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第1张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平衡的维护,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不断地去回忆和谈论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荣誉。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在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只有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才是自己晚年生活中最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精彩篇章。儿时的朋友和玩伴,甚至家乡的饭菜,老家门口的一棵枣树,儿时玩的一种游戏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强烈的怀旧情绪。

许多老年人还会觉得和他们同辈的人相处更舒服,和那些曾经共度人生、轶事、特别是幼年一起长大的同伴,他们会觉得更为亲切,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回忆。

(五)老年人的“返老还童”

有的老年人,虽然已年届花甲,生理机能日渐衰退,体力也大不如前,从外表看来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形象了,然而他们的内心和言行举止表现得却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老玩童---周伯通一样。

这些老人与那些承认自己已经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随着年龄的变大反而越来越幼稚起来,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龄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如在自己的亲戚、朋友面前显得不拘小节,蛮不讲理;情绪激动,得理不饶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常主动要求别人过多的照顾和关怀;总是要求老伴或子女陪在身边;挑剔饮食等。

其实,老年人小孩化并不是什么坏现象,不仅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科学道理,而且老年人的这种变化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利的。

平日里,老年人如国能够经常到室外走动走动,除可活动筋骨外,更重要的还可以接触阳光进而促成皮肤合成维生素D,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质的丢失,同时也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老年人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戏、跳舞、垂钓、下棋等更可使其身心愉悦,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此外,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智力玩具也同样适用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在玩玩具时,可以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使大脑得到有效的运用,防止因疏于用脑而导致加快老化。

(六)老年人的依赖心理

许多老人的肺腑之言,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他们渴望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不会受到过大的挑战,他们依然希望自己在家庭中能发挥以前那种一家之主的作用,最起码的应该受到别人的重视和注意。他们希望自己无论在经济上、情感上,还是在生活方面,都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

由于生理和社会上的一些客观原因,老年人在独立性与依赖性两者之间的斗争中,会不自觉的向依赖性方面转化。一个老人通常都会想去操纵一位自认为比他强得人,这样他就会得到一位保护者,也就可以减低他自己的紧张和忧虑,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同时这位保护者还可以协助他面对那些具有威胁性的环境。一但找到了这样的人,或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老人的心理压力便会大大的减少,而且焦虑不安的感觉也会逐渐消失。

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始终是老年人心理最为强烈的一种需求,即便在物质匮乏时老年人也渴望有儿孙绕膝承欢,有老伴相濡以沫。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主要来自于子女的孝敬,子女的亲情是老年人的强烈期盼和精神支柱。另一方面来自配偶的关心和爱护,老伴之间的那种相依、相随、相助的默契感也是子女的感情无法取代的。此外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邻里以及领导关心等也是老年人情感依托的主要对象。

2尊重需求

老年人由于离退休,进入“弱势社会团体”,其社会角色,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影响到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和支配权。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通过资源交换以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老年人由于缺少可交换的资源和价值,地位趋于下降。此外,由于子女在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独立和成熟,使老年人的父母角色越来越模糊,在家庭中的权威性也逐渐降低。这一切容易使老人情绪低落、消沉抑郁,出现焦虑、孤独和被社会抛弃的感觉,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敬。

3文化娱乐需求

老人退休后,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用于活动,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娱乐活动来摆脱孤独和寂寞。

4交往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

望采纳!!

老年人的情感变化较为复杂,他们常常面临生活的孤独、无聊以及身体上的疾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对老年人的情感产生影响。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情感状态。比如说,有些老年人会因为退休而感到无聊和失落,有些老年人则会因为家庭问题而感到沮丧和抑郁。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年服务工作者,我们应该首先了解老年人的情感特点,从而更好地开展心理照护服务。

在具体的服务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照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比如说,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养生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打牌等,这些活动可以让老年人放松身心,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总之,作为一名老年服务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情感特点,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开展心理照护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现代社会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对于此类心理疾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是预防各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希望能帮到你。

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1、失落心理。有些老年人离开领导岗位或工作岗位后,赋闲在家,少了昔日的“前呼后拥”,说话少了份量,办事多了难度,有时感到“人走茶凉”,产生“无可耐何落花去”的失落感。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了,而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怀旧心理。退休后,老年人清闲下来,总是喜欢回忆过去,对过去的事情感到美好难忘,而对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感到难以接受,常常因一些新生事情困惑不解,甚至大动肝火。

 4、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5、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6、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段。

 7、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密切接触提供了条件。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保持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即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既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个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

 1、热爱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现代社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终身学习”。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老年人虽然已经退出工作岗位,但是还要继续生活,因此,必须有知识作为精神依托,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生存要素。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适时地学习有关知识,以使自己的生活有目标,有方向,健康有保证。老年人可以去老年大学学习,也可以在家自学,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更高。

 2、寻找生活寄托,使生活充实。离退休老人首先面临的是极度的空虚感。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熟悉的集体,没什么事可做,整天会感到空荡荡的。这时就必须立刻寻找精神寄托,做自己爱好的事,使自己过得有充实感,如写作、练书法、绘画、烹调、摄影、旅游、养花、养鸟、下棋、跳舞、钓鱼、扭秧歌、学唱歌、照顾孙辈等,从而使自己晚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就不会感到空虑了。

 3、扩大社会交往,结识良师益友。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先的集体,往往将自己关闭于家庭的小天地里,特别是现在的都市住房都是独门独户,使老年人的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老年人就应该主动地走出家庭的小圈,扩大社会交往,去开拓离退休后的新天地。比如,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重新联系过去的一些朋友,多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大家在一起,互相聊聊天,玩儿一玩儿,乐一乐,或外出郊游、旅游,使单调的生活骤然间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若遇到一些悲伤愁苦的事,还可以找朋友倾诉,并得朋友的安慰和劝解,使情感得到发泄,心情得以舒畅,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事情!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有规律,一日三餐运动健身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睡眠都应有规律。不是特殊情况,不要随意打破这种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晚年有一个较好的身体,从而有一个较好的心情。老年人离退休后,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这样的事情,不像上班时那样需要服从单位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生活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5、充分发挥余热。老年人阅历深、工作经验丰富,可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特长,既使自己有事可做,又为社会贡献了力量。比如,积极参加社区、街道开展的“老年志愿者”活动,义务维护社区治安,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家庭纠纷,还可以到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老年人可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通过参加夜大、上老年大学等,不断学习知识。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可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家务活,从中寻找乐趣。

 6、适度运动。社会调查表明:长寿老人都具有参加体力活动、家务劳动和体育运动的特点,是值得我们仿效的。现在社区老人活动中心,老人活动室相继建立,既有文娱活动,又有体育锻炼场地。老人应积极参加,自选适宜自身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等。

 老年人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生活过得更充实,更快乐,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更得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心理健康对老年人养生有很大的帮助,身体的衰老是阻止不了的,但心理衰老的步伐是老人们自己可以遏制住的。在影响心理衰老的诸多因素中,个人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又起着相对较大的作用。 老年人要如何延缓心理衰老

 1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和加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可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强主动、积极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体育锻炼选择的项目一定要适合自己的体质状况,否则害多益少。

 2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乃是家庭关系。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应和睦相处,感情融洽。

 3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积极的精神状态,主要为进取心、希望、理想等,对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人有了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老年人最好正视现实,向往未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剧性的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非,避免老气横秋。

 4多用脑,勤思考:大脑是主宰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脑的衰老,必然导致各个脏器的衰老,并且大脑对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思维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更要多用脑,勤思考,使脑细胞和组织器官不萎缩。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2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3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4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5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6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中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感觉、知觉良好。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②记忆良好。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③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④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⑤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⑥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⑦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⑧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⑨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⑩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老年人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下是给大家准备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欢迎阅读!

 什么是老年人

 所谓老年人,其实是一个相对主观的界定。

 目前国际上对老年人的界定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在1956年联合国推荐的65岁,另一个是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推荐的60岁。前者一般被发达国家所采纳,后者则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我国在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及以上的公民”。此外,学术界一般也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临界点。由此可见,在中国将60岁及以上的人口界定为老年人是较为合适的。但今年来呢大家也知道由于社会老龄化加剧,我们国家准备把退休年龄延后至65岁了,那么相对意义上老年人的界限年龄也相当于划分在了65

 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划分

 老年人心理健康应表现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划分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思维正常,有良好的记忆;

 二是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力坚强;

 三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是有自我认同。

 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年人感知觉、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情绪趋于消极。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状况越来越差老年人感知觉器官也没有以前领命了,敏锐度逐渐下降。比如听觉,嗅觉,视觉。

 老年人看待问题更倾向于主观判断,且难以接受其他人的劝告,进而使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出现失调。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我们常说老年人固执,听不进别人的话。由于思考能力不如从前了,更多的事凭过往的经验,因此看问题相对的主观和固执,因此老年人常常会成为骗子们下手的目标,因为一旦这些骗子们和让老年人相信了他们,老年人的观念很难被家人朋友,甚至警察纠正过来,直到最后被骗去了财务很可能才会醒悟。

 同时老年人个人情绪也会因自身无奈接受身体老化及老年时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绪、情感趋于抑郁、焦虑等。

 2、老年人意志力薄弱

 老年人普遍容易受到一些生活事件的打击,尤其是有关事故、死亡的新闻、亲友的离世等,普遍表现出回避、逃避的态度,消极抑郁。年纪大的人特别容易伤感,尤其是当家人,朋友遇到一些事件,甚至可能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一些场景也能让我们触景深情。

 3、老年人自我价值认同度低

 多数老年人 尤其上了年纪的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这也是其不愿与子女同住及选择安老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此外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对老年人而言也都是考验。同时,老年人很难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获得他人乃至社会的尊重与认同。这些状况加速老年人自卑心理的出现,形成较低的自我认同感。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老年人自身因素分析

 老年人自身方面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的主要方面,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身体状况

 一般来讲,老年人普遍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老年人身体有各种疾病其安全需求未得到满足,其心理就会失衡,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负面的情感。

 (2)老年人消极的个性特征

 具有积极乐观个性品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通过自我开放缓解内心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老年人普遍具有忧心的特点,他们会忧心各种与他们生活有关或无关的事情或者人,在与他人交流不足的情况下,导致老年人内心负担加重,情绪低落。

 (3)老 年人体育锻炼及交友状况

 2、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是否和谐

 一个和谐的家庭预示着家庭成员间关系良好,家庭成员间沟通顺畅。和睦的家庭氛围是老年人心情舒畅的源泉,即使有病痛,经济不景气,和谐的家庭氛围也会克服这些物质上的障碍而使得老年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2)家庭成员变故及经济状况

 亲友去世或者一些重大变故都会影响老年人脆弱的心灵,并且老年人容易联想自身,产生畏惧感,甚至连这样的消息都会影响到老年人心理。

 家庭经济状况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实地观察中发现这种忧心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体中,因此而产生无用感、自卑等消极心理情趣,影响心理健康。

 3、社会因素分析

 老年人有脱离社会的倾向,社会现有制度亦会让老年人自动从社会中脱离出来。

 (1)老年人社会参与度降低

 老年人因退休、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不参与社会工作,这种被迫撤离和主动脱离社会活动的老年人主要生活在家里,狭窄的交友圈现状易使老年人与现代社会逐渐脱轨。

 老年人朋友圈中一旦有人身体疾病加重、去世都会影响朋友圈内老年人的情绪,没有年轻人的老年朋友圈会加重老年人抑郁、低沉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

 (2)老年人被重视程度降低

 社会对老年人事业的支持程度及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程度反映着老年人群体受到重视的程度。

 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普遍具有无用感意识,这种无用感不仅来源于身体机能衰弱的影响,还来自于社会外界所传达的信息,社会上人们对老年人的不尊重、对老年人能力的质疑、与老年人沟通减少等方面。

 长寿老人的六大心理特征

 宽以待人

 乐观豁达

 兴趣广泛

 热爱生活

 知足常乐

 节哀制怒

 日本老人长寿的秘诀

 忘记死亡,可以拜托丧失带来的恐惧

 忘记钱财,从钱财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忘记子孙,泄去对下一代的操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83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