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释义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式微的翻译是: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本诗主旨: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国风·邶风·式微》
先秦:佚名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国风·邶风·式微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