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第1张

避免与自己的真实情感接触,称之为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

就事论事、遗忘,都是情感隔离的隔离。情感隔离是无处不在的。

情感隔离,正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隔离时间过长,容易变傻、变麻木、无情无义。所以,既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完全隔离。过度(不足、过多)的情感隔离都是不好的。

个案:听了,悲伤的家庭悲惨故事,有些人在笑。这些人隔离了,笑的人太痛苦了。

老师的处理:“现在有强烈的情绪反差。有的人特别悲伤,有些人特别欢喜”。可以提问:“为什么笑了”,不用和对方说,笑的原因是情感隔离。如果对方没有反应,可以问别人:他们笑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笑嘻嘻讲自己的早年创伤,是隔离的表现。或者,听完伤心故事后,有的人反应是:我小时候很幸福,这也是情感隔离的表现。(从咨询的经验来看,这些人实际可能并不幸福)

精神病人说自己没有病时,是隔离。只有承认自己有病,才可以考虑出院。

不抽烟时骂抽烟的,抽烟的时候特别享受;当了教授就骂教授,是日常生活隔离的表现。

对情感隔离的态度:我们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全部隔离。

反馈1:抑郁症状病人完全隔离。治疗的目标是将抑郁治成焦虑。焦虑了才能感觉的自己的生活。

反馈2: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10岁失去奶奶,特别伤心。15岁失去爷爷没有伤心的感觉。如何解释?所有的眼泪到流到心理,没有表达,是情感隔离的表现。

反馈3:听了一个笑话,别人都笑,自己笑不出来,是隔离吗?具体分析:听不懂感觉没有意思,就不是隔离,当能听明白,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不表达,就是隔离。

反馈4:抑郁症——即使自己体会到别人的感觉的时候,也会停留在自己的感受中。

一、情感隔离的含义

1、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病人的反移情有时候是以情感隔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二、治疗情感隔离的方法

1、理智化

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儿,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理智化用一些从感情上看来较不强烈的说法来思考本能性的愿望,而且不付之于实际行动。观念留在意识之中,而感情却已告消失。理智化包括以下机制:分隔、合理化、仪式性、抵消、补偿、魔术性思维。这些机制之间虽然互相有些区别,但它们往往成群出现。理智化包括为了避免与人发生亲热的感情而对非生物给予太多的注意,或者为了免得表达出内心感情而去注意外界现实,或者为了避免感知整体而去注意无关的细节。强迫思维和行为也包括在内,虽然它们也可被认为是某种形式的内心置换。

2、退行

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广义的退行:指回到一种较早的功能状态。狭义的退行:指一种防御过程,指个体部分/全部地退回到力比多/自我发展的早期阶段,从而避免焦虑。治疗时可以借助固着点来推测退行到哪个阶段。退行虽然避免了所处阶段的焦虑,但会使个体再次体验到所退行到的那个阶段的焦虑——才出虎口又入狼窝。

退行不仅是一种防御机制,也与症状的形成有关,如成年人在面临难以克服的障碍时,常会退行到被保护的情景中而表现出较幼稚的行为。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性。退行,尤其在长期分析或自由联想时更容易出现退行,其典型的表现是对治疗师的依赖。

情感隔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遇到自己难以解决并会使我们陷入焦虑的事情时,使用情感隔离,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获得一种“置身事外”的解脱感。

这是情感隔离的成因和作用。但是,被隔离的情感(事情)不会凭空消失,隔离只是作为一个缓冲的中介,问题总要解决。 

所以,不要过分依赖情感隔离,否则久而久之会养成喜欢逃避的坏习惯。要勇于正视自己的情感,一点一点地让自己重新进入情感之中。关键在于接纳自己。

告诉自己:“焦虑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情感的体验不会降低我的价值”、“我很难受,但事情正在渐渐转好”。注意,情感隔离只是一种工具,滥用是有害的,但也不应视若牛鬼蛇神,合理适度地使用才是健康生活的方式。

序言:有一部分的人在生活中会出现感情隔离的现象,这也是因为心里的情绪非常的复杂,很多负面的情绪包裹着自己,所以遇到了喜欢的人之后,也是不敢大声说出来的,感情隔离的人在遇到了喜欢的人之后,内心也是非常的纠结。其实在感情当中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喜欢的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世界这么大,两个人能够相遇是一种缘分,如果你喜欢的人也刚好喜欢你,那就是百年难遇的一种缘分。有些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和对方只是朋友,但是心里却一直暗恋着对方,不敢说出来,这种心理也是非常难受的。

一、表达出来

如果对方也是喜欢你的,这段爱情,就一定要学会珍惜,如果对方对我们没有好感的话,也是不可能会一直跟我们保持联系的,只要对方还在联系你就说明对方对你是有好感的。你如果想要追对方的话,就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用正确的方式来追求对方,这样两个人也会有共同话题,能够继续的聊下去。

二、勇敢追求

在追求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态度,这样别人才能够感受到爱意,如果不想要放弃这段感情的话。其实每一个人在遇到了喜欢的人之后,心理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有一部分的人很希望能够主动跟对方聊天,也能够希望对方注意到自己,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事件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喜欢的人。

三、喜欢

但是有一部分的人喜欢一个人却是默默无闻的付出,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爱意,但是却任何事情都帮助对方,也是非常的令人感动,因为每一个人的喜欢都是非常纯粹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在遇到了喜欢的人之后都能够大胆的说出来,但是这样也会很容易的错过对方,不管心里有什么想法,如果真的喜欢对方就一定要说出来。

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在情感应激状态的一种防御机制,这种自我保护,就如同我们的身体在感受到外部打击时,会自然而然地护住关键部位,头,胸,而情感在受到强刺激时,会选择逃离,封闭,自欺欺人, 麻木不仁等各种方式以保证不面对意想中的伤害或刺激。

人的精神应激或感受力是有迹可循的,喜新厌旧就是其中之中,楼主所讲述的小说情节,如果小说只是情节离奇,叙事立意无深处可挖掘,那么就只在初看时因新奇而引发短暂关注,之后就会在雷同的过程,乏味的铺排中失去再次阅读的兴趣,而长期浸*在类似的氛围中,开头知尾,就会失去对同类小说的兴趣。这也许就部分解释了楼主所说的无兴趣再读小说的原因,市面上大量粗制滥造的小说,的确令人扫兴,这也是为什么精品之所以被传承的原因所在,深度阅读,每一次都能使读者有新发现,这才是经典的本质所在。

至于创作力,那涉及的因素更多。通常而言,创作来源于感知,重在积累,也就是作者妙笔生花,行云流水是心灵的书写,是生活的感悟,是思想的分享。如果无法感悟,那作品就没有灵魂,无法用语言展现,那只能是私人的珍藏,不能拿来共享。写作,虽然不必非要撕裂自己,爆出皮囊下的小那种批判,但作者自身的感知与领悟就是作品的魂,因而作者自身迟钝或迷失时,作品自然是零乱的。

在浮躁中无意识地随波逐流才是迷失,而能保持自我意识地漂流就是伺机而动,这其间的区别就在于楼主自身是否认清自己。在阅读的代入感同样如是,沉迷式的无法自拔只是书痴,能进能出,物为已所用才是阅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54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