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
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木兰从军》表达的情感
1、对家国的热爱:在《木兰从军》中,木兰为了替身殉国、保家卫国而义无反顾地从军,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2、对家庭的责任:木兰为了替父从军,表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孝心。
3、对勇敢坚强的女性的赞扬:作为一个女子,木兰不畏艰险,顶着男子所要承受的重担前往战场,表现出了女性的勇敢和坚强。
4、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诗歌的最后,木兰与战友互生情愫,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综上所述,《木兰从军》表达了热爱家国、尽孝尽责、勇敢坚强、向往美好爱情等多种情感,成为了古代民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木兰诗》中心主旨是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分层如下: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唧唧是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却不闻机杼声,这暗示木兰此时已无心织造。唯闻女叹息,进而暗示木兰内心忧思深重。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连下四个排比句,铺陈四市购买鞍马,尤其“骏马”、“长鞭”二语,极有气派地写出木兰出征之前的昂扬士气。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上二句写我军征战之奋勇,“赴”字、“度”字、“飞”字,极有气势。中二句写宿营之戒备警惕,亦点出战地生涯之艰苦卓绝。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策勋即记功,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转,十二转者,夸张连升之速也。百千强,言赏赐之物成百成千还多。写天子对木兰之优遇非常,一则暗示木兰战功之卓著,一则衬凸木兰还家之心切。
第五段,以浓墨重彩大书木兰还家与亲人团聚。“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绘全家欢迎木兰,一气铺陈三排六句,喜庆欢腾遂至高潮。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装束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大伙又岂能知道我是女子呢?此一机智幽默之比喻,是木兰女扮男装之奇迹的圆满解释,亦是喜剧性诗情之袅袅余音,此余音之有余不尽,仍在于意味着木兰之英雄品格。
木兰诗与木兰从军的区别:
1、体裁: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
《木兰从军》是由《木兰诗》这首民歌发展、充实而来的一个故事。
2、内容:
《木兰诗》中只有木兰代父从军和载誉而归这些情节;
《木兰从军》的故事中添加了在战场上木兰和战士们在一起生活,以及木兰回家后的一些剧情,比如恋爱成亲。
:1、原文写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表现了木兰忙碌备战,反映了当时战况紧急。这一点在**中并没有提起,而是木兰披挂起老父亲的铠甲和宝剑去从军。
2、木兰从军前的训练考试情节在原著中没有,而**动画片中安排了木兰在艰苦训练后考试的情节,我想是要表现她从一个平民女子到一个保家卫国的勇敢的战士的成长过程。
3、原著中丝毫没有“神兽”火龙木须形像,《木兰诗》是传奇故事而非神话传说。而在**中木须是一只小火龙,虽然在木兰列祖列宗中一直没有大的作用,但在随木兰作战的危机关头,它喷出的火焰让炸弹击中了雪山,引发了雪崩,击败了单于的部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反映了美国人的价值观,任何一个普通平凡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这个小火龙形象在动画片里也迎合了小朋友的口味,十分幽默、可爱,同时也是西方人认为的中国元素------龙。
4、《木兰诗》中描写战争的句子只30个字,简洁易懂,它作为一首民歌写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热爱和平,不希望打仗。而在**《花木兰》中,惊险、紧张、残酷的战争场面占了很大部分,这体现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经典《木兰诗》中含蓄的主题并没有理解,但是**《花木兰》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却要归功于这些战争场面。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著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
《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木兰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赞颂勇敢女性的感情。
《木兰诗》描写了一名女子金戈铁马,巾帼不让须眉,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赏析: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
木兰以一女儿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