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诗词赏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第1张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登上岳阳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注释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行杯:谓传杯饮酒。

 回:回荡,摆动。

  赏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词显、出乎自然的新的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是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登岳阳楼》诗词鉴赏1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品赏析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注:颔联为此诗的名句,因为此句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或又以夸张的手法),一“坼”一“浮”,使得洞庭湖恢宏阔大、壮观博大的气象跃然纸上。

《登岳阳楼》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翻译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注释解释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行杯:谓传杯饮酒。

回:回荡,摆动。

创作背景

此诗是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诗文赏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词显、出乎自然的新的特点。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则高矣,海则大矣,而情满意溢,登临所引发的情思往往不能自已,如万斛泉源。至于忧乐,则系诸诗心。登山观海如此,登楼观湖未尝不是如此。范仲淹《岳阳楼记》写尽了岳阳楼大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至大的胸怀,在他写《岳阳楼记》之前,已有无数的迁客骚人登临此地,吟咏诗篇。李白和杜甫,大唐的诗仙和诗圣,人生不称意的迁客骚人,他们也曾路过此地,登楼观湖,并留下了千古的情思。

李白和杜甫是一对神奇的组合,我常常爱拿他们做对比,也许并不很准确,但很有趣。李白是一个狂放豪迈的道教徒,杜甫则是一个老成持重的儒生,这奠定了他们的思想基础,也决定了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南熏殿旧藏》的李白画像,目光炯炯,颇有仙风道骨;《历代贤圣名臣画像》里的杜甫恭敬谦和,沉稳持重,我们并没有见过他们真容,但我们总觉得该当如此。李白的律诗常常不受格律的束缚,杜甫的古体诗却往往律化,……同样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与忧愁,李白是“白发三千丈”,杜甫则是“白头搔更短”。当他们登上岳阳楼诗时,同是此山此水此地,他们会有怎样的情思?

李白是旷达的,至少给人的感觉是旷达的,就算忧愁苦闷也以豪放出之,在他的诗歌里,常见其以物喜,但很少以己悲。李白登临岳阳楼,有诗三首: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其一

大梁白云起,飘摇来南洲。徘徊苍梧野,十见罗浮秋。

鳌抃山海倾,四溟扬洪流。意欲托孤凤,从之摩天游。

凤苦道路难,翱翔还昆丘。不肯衔我去,哀鸣惭不周。

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

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

其二

秋风吹胡霜,凋此檐下芳。折芳怨岁晚,离别凄以伤。

谬攀青琐贤,延我于北堂。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

劝此一杯酒,岂惟道路长。割珠两分赠,寸心贵不忘。

何必儿女仁,相看泪成行。

第一首首四句以白云为主体展开叙述,大意是:白云飘飖自大梁来,在苍梧之野久徘徊,罗浮树叶青复黄,倏忽越十载。白云被李白赋予了生命,它能看见罗浮山的春去秋来,当然也能看见“鳌抃山海倾,四溟扬洪流”的山河动荡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李白想脱离现实,飘然而去:想让凤凰携我上天一游,但凤凰苦于道路艰难,翱翔自回昆仑去了,哀鸣声声像因招待不周而于我有愧。后八句说,像我这样辞别了款待我的主人的远行客,如同明珠一般无论如何也不会投向暗处,既然无法同凤凰作摩天之游,那就拂拭我的倚天长剑,登上岳阳高楼,在高风中舒以长啸,荡涤胸中的忧愁。“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用了典故,刘琨有“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的诗句,感叹自己经历破败,从坚刚变为柔弱,有隐约的惆怅。但李白却在长风中荡涤了胸中的忧愁,便不在意自己的处境与失意。

李白的“忧”从何而来呢?在第二首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贾至与李白一贬谪一流放,都是人生的不如意,而借登岳阳楼留别共勉。“何必儿女仁,相看泪成行”不禁让人想起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言下之意当然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前两首用典很多,写得豪迈沉雄,不过岳阳楼只是诗人借以立足抒怀的媒介,没有对岳阳楼景色进行直接的描写。《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则写得空灵飘逸,景中含情: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首联写岳阳楼之高,视野之阔:岳阳景色尽收眼底,洞庭湖开阔无边。颔联精彩之极:一去一来,造成视觉转换,雁动而山静,愁心无法看见,而好月正在眼前,动静虚实两两对照。接着是更奇幻的想象:在岳阳楼上,仿佛自己置身云间,和山月同一高度,在云间天上下榻饮酒。醉后感到习习的凉风飘飘吹动人的衣袖,一派仙家的潇洒与逍遥。如此空灵飘逸。也许这正是李白遇赦返回,途经岳阳楼的诗,这种遇赦的喜悦,愁心尽去,此乐何极!

杜甫的登楼诗多是“万方多难此登临”的感极而悲。若以月为喻,李白是吸人眼球的光亮所在,杜甫,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月光笼罩下的世界。在《登岳阳楼》中,他写道: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前两联写登上岳阳楼看见的浩大宇宙,一片开阔雄壮,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感觉。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评论说:“诗人写景状物,往往喜欢夸大形容,因此不免有牵强失真的地方。本诗颔联就犯此病。照地理上讲,洞庭湖四周均为楚地,哪能说是与吴分界之处。”这样的评价也许是较真了,我以为此处只在描述诗人眼底心中的感觉,非夸大不能形容,非这样说不能尽意,李白的诗不能较真,杜甫的也不都是能较真的,苏轼定然知道黄州赤鼻矶非当年赤壁鏖战处,但并不妨碍其发思古之幽情。又:“乾坤日夜浮,倘用来咏大海,那还相当,若咏洞庭,未免不称。”其实这便开头提到的“清满意溢”,用观沧海的情思来咏洞庭,是“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正如葛晓音《杜甫诗选评》中所说的:“杜甫可干造化的笔力以及他包容宇宙的襟怀,使他创造出了比洞庭湖本身更为壮阔的诗境”。接着颈联因望而思乡思亲,形单影只,老病孤舟与颔联的浩大雄浑形成鲜明的对比,“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的形象跃然眼前,带出杜甫更多的诗句来,或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或是“万古凌霄一羽毛”。自己已经足够渺小,而民不聊生的战争和国家的命运更让诗人忧从中来感极而泣。

杜甫写了《登岳阳楼》之后一年,在一个春天,他陪同裴使君又一次登上了岳阳楼,我们看到了他渴望入仕的心境,自比徐稚,将裴使君比作陈蕃,始终放不下“君致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念头,心忧天下: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这首诗在前一首的悲痛之下,生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首联的上句,不乏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概,冰消雪融,梅花飘香,百草冲破泥土生长出来,杜甫的心中也生出了一股强烈的力量,希望被任用而有所作为,像屈原一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白灵动如水,杜甫沉雄如山,一个是飞在天上的仙人,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圣人,他们共同撑起了大唐的诗世界。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2、卖花声·题岳阳楼

宋代: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译文

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3、题岳阳楼

唐代: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译文

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春天,草木的绿色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似乎就是国都长安。

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4、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代: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译文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5、柳梢青·岳阳楼

宋代: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译文

带着短剑到处歌吟,洞庭湖和青草湖,明净的秋水深又深。在雄伟的岳阳楼上,眺望万顷粼粼波光,迎着西风敞开衣襟。

用不着带酒登上高楼,问你有酒又与谁共斟?人世间的事不停变幻,只有湖中那一点君山,依然故我,自古如今。

6、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译文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94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