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别友诗词赏析

贺新郎别友诗词赏析,第1张

《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整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的淋漓尽致,整首诗巧妙的古诗词的或诗句或文意或意境,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

词的上阕,首句“挥手从兹去”引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句:“挥手从兹去”点化而成!这五个字,独成一句,不但总括全词,而且引出下文许多动人情节。作者为读者展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惜别图。请看临别之前,夫妻情意绵绵跃然纸上:“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形象地表达了这对为祖国献身、志同道合的夫妻,即将分别难于割舍离愁别绪之态。“更那堪”三个字,增强了爱侣内心悲戚苦痛之情。“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情深意切,传神之笔!“似恨”从“眼角眉梢”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饱含着多少人间的爱侣柔情?“热泪欲零”情泪欲滴,是以何等的毅力强忍悲痛的心情,没有流下来。“还住”?不!泪向心里流,心在滴血!多么坚强的性格。善良的读者禁不住也会对这真情的伴侣潸潸泪下。此时读者会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句。与其意境、其境界之高远乃天壤之别。 “知误会前翻书语”。“书语”书信中的话,作者知道从前写给夫人杨开慧的书信,产生了误会。为革命献出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的杨开慧,怎会区区计较呢?“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过去的往事如云涛雾涌一件件从眼前而过,但算起来人间的知己惟有“我和你”,这是对杨开慧情深意切的安慰和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在白色恐怖艰险的岁月,杨开慧全身心地支持他从事伟大事业,可谓难得的红颜知己,革命的伴侣! “人有病,天知否?” 不仅把不忍离别炙热的情感推向高峰,而且暗喻对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劳苦大众疾苦关注。“ 天知否?”敢问苍天你知道吗?作者如伟大诗人屈原《离骚》、《天问》一样,向浩渺的苍穹发出警世的慨叹!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故而他义无反顾地要远离恩爱的妻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砸碎旧世界,建立新天地的革命洪流中。以设问句结束上阕,不但干净利落,而且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下阕“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读者随着作者的笔触,如临其境:时间是清晨,地点是东门、横塘,

主要特征是为国牺牲的决心,主人公主要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才会有远大理想。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主人公是陈亮,他拥有广阔的胸襟,同时也有远大的理想,通过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他的生活环境。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是一首唱和词,但与一般酬答往来的庸俗之作大不相同,它写得感情饱满,痛快淋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

(1)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2、相关:

1、“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译文:

答:天意从来都是在高处,很难问到,何况人间情怀,人老了容易悲伤过度。更是在南浦,送别君走。

2、作者简介:

(1)张元千是南宋诗人。

(2)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

(3)代表作: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4)词的风格:激昂悲愤。

1、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2、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3、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4、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5、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

6、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

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8、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罗隐《魏城逢故人》

9、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10、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11、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12、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14、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15、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吴伟业《遇旧友》

16、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17、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18、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19、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0、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21、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22、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23、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刘长卿《喜李翰自越至》

2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25、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苏武《留别妻》

26、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27、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28、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韦应物《送杨氏女》

29、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30、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31、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2、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墓》

33、不见居人只见城。——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3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5、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3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7、作个归期天已许。——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38、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3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0、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韦应物《送杨氏女》

4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2、底事昆仑倾砥柱。——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4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44、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45、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46、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送友人入蜀》

47、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48、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49、一枕初寒梦不成。——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50、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51、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52、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韩翃《同题仙游观》

5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54、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55、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56、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7、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58、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杨基《天平山中》

59、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60、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61、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62、欲去又还不去。——苏轼《昭君怨·送别》

63、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64、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5、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66、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67、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68、桂花时节约重还。——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69、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万俟咏《诉衷情·送春》

70、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71、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72、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73、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74、楼外垂杨千万缕。——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7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76、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谢邀:

开篇明义,被誉为“一代文学”的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因为宋代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词人,他们谱写出的一首首优秀的词作。可以说,宋词是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珠,宋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和唐诗双峰并峙的两座高峰。

其实词并不是宋代就产生的,只是在宋代才繁荣起来的,词在南朝末年至隋朝初年这一段时间就已经产生了,当时是配合音乐演唱的。从本质上说,词本身是一种具有娱宾遣性功用的音乐文学。

不管是文学性还是音乐性,宋词都呈现出了时代美,这种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宋词的音乐美

除过以上说的这些之外,宋词的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今存的唐五代词不足两千首,而今存的宋词将近两万一千首,从唐圭璋编撰的《全宋词》来看,收录的宋代词人就有一千四百三十余人。从这一点上来说,作为音乐文学的词,在宋代达到巅峰状态。

宋词也具有这样的音乐文学性质,宋词的音乐性更加具有独特性,而且宋词更讲究文字的协律,所以宋词的音韵更谐美,音乐感更完善。

据当代学者统计,宋词中有一千多种词调,也就是说,每一种词调都代表着不同的音乐形式。如《水调歌头》高亢悠扬,常用作凯旋的军乐;《水龙吟》是清彻嘹亮的笛曲;《念奴娇》是响遏行云的高调;《贺新郎》音韵洪畅,歌时浩唱;《沁园春》是清美的旋律;《雨霖铃》又极尽哀怨,《暗香》、《疏影》乐节谐婉。

有了这么多的词调,所以宋代的填词人就可以依乐段分片、依词腔押韵、依曲拍为句,依乐声的高低升降选择确定字音的平仄四声,因而词的节奏、 韵律更加灵活多变。所以,词人在填词时,选择不同的曲调,也就能给人以不同的音乐美感。

宋代词人不仅善于择声情,也很注重歌词的文字声律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和谐协调,以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词在宋代不光流行于民间和士大夫阶层,甚至宋朝的皇帝也是词的爱好者,比如宋徽宗,他还专门设置了一最高规格的国家音乐机构大晟府,任命精通音律的音乐家制定大乐令,还有专门从事协律、按协声律、制撰文字、运谱音乐家。

北宋著名的大词人周邦彦就担任过大晟府这个最高音乐机构的领导,周邦彦《忆旧游》中的“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就将宋词的音乐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宋词中像这样既有文字美又兼具音乐美的词作可以说不胜枚举,再比如“凡有进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著名词人柳永,他的既有文字美又兼具音乐美的词作也是很多。

二、宋词的画面美

宋词除过独具特色的音乐美之外,还有词的境界带来的画面唯美感。词是感性的文学作品,总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的画面。当你入了情境,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完整的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深意。

宋词的画面唯美感,不光表现在形体上,还表现在色彩上,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画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词中人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词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词境和唯美的画意。

三、宋词的婉约美

宋词的整体基调是比较感伤柔婉的,感伤是宋词的基调。在两万多首宋词中,给人最清晰、最突出的印象是: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情调。宋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多是各种各样的伤心人伤心事

宋词中的伤心洒泪的词作也比比皆是,但他们的伤感,各有不同,有的是相思离别,思想怀人的感伤,有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感伤,有怀才不遇、漂泊零落的感伤。

如秦观的《踏莎行》一词,这首词最佳之处在于虚实相间,互为生发。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蜚声词坛。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发了词人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读来凄婉动人。

四、宋词的豪放美

宋代词坛以南渡为界,又分为北宋词和南宋。南宋词人面对北宋的灭亡、南宋半壁江山的现实,词人们将自身命运和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收复山河和报国无门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这种情感更多地流露在词中,因而让宋词呈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也让宋词多了一种豪放的风格,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是很有特色的。

词中的“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在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也只有在宋词中才能看到这样绝美的词作。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弃疾词作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

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五、宋词的爱情美

爱情诗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宋词也不例外,而且宋词中描写爱情的词作在全宋词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宋词中有描写与情人相会的,有描写新婚生活的甜蜜的,也有描写异地相恋的,有描写长相思的,也有悼念妻子的。

贺铸的《青玉案》,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因为词意的唯美,历来被人们赞誉有加。

苏轼的《江城子》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读来深婉感人。

六、宋词柔的意境美

就宋词的整体而言,其风格是偏于“柔”的,柔婉是宋词的主体风格。在词史上早就有宋词以婉约为“正宗”、“本色”的说法。宋词的情调是以柔婉为主的。

宋词中直接加以具体刻画的人物重于女性,她们的形象轻柔妩媚,柔婉细腻,是无可争议的柔婉。

宋词描绘的自然景物,大多是与水相关的。江水、湖水、溪水、池水,春雨秋雨,水中的荷花,汀上的禽鸟,岸边的杨柳等等。

宋词中的水景多是平和幽静、富于柔婉之美的。此外,由花草,娇杨垂柳,微风细雨,轻烟薄雾,斜阳淡月等意象构成的唯美意境,在宋词里也是俯拾皆是。

如北宋词人张先的《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一词,张先在去玉仙观的途中,与美女谢媚卿偶遇,在张先的眼中和笔下,谢媚卿是明艳绝伦、秀丽出于天然的美女。

但词人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谈或品乐,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写将彼此的倾倒爱悦和相见恨晚的惆怅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

再如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词中的“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

“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全词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失平淡本色,和有艺术特色。

总结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代表,是“一代文学”。宋词是中国文学长河中一朵惊艳的浪花,宋词中豪放、悲壮、温婉、缠绵的艺术表现,都展示了汉语凝练的语言艺术。

而宋词的音乐美、画面美、婉约美、豪放美、爱情美和意境美则有机成了宋词至善至美的音乐与文学相得益彰的美。宋词与中国文学史上每一个时期的“一代文学”一样,都是汉语语言美的代表

贺新郎张元干原文翻译如下:

拖着手杖,独上高楼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像敲打鼍鼓,还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

事隔十年好像一场噩梦,走尽了扬州路。独倚高楼夜气十分冷寒,一心怀愁为的是祖国,恨不得一气吞下骄横的胡虏。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让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我请您来评论看看,经过苕溪时,还能允许我们垂纶放钓否?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

赏析:

此词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此显示出自己的真实用意。

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

“怅望”两句,先是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自伤;这时正值深夜,“鼻息鸣鼍鼓”,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辈,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2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