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手抄报文案
近期,一种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在人群之中四散开来,凡是被感染的人都会出现发烧、咳嗽、咳痰以及乏力等症状,再严重则会引起生命危险,而这种病毒最初就是从武汉传播来的。
可又是为什么从武汉传开的呢这是因为在武汉的华南的市场里非法倒卖染上了病毒的野味儿才出现的。正是某些人的贪婪,让大自然的生态失去了平衡,人类才遭此厄运。
在病毒出现的这些日子里,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怕感染,他们冲上了前线,在工作岗位默默奉献,默默守护着病人的健康,甚至有人感染病毒而倒在一线。他们身穿白衣,为人们医治,这些人就是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们。
他们在与肺炎的战斗中从未放弃过,即使是在过年,在这样一个阖家团圆的隆重的节日中,他们依然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战斗着。虽然不能与亲人团聚,但他们不后悔,因为有更多的病人等待着他们去救治,医者仁心,这不是“天下鲜矣”吗
通过电视小小的荧屏,我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其中有一位医生为了保护家人,自觉与家人隔离,当白发苍苍的母亲前来看望时,却只能隔着铁门的玻璃相望,那个场景让我泪奔。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在战争面前家庭的爱那是小爱,而医生在救助一个个的病人,控制病毒的传播那才是大爱。其实医护人员都知道在这场与病毒的“战争”中所面临的危险和艰难,但他们依然逆行而上,守护着患者。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当然,从这次疫情中,我也看到祖国的强大,看到了人民的团结,看到了许许多多为抗击病毒而奋斗着的医护人员们,他们为了患者输入血液里的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药液,同时也是满含深情的爱。
2021年1月26日,吉林省通化市的防疫工作人员为了采集一人的核酸,深山踏雪20分钟,他身上的这种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吉林省通化市的气温本来就低,在深山中踏雪20分钟,却只为采集一个人的核酸,这些防疫工作者是多么的敬业以及尽职尽责。他们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不惜深山踏雪20分钟,他们身上这种伟大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是这些防疫工作者以及医疗工作者牺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冲到了抗疫前线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他们可能牺牲了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但是他们也要坚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能做到这些的人都很不简单。而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一直都是这样,仿佛就这就是他们的使命。在穿上那身白大褂之后,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家庭,暂时选择离开了自己的家人,开始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十分伟大的精神。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东西,当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并且封城的时候,全体武汉市的市民都众志成城,虽然我不能赶到武汉去为他们加油,但是我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的加油,希望他们能够度过这次危机。我也想为这次防疫工作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是十分重视团结的人民。面对这种意外的突发情况,我国的防疫措施做得非常好,迅速开展全国封城,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做法可以当做全世界的一个典范,值得其他国家来借鉴学习,因为到目前许多国家的疫情还严重没有控制好,而我国的疫情已经稳定了。
新冠疫情可能不会完全彻底结束,但是现在病例也已经比以前少了许多,新冠疫苗也已经被开发出来,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但不能为自己的国家添负担,对于出门的人来说,还是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虽然这次新冠疫情来的十分突然,但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疫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了。而对于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来说,他们身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面对可怕的新冠疫情,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为了给广大全国人民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他们身上的这种无私奉献以及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9月8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感人的瞬间有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人民英雄”张定宇进入人民大会堂,钟南山被授予国家勋章、张定宇、张伯礼、陈薇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的瞬间,还有看到了许多战斗在普通一线,为了国家抗疫奋斗的个人和集体。
1、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
今天上午8时许,人民大会堂北门外,高擎红旗的礼兵分列道路两侧,肩枪礼兵在台阶上庄严伫立,青少年热情欢呼致意,静候四位国家功臣的到来。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代表专家组发出新冠肺炎“人传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警示。他在疫情不同时期的发声,对疫情防控的指导、疫情走向的研判,成为国人心中的“风向标”和“定海神针”。
已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获颁“共和国勋章”。这枚以“共和国”名义颁发、代表着最高荣誉的奖章,钟南山受之无愧。
2、张定宇“步履蹒跚”进入大会堂
张定宇所在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被称为此次疫情的“风暴之眼”。在这里,身患渐冻症的他带领团队以近乎极限的工作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诠释了自身生命的无限可能。
9月8日上午,“人民英雄”张定宇步入人民大会堂,身患渐冻症的他步履蹒跚但脚步坚定。一旁是“欢迎欢迎,向您致敬”的欢呼声。
张定宇曾说:“我这样奋力地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正是这份热爱,当他遇到肆虐的病毒时,拥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3、“人民英雄”—72岁的张伯礼
今年72岁生日,张伯礼是在武汉的医院里度过的。他已到古稀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戴一副方形眼镜,两道浓眉衬出他的精气神。口齿清晰,步伐稳健。
张伯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今年2月,他带领团队前往武汉参与抗疫工作。在武汉抗疫的82天里,他采取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截至“休舱”时,564名患者零转重症、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4、疫苗先行者—陈薇
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54岁的陈薇在武汉“封城”第三天即前往一线。1月30日,陈薇团队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
再后来,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建立了一套“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鉴定链条,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院推广应用,为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发挥了作用。
3月16日,陈薇团队研制的人腺病毒载体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这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4月12日,疫苗二期临床试验启动。
8月11日,陈薇团队的人腺病毒载体疫苗获得国家专利,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获得专利权的新冠疫苗。目前,该疫苗已经获得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批准,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9月7日,陈薇介绍,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从目前来看,年产3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他们正在努力扩大产能。
5、众多的一线工作者
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一批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等因公殉职,许多患者不幸逝世,人民大会堂里,全场肃立,向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在这次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国家领导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全国优秀***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颁奖。这些奋斗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同样值得人民尊重。
北晚新视觉网—致敬!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看到他们的脚步,瞬间泪目
新京报—张伯礼:我就是出趟诊,到武汉看个病
新京报—陈薇:与毒共舞
中国新闻网—“人民英雄”张定宇:在“风暴之眼”挑战极限
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挑战,很多人也对于这场疫情发生以来有很多的感触,不仅是平凡的人物中在生活中也能起到英雄的作用,而且也能够看到这些医护人员们为了这个抗疫的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国内首部关于抗疫的**《武汉日夜》也在银幕前上映了,很多网友也前去院线来支持这部**。一些著名的主持人或者是演员,他们也观看了这个**,并且在观看了之后纷纷的潸然泪下。而且还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面为这部影片打call,认为这部影片值得所有的观众去影院支持这部**。
相信大家在观看完了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这些艺人们在观看完之后也纷纷落泪。比如说像白岩松在观看了这个影片之后,认为这个影片把医护人员以及平凡的小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起到不平凡的成就。另外像主持人尼格买提也是在看完了这个**之后哭的泪眼朦胧,而且还表示这部影片绝对是一个良心之作。所以让很多网友对于这个影片感到非常的好奇,而且在各个平台和豆瓣上面都得到了很高的分数,所以像这样的好口碑的**也是吸引了很多观众们,想去**院前去观看抗疫的纪录片。
此前像这种纪录片式的**并不多见,而武汉日夜讲述的就是关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当时武汉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也让很多观众再次回顾,这个疫情刚开始爆发的阶段,一切都是特别的突然,而且也让很多人看到了抗疫的第一线是什么样子。在武汉的刚爆发疫情的期间,成千上万的武汉人以及各地的医护人员都前去支援。
不仅是医护人员在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而且也在努力的去救助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并且一些平凡的普通大众们也在这个抗疫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尽自己所能的为整个城市的运作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看到在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素材。所以在这个纪录片中也从各个角度来反映整个抗疫的艰辛与众志成城的决心。很多网友在看了像这样的抗疫的纪录片之后,还想了解其他关于抗疫的影视作品,比如说像《在一起》,这个电视剧也是以武汉的抗疫来进行拍摄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