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学生,老师让我们给同学推荐好的著名的书,可是我没时间上网找,作业很多哦。

我是中学生,老师让我们给同学推荐好的著名的书,可是我没时间上网找,作业很多哦。,第1张

安妮日记 北方文艺出版社

安妮日记》 就是在这幢楼的阁楼(也有版本说是在森林中河边的小木屋里)上写成的。 “1942年10月9日,我们的许多犹太朋友成群地被带走,盖世太保用运送牲畜的卡车把他们运送到威斯特伯克集中营,我们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将会被杀害…… “1944年2月3日,我已经到了无所谓生死的临界点,没有我地球照常运转…… “1944年7月15日,这真是一个奇迹,至今我还坚持我的信仰:尽管人们都有 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当安妮故居博物馆馆长汉斯威斯特拉给记者打开《安妮日记》时,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一点一滴地汇集成一幅真实而悲惨的历史画卷。 一如其他安妮故事的讲述者,汉斯把那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犹太人藏到了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从此开始了历时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汉斯说:“安妮虽然躲在密室里,但她的日记中所记载的大都是外面发生的事情。”她描述了犹太人如何被德国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她写到了避难时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写阿姆斯特丹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满了恐怖。 另一方面,《安妮日记》还向人们展示了小安妮作为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寻求自由等心路历程。这些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伴随着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共鸣,因此能够深深打动和吸引世界上众多的读者。 汉斯介绍说,安妮创造了一个名叫吉蒂的虚拟的朋友。每天,安妮给吉蒂写信,叙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发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通过广播号召荷兰人民把自己的日记保存下来,战争结束后,这些日记可以作为珍贵的史料发表,安妮听到这条消息后决定整理和重写日记,幻想着有一天日记能够公开发表。 藏匿25个月之后,安妮一家于1944年8月被人出卖,8个藏匿着的犹太人中只有安妮的父亲奥特幸免于难。战后,他看到安妮的日记写得如此优美,就决定把它翻译出来,给他在瑞士的母亲,也就是安妮的祖母阅读。奥特把日记的内容给朋友们看,朋友们认为它应该被发表出来。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日记在荷兰编辑成书出版,这就是后人熟知的《安妮日记》。《安妮日记》随后在法国和美国相继出版,并在当地引起轰动。汉斯说,1955年,人们将《安妮日记》编成话剧公演。1959年,好莱坞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迄今为止,《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了3000多万册,其中包括中文版。 汉斯还向记者讲述了安妮故居的沉浮。二战结束后,安妮躲藏的密室已经人去楼空,破旧不堪。1955年,一家荷兰公司申请在此地修建办公大楼,阿姆斯特丹人听到这消息后非常生气,他们自发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并找到阿姆斯特丹市的市长。其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还表示愿意出资建立一个基金会,把安妮密室遗址改建成一个博物馆。1960年,安妮故居博物馆成立。 汉斯说,安妮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小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开门的最初10年里,欧洲大陆极少有人去参观,主要的参观者来自英、美以及那些没有被纳粹占领过的国家。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大屠杀,他们希望通过《安妮日记》来了解一些过去的历史。 1974年,当汉斯来到博物馆工作时,每年的参观者约有20万。那时距二战结束已近30年。安妮博物馆的董事会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二战的兴趣会慢慢减小,于是,他们决定在10到15年之后,关闭安妮故居博物馆。 但奇迹发生了,人们并没有因为二战的远去而淡忘历史。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安妮博物馆因此免于被关闭的命运。汉斯说,仅2004年一年,参观者总数就达到93.6万人。今年到目前为止,参观者数量超过了去年同期。博物馆为了方便游客,不得不决定把每天的开放时间延长至12个小时,从上午9时到晚上9时。 时至今日,安妮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标签”,她象征着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受害者,甚至已经成为宗教迫害和暴政统治下受害者的象征。汉斯说:“人们聊起那段历史,就会谈到大屠杀,就会谈到安妮。” 二战前,大约有8万犹太人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几乎没有人能够逃脱被屠杀的命运。安妮博物馆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历史最真实的见证。 曾有人质疑《安妮日记》的真实性。为了证明历史,荷兰政府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专门对此进行了考证。经过调查考证,委员会形成了一本数十万字的厚厚的调查报告。大量证据表明,《安妮日记》的真实性无可置疑。 汉斯对记者说,《安妮日记》对于荷兰小学生并非必读书,但在绝大部分荷兰小学,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讨论历史,讨论二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阅读历史书,阅读《安妮日记》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汉斯介绍说,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他们举办了“安妮弗兰克的历史和今天”的巡回展览,这个展览的内容被翻译成45种语言。 汉斯说,除荷兰外,有3个国家有专门的组织正在传播“安妮文化”,它们是美国、英国和德国。“他们承担了大量的日常工作,这样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在一些比较困难的地区进行宣传,如在乌克兰以及南美,去年我们在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举办了展览,我们还要到中国去。”汉斯说。 门前排成长龙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安妮之家”。《安妮日记》 就是在这幢楼的阁楼上写成的。 二、背景资料:纳粹为什么迫害犹太人 (来源:《环球时报》 2005年01月28日 第二十三版) 1反犹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犹太人是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人民惨遭杀害,其余人口则被迫离开家园,四处迁徙,散居世界各地。 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 2宗教感情演化成普遍心态 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发展阶段,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3政治目的引发大屠杀 19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的政客们发现,面对当时的经济衰退,把犹太人定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对政权的声浪。当时在德国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一次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

编辑本段详细内容

一个15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 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安妮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那里爆发斑疹伤寒,于3月死亡。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图·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学术界编纂的《安妮日记:评注本》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A版,以别于第二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是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B版……奥图·法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他从A与B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的《安妮日记》就是这个版本。 奥图·法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该会拥有安妮日记的版权。后来,基金会决定为日记推出一种增订的新版本,从安妮的A与B两个版本取材,对奥图·法兰克的内容加以补充,内容大约增加了30%,希望让读者更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自从安妮死后,她的日记已经被翻译成55种文字,销售2400万册,安妮的确以另一种方式完成她的梦想。这个最新披露的绝对版本对于已经认识安妮的人来说,提供一个重新发现安妮的机会;对于未识安妮的人而言,更是一个值得珍藏的版本。

编辑本段精彩书摘

1940年5月以后,好日子很少,而且相隔很久……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命令犹太人身上要佩一颗黄星;……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 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可是日子还是过下来了。贾桂琳常常对我说:“我现在什么事都不敢做,怕做到不准做的事情。” 你一定想听听我对躲起来过日子的想法。这个嘛,我只能说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这幢房子里永远不会觉得宾至如归,不过这并不表示我讨厌它。我们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度假。 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所以,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理想、梦想和宝贵的希望也在我们心中浮现,但只有被残酷的现实压碎。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抛弃,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编辑本段电视剧简介

如果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最沉重的一笔。在针对犹太人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成批杀害的唯一的理由,就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在犹太人巨大的抗争诉求中,美若仙童的安妮·弗兰克就是这其中的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战前的安妮拥有田园般的梦幻童年,豆蔻青春的她宛若一朵盛开的花蕾,然而盛开的花蕾在纳粹的牢狱里倍受催萎。取材于安妮·弗兰克的本片,用一个青春少女的日记记录犹太人在集中营里横遭虐待,最终被送进冒着浓浓黑烟的焚尸炉的地狱生活和悲惨命运。 荷兰KRO电视台访谈: 反映二战期间犹太人真实经历的《安妮日记》早已享誉世界。这部日记的作者、德国犹太姑娘安妮·弗兰克去世快62周年了,她生前曾渴望成为一名荷兰公民。 为实现她的遗愿,荷兰KRO电视台日前把她列入200名荷兰伟人候选者名单,以此方式要求荷兰政府追授她荷兰国籍。但荷兰司法部4日明确表示,虽然司法部同情请愿者们的苦心,但荷兰法律不允许死后追授国籍。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秘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目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后来盖世太保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当时距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KRO电视台将于下周公布10大荷兰伟人评选结果。除安妮外,其他著名候选人还包括画家伦勃朗、梵高,足球明星克鲁伊夫、古利特以及“喜力”啤酒公司创始人弗雷迪·海内肯等。

编辑本段相关文章

安妮故居发人深省 人民网驻比利时记者 章念生 荷兰阿姆斯特丹。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一支由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人群组成的队伍沿着街角向后蜿蜒。五颜六色的伞下,稚气未脱的孩子依偎着父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静静伫立,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姑娘们则干脆在雨中挺立。他们在等着参观《安妮日记》中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躲藏了两年零两个月的阁楼。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今天,由65种语言出版的《安妮日记》已售出3000万册。安妮故居也成为各国游客访问阿姆斯特丹时必去的地方之一。2004年,共有936万人参观了安妮小屋,平均每天2564人。今年前3个月,参观人数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1万人。 5月2 日,记者随着人群进入安妮小屋,走进那扇书架后的暗门,爬上那狭窄楼梯,来到安妮与3位家人及另外4位犹太人当年蛰居的密室。幽暗的屋子里没有家具,没有日用品。在一片静穆的气氛中,每位参观者都在仔细地端详一幅幅相片,观看一段段电视录像,阅读墙上的安妮日记的一个个片断。记者发现每一个参观者都神情庄重,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已被深深打动。 安妮的父亲奥托当年曾说过,“我们的目的是要教育人们,让悲剧不再重演。”“没错,我们的确是在实现奥托的夙愿。设立博物馆的长期目标也正是教育”,安妮·弗兰克故居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汉斯·威斯特拉先生一语道出了安妮故居的努力目标。他说,40多年前,欧洲到处都是战争遗迹和幸存者,幸存者们还可以用亲身的经历向孩子们讲述战争的故事。但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关于战争的记忆正在渐渐淡去,因此关于二战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威斯特拉和他的120名同事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时常接到从世界各地打来的电话,要求举办安妮·弗兰克展览。有一点我们会始终坚持,那就是布展理念一定要由安妮故居的人主导。”威斯特拉说,除了阿姆斯特丹,全世界每年还有150多个城市举办为期约4周的安妮·弗兰克展,以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安妮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故事。每一次展出,都会有大量的小学生前往参观。他们在来之前,已看过了半小时的短片。回校之后,老师还要请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这种行之有效的做法,正是安妮故居工作人员培训的结果。他们还结合实际,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有些国家利用文学作品,在另外一些国家则通过精致的卡通画来讲述安妮以及二战的故事。又如先培训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请他们给小学生作展览向导,这叫做“让孩子帮助孩子”。 安妮故居还善于利用现代科技。例如,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孩子们管理网页,在网上制作节目与游戏,让安妮以及二战的故事更加适合孩子的口味。目前,安妮故居的网页上已有荷、英、德、法、西、意6种语言。5月9日,安妮故居还将在网上开通“安妮导游”栏目,介绍欧洲各国的二战历史。5月2日,安妮故居监事会主席、荷兰前首相科克向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捷克6个国家的元首发去了亲笔信,希望他们予以支持。 参观完毕,记者在安妮博物馆的留言簿上读到了这样几句话:“难以想象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我希望不会再有人过这种生活。”“这是一段非常打动人心的经历,应该永远铭记,永远延伸。”记者留心数了一下,在博物馆开馆4小时内,共有55条用各种文字书写的留言。就在记者翻看留言簿的几十秒钟内,后面又有好几个年轻人悄无声息地加入了参观的队伍。

以前,我丈夫也是在外面有人, 每天以泪洗面,彻底难眠,吃不下饭, 多少次下定决心要离婚, 一想到我们的孩子, 想到我们这个家, 最终我还是坚持下去挽回这个男人, 让老公彻底对那个女人死心,回到我的身边。 我把我的成功挽回老公经验和故事写成了文章, 摆渡:林艳姐智斗小三辛酸历程 参考在做挽回帮助巨大

爱情是甜蜜的,然而却难以保鲜。婚姻是幸福的,也是是需要经营的。如果老公出轨了怎么办?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千万别慌张,按照下面的步骤来挽回你的爱情和婚姻吧。一、勇敢面对,接受现实老公出轨已成事实,自己必须接受现实。哭闹、争吵、谩骂,告诉双方父母、亲友,到配偶单位闹,打闹第三者,自残等,都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复杂化和转向自己不希望的方向。

二、冷静思考,找出症结老公出轨了怎么办?埋怨没有用。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找出症结所在。当一个男人愿意娶一个女人回家的时候,百般喜欢与疼爱,可是相处久了难免还是会有一些腻味。男人出轨不一定全是男人的责任,也有可能是女人已经年华不再让其失去兴趣了。多制造一些小惊喜,让平淡的生活不再乏味,相信婚姻生活会更美满。

三、了解男人,把握心理据调查,很多出轨的男人都不愿意离婚。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能够取代老婆这个地位。聪明的男人都知道,外遇只是生活中的一个调剂,是用来玩乐,而老婆是用来过日子的,如果有冲突也不能放弃这个家庭。还有不少男人出轨后后悔莫及,不愿意再犯。这个时候,女人的大度宽容就是男人最好的救命药,他并非无药可救!

四、利用优势,以守为攻老公出轨了怎么办?记住:永远别放弃自己作为妻子的有利地势,以守为攻,最终挽回老公和爱情。和小三相比,作为妻子,无论从情感、社会还是从时间逻辑上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及时选准有利地形,不轻易弃城进攻,若是以守为攻的话,多半是可以胜券在握的。

(1)以显性课程为抓手

社会情感学习的显性课程是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这种教学不是空泛的理论讲授,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的方式,教学方法多样化,如可采用圆圈游戏(circle time)、戏剧表演(drama techniques)、诗歌朗诵等方式展开教学。同时,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课程结合来实现,从内容上看,既然社会情感学习与品德、心理健康等教学活动存在交叉,可将社会情感学习的显性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开设专门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第二类是通过与成熟课程相结合来实施,将社会情感学习渗透到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情绪感受和觉察等的技能的培养;第三类是将社会情感学习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如美国不少学校将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渗透到性格和道德教育中,形成社会情感与品格发展的课程(social and emotional and character education,SECD)。

从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三个类别来看,它既可以是专门的“社会情感学科课程”,是一种活动课程,同时还可以是结合其他学科(思品、心育、数学、语文等)的综合课程。

从长期来看,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推进,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不应仅作为附加的常规课程,而是应融入整个常规学业计划中。这与我国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并行不悖的,知识和情感是互相关联和渗透的统一体,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2)以隐性课程为支撑

除了课堂,操场、宿舍、食堂、走廊等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特殊性不仅是学科的交融,还要注意发展环境的和谐与整合,为学生提供跨情境的、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发展性生态环境。这种隐性课程的形式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建设、教师的态度、师生关系等形式。隐性课程并不是对显性课程的补充,而是整个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隐性课程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2辐射家庭、社区

家庭和社区构成了个体成长的环境屏障,陈瑛华和毛亚庆[20]指出,家庭资本通过社会情感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绩,即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能够解释家庭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胡伶和万恒[21]对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进行调查,提出学校和社会应该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策略,促进寄宿制学生与家庭的和谐沟通,发挥家庭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一) 教育目的概述

1定义:

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地位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依据、出发点和归宿

3功能:

导向、调控、评价。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教育目的的类型

①社会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发展服务。

②个人教育目的: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全面发展服务

5教育目的临近概念

①教育目的: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②教育目标: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③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有规定性和强制性

④教育活动:

广义:所有能传达人类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

狭义:教育者要对教育目的有清楚的认识。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源头和发展

柏拉图:理智、激情、欲望

亚里士多德:非理性灵魂(本能、感觉、欲望)

理性灵魂(思维、理解、认识)

18 世纪启蒙运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对比人与动物)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

20 世纪 20 年代 :哲学人类学“完整的人”

2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

人类及其所有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部力量和全部才能。

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3全面发展教育

萌芽:雅典

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德智体美)

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的军人、政治家和商人,

即“身心即美切善”。

发展:文艺复兴

人物: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洛克,卢梭,欧文,斯宾塞

人文主义教育家要求对青少年实行身心并行发展的新教育。

成熟——近代

人物:乌申斯基 —— 提出劳动重要

马克思 —— 劳动者智力体力都要得到发展

5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我国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与演变

① 古代:培养“士”“君子”“圣人”

② 清朝末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 1912 年:蔡元培 “养成共和国健全人格之人”

④ 社会主义改造过后:德育智育体育共同发展

⑤2015 年教育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我国对教育目的的思考

① 突出“以人为本 ”

② 道的培养上突出知行合一

③ 突出创造能力的培养

3我国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4德育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5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6智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人的智慧水平有必要通过教育培养,人类智慧成果有两种传承方式:①客观或物质的形式,②主观即人类主体的心智。

7智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8 美育的功能:直接(育美),间接(附带), 超越性(超美育)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追求

9 美育的任务:①感受美的能力 ②鉴赏美的能力 ③表现美的能力 ④创造美的能力 ⑤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10 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

11 学校体育的功能:健体、 教育、娱乐

12 4体育教育的任务

(1)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2) 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 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3劳动教育的定义: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劳动观念、习惯、情感、精神,了解和掌握劳动和生活的技能,在劳动中追求幸福感的教育活动

14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即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构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15劳动教育的原则

①坚持思想引领 ②坚持有机融入 ③坚持实际体验 ④坚持适当适度

16劳动教育的形式

①落实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培养)

②展开校内劳动(校园卫生保洁和美化)

③组织校外劳动(工业、服务业体验和实习等)

④鼓励家务劳动

17落实教育目的应注意:

①培养创造精神 ②培养实践能力 ③培养开放思维 ④培养崇高理想

2落实教育目的应该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②德智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

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索之路

第六章 课程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我国)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

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

2课程的理论基础:

(1)课程论与哲学(哲学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2)课程论与心理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

(3)课程论与教学论(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理论)

3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杜威)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二) 课程的一般范畴

1课程目标(水平):布卢姆(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课程目标(垂直)

(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

(2)学科的( 领域的) 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某一节课)

3课程的一般结构

(1)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

(2)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3)教科书

4教材

教科书,简称课本,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二) 课程设计

1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第一,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第二,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第七章 教学(上)

(一) 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1教学的意义: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2教学的任务:

(1) 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 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1教学活动的本质:一种认识活动

2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模式

①教育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②教育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③教育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④教育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3 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基本观点(发展说)、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实践说)、是一种教学活动中的多种因素按照相对稳定的方式组合。

4 教学模式的种类:

(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主学习模式

设置问题-确定问题-拟定方案-执行计划-总结评价

(3)这种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原则

1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发展性教学):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2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人本主义教学)

(1)以学生为本

(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4)给学生安全感

3布鲁纳发教学原则体系(发现教学):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

4班级授课制: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

5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班,课,时

6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分层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班教学(15~25 )

(4)复式教学

7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体系(及其贯彻要求)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8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优越性:

(1)高效率,一对多,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便于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

(3)按年龄,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局限性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教学内容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5)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难以交流。

儿童情绪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情绪和情感也是激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会激发婴幼儿积极探求的欲望与行动,寻求更多的自己,获得更多的经验。

扩展资料:

儿童的情绪发展,总是要依靠着成人对这种情绪的认知来认识。成人的情绪认知能力越强,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就越有机会。如果成人对情绪的感觉不清晰、不敏感、不精微,那么儿童对情绪的学习就没有环境了。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情绪的学习是一点一点积累的,这种积累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情绪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情绪认知的结构建构得越精细、越复杂,儿童的情绪感受就会发展得越丰富。

 时间越来越紧张,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的途径”,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的途径

 社会化的途径——社会教化、个体内化

 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社会教化,另一是个体内化。社会教化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化,个体内化则是从个体能动性着眼探讨社会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一)社会教化

 社会教化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但在个体成长的不同阶段,遇到的贯彻社会教化的执行者是不同的,所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概括起来,进行社会教化的执行者主要有下列几个因素:

 1、家庭。家庭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第一,童年期是人一生的关键期,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以后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第二,儿童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对家庭依赖最强烈,父母对儿童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和支配作用;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家庭得到反映,并折射给儿童,影响儿童的发展。因此,儿童最初的 生活知识、经验和生活态度,基本上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2、学校。学校是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地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学校的影响逐渐上升到首要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的执行者。学校通过教材、教学、教师人格、学生和各种组织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对学生的社会化发生作用。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基本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如同家庭、学校一样,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化的执行者。尤其是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日趋显着,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同辈群体能够成为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是由其特点决定的:第一,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个体可以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互动。家庭和学校则与此相反,个体往往处于服从的地位,是非平等的互动。第二,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在兴趣、爱好上相近。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第三,同辈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往往以此要求自己,并指导自己的行为。第四,同辈群体注意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使成员可以相互倾吐自己的思想、看法、情感,并从中得到安慰、支持、同情、使心理上获得极大满足。

 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以印刷媒介(报刊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等)为工具,面向多数社会成员沟通信息的方式。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占有重要地位,它除了每天迅速地向人们提供大量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外,还向人们提供、宣传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角色评价、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教育,成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者。

 (二)个体内化

 个体内化是指个体认识社会现实的内在关系,加工改造社会影响,使外部现实转化为内部意识的过程。社会教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个体内化则是内部动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个体内化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力量。具体地说,个体内化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模仿学习;第二,主观认同;第三,认识加工;第四,角色扮演。

 上述内化形式的区别在于:模仿学习只是学习外显动作,主观认同则是有目的仿效他人的行为,从中获得心理满足。通过主观认同,个体同样能学到生活知识,行为方式,掌握社会规范;认识加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判断的过程。认知加工使人们对同一环境、同一社会因素、同一影响,产生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判断。正是人的这种能力和方式,造成人们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受到的影响不一样,形成的人格也就各异。角色扮演则是一种全面的理解和实践。模仿学习、主观认同、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这几种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彼此平行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共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的教育家和统治者们都会提到这个问题。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而中小学阶段又是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的关键期。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总体目标清楚明确,内容较为丰富,方法也日益多样化。但是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目标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对教育目标缺乏广泛宣传,作为教育主体的整个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对此并不清楚;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情感教育目标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在“重视”声中被忽视的现象;因缺少合理的评价机制,情感教育目标考核重量轻质,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虽然使教育内容较过去更为丰富,但是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中还缺乏忧患意识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抒发也缺乏正面引导;教育内容总体上还略显陈旧,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也缺乏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典型。教育途经相对单一,方法上形式主义趋向较为严重;网络手段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中运用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优化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目标。加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目标的宣传力度,使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目标社会化,构建多元情感教学目标的评价模式。其次,丰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内容。多角度选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出现的正负面新闻;引导学生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摒弃狭隘民族主义情感,理智表达爱国之情;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贴近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再次,创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方法。在各个学科中抓取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素材,并渗透于多彩的活动当中,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抓住典型的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最后,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拓宽教育思路。着眼于贴近中小学生身边的小事,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把握教育时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