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筝」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作为兄长的他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成年后的作者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更令作者痛苦的是他已无法求得宽恕,因为弟弟对这件往事已漠然忘,这里照应了文章一开头作者见到风筝时“惊异和悲哀”的情绪。这种惊异和悲哀并不仅仅在于作者内心的深刻自我反省,而在于他从弟弟的“全然忘却”中体会到中国老百姓对封建道德奴役、家长式的专制制度的不觉醒,因而倍感改造“国民性”任务之艰巨,点出作者心情沉重的内在原因。

  文章叙事与抒情紧密相联,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此文以白描写景、写人,舒事与感叹、议论相结合,渗透着一种深沉的理性精神。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

1、关于放风筝有怎样的体验?

快乐的游戏

开心,在草地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感受大自然

跟妈妈放风筝拉近了母子之情

2、文中鲁迅对放风筝是怎样的感情

嫌恶

感到悲哀

3、为什么会感到悲哀

自己摧毁了弟弟的风筝

4、能有文中的词告诉我?

精神的虐杀

5、如何理解文中的精神虐杀?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进行怎样的细化才能彻底的解决?针对这个主问题能细化成哪些小问题?

对象?

为什么?

虐杀者被虐杀者的态度?

如何被虐杀者进行虐杀的?

精神虐杀和其他虐杀有什么区别?

6、进行逻辑的排序,发放任务单进行分析

1)是什么?

虐杀:虐待使人致死,也指用残酷手段杀害人

精神虐杀:在精神情感上虐待使人“致死”

2)指什么?

投影第四段内容分析动词和形容词

弟弟——被虐杀者——绝望

我——虐杀者——傲然

3)为什么?

自己不喜欢笑柄、可鄙

弟弟违背了我的意志,竟敢偷偷的做

爱之深恨之切

4)作者态度如何?

从傲然到悲哀

弟弟从绝望到忘却

5)写作意图是什么?

结合分发的资料小组讨论汇报

北京的冬天和故乡的春天的对比

7、分发任务单,任务单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无论是开心、快乐也好,伤心也好,都是作者童年最难忘怀的记忆这一切都通过风筝展现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04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