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l)东北都平原民歌支区;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3)江淮民歌支区;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5)闽、台民歌支区;
(6)粤民歌支区;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8)湘民歌支区;
(9)赣民歌支区;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11)客家民歌特区。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 《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区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欧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 成
第一级:
1、花非花 (1=D)-- -(唐)白居易词 黄自曲
2、我爱我的台湾岛 (1=E或F)----- 台湾高山族民歌
3、红河谷 (1=F)---- J卫尔词 加拿大民歌
4、摇篮曲 (1=G)------ 克劳谛乌斯词 舒伯特曲
5、莎丽楠蒂 (1=F)----- 印度尼西亚民歌
6、太阳出来喜洋洋 (1=C)------ 四川民歌
7、康定情歌 (1=G)-------- 康定民歌
8、盼红军 (1=F)------ 四川民歌
9、浏阳河 (1=D)----- 徐叔华词 唐璧光曲
10、剪羊毛 (1=C)------- 澳大利亚民歌
11、摇太阳 (1=A)------- 许军军词 兰斋曲
12、轻轻地告诉你 (1=D)--------- 毕晓世词曲
13、好人一生平安 (1=F)------- 易茗词 雷蕾曲
14、同桌的你 (1=D)-------- 高晓松词曲
15、耶利亚女郎 (1=C)-------- 童安格词曲
基本要求:
第一级为成人初学者演唱的曲目,难度较小,但演唱时要准确地把握好每首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第二级:
1、送别 (1=bE)-------- 李叔同词 (英)JP奥特威曲
2、秋收 (1=F)------- 贺敬之词 张鲁 瞿维曲
3、渴望春天 (1=D)-------- 弗贝克词 (奥)莫扎特曲
4、可爱的家(1=bE)--------- 培恩词 比肖普曲
5、沂蒙山小调 (1=A)------ 山东民歌
6、黄杨扁担 (1=D)-------- 四川民歌
7、南泥湾 (1=G)------- 贺敬之词 马可曲
8、绣荷包 (1=F)-------- 山西民歌
9、茉莉花 (1=bE)------- 江苏民歌
10、放马山歌 (1=D)--------- 云南民歌
11、永远是朋友 (1=E)-------- 任卫新词 刘青曲
12、常回家看看 (1=#C)--------- 车行词 戚建波曲
13、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1=D)------ 李安修词 陈耀川曲
14、真的好想你 (1=D)-------- 杨湘粤词 李汉颖曲
15、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1=C) -------- 阿牛词曲
基本要求:
歌曲的难度略有增加,除了演唱中的基本气息要正确外,演唱时的正确状态要初步形成,演唱的歌曲要基本完整。
第三级:
1、 长城谣 (1=F) ---------- 潘孑农词 刘雪庵曲
2、 问 (1=G) ----------- 易韦斋词 肖友梅曲
3、 二月里来 (1=G或bA) --------- 塞克词 冼星海曲
4、 都达尔和玛丽亚 (1=C或D) ------ 哈萨克族民歌
5、 渔光曲 (1=G) ---------- 安娥词 任光曲
6、 北风吹 (1=G) ---- 贺敬之 丁毅词 马可 张鲁曲
7、 太湖美 (1=C) -------- 任举红词 龙飞曲
8、 小白杨 (1=D) ------- 梁上泉词 士心曲
9、 说句心里话 (1=bB) -------- 石顺义词 士心曲
10、小曲好唱口难开 (1=F) --------- 朱本和等词 张敬安、欧阳谦叔曲
11、祝你平安 (1=E) -------- 刘青词曲
12、幸福快车 (1=E) -------- 徐天词 张宏光曲
13、掌声响起 (1=bB) ------- 陈桂芬词 陈进兴曲
14、请到天涯海角来 (1=A) -------- 郑南词 徐东蔚曲
15、我想有个家 (1=C) -------- (台湾) 潘美辰曲
基本要求:
进一步把握好歌唱的气息,演唱时要善于控制每首歌曲的音色变化,对不同歌曲的演唱风格要有准确的表现。
第四级:
1、 牧羊姑娘 (1=F) -------- 荻帆词 金砂曲
提示:演唱时旋律应流畅、柔美,第一段的情绪略为放松,第二段至结尾部分要有些悲伤、苍凉的感觉。
2、 梅娘曲(1=G)-------- 田汉词 聂耳曲
提示:这首歌曲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在每段结尾又根据歌词内容有所变化。演唱时要细心地体会歌曲中的意境。前两段在急切呼唤音调之后,以细腻委婉的旋律,诉说梅娘和恋人在南洋时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但又笼罩着一层惆怅、隐痛的情感。第三段要表达出梅娘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结束时连续用了两个八分休止,犹如哽噎呜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 月之故乡 (1=bE或F)--------- 彭邦祯词 刘庄 延生曲
提示:这首歌曲采用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连续三次重复而成。旋律优美、深沉,具有浓郁的、古典的民族风格。演唱时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以及各乐段之间的轻响对比,最后结束时要渐慢、渐轻,要把人们带入遐想的空间。
4、 思乡曲 (1=F或G)---------- 瞿琮词 郑秋枫曲
提示:这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歌曲,旋律深沉舒缓,演唱时要把握住深情的基调,注重唱情,以情带声,富有浓郁的思乡之情。唱低音时不要发虚,仍然要保持丰满的气息。
5、 在路旁 (1=F)------- 巴西民歌
提示:这首巴西民歌唱出了一位青年对住在路旁树林中的姑娘的爱慕和思念之情。全曲的气氛孤独、伤感,渗透着巴西传统的、十分典型的忧怨和怀乡的情调。旋律起伏较大,比较流畅,演唱时要把握好节奏、音准。
6、 嘎达梅林 (1=D)------- 内蒙古民歌
提示: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内蒙民歌,全曲节奏舒展从容、深沉有力,基本上保持了一字一拍一音(少数是二音)。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适合男中、低音演唱。演唱时气息要连绵而悠长,同时注意声音的力度和厚度,把“嘎达梅林”这位蒙古族人民的英雄气质表现出来。
7、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A或G)--------- 美丽其格词曲
提示:这是一首内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歌。全曲简洁、凝炼,只用了短短的十六小节、两个乐句构成单乐段的结构形式,每一个乐句的结尾都采用了长音,更增添了一份情思。音调吸收了蒙古族的民间音乐素材,似马头琴在深情地歌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唱起这首歌,就像回到了广阔无垠的草原,要唱得舒展、自然、悠扬、饱满而高亢嘹亮。
8、 人说山西好风光 (1=F)--------- 乔羽词 张棣昌曲
提示:这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插曲。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它吸取了山西民歌、山西梆子的音乐素材,富有独特的山西风味。演唱时要用婉转、甜美的音色,气息舒缓、流畅。
9、 映山红 (1=bB)-------- 陆柱国词 傅庚辰曲
提示:这是**《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具有浓郁的山歌风格。演唱时要运用好头腔共鸣,声音甜美、圆润、明亮。
10、牧马之歌(1=G)--------- 石夫词曲
提示;这是一首男声独唱歌曲,旋律健美而豪壮,富有舞曲特点,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歌曲吸取了冬不拉的音调和民间音乐中双句反复的乐段结构形式。演唱时要流畅、轻快、声音明亮。
11、橄榄树 (1=F)------- 三毛词 李泰祥曲
提示: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歌曲。通过对橄榄树的向往和思念,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歌曲主题鲜明、旋律优美动人,表现了现实中殷切的、缠绵的、刻骨铭心的期待和盼望。演唱时声音要婉转细腻,气息连贯;高潮处不用太强的力度去唱,以保持歌曲的整体完整性。
12、跟着感觉走 (1=F)--------- 陈家麓词 陈志远曲
提示: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曲。带有爵士风格。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节奏特点。
13、懂你 (1=A)------- 黄小茂词 薛瑞光曲
提示:这是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演唱时,感情要真挚,要用心去唱,寻找一种酸楚的韵味。唱高音时要饱满、自如、到位。
14、大约在冬季 (1=A)---- 齐秦词曲
提示: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演唱时注意切分音的准确把握。
15、爱你在心口难开 (1=C)--------- 杰瑞·埃利森 桑尼·库尔迪斯词曲
提示:演唱时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音准、音色的变化要把握准确。
第五级:
1、 美丽的孔雀河 (1=D)---------- 瞿琮词 郑秋枫曲
提示:演唱这首歌曲时,气息要控制好,音色表现平稳、准确。
2、 玛依拉 (1=E)------- 哈萨克族民歌
提示:这是一首著名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是哈萨克族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她开朗活泼,善于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这首歌用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的旋律,描绘了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演唱时要活泼、热情、欢畅,高音要嘹亮、饱满有力。
3、我亲爱的 (1=bE)-------- (意)乔尔达尼曲
提示:这是一首意大利古典歌曲,也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小咏叹调。旋律委婉感人、流畅率直,加上安静、平稳的节奏,使这首短歌具有女性柔美的性格。此歌已成为每一个声乐学生的必唱曲目。
4、尼娜 (1=bA)------- (意)盖伦齐渥·文钦佐·强姆比曲
提示:这是一首母亲痛悼亡女的哀歌,用西洋典型的旋律小调写成。演唱时速度较为缓慢,音色强弱控制得当,充分地表达出母亲痛悼亡女尼娜的悲痛心情。
5、我的祖国妈妈 (1=bE)------- 梁上泉词 施光南曲
提示:这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演唱时,感情要投入,并注意节奏的强弱变化。
6、燕子 (1=bB) -------- 哈萨克族民歌 吴祖强编曲
提示:这首歌以巧妙的拟人手法,生动地寄托了年轻人对恋人深深的思念。歌词简短,旋律婉转而缠绵。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圆润和连贯性,最后的“1”要十分清晰地延长,余音袅袅,随风飘去。
7、在那遥远的地方 (1=bA或G)------ 哈萨克族民歌 王洛宾改编
提示:这是民间音乐家王洛宾先生根据哈萨克人的哼唱记忆、整理的一首商调式哈萨克风格一段体民歌,也是一首较为宁静、内在情感浓郁的情歌。演唱时要朴实、深情而不浮夸,音色要柔和平稳,声音饱满,彷佛在向远方的恋人诉说爱的衷肠。
8、桂花开放幸福来 (1=G)--------- 崔永昌词 罗宗贤编曲
提示:这是根据贵州布依族“客歌”《桂花开放贵人来》改编的民歌,是一首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抒情性很强的艺术歌曲,适合女高音演唱。演唱时要咬字清晰、语调亲切,要特别注意每句歌词后的衬词“哎”所表现的浓郁的贵州民歌的风格,充分地表达了兄弟民族对党、对毛主席和解放军的无限热爱和感激之情,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9、翻身农奴把歌唱 (1=G)---------- 李坤词 阎飞曲
提示:这是纪录影片《今日西藏》的主题歌,由著名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首歌曲歌词简练、旋律婉转悠扬,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演唱时要唱得优美、流畅、宽广、真切,音色统一、上下贯通,把藏族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情表达得十分透彻。
10、槐花几时开 (1=F)--------- 四川民歌
提示:这是流传在四川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歌词只有四句,语言纯朴生动、富于想象。旋律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旋律随着歌词内容的发展和感情的起伏而变化,有很强的表现力。演唱时气息的运用以连贯、流畅为主,但连中带跳,具有弹性,使气息活动弹跳力强,控制声音轻巧灵活,使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1、涛声依旧 (1=A)------- 陈小奇词曲
提示:这首歌的歌词是借鉴唐诗《枫桥夜泊》而创作的。旋律婉转优美,内涵丰富。这首歌虽然没有很复杂的节奏,但演唱者若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也是难以唱出这种细腻、深沉、委婉、温柔的情感和意境来的。注意气息运用得当,尤其是结尾要处理好。
12、东方之珠 (1=D)----- 罗大佑词曲
提示: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曲,也深受群众的喜爱。此曲内涵较深,注意情感的把握,咬字清晰,三连音要唱得准确。
13、我的未来不是梦 (1=D)-------- 张雨生词曲
提示:演唱这首歌唱时,要调节好气息,高音要控制好,不宜喊叫,整首歌曲要充满激情,唱出斗志。
14、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1=D)------------ 洛兵、丁原词 周迪、丁原曲
提示: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感情的投入和节奏的准确把握。
15、爱的奉献 (1=A)----- 黄奇石词 刘诗召曲
提示:这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它唱出了人类宽广、博大之爱。第一段要唱得柔情一些,要强调几个“这”字;而后的几个切分音,一定要唱好。第二段从“啊”开始,气息要下沉,声音要拉宽,要唱出气魄,气息要通畅;紧接着就是歌曲的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的四个“啊”,一个比一个高亢,声音要保持住力度,尽量延长,把动人的召唤表达得淋漓尽致
======================================================================
以上资料参考下,一般常用曲就可以达到5级。
百度搜索playue。玩乐团风骚哥全程手打,给不给分无所谓,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槐花深一寸
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
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一样的甜。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打嘴不丢。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嘴福,把槐花当正餐吃的。
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作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其它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周礼·秋官》中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作镇城之树的吧。
傍晚时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是渐渐加深的,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候,赏花变得纯粹,周遭的黑暗做了底子,槐花的白,跳跃出来,是黑布上绣白花。
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什么都没有想。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
微笑。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歌里唱:“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
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他们走过我身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人家在看什么呢?”一个答:“看槐花呗。”一个说:“哦,槐花开了呀。”一个笑答:“是啊,开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
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
风吹,有花落下来。我捡一串攥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白。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
四川山歌是四川的劳动人民在山上砍柴、行脚走货、农用耕耘劳动中,为抒发情感、消除疲劳、传递情意而编的民歌。
四川民歌常在户外歌唱,去点多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大多为即兴创作,并且具有纯朴充沛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四川山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歌曲的一开头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并且表达尤为强烈,如:《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出来的第一个音就是全曲的最高音,且歌词率真、质朴,反映了人们外出劳动时的喜悦心情。
四川西部地区地势多山、丘陵、高原交通不便,因此在这里自由、悠远而绵长的山歌随处可见,同时这里又是个民族分布的地区,有着个民族的山歌特色,四川民歌无论是在歌词上,还是在曲调上都体现了四川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具考证,川南山歌《槐花几时开》的曲调最早流行于明、清时期,以描述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生动、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语言淳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听起来格外甜美,其曲调充满了隽永的诗情画意,令听者不由得回想起四川宜人的风格景色。湍急的江水,江边陡峭的崖壁和深幽的崇山峻岭接历历在目。
民歌:
《清早起来大太阳》、《太阳出来喜洋洋》、《摘葡萄》、《下田薅秧排对排》
《康定情歌》大概是流传最广的四川民谣。1952年中国康藏青年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康定情歌》荣获银质奖章。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推出的唯一一首中国民歌也是《康定情歌》。
这首歌,其实是先在康定藏汉群众中自由传唱的,它当时不叫《康定情歌》,而叫《跑马溜溜的山上》。跑马山当初也并不叫跑马山,叫仙女山。一位老人说,他们十几岁时在康定听见的《康定情歌》是这样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会当溜溜的家来会为溜溜的人……”
40年代初,音乐人吴文季来康定采风,他记录整理了《跑马溜溜的山上》的原始词曲。后来,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专的教师江定仙将这首民歌精心编曲整理出来,后由当时著名的歌唱家喻宜萱在南京演唱,从此此歌走向全国。
歌词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地好哟
二来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地求哟
《采花》
这首民歌是流传于四川的传统小调。歌词用纯朴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年中每个月开什么,使人们从中得到生活和生产知识﹐富有趣味性。
这首歌是一首并置型三句体结构的歌﹐它的第二句旋律开放﹐采用了一个大的弧型﹐感情起伏比较大﹐与第一句的回返式旋律进行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不稳定的结构功能﹐第三句比较收拢﹐较稳定﹐欣喜的心情表现的比较内在﹑隐约。
歌词
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二月间采花花哟正开,二月间采花花哟正开。
三月里桃花红哟四海,四月间葡萄架哟上开,四月间葡萄架哟上开。
五月里石榴尖哟对尖,六月间芍药赛哟牡丹,六月间芍药赛哟牡丹。
七月里谷米酿哟成酒,八月间闻着桂哟花香,八月间闻着桂哟花香。
九月里菊花怀哟里揣,十月间松柏人哟人爱,十月间松柏人哟人爱。
冬月里腊月无哟花采,霜打的梅花遍哟地开,霜打的梅花遍哟地开。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们为表达对红军的爱戴和盼望红军早日到来﹐为他们解脱苦难﹐推翻黑暗的统治﹐解放家乡的心情﹐他们在原曲调上重新填了词﹐并将原来的歌名《采花》改为《盼红军》。歌词如下:
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
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红军就哟要来,四月间红军就哟要来。
七月里谷米黄哟似金,造好了米酒等哟红军,造好了米酒等哟红军。
九月里菊花抱哟在怀,红军来了给哟他带,红军来鲜花给哟他带。
青枝绿叶迎哟风摆,红军来了鲜哟花开,红军来鲜花遍哟地开。
《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是一首四川山区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山歌。歌中表现了砍柴小孩迎着朝阳﹐拿着开山斧﹐挑着扁担﹐翻山越岭﹐边干边唱﹐乐观开朗的情景。歌词通俗纯朴﹐富有四川地方特色。曲调高亢﹑明快﹐富有活力。两者结合紧密﹐有着浓厚的地方风格。歌中多处运用了山区赶猪牛的"罗儿"﹑"欧郎罗"的吆喝声及锣鼓声"郎郎扯---光扯"的象声词作衬词﹐增加了这首歌的欢乐气氛。
迎着阳光清晨,万物在太阳慷慨普照下体现一片盎然生机,喜气洋洋,令人振奋,带来一天好心情。“太阳出来口罗喜洋洋口罗朗口罗,挑起扁担朗朗脆咣脆上山岗口罗朗口罗……”四川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建设自己的新生活而热情地劳动着。
歌词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罗啷罗,挑起扁担啷啷扯光扯,上山岗哟啷罗。
手里拿把锣儿,开山斧罗啷罗。不怕虎豹啷啷扯光扯,和豺狼哟啷罗。
悬崖陡坎罗儿,不稀罕罗啷罗。唱起歌儿啷啷扯光扯,忙砍柴哟啷罗。
走了一山罗儿,又一山罗啷罗。这山去了啷啷扯光扯,那山来哟啷罗。
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罗啷罗。不愁吃来啷啷扯光扯,不愁穿哟啷罗。
《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实际上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年代久远,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
据宜宾市音乐工作者龙厚仁研究,它的曲调采自宜宾地区一种被称作“神歌”的山歌歌腔。这种歌腔,过去是川南农村大户人家婚葬、祝寿、敬神时,请一批民间歌手来家里演唱的。几经演变,其内容已完全脱离婚葬、祝寿、敬神的束缚,而常以一些幽默的词句、腔调来反映农民生活和思想感情。《槐花几时开》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
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
手把栏干(啥)望郎来(哟喂)。
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
我望槐花(啥),几时开(哟喂)。
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 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
著名的老一代川籍歌唱家,每到全国各大城市开独唱音乐会,都把这首家乡民歌作为“压台” 曲目。往往一经开唱,不再唱一、二遍是下不了台的,可见这首经典四川民歌的无穷魅力!
《摘葡萄》
这是四川川东的一首山歌。在西南地区内,与云南、贵州山歌相比,四川山歌更多具有汉族音乐较单纯的本色。四川山歌的曲调比较挺拨、坚韧,尤如那里的山光水色,并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传统。这首川东的《摘葡萄》就是典型的一例,它含蓄、幽默地表达了恋人的单相思之苦,同时又表现出四川人的爽朗和豁达的性格。
歌词
那山没得这山高,这山有一树好葡萄;
我心想摘个葡萄吃,人又矮来树又高。
那山没得这山高,这山有一树好花椒;
我心想摘个花椒尝, 麻乎麻乎啷开交。
“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距今2000年前的汉代文学家刘向在他的《战国策》中这样描述过四川。从此四川在中国独享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看不完的民族风情,听不够的四川民歌……“天府之国”的含义在这里无限延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