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对服刑人员家属的思想帮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开展结对帮扶:村委会可以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挑选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志愿者,与服刑人员家属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进行走访慰问,提供必要的物质援助,同时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2 强化亲情教育:村委会可以鼓励并组织服刑人员家属与服刑人员建立沟通渠道,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强化亲情教育,使服刑人员家属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促使服刑人员家属积极面对生活,安心改造。
3 提供就业援助:村委会可以协助服刑人员家属寻找适合的就业机会,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和生活技能。
4 宣传法律知识:村委会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帮助服刑人员家属了解法律常识,引导他们遵守法律,积极向上,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为不了解法律而再次走向犯罪的道路。
5 鼓励参加社会活动:村委会可以鼓励服刑人员家属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增加社交互动和社交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以上是一些村委会对服刑人员家属进行思想帮扶的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帮扶效果。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抑郁孤独逆反粗暴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亲家庭学生曾经怀疑过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破损使学生内心变得敏感甚至压抑、焦虑,产生对周围的怀疑。因为这一点,他们的知心朋友很少,与老师的相处表现出一定的不合作性,甚至反感周围的人,导致行为上的攻击性。学生吴某,由于家庭破损,父母都无暇顾及对他的教育,致使他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恍惚,他担心同学知道此事没面子。回家后独自饱享暴力碟片,学习全然没有了兴趣,对人仇视。数学老师发现其抄同学作业,没收其本子并予以批评。吴某拒不承认,并顶撞老师,使老师下不来台。班主任、家长作思想工作也不肯低头。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是密切相关的。由此造成了他听不进批评,本能地产生敌意,脏话粗话成了口头禅。平时与同学相处常为一点小事而情不自禁发脾气,甚至发展为冲突、攻击的偏激行为。
2、 怯懦自卑 狭隘自私
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 《过把瘾》中,女主人公杜梅那份爱让人无可奈何,是什么造成她对爱的不信任,对自己的看不起?不能否认她父母婚姻的悲剧给她造成的极大的心灵伤害。同学王某,父母的劳燕分飞,使他对生活没有了热情,没有了信心,原本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却开始怀疑一切,远离朋友,封闭自我,学习急剧下滑。在一次和谈话中,他道出了他的心声。他说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还是没人供他读书,还是不如其他同学,什么都是假的。于是他有了两次离家出走,两次企图自杀的经历。可见,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般来说在感情方面常常是冷漠的,他们有的从父母长期的争吵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势不两立,体验到人世的真情与假意。试想,当一个孩子真切地知道,连最可信赖的父母竟是这样的不可敬、不可靠时,他便对社会、对人有了自己的判断,也就难以责怪他的自私与冷漠了。
3、 心理偏位 放任对抗
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了。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慰藉,经常进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场所。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等。个别学生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导致这些学生思想松弛,行为自由。
4、 情绪不稳 厌学严重
尽管学困生的类型千差万别,但他们的特点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单亲家庭学生中的学困生也大都如此,他们的学习心理存在着严重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意义缺乏认识,存在着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倾向,不肯用功,怕动脑筋。如作业总想依赖教师的现成答案或抄袭他人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兴趣比较淡漠,他们绝大多数对不感兴趣的学科,厌学现象普遍,甚至当逃兵,多数同学成绩屡挂红灯。据调查,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反映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所以学习过程中持久性差。
从我调查的单亲家庭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看主要有三种方式:专制式、放任式和溺爱式。其中放任式教育的家庭所占比例。专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学生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以女生为多。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学生在校表现有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于管教。溺爱式教育的家长对学生百依百顺,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而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知不觉养成了学生骄横、任性等坏习惯,使孩子的成长出现了片面性。
基于以上的心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家庭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引导教育,就会导致不良后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拯救这些单亲家庭孩子,使他们领略到社会、精神生活、人类美德诸方面的完善和幸福,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人道主义天职。为此,就这些学生的心理现象,如何采取更好的教育对策,如何做好指导和配合家庭教育的工作呢?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如下:
1、 寻求需求点
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学生心灵上的关节点。单亲家庭学生,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同情等。教育者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需求点,在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用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爱怜和温暖。通过亲切的谈话,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除此之外,做好对他们家庭教育的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前面所谈学生王某,我在工作时,就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在学校设法为他申请了助学金,多次与他父母商谈后,落实了承担他教育的费用问题,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他的父母虽说都关心他,但他们的教育方法存在不少问题,和他的沟通几乎是空白。他父亲已经组成新家,无暇顾及他,他对父亲敌意颇深。他是跟着母亲生活的。对儿子期望值的过高,使母亲忘记了他的年龄,经济的压力又使她脾气暴躁,牢骚满腹,唠叨不休,对他的教育除了压力就是谩骂,也不乏专制。这使他们母子关系非常糟糕,王某的逆反情绪越来越厉害,才有了前面的诸多偏激行为和变化。对此,我多次进行家访,和他的父母接触。并帮助他母亲找出问题的所在,使她得知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单亲家庭孩子承受的精神压力,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释放心理压力的空间,多与孩子谈心,少一点抱怨。后来母亲改变了过去对他的教育方式,思想方面关心得更多了,她不再那样唠叨,还和我建立了家校合作教育的电话热线。很快地母子矛盾解决了,王某也愿意回家了,母亲在儿子身上也得到了更多的精神安慰。与此同时,在学校我也常常借和他打乒乓之际,与他一起畅谈思想、学习、未来和人生。我还号召同学们主动和他接触,和他交朋友,从而让他切身感到了家和班集体的温暖。不久,在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又看到了他纯真的笑容、高涨的学习热情。在一次数学竞赛中,他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对这类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方面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点,另一方面还要作做好对他们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我常对家长说,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要强加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多给孩子点温馨,多和孩子沟通,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多配合学校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淡化、消除他们头脑中的阴影和烦恼,消除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隔膜,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对立情绪,使学生信赖家长、信赖老师,同时也增强自信,获得成功的机会。
2、 抓住闪光点
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教师则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单亲家庭学生应该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类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成绩和进步,教师都要 给予不同形式的认定和表扬,借以换来他们的自尊和加倍努力。班上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他的母亲对他十分溺爱,省吃俭用满足他的要求。长此以往,使他养成了蛮不讲理,惹是生非的坏习惯。他经常违反纪律,对老师的教育强词夺理,很多老师看到他就头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他乘同一部车,看到我后,他连忙让座给我,我谢绝了他的好意。第二天晨会课上,我在全班肯定和表扬了他尊重老师的行为,同时告诉同学们,尊重老师不仅要注重文明礼貌,而且要听从老师的教导,并能把尊重老师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好好学习。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以后,他违反纪律的事少了,也懂事多了。抓住这个好的机会,我积极寻求他家长的配合,一向只对孩子溺爱的家长,看不到孩子的缺点,也发现不了孩子的闪光点。用他母亲的话说,只有处处迁就他,才能弥补给他感情上造成的缺损。对此,我阐明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提醒家长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指出溺爱带来的负面作用,让她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当我告诉了这位母亲他孩子的变化时,她也很高兴,我恳请她一起和老师抓住这一闪光点,做好转化工作。可喜的是他的母亲不仅努力帮助他,还经常到学校和老师交流感受和经验。从她的家庭教育中,我体会到了鼓励的非凡效果,体会到了家校合作的巨大作用。
实践证明:赞赏的话语就像体育比赛中的啦啦队,其激人奋进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作为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待他们不歧视,不冷落,和完整家庭学生一样赋予他们希望,给他们肯定,还要善于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沟通合作。作为家长更要以细微谨慎的态度关注孩子的变化和发现他们的进步,把对孩子的爱用更积极的方式表达出来,多用鼓励、夸奖、表扬的办法,使其闪光点在家长和教育者配合的助燃下,进一步光大。
3、 发现兴趣点
兴趣是做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单亲家庭学生恰恰在展示自己兴趣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教育者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发展,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成才的机会。学生的自信心,紧张度,特别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因此,我们教育者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减负提质的氛围中,我们不以分数的高低来论这类学生的优劣。但是,为这类学生创造发挥其兴趣和特长的机会,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包括他们的家庭教育,这又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班上有一单亲家庭的学生,父亲对她的教育属于那种放任式的教育。学习思想都关心甚少,生活习惯方面也指导不多,任其自由发展。于是她整天沉溺于漫画书、言情电视片中。致使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整天精神恍惚,浑浑噩噩,生活习惯很差,学习也一塌糊涂,有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他父亲对她的教育常感无奈。在工作中,我发现她最感兴趣的是画画,而且画得也非常好。知道她的这个兴趣点后,我立即找她谈话。原来她的这个兴趣得益于父亲的遗传,她父亲是专修美工的。于是我首先在生活上关心她,教会她一些生活常识,鼓励她从做好身边的小事开始,提高自理能力。其次针对她的兴趣和特长,说服他父亲给她进行辅导,因为她父亲认为,她连文化课都学不好,画画没有什么出息,并以自己的经历作为反面教材。我多次和她父亲沟通和探讨,讲述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孩子将来的出路问题,使她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的正确指导。在方法上,我建议她父亲要多鼓励她,多和她进行交流。于是在家里父亲肯定了她的兴趣,并给以绘画方面的指导,也使她体会到了父亲的关爱。在学校里,我经常了解她的思想动态,不断教育她:要想使自己画画技能提高到一定水平,必须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引导她不要气馁,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在班里还委以重任,如板报、墙报都由她负责。她兴趣很浓,工作也非常认真、出色,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渐渐地,她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兴趣也增强了,努力中不断取得进步,中考时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可见,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作为教育者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并能及时引导。作为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强加兴趣爱好,应该给孩子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只有这样,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功能,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得以放松,特长得以发挥,成绩得以提高,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4、 克服挫折点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学生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单亲家庭学生身上的挫折点很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为此,我们教育者和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教师要善于作一名心理医生和关爱的使者,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使学生从教育者身上获得他所失去的爱的温暖,树立起自强进取战胜困难的信心。更主要的是在学习上,每当遇到困难、碰到挫折时,我们应根据这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智力实际,给他们以切实的方法指导,帮助他们认识所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教给他们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而家长更应该多为孩子着想,把对孩子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限度,不让稚嫩的花朵过早枯萎,同时也不断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培养战胜挫折的勇气。
5、 产生共鸣点
所谓共鸣点是指学生之间在思想情感、行为处境等方面的共同点。单亲家庭学生的处境是相同的,但思想行为却又不尽相同,这里不乏有成才成名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起伏较大,性格、行为异常, 学习被动,习惯极差,缺乏自信等。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除了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他们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因势利导,唤起他们的自信。比如用卓别林、洗星海等有关单亲家庭子女为人类做贡献的事例,引发这类学生的思想转化,使他们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执著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对于单亲家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特点及教师自身情况,采用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创设班级亲情氛围等措施,使他们的思想、情感趋于健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教师要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引导他们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并倡导班级同学也能给这些特殊学生送温暖,补缺陷,使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友爱。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家庭教育对单亲家庭学生的重要影响。因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地吸收知识营养的过程,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熟、成才,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人才成长的规律,需要我们努力搞好现代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的重要作用,已是人所皆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孩子在双亲的抚育和教育下,有安全感,有利于童心的自然正常发展。然而,家庭的缺损往往带来家庭教育的缺损。从我接触的单亲学生的家庭中,了解到,尽管他们的大部分家长教育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可是他们每个家庭对孩子抱有的愿望是好的,是高的。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教育者对单亲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就更为重要。
篇一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摘选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师是何其有幸的事情。2020年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经过两天的培训,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论,增长了很多心理辅导知识。感受的风采,聆听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学博士,2002年劳动部首批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心理咨询师考试鉴定专家。葛操教授首先给我们分享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几点思考》,接着给我们讲解了“倾听技术”、“共情”、“EFT”情绪释放技术等知识点。葛操教授的授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在讲授倾听技术时,我不禁想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倾听是一种自我修养,倾听是一种爱的教育手段,倾听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学中的“EFT”情绪释放技术本是让学生觉得生冷酸涩的理论,但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活灵活现的现场互动却使得这次授课浅显易学,让大家感觉是很实用的一种放松方式,让人倍感愉悦。
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倾听,掌握倾听技巧,设身处地的体验他人内心情感,与之共情,“陪着他”,“理解他”,“温暖他”,而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简单的理解事情,用所谓的标贴去影响他人、改变他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27日,为我们授课的是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杨敏齐副教授和许慧教授,杨敏齐副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课题是《认知疗法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运用》,许慧教授给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杨教授给我们分析了认知治疗的理论依据,让我们对“抑郁症”、“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障碍”等原来不太熟悉的名词有了一定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许慧教授传递给我们的赏识教育,这让我第一次听到“习得性赞赏”理论,该理论温暖而又深刻,让我明白了“爱系心田,须口言明。”许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动诠释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参训老师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里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和力量。
篇二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摘选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
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篇三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摘选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1、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2、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