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塞上听吹笛 高适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答案: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点拨: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的不同才水到渠成(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①炼字角度:高诗一个“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落的合情合理,也漾溢“埋骨岂需桑梓地”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②修辞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③情景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④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这危化解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抒将士心志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思乡悲凉点拨:对手法的分析可以多角度分析,但是注意无论哪一种分析都不能脱离诗句,手法的表现技巧在诗句之中,关键在于抒情
除了比较不同之外,两首诗还可以比较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春夜洛城闻笛》和《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区别为:内容不同、写法不同、情感不同。《春夜洛城闻笛》和《夜上受降城闻笛》都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闻笛的感受,来表达思乡之情。
一、内容不同
1、《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的内容为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2、《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内容为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二、写法不同
1、《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2、《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后两句则正面写情。
三、情感不同
1、《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2、《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
夜上受降城闻笛
》是唐代诗人
李益
创作的一首
七言绝句
[1]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
月下
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
征人
乡思
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
静夜
里,夜风送来了凄凉
幽怨
的
芦笛声
,更加唤起了征人
望乡
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
乡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