行为“问题”,或毫不关心,让儿童“自然适应”。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儿童,和声细语地与儿童说话,并伴随身体的抚摸和拥抱。对儿童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同时,教师对儿童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大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爱抚会使儿童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儿童能够从感情上接纳教师,把教师当作陌生环境中可信赖的保护者,为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儿童交往
教育是儿童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教师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儿童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力图从儿童的角度体验他们对人、对物、对事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对儿童发号施令、强制幼儿服从。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不能因为儿童做错事而恶意批评、训斥幼儿,甚至讽刺、挖苦、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儿童能从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教师应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使儿童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儿童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应尊重儿童主动沟通的需要和愿望。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儿童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并注意对儿童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同时,教师要给予儿童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特别是当儿童情绪不佳、犯错误或有着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应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和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理由与见解。在这些情境中,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最有利于彼此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
4、对儿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当教师真正关注儿童和儿童的活动时,他就会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儿童的需要和愿望、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就能够做到不仅身体在场,而且心灵上贴近儿童,心理上参与到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去。这时教师对于儿童及儿童活动的关注和兴趣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手势、面部表情、语言等)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为儿童所感受,从而为积极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5、宽容对待儿童的过失
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犯错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以这种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儿童的错误,教师就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儿童分析错误的原因,儿童也就能更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同时,由教师的理解所引发的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有助于师幼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但是,理解与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或放纵。创建和谐的师幼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教师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还应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适宜的正面指导和帮助,使儿童能在改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6、要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为儿童提供大量的、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有利于儿童认知和学习的发展,也可以使儿童学会交往、合作,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儿童间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在班级中营造温暖的、积极的、支持的环境,有利于儿童产生积极主动与教师交往的心理氛围,能够引发儿童更多的、积极的交往动机和行为,儿童与教师所形成的关系也更为
摘 要 在师幼情感交流中,老师常用爱抚、暗示、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语开启幼儿的心扉,产生相互感染的效应,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让幼儿在平等、友好、爱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交流,搭建心灵互动的平台。
关键词 师幼 情感交流 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42-02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交流就是一种心灵的交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班幼儿从温馨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他们中有的欣喜,有的胆怯,有的面无表情,低头不语,眼神黯淡无光,更多的则是撕心裂肺地哭喊,他们不愿离开爸妈温暖的怀抱、不敢面对全新的环境……因此,幼儿的行为、感情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关怀和诱导,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不断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那么,教师应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呢?
一、让“爱”成为情感交流的基石,用心拓展交流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幼儿是教育幼儿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幼儿,用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让幼儿感受领悟到师爱后,幼儿的真情才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如:我班有一位多愁善感、爱哭的小女孩,她叫李思,刚入园时,她像林黛玉似的整天以泪洗脸或满面愁容,对老师的友善开解总是置之不理,只是呆呆地望着老师,哪怕是点头、摇头这样的简单表示都不愿意。一次午睡时,我发现她躲在被窝里悄悄地哭,我急忙走过去,脸贴脸,亲切地说:“思思,你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吗?肚子疼吗?”她流着眼泪斜眼看一下我,又继续哭。于是,我又用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微笑着说:“思思,你这会儿是不是不想睡觉,来,老师抱一抱好吗?”她点头表示同意。我赶快给她穿上衣服,让思思坐在腿上,温柔地说:“思思,这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她含着眼泪小声说:“奶奶”。思思愿与我交流,我暗自欣喜,不愿放过与她交流的机会,我们又闲聊了一会儿家常。这时,我发现衣服下角有一只睡觉的小兔,我急忙指着小兔说:“这是谁?”“小兔”“小兔在干什么?”“睡觉”“思思也睡觉好吗?”一问一答后她迟疑了一下,点头说:“好”,不一会儿思思就睡着了。从这以后,每天思思入园时,我主动与思思打招呼,并用晨间、自由活动等时间段与思思进行心心相应的交谈,在彼此交谈中,建立了良好的师幼情。
二、创设“朋友式”的情感交流氛围,搭建心灵互动的平台
在师幼情感交流中,老师不是简单的灌输者、传授者,而是幼儿的朋友、知己,只有与幼儿建立了平等的朋友关系,师幼间的情感才可能实现心心相应的交流。陶行知先生说“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如:我班的孩子,每天都喜欢在户外活动玩,他们在操场上可以尽情地玩耍、飞奔、欢呼……丹丹看着我微笑的表情,跑过来拉我:“陈老师,你也去坐‘转转椅’好吗?”我推托着说:“你去玩吧,陈老师看你们玩。”丹丹和其他几个孩子顺势拉着我的手说“走!走嘛!”我被幼儿一推一拉坐上了“转转椅”,其他幼儿看见老师也来坐“转转椅”特别的兴奋,在一旁呐喊、欢呼,有的幼儿还使劲地推“转转椅”,我注视幼儿的表情,个个喜笑颜开。当我从“转转椅”上下来时,我夸张的说:“我的头好晕啊!”走路也故意东倒西歪,幼儿见状说:“老师坐,到我‘家’休息!”奇奇说:“老师我请你吃糖、吃饼干!”幼儿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没等我一一“吃”下,幼儿就不停的朝我的嘴巴、鼻子、眼睛甚至耳朵里塞,我迅速逃到操场边上,双手抓住栏杆,他们就开始拉我的腿,一边拉一边唱:“拔老师,拔老师,哎哟、哎哟拔老师……”看着我的狼狈样,幼儿哈哈大笑起来……从这以后,无论是活动,还是游戏,我都参与其中,成为孩子们的玩伴、秘密的倾听者、智慧的启迪者,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很快就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这个案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才能更有效、积极地与幼儿互动与交流。
三、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以微笑拉近心灵交流的距离
爱是幼儿成长的营养源,微笑是师幼情感交流的连心锁,教师的微笑是能量、是启迪,所以,在人文素养、文明礼仪的今天,教师的微笑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幼儿入园时,我总是会以微笑迎接幼儿,用柔情的语言和他们交流。当幼儿表现出色时,我会对他微笑,向他翘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你真行”;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会对他微笑:“别着急,再试试看!”当幼儿发生小意外哭泣时,我会边抚摸边对他微笑,说:“没事,勇敢些!”当幼儿害羞时,我会微笑说:“没关系,老师在你身旁!”我以微笑拉近了幼儿心灵交流的距离,让幼儿倍感亲切,所以,教师灿烂的微笑是师幼情感交流的基石。与幼儿交流时,教师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而微笑则是爱的语言,它能照亮所有能看见的人,所以在师幼情感交流中,我们不仅要有爱的目光,还要有爱的微笑。
四、赋以亲情,以“妈妈”的口吻与幼儿建立浓浓的师幼情
小班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着特别依恋和亲近之情,所以我们抓住这个特征,在一日活动中,以妈妈的口吻与幼儿进行交流。如幼儿入园时,会说:“孩子们,来,妈妈亲一亲、抱一抱。”上课时,会说:“孩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好吗?”散步时,会说:“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去散步,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宝贝,小心不要跌倒了。”谈话时,会说:“你有自己的妈妈,陈老师是小朋友在幼儿园里的妈妈,我也会向你们的妈妈一样爱你们,关心你们,你喜欢陈妈妈吗?陈妈妈有很多新书,你喜欢看吗?喜欢听陈妈妈讲故事吗?喜欢玩游戏吗……”这样,幼儿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愿意与老师亲近游戏了,从而对老师产生了依恋之情。
总之,只有师幼间建立了爱,师幼情感交流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互动,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我们顺应幼儿的情感需要,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做幼儿的朋友、知己,建立起浓浓的师幼之情,尽情与幼儿嬉戏、玩耍、畅所欲言吧!
(责任编辑 易 凡)
摘要: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不少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还显得很消极和被动。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师幼互动构建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行为不断改善,不少教师也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还显得很消极和被动。那么,在幼儿园活动中,该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一、创造和谐、愉悦、自由、宽松的互动环境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在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记得在一次音乐《秋天》中,在主题音乐的播放下,我启发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秋天落叶飞舞的样子。我不停地鼓励他们想象、创编,可孩子们总是不投入,有的期待我直接教动作,有的刚要试着创编新动作,可一接触老师的目光反而拘谨起来,结果编出的动作很不理想。在临近下课时,我决定给孩子们一些绝对自由的创作时间,于是我远离孩子的视线。当孩子们发现拥有自己的自由天地时,十分兴奋。他们开始大胆交流,随音乐做出各种随心所欲的动作。有的伸开双臂、头仰得高高的,脚下飞快地旋转;有的双手环抱,闭着眼睛,身体左右摇摆……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真正融入了活动之中。当我再次踏入教室时,幼儿的创作已基本成熟,我适当指导加上幼儿积极配合,这次活动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想。因此,要想进行积极的互动,就要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自由、宽松的互动环境。教师还要重视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与幼儿进行积极、平等的交流互动;同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还应学会用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多给以赞扬和鼓励等肯定性的评价,对存在的行为问题也应该以正面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使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和被支持感,从而产生强烈的互动动机。二、分组教学,减少人数,提供师幼互动的机会在以往的集体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多,教师既要忙于完成教学内容,又要顾及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往往是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在进行分组教学后,减少了活动中幼儿的人数,这就大大提高了幼儿个体与教师的交流频率,为师幼互动提供了机会。如在体育游戏“小小解放军”中,幼儿要进行匍匐爬行的练习。如果全班同学同时进行,由于人数太多,又受活动时间的限制和其他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会影响师幼互动的效果。再有,在语言活动中亦是如此,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抢先回答了,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却失去了思考和解答的机会。分组教学后,幼儿人数少了,无关刺激相对减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并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捕捉到每组幼儿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上一组活动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来指导下一组幼儿,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活动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三、关注幼儿,及时捕捉,创造师幼互动的条件新《纲要》指出,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生互动能否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能否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如在实践活动“泥巴乐”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捏汽车的时候,并没有依照挂图上汽车去捏,而是发挥了一定的想象力,捏出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汽车,捕捉到幼儿这一兴趣点,我们对孩子的创造力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幼儿在得到老师的支持和信任后,活动更为积极了。当然,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指向不能仅仅停留在师幼互动上,还应利用这一时机,隐性指导幼儿,同时促进幼儿师幼互动、境动互动等多向互动。四、调整角色定位,有效引导,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将自己定位于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保护者,从而将幼儿置于被教育、被保护、被管理的地位,形成不对称的师幼互动关系。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点明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师幼互动的目的就是解放孩子,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是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幼儿就会像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这种放任自流,缺乏有效指导,对幼儿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感受最深,在组织幼儿分组练习不同的动作时,如果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结果往往是一片混乱。实际上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发挥互动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分组活动中应认真观察,分析幼儿都比较喜欢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器械,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以此为依据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如在“投掷沙包”活动中,幼儿玩一会儿就厌烦了,看到这种情况后,教师可让幼儿采取比赛的方式,通过记录确定谁是冠军,大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五、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既应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还应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既应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又应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既可采用语言方式,又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有所不同,如有的孩子积极、主动、独立性强,他们能在各项自主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有的孩子被动、依赖性强,常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和帮助;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而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对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行为能力的“求注”幼儿,应多采取赞赏式或评价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向幼儿表示关注,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对能力差、喜欢向老师“求助、求慰”的幼儿,应多采取“帮助式”“照顾式”“抚慰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对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幼儿,宜多采取调解式或讨论式等引导性、合作性的互动方式,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化解纠纷;对情绪低落、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幼儿应多采取激趣式、鼓励式或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使其振奋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总之,教师在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方法,以此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六、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如何正确地面对并尽量缩小师幼互动中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教育上的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一种相对公平。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由于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是合情达理的。但如果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主动交往中,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和歧视,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那么,它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反而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师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才能使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健康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师应热切地关注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回应孩子,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做好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如下:
1、奠定良好师幼关系的情感基础:儿童走向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儿童交往:教育是儿童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
3、教师应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使儿童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
4、对儿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当教师真正关注儿童和儿童的活动时,他就会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儿童的需要和愿望。
师幼互动的介绍:
师幼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广泛的与幼儿和家长、同伴及社会上的他人发生互动;教师除与幼儿互动外,也与幼儿家长、同事及他人发生交往。
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师幼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
师幼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其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与个别幼儿、小组幼儿和全体幼儿的交往,或是与幼儿共同游戏、指导教学、对幼儿表扬鼓励、要求示范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