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声音的美感(一)

第七章:声音的美感(一),第1张

第一节:声音的六个因素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详细的理论分析,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头脑中的困惑,是为了获得学生对教学训练的信任,只有靠不断的训练和调整,才可以让我们的歌唱水平真正获得提升。

        在整个教学课程当中,几乎每一节课都不断的在强调声乐训练不是为了学习和掌握自己从未拥有的某些技术和技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声音和歌唱能力,而是要通过学习,调整自己的状态,消除掉自己的怀疑,让自己身心的投入于歌唱当中。学习的过程,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减法,减少多余的动作,减少多余的想法,让声音的本质展现出来就是最美好的声音,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创了一个全新的完美的声音,而是为了发现自己,发现一个原本就具有优秀歌唱能力的完美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每个人对美的评判都不同,但真正的美是可以获得所有人的共识的。

      在生活当中,真正的美是不用伪装的,那些真正漂亮的女孩子,即使不用化妆也依然显得非常美,真正的美食一定需要非常好的原料,同样,声乐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妙的歌声,于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时刻要关注音色的美感,因为没有好听的声音就无法获得美妙的歌声。

      音色的美感并不是通过发声的技术和技巧获得的,我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什么是美的声音,其次是我们如何能够做得到。那我们了解了,发出好听的声音需要什么因素,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学习和训练,只不过这个训练的过程一定不是通过某些技术获得的,大家一定要记得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学习就是对人的一种自我的改变,我们一定要明白,无论多么美的声音,我们都天然具备,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这种声音,也可以说是因为生活的经历,我们发不出这种声音了。我们不是通过学习一种方法来创造出全新的生意,而是我们会发现,我们原来就有这种声音,于是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改变的过程,这种改变不是说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技术,通过技术来实现某种能力。那些技术本身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学习那些技术技能,看到了自己的各种情况,并通过调整思想的角度和方向来找到答案。

        一个好听的声音基本上涵盖几个要素,第一是通透,第二是纯净,第三是圆润,第四是松弛,第五是明亮,第六是流动。不过我们在歌唱中,我们的声音具备了这六个特点,我们就会发出非常好听、非常优美的声音。实际上,很少有人在歌唱当中能够完全做到这六个因素,即使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训练,我们也只能逐渐接近这六个因素所形成的状态。

        我们无论跟什么样的老师,学习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学习歌唱的基本过程,只是一种改变声音的过程,就是让我们不好听的声音变得好听了,这是学习声乐的基本点。不是我们学习方法之后,我们的声音掌握了多少技术技能,而是声音变美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生命过程中学习的技术,本身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声音接近并达到这六个因素的标准。

        通透的声音:就是指声音通道畅通,声音有力量和呼吸的支撑,声音从听觉上不堵、不憋。

        纯净的声音:就是指音色的质感,声音就如同纯净的水一样。

      圆润的声音:就是指声音的饱和度,既不尖利刺耳,又不松散懈怠,就像做人一样,既要有胸怀,又要有眼界。

      松弛的声音:就是指声音轻松自如,没有紧张僵硬的感受。

      明亮的声音:声音洪亮清晰,具有非常好的共鸣特点,也具有非常好的气势和表现力。

      流动的声音:声音充满感情,色彩变化游刃有余。

第二节:六项技术的训练原理

        下面我们将以技术的角度,对声音的六个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1通透和纯净的声音 

      强调通透的本身不仅仅是声音,比如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络的通畅,中医理论中,很多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不通畅造成的,于是很多治疗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身体经络通畅的问题。训练也是如此,一个声音不通畅的时候,人声音通道有堵塞,唱的人不舒服,听的人也不舒服,自然声音就没有什么美感。

        为什么我们听到不通畅的声音,会觉得不好听呢?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简单的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幼小的时候都会招人喜欢,当时做事也是如此,都喜欢简单,而没有人喜欢复杂,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样的,当我们变得复杂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看出来很多事,但我们要明白所谓的看穿就是绕,复杂的人就是相互绕来绕去,如果你能够看明白对方是怎么绕的,就说明你比对方还要复杂。都喜欢孩子,就是因为孩子简单,简单都透明,我们看孩子的眼睛总是透明的,动作也很直接,表达的所有内容也很直率,不单是孩子,所有的动物在小的时候也都很可爱,就是因为他们单纯幼稚的特点就是很直接很通透,通透本身来讲并不是什么技术,也没有什么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声音更通透,技术一定是绕,只能让我们的声音更不通透。

      我们听到的很多专业的演员,声音是很通透的,这是因为首先具有歌唱天分的人,大多性格就是单纯直率,具有强烈表现欲望的人,这样性格的人本身头脑就没有那么复杂,所以在生活中,性格直率、表现力强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歌唱的技术,也依然可以发出通透明亮的声音来。

      另外,声乐学习是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排除周围的干扰,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当中,这种专注状态就会让我们在人变得更加简单,而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不够专注,不够用心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不容易发出通透的声音来。

        另外,声乐老师教授的一些方法本身,其训练的结果也是为了获得通透的声音,比如在声音训练中,老师一定会强调,呼吸的支持以及力量的支点,而这些声音技能掌握的本身就容易形成通透的声音。我们在发声基础训练中,第一步就是用最大的力量收腹呼气,不断冲击高音,打通声音,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通透的声音。

      正是一个学生在音乐学院本科的时候,他学的专业是声乐表演专业,等到上研究生的时候他就改成了音乐学专业,等工作之后,他就改行做行政管理,不搞专业了,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的性格非常理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固执的性格以及纠结的思想,使他很难获得通透的声音,学习过程中总是出现很多问题,而实际上那些问题大多都是他自己想不开、想不明白造成的,他越学专业能力越差,也就只能改行了。      学习声乐跟学习乐器有很大的不同,乐器学习是我们的身体对乐器进行操作的过程,需要大量重复的、枯燥的动作,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器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性格, 只要肯花时间去练习,在学习上就会获得进步。声乐学习不同,因为我们需要使用的乐器就是我们的身体,这个乐器还非常不稳定,由于受到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于是,学习声乐,就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一些动作就可以获得进步的。比如我们学习舞蹈的时候,即使我们没有任何的基本功,也没有任何的艺术修养,甚至动作笨拙僵硬,可只要我们不断的模仿和练习,就可以有模有样把舞蹈跳下来。

        声乐学习不一样,应该说声乐学习,就是我们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的过程,甚至说世界上就没有比对自己的控制更难的事情了。于是,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最努力的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学生就会获得最大的进步,很多人往往学习了十几年几十年,依然没有明显的进步,这些年已经遇到无数这样的例子。

      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在几年前,一位朋友约了两位文工团的专业演员在一起交流唱歌,这两位文工团的演员大概50多岁,当邀请其中一位演员唱歌的时候,他的表现让我们目瞪口呆。他先解释说今天的状态不太好,需要练习一下,开开声,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它的状态依然调整不过来,结果最后连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下来。要知道,他从事这个专业已经几十年了,还依然如此。

      这也是声乐学习具有特点的地方,无论你多大的年龄,无论你投入声乐学习有多长时间,也无论你的天分和基础如何,也可能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就超越许多人,也可能你耗费一生的努力也依然一无所获。

      所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如何掌握发声的技术,更需要重视的是人与声音的关系,如同声音的六个因素一样,场面看,我们是要通过学习一些发声的技巧来达到声音的六个因素,实际上是调整我们人的状态,让我们人的状态达到这六个因素。于是,说通畅的声音的前提就是需要我们呈现简单通透的状态,人简单了,声音也就通了。

        声音的纯净度与声音的通透度密切相关,我们想获得一个通透的声音,需要一个简单的状态,简单通透,就意味着声音没有阻碍的发出来,通透和纯净就如同是事物的量和质,通透的声音就如同一个性情直率的男人,充满力量,但缺少细腻的质感。纯净的声音,就如同一个温婉的少女。充满质感,但缺少冲击力。

      通透的声音是通过肌肉力量推动出来的,而纯净的声音则是通过神经力量控制出来的,没有冲动的力量,就不会获得通透的声音,没有小心细腻的感受,就不会获得纯净的声音。这两种声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就如同真声和假声一样,单独存在总有缺憾,只有双方合一才会完美。

        现实总是充满灰尘,社会总有肮脏,只有想象和理想当中才会有完全的纯净,可没有人脱离现实,完全活在理想当中,生活,就是现实与理想的撞击。声音也是如此,完全纯净的声音,缺少张力,完全通透的声音,没有细腻,只有将这两个声音融合在一起,才可以获得完美的声音。

      一个纯净的人,当然会发出纯净的声音,只有在我们幼小稚嫩的时候,才会天真纯净,所以童声的音色永远是那么干净,那么纯洁。于是我们要提高音色的纯净度,就是要找到童年的状态。前面已经给大家介绍了,肌肉力量和神经力量的基本训练方式,实际上,通过提高神经系统的控制力,就可以提升音色的纯净度,如果我们拿真声和假声去比对,就会发现假声要比真声应有更好的纯净度,于是,我们如果想获得通透的声音,就是需要用真声打通声音通道,如果我们想获得纯净的声音,就要提高我们假声的的控制力,准确的说,通畅的声音是一种力量,纯净的声音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歌唱状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通过训练呼吸和力量的支点来获得通透的声音,通过提升神经力量的歌唱状态、假声以及训练断音来提高声音的纯净度的。

2圆润和松弛的声音

      如果以人的角度说,圆润就代表圆滑,我们不要以贬义的角度看待圆滑,所谓的谦逊、容让、隐忍、大度不都是圆滑的一种特征吗?

      如果说通透和纯净的声音,就是一种直白的、单纯的童声,圆滑的声音,就是在童声的基础上,加入了成人的声音状态。

      在歌唱过程中,好听的声音都会有颤音,可当我们欣赏童声的时候,就会发现童声是没有颤音的,其实颤音就是一种声音的震动。从物理学的角度声音就是一种波,波就是处在不断运动的状态当中,这个运动就形成了震动的特点。不同的声音,声波的震动幅度是不同的,越粗的声音,声波的震动幅度就越大,越细的声音,声波的震动幅度就越小。也就是说童声不是没有颤音,是因为童声的声音非常纤细,颤音音的幅度非常小。而我们听到成人的声音会有颤音,是因为成人的声音越粗,声音的振幅越大,颤音也就越明显。

        我们在前面介绍了如何打开喉咙,而打开喉咙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圆润的声音,同时打开喉咙也会增强声音的颤动能力。打开喉咙的目的就是增加了声音的圆润度,就是把声音的声线变粗一些,随着声音声线的变粗,声音的表现力就会更加丰富。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初学者在歌唱的时候,是完全发不出颤音的,但是很多学生把学习颤音当成了一种声乐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声乐技能,实际上颤音就是跟声音的圆润和松弛有关系。

        声音的松弛是一种听觉上的感受,因为如果声音变得直白僵硬的时候,就缺少了声音的灵活性,就会影响音量的变化以及音色的变化,也会影响情感的表现。实际上,松弛的声音,就必须有松弛的歌唱状态,僵硬的身体,就会发出僵硬的声音来,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了,歌唱的过程就是付出的过程,是必须付出力量才能获得很好的声音,付出的越多获得的声音也就越好。而用力的本身就不可能放松,所以我们所强调的松弛,不是懒散无力的歌唱状态,而是恰到好处的发力状态。所谓的恰到好处,就是指发声的力量被全身分担,不会因为某一部位减少力量,造成声带和喉咙更大的负担。从松弛的本身,就是一种发声的基本方法和状态,只不过,在声乐教学中,由于许多老师不太重视身体协调性的训练,造成从学习初期开始,声带喉咙就负担过重,整个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不断解决声带喉咙放松的过程,而按照自然声乐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所有声带喉咙的紧张,都不是通过放松来解决的,而是要通过提高其他身体部位的力量,注意全身协调性歌唱状态来获得的。

      圆润和松弛的声音,就是在打开喉咙,保持声带喉咙放松状态的基础上,发出来的具有颤音和丰富表现力的声音。

        在具体的训练当中,打开喉咙的训练一定要非常谨慎,喉咙打开的状态一定要与身体状态性格以及歌唱的风格相吻合,否则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声音问题。而颤音的幅度与打开喉咙的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喉咙打开的越大,颤音的幅度也越大,喉咙打开的越小,颤音的幅度也就越小。声音越是明亮,声线越是纤细,颤音的幅度就越小,声音越是宽阔,声线越粗,颤音的幅度就越大。同时,声音越粗,颤音幅度越大,音乐的表现力和张力就更强,声音越高,越细,颤音的幅度越小,声音的明亮度和穿透性就更强。这两种声音状态,没有好坏之分,各有优势,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情感表达,就需要不同的歌唱方式和方法。

      通透和纯净的声音是一种释放的状态,圆润和松弛则是一种控制的状态。

        在生活当中,我们都喜欢谦逊、温婉、隐忍、大度的人,因为日常交往中,他们会展现出非常巨大的控制力和忍耐力,同样,如果我们想获得圆润和松弛的声音,就需要身体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

        无论是打开喉咙,还是声音的支点,都是一种力量的控制,在歌唱当中,我们需要声音具有稳定性,而稳定的声音是需要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情绪和身体力量的稳定才获得的。力量的稳定我们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的,只要我们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歌唱姿态,身体的力量就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的稳定,就是要通过对呼吸的控制来获得的。应该说情绪就是呼吸,情绪的变化就会造成呼吸的变化,如果我们的呼吸状态是稳定的,也就等于我们控制了情绪的稳定性。在训练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获得胸部的力量支点。

      我们深吸一口气,并且保持吸气状态不动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胸口有一种压力,也就是憋气的感觉,其实这就是胸口的力量支点。

      在歌唱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不断的呼气、吸气,在呼吸的过程中,身体就会处在紧张-放松-紧张-放松的状态当中,当身体紧张的时候,也就是身体在发力,这时候胸口就会有憋气的感觉,也就是腹部的力量传递到了肺部,而发声的过程,就是肺部在释放这种压力,当肺部的压力释放结束,我们就会感受到气息没有了。

        如果我们是以这样的状态在歌唱,就会出现身体力量支点不断变化的过程,也就是当我们吸气的时候,力量的支点在腹部,当我们呼气的时候,力量的支点在胸部,甚至也会出现低气的时候,力量的支点在胸部,呼气的时候力量的支点在腹部的情况。换句话说就是歌唱过程中,我们力量的支点不断在变化。力量支点的变化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因为力量的作用是支撑呼吸的,支点的变化就会造成呼吸位置的变化,而在听觉上就会出现声音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很多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声音位置的不稳定,是由于力量支点的变化造成的。

        这种声音位置不稳定的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常见,甚至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也会偶尔出现声音位置不稳定的情况,力量的支点变化是由于呼吸的变化造成的,而情绪的变化也会影响呼吸的变化。于是,无论是我们的情绪还是呼吸,只要控制不好,就会出现声音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我们在训练神经力量的时候,做过这样的练习,就是高抬腿,轻落步,以此训练来提高神经的紧张度,而神经的紧张度也就是神经的力量增强了,就会提升假声的能力以及声音的质感。而神经紧张的生理特征就是呼吸变得紧张急促,有一种身体向上提起来的感受,而实际上,神经紧张的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控制,如果我们能够稳定神经力量,就等于控制了情绪。而神经力量变化的特点,就是我们会感受到身体内部的提落变化。

        当神经紧张的时候,身体就会向上提气,这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胸口的压力,这种状态与胸口力量支点的状态是一样的,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胸口力量支点的状态,就可以解决情绪、呼吸以及声音位置的稳定性问题。

      在自然声乐教学法训练的过程中,解决声音位置稳定,以及提高情绪和呼吸控制的训练方法,就是呼吸保持法。就是让学员深吸一口气,当感受到胸口力量支点之后,保持收腹吸气的状态,同时运行各种动作,包括行走、朗诵、弯腰、说话,甚至歌唱,在这个过程中,要一直保持收腹吸气的状态,在说话、行动或者歌唱之后,再放松腹部将保存的气息呼出,如果这时候发现腹部已经放松,或者保存的气息已经在过程中释放掉,就要不断的练习。

      这个练习要不断持续的进行,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胸口力量支点以及声音位置的稳定问题,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声音的控制能力和情感能力。

        这是自然声乐教学法的第二项最重要的训练内容。

3明亮和流动的声音

        通透的声音本身就是明亮的,获得这种明亮的声音,是要消耗我们大量的身体力量的,而且这种声音的亮度是有限的。

      我们的身体结构中存在很多腔体,包括头腔、口腔、鼻腔、胸腔等等,我们已经知道声音就是波,波是可以通过空间进行反射的,声音进入到任何一个空间内,都会在空间内部形成声波的不断反射,我们称之为振动。而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声音在腔体内形成的振动,我们就叫共鸣。

      只要我们的声音是通透的,我们的声音本身就是带有共鸣的,只是由于声音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声音共鸣也不同。最明亮的声音,也就是所有共鸣腔体同时震动发出来的声音,这个道理就如同说我们在一个房间里大声的喊,声音也会传导到其他的房间,甚至在其他的房间也会形成振动。

      流动的声音,就是充满情感和表现力的声音,我们从感性的角度说,情感就是一种感受,在歌唱当中,情感的变化会引起声音的变化,情感就是通过音量的大小,真假声比例的调节和变化产生的,于是,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声音的一种融合力,是通过混声并不断变化形成的流动性。

      歌唱表达的是情感,应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比方说一个人在家里跟爱人说悄悄话,在走路的时候跟好朋友聊天,单位跟领导汇报工作,很显然这三种状态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如果跟爱人聊天的时候,跟爱人像跟领导汇报工作一样距离很远,说话就会比较生硬,就很容易在沟通中发生争吵。可如果跟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两个人都快嘴对嘴了,好像也没法汇报具体的工作了。距离的变化,会影响沟通内容的变化,也会影响情绪的变化。于是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通过距离产生情绪变化的歌唱状态。

      声音的美感,最重要的是专注,当我们急需专注的投入到歌声状态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不会发生,我们也不会紧张,也不会较劲,我们性格中的那些影响声音的因素也体现不出来了,因为真正影响声音因素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大脑在不断思考的时候,大脑在不断进行控制的时候,就会造成声音因素的变化。所以在歌唱当中最美妙的声音就来自于我们没有思想,我们没有思想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释放我们的情绪和感情,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出现最好的声音。

        专注的投入歌唱状态,就会被音乐的情感所带动,而音乐表达情感的手段是通过旋律的变化、声音的色彩、节奏的变化、律动等多种方式进行的,真正专注的歌唱状态,身体会随着音乐的节奏产生律动,表情会随着音乐的色彩和情感发生变化,所有音乐的情感的变化都会在我们身体的表演姿态中体现出来,同时身体内部的各部分发声器官依然稳定运行的,只有这样的状态,才是真正的专注的状态。专注的状态,绝不是凭着感觉或者某种神态的模仿就可以做到的,要么我们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学习当中,不断的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用全部的时间经历去钻研、去学习,通过这种长时间的磨练,来改变个人的状态,慢慢的形成专注的歌唱状态。要么,我们就通过学习训练的手段,将所有形成专注状态的各种因素进行不断的练习,通过不断的训练,让我们逐渐接近专注的歌唱状态。

      我们需要训练身体的节奏感以及律动感,也需要不断的加大身体力量对声音的支撑,已获得充满感情的歌声,还要训练身体各个部分的情感表达的能力,比如口、眼、鼻、眉等等,更要训练自己对音乐情感的感知和敏感度,通过这些训练,我们就会逐渐接近专注的歌唱状态,获得流动的、充满感情的歌声。

      关于共鸣以及节奏,律动,表情等训练,在随后章节有详细介绍。

学小动物叫:游戏目的:丰富宝宝的听觉感受,并刺激其听觉的良好发育。

所需道具:放音机。

跟我一起这样做:1.家长录一些小动物的声音,如小狗的叫声、小猫的叫声、小鸟的叫声等。

2.然后逐一放几遍给宝宝听,并让宝宝模仿这些声音。

3.也可以放某一种小动物的声音,然后让宝宝猜一猜这是哪一种声音。

游戏延伸:宝宝熟悉游戏之后,家长可以放任意一种声音,让宝宝听听,并让其猜测是哪种小动物的声音。

游戏提示:可以让宝宝听一听真实的小动物的声音,加强其对动物声音的印象。

听听专家怎么说:在模仿各种声音的过程中,宝宝的听觉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并对熟悉的声音格外敏感。另外,这个游戏也能激发宝宝对各种动物以及其声音的兴趣,有助于宝宝更好地观察和注意周围的各种声音。

1口才训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艺术素养,优雅大方的气质和成熟的心理素质,使其待人接物更从容、更自然。

2口才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3口才训练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胆量,克服孩子的恐惧感,使孩子不再内向、胆小和害羞。

4口才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脑协调能力。

5口才训练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积极的处事心态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使孩子心理更健康,更阳光,更可爱,说话更具幽默感。

6口才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想法更新颖。

7口才训练可以增进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更融洽,人际关系更和谐,幸福指数更高,更可以使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

口才训练的意义_口才的意义

2口才的意义

学习口才,掌握说话的技巧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什么)销售、培训、演讲、辩论……这些都是你可能想到的答案,但是交流沟通过后的结果能顺利达到你的目的吗

很显然,口才分很多应用的场合,对应着不同的目的,比如说用来做演讲、做培训、做销售、做闲聊、做泡妞、做辩论……可以说五花八门,你知道,人跟人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交关系,当然语言也就是口才也就相应承担着不同的交流沟通作用,了解了口才学习的目的有什么意义呢

是不是很多情况下是目的与结果背道而驰比如你拼命用你学到的口才技巧去推销产品,结果对方对你爱理不理,或敬而远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参加各种培训、自己专研学来的口才技巧,怎么就卖不出产品,或者说服不了别人

这个问题是废话吗我没那么无聊,在问题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更核心的问题,现在我就来为你解析

意义就是,根据不同的交流沟通意图,你得选择不同的交流沟通技巧,也就是说口才根据交流目的的不同需要区别使用,所以如果你用泡妞的口才技巧去做销售,或者辩论的口才技巧去做销售,那不失败才就怪了,反过来说,如果你就是想发泄下心里的闷气,那么用辩论的口才技巧去招呼对方就正合适,这就是口才学习目的的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意义。

3口才的意义口才的作用

一、口才的份量: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美)戴尔

二、美国人的三大法宝

美国人认为,赖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是:

二战时期:口才、金钱、原子弹

六十年代后:口才、金钱、电脑

竞选演说、谈判、商业活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等,等等。

三、中国古代----重说话之术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诸葛亮联吴抗曹,舌战群儒; “五四”时期的革命演说;文革时期的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少说为佳;八十年代的张海迪、李燕杰、曲啸、老山前线的战士等在全国高校的巡回演讲;九十年代开始的全国高校辩论赛、国际大专辩论会;在经济发达、自由竞争的今天,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交际风度来判断其学识、修养和能力。

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关系

 情感表述和声乐技巧都是声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情感表述是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声乐技巧是情感表述的基础和途径。

 摘要 艺术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经济消费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形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就对艺术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艺术表演中,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表演技巧相融合,在带给人们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当前艺术表演者不断追求的一种表演意境。文章以声乐艺术为例,指出了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重要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相融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声乐艺术;情感表述;声乐技巧;关系

 声乐演唱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们娱乐、放松的常用途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声乐表演者利用专业的声乐技巧,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实现了与听众的情感交流,使表演者的专业技巧得到了提升。在表演过程中,如果缺少情感的体现,就显得比较空洞,很难将一个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缺乏感染力;如果没有声乐技巧为艺术依托,很难将作品情感更好地的展示出来,所以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1]。

 一、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重要性

 (一)情感表述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情感表述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结合作品特点,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对节奏的把握、对音色的调整,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使作品充满活力和表现力,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一首好的歌曲都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演唱者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深入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才能更高地把握演唱方式,使作品充满活力和张力,对于提高演唱者的表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演唱者在将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出来的同时,会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内心世界会随着作品情感的变化而改变,完全沉浸在作品之中,能够引发听众的思考和想象,达到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2]。

 (二)声乐技巧的重要性

 声乐技巧是演唱者表演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在长期的练习中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同时是演唱者的基本功,如果没有熟练的声乐技巧作为表演支撑,演唱者是无法成功地将作品呈现出来的,更谈不上将作品内在情感表现出来,所以演唱者想要实现更好的表演效果,就需要掌握熟练的声乐技巧,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声乐技巧涉及到很多方面,作品的节奏、音调、旋律,演唱者的发音、肢体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是声乐技巧,演唱者需要明确作品的特点,抓住作品节奏和旋律,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再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将作品完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准确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歌曲的特点[3]。

 二、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关系

 (一)情感表述是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

 声音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直接方式,不同声音所传出来的信息内容是不同的,比如心情比较愉悦的时候,声音就比较轻快,传递出一种快乐、轻松的情感;如果心情比较沉重,声音就会比较低沉,语速也比较慢,传递出一种伤感、悲凉的情感,人们将声音的这种特性加以利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将情感赋予到声音中,传递出内心真实情感。声乐表演是一种满足人们内心情感需求的艺术形式,情感表述是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纵观古今中外,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往往能够赋予作品生命力,在表演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丰富了作品内涵,满足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声乐技巧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不断加强、熟练,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能力,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一般都是能够熟练掌握的。而情感表述则是声乐表演的一种更高意境,也是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相比于仅仅熟练掌握声乐技巧,将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必须结合作品的各个方面内容,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创作过程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创作者的情感世界,了解创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寓意,在表演过程中,将这种寓意传递给听众,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使听众的心灵得到慰藉,同时提高了听众的审美观念,陶冶了情操。声乐表演并不是为了展示演唱者自身的高超技巧,而是要通过演唱,将听众带入到作品的情感意境中,在表演时只有将作品所包含的'情感表现出来,将作品演活,使情感得到升华,将作品魅力完美地展现出来,体现声乐表演的价值,在带给人们听觉享受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追求,才是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所在[4]。

 (二)声乐技巧是情感表述的基础和途径

 声乐技巧是表演者后天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呼吸节奏、音色控制、肢体动作等都属于声乐技巧,声乐技巧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不同曲调的音乐的声乐技巧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特征比较明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技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曲和民族演唱技法,这些声乐技巧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声乐技巧的学习,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对展示演唱作品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声乐表演来说,专业性的技巧是演唱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表达作品情感的实现途径,演唱者如果没有相应的声乐技巧,就无法向听众展示出声乐表演的艺术美,满足不了听众感官上的享受,不能获取足够的好感,即便对作品的情感内涵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也是无法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声乐表演都是比较挑剔的,表演者只有具备高超的技巧,使声乐表演充满观赏性,才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进而将听众带入到作品的情感意境中,如果过度追求情感的表达,而没有加强声乐技巧的练习,在表演过程中,无法结合作品特点,对声乐技巧加以合理利用,整个声乐表演将会失去美感,不仅无法将作品情感表现出来,还会使表演失去观赏价值,所以在声乐表演中,必须注重声乐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三、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相融合的方法

 (一)明确情感与技巧之间的主从关系

 想要实现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完美融合,需要对两者之间的主从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情感表达形式和技巧的具体应用方法。歌曲作品的情感是声乐表演者通过演唱传递出来的,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日常的排练中,对作品有着足够的了解,作品中的词、曲都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是表演者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之后,表演者需要结合歌曲的风格,选用更加合适的声乐技巧,运用平常积累的专业技能,以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为前提,将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自身的体会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对作品情感进行梳理,明确作品中的感情主线,将其作为重点表现内容,所有声乐技巧的选择都应该围绕这个核心进行,通过应用合理的声乐技巧,将作品中的情感完整地体现出来。

 (二)加强情感与技巧融合训练

 声乐表演者在日常的训练中,不能单纯地重复声乐技巧的练习,要注意将情感与技巧相融合,进行渗透式的练习。首先应该加强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培养,提高表演者的艺术修养,通过学习不同地域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风特点、熟悉不同形式的声乐技巧、扩宽声乐技巧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结合作品特点,对声乐技巧加以应用。在进行理论知识和技巧培养的时候,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加强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训,使表演者可以分析出作品的创作动机,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做好表达能力的增强性训练,提高表演者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利用相应的声乐技巧,更好地将作品中情感表现出来。

 (三)注重发音吐字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发音吐字是声乐技巧最基本的形式,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在声乐表演中特别注重发音的准确性,讲究咬字清晰,只有发音准确、咬字清晰,才能提高歌声的渲染力,将作品情感准确传递出来,发音力度、语气强弱、语调长短的不同,所要体现出来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演唱激情歌曲的时候,发音要坚定有力,才能将作品情感传递出来,充分调动听众的激情,烘托现场氛围,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在声乐表演时,通过改变发音吐字方式,能够准确地刻画出作品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更好地将作品情感表达出来。

 四、结束语

 情感表述和声乐技巧都是声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情感表述是声乐技巧的最终目的,声乐技巧是情感表述的基础和途径,将两者进行融合,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艺术作品的魅力,传递出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在带给人们感官享受的同时,将作品灵魂表现出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志华论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述与声乐技巧的关系[J]大舞台,2015(10):153-154

 [2]李燕论述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与声乐技巧的关系[J]音乐大观,2013(12):94-95

 [3]崔明子论声乐技巧与合唱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J]音乐时空,2014(18):123-128

 [4]张芳芳声乐技巧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和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147

;

唱是声乐的艺术。好的唱应该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换种说法就是,只有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才能使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一、 唱中技与艺、声与情的辩证关系。 技与艺、声与情、向来是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的技能技巧与曲情感和内容的表达构成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好的唱不仅发声的方法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内容表达要好。声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唱出来给人听的,作品写得好,还要靠演唱者进行高超的二度创作,才能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科学辩证地处理技与艺、声与情的关系,深入地探讨唱艺术的二度创作,显然是提高和发展声乐艺术的重要课题。 关于这二者,古今中外的唱论中多有论述。在艺术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曾有过"唱声"与 "唱情"的不同主张。 在17、18世纪的欧洲阉人手盛行的两百年间,声乐的美学原理就是"惟声论"。后来虽然经过了格鲁克的剧改革,但"惟声论"的观点对欧洲的声乐艺术还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直到19世纪,意大利的剧演唱已经到了"美声学派新时期"这个阶段时,有人询问起当时著名的剧作家罗西尼,演唱剧需要什么条件,罗西尼回答说:"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还是声音。"唱艺术发展到现在,在理论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好像是不多了,但在唱实践中,这种声乐重技术轻情感和艺术表现的唱者却依旧不乏其人。当然,有些唱者,因为声音修养的不成熟,技术的不完备,或在发声上还存在某些负担和障碍,使得他的演唱意识不能从声音观念中解脱出来,这自当别论。问题是有一些演唱者或声乐教育者认为,只要声音完美,就没有无情之声。也有人认为声伟曲即传情,没有无情之曲、无情之声和少情之声。在这些人的唱观念和唱思维中,主要是声音。实际上,他们自己已经把声音当作了一种形式,在演唱中,为声音而紧张,为高音而发抖,对唱意识的思维,停留在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支持、声区的统一、共鸣的运用等方面,从而使它们的演唱在听众的听觉中有形无神,有声无情,甚至是生硬、机械的,他们这种外在的紧张和内在的空虚,必然造成艺术表现力的苍白和肤浅。 演唱艺术需要美好的声音,高超的技巧,这是很重要的条件,是这门艺术的物质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发声技巧、强化和美化嗓音是每个声乐工作者所努力追求的,但唱作为一门艺术,必须要通过声音,把情感和内容,深刻地体现出来,以感化听众,"心的唱"、"唱情"、"唱神"这都是指要把音乐的最深情感唱出来。 从唱艺术对人的感染作用来讲,唱必须先"入人"才能"化人"。你的声要"入人",就必须与人"情通";你的声要"化人",就必须使人"神往",也就是"声入而应,情交而感"。所谓"神往"应当是者与听众"情通"之后,达到的另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深刻感应。这既是唱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规律,也是客观的音乐美的欣赏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的声乐艺术中强调唱情,当然是无可非议的。 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比如戏曲、曲艺的演唱者,大多是沿用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发展下来的。有情有声,每位演唱的曲、段子,大都有故事情节,特别是说唱,唱的成分比一般唱要少一些,因而注重情感就特别重要,这是我国现代声乐工作者该继承下来下来的民族声乐艺术的优良传统之一。当然不是说在我国古代就无"惟声论"者了,唐代诗人白易有诗曰;"古人唱兼唱情,今人唱惟唱情。"就表达了诗人对有些人唱只唱声而没有情感所发出的慨叹。二、 在声乐教学中对二者的正确把握和具体要求 一提到声乐教学,大家想到的首先就是声音技巧的训练。没错,嗓音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这不是全部,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声乐训练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出动人的声来。石惟亚教授在《声乐教学法》中对演唱水平的评价标准用了"正确、规格、动人"六字进行了高度概括。这里"正确"或"规格"还是处于学生学习的不成熟阶段,只有在"正确""规格"的基础上再加上"动人",他就已经步入了艺术成熟的阶段。可以这样说:"正确、规格"的目的是为了"动人",但是否在达到"正确、规格"这一标准的过程中就可以不要"动人"呢不是,其实达到前两项要求就意味着已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动人"的标准,并且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任何阶段,即便是学唱的初级阶段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让情感参与体验并通过声音表达出一种情绪状态来。比如说用一条五度下行的音阶做为练声曲时,老师除了提出呼吸、声音位置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必须要求学生唱得"乐感"些,提示学生,让他想象着"我高兴极了"、"我幸福极了",让学生唱出来的声音显得有乐感,在很大程度,若使声与情二者互动起来了,学生就体验到了"情带声,声托情"的感觉。 声乐教师面对的所有声乐学生并不个个都是乐感非常好,音乐天赋极高的学生。那么对乐感一般,甚至很差的人,我们用些什么办法和手段来增强他们的唱表现力呢 首先,教师选择教学曲目要适人适时适难度。"适人"是指根据学生的声音、性格等方面去选择与之吻合的作品教学。"适时"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去选择曲目,或者是在了解到他对某种情感刚好有了极强的体会后,比如说学生正在经受失恋的痛苦,你若布置他此时唱《悲叹小夜曲》,他可能会把这一作品的情感演绎得很感人。"适难度"则是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来选择作品,演唱能力不仅指发声技术上的能力,同时也包括艺术表现上的能力。同时恰当地选择一些学生自己非常喜欢唱的去带动其唱欲望,不拘形式地让学生演绎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作品。比如有些学生演唱一些美声风格的曲时,声音非常"硬",喉咙难以放松;有些学生演唱民族风格的曲时,声音习惯"挤"或"捏",用很重的基音来唱,给听者带来一种非常吃力的感觉。遇到这些学生,我通常给他们找一些很抒情的现代流行曲,并且是演唱者用了很多的"气声"来演绎的、音域及音乐的张力都较适当的这样一些曲来让他们昕,让他们去学唱。这样,他们往往能做得非常好,唱得松了,通了,感情也非常地投入。当学生再捡起以前唱得吃力的那首传统教学曲目时,我要他带着唱流行曲的那种"松"和"遇"的感觉来唱,"硬"或"挤"的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当然,这是通过教学曲目的选择来解决学生某个阶段的发声技术问题,或是唱缺少感情投入的问题,并不是让学生把任何风格的曲都演绎成流行风格,这是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明白的道理。 其次,就是对比手法在曲艺术表现教学中的运用和强调。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比如在唱一首三拍子节奏的曲中,若拍子本身强弱弱的节拍规律都不能突出来,还谈什么音乐表现昵还有就是作品的谱面上标注的一些表情记,以及一些节奏型运用和表现中所蕴含着的规律,这都是些司空见惯的,几乎是只要有旋律就会有一些诸如强弱、快慢、轻重上的对比,我们的学生往往因为熟视无睹而把这些给忽略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演唱中,没把它们给做出来的话,那就不是叫缺乏表现力了,那是属于"唱的还不如说的好听"呢。相反,若能恰当而巧妙地运用这些对比技巧,将会给你的演唱增添不少活力。 再次,就是要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词。一首好的曲往往是由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词完美的结合而成的,那么,除了在旋律上多做文章外,还有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对词进行研究来进行表现。在这种处理中,要求演唱者去细心地体会词所描绘的情感和整首要"说"的"事儿"。斯坦所斯拉夫斯基曾这样要求唱家:"你们的唱应该出色到观众不再发觉你们在唱。"要让你的唱像在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一样,吸引别人。这就要求你在唱出语气、语感、感情起伏等方面狠下功夫才能做到的。 对一个作品进行教和学是要花很多心思的,就像是一个戏剧演员设计一个角色一样,认真研究他所需表现的东西,即使是一个小作品也不放过。独唱艺术和戏剧、剧或戏曲的演唱技巧不全相同,后者有一个故事情节连着,表演或演唱的东西有一个底子或线条可寻。而一首曲,就算内容比较曲折吧,也只那么几小段,若不用心演唱,就很容易唱得平平淡淡,故"简单"的曲更需要有缜密、细心的,合理安排布局,严格把握词曲所表达的内涵,做出周详的设计,声与情,技与艺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唱艺术达到日臻完美的境界。一个演唱者要达到艺术上的成熟阶段,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仅靠声乐老师的指导就能达到的,同时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 最后,希望所有的声乐学习者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不断的努力,对生活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感受,并化入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再通过艺术实践的控索,对表现方式的反复钻研,并在唱"情"上狠下功夫,逐步到达成熟的境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