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试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第1张

情绪: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情感是个体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一些内心体验。情感活动包括喜、怒、哀、乐、憎、恨、忧等体验和表情。情感活动分为正性情感,像高兴、愉快、欢乐、喜爱或者负性情感,像悲伤、痛苦、难过。

情感活动的特征:

1、情感的倾向性,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又是有什么而引起。

2、情感的稳定性情感,在一个时间段里它是稳定的,比如情绪的这个变化反复无常,这就是情感不稳定型。

3、情感的深刻性,是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普遍性和深入的程度。

4、情感的效能型,情感有鼓舞人们行动的一个目的,比如化转悲痛为力量。

一、指向性。正性情绪是指需要得到满足,负性情绪指的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类主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等。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负性情绪。

二、两级性,情绪有高兴、愉快,也会有愤怒和悲伤。

三、动力性。情绪对行为和认知是具有动力性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孩子被表扬之后动力十足,干什么都特别有干劲,这是情绪的动力性在起作用,甚至我们高兴的时候痛的感觉都会下降。

情绪的特点包括: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特征变化幅度具有两极性,那就是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

01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一般地讲,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积极情绪是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动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02

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它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引起人们极度的恐惧。平静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条件 。

03

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如在微愠到狂怒之间还有愤怒、大怒和暴怒等。情绪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

04

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情绪的紧张程度取决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如果情境比较复杂,个体心理准备不足,而且应变能力比较差,人往往容易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如果情境不太紧急,个体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应变能力比较强,人不紧张,因而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如 。

05

情绪是以主体的需要、愿望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情绪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种成分。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简述情绪的3个特征。

  答: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符合自己的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有3个特征: 其一,情绪是由客观现实的 引起的,不是固有的;

 其二,情绪是主观体验,包括情感,情感是与高级的、社会的与行为的社会评价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其三,情绪的个人基础需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

 

 马上就要毕业了哦,历史新知支持我一路走来,很不容易,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只要自己知道。立个目标,争取当上历史新知人物!

 报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的实验班,已经听了一段时间了,虽然第一遍听不太懂,怪我基础太差,但做题时已经有点样子了,继续坚持。另外,感谢答疑的老师和督促我学习的老师。

一、指向性。正性情绪是指需要得到满足,负性情绪指的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类主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等。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负性情绪。

二、两级性,情绪有高兴、愉快,也会有愤怒和悲伤。

三、动力性。情绪对行为和认知是具有动力性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孩子被表扬之后动力十足,干什么都特别有干劲,这是情绪的动力性在起作用,甚至我们高兴的时候痛的感觉都会下降。

四、宣泄性。情绪可以通过生理方式表达,也可以通过心理方式表达。心理表达方式主要是将情绪迁怒于别人,跟别人发脾气,这种一种心理表达。生理表达是当我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不能够把这个表达出来,压抑在心里,就会以身体症状表示,比如生气的时候胃胀吃不下东西。

五、过程性。无论是多么高兴或者悲伤的情绪,经历一个过程就会衰减下来。

六、非理性。我们一直认为理智会战胜情感,但生活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战胜情感,实际上经常有理智被情感冲破的现象,比如听信谣传等。

七、转换性。情绪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情绪和行为之间也可以进行转换。比如平常讲的成语里的喜极而泣,破涕为笑就是情绪转换的特征。当你有高兴的事情,就更容易对别人友善,也更容易答应别人的要求,你有一些不高兴的事情,更容易迁怒于别人,冲别人发脾气。

过度的消极情绪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谈及情绪对身体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陈清刚说,“情绪和健康密不可分,就像中医讲的‘天人合一’、‘心身一体’。人出现情绪反应的时候,不但影响情绪,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8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