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宣泄情感

如何宣泄情感,第1张

每个人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郁郁寡欢,心情烦躁,像一只充满气快爆炸的气球,只要遇上稍微不合心意的事情,分分钟原地爆炸,既有害身心,不经意间还伤害身边的家人朋友,所以为了家人和睦,社会和谐,需要找一个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来减缓心中的消极情绪,可以打打拳击,打打篮球,跑个步,游个泳等等,让自己出出汗,这样不仅情绪有所减缓,身体也会因为运动出汗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相对于吃货而言,宣泄情绪的方式可能就会比其他人要简单得多了,那就是化悲愤为食欲,将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通通当做食物吃下肚子,不管是去餐厅点上一大桌的食物,或者是去超市买上一大堆零食,然后把吃的通通一次性消灭干净,当食物消化完全了你的不良情绪也宣泄得差不多了吧。

对于内敛的人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所有的不开心都忘到一边,都抛到脑后。晚上的时候可以洗个热水澡,如果真的很难受,可以借着淋浴的时候随着花洒流下的水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反正你也不知道那是泪花还是水花,洗干净后就好好的睡一觉什么也不用多想,等到第二天起床,所有的不开心都会淡忘。还可以一个人到KTV点一个包间,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歌都可以唱,一个人不用顾及太多,完完全全的放飞自我。

其实宣泄情绪主要看自己怎么想的,你不能老是专注于这件不好的事情,要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个人旅行,多去欣赏美好的事物,忘记痛苦的事情,在旅行中发现能上自己快乐起来的办法。其实开心也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珍贵生命的每一天呢?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上。

如果自己真的太死心眼儿,老是沉浸在不良情绪中走不出去,可以找上你的好朋友喝酒聊天,跟朋友倾诉你的苦恼,不管是工作的苦恼还是生活的苦恼,让TA来开导开导你,其实适当的倾诉可以减缓你的坏情绪,自己也要想开点,不要犯傻,人就要聪明的活着,才不枉费大好时光。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大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了简单论述,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标准 调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16-02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任务艰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当今大学生常常“陷入个人问题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由于学习、恋爱、人际关系等问题造成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一 大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大学是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一方面大学生生理已发展成熟,另一方面刚脱离父母的管束,在心理上寻求独立、追求自我。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这是心理不断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因而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很平常的,但是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却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心理适应问题,兼有学习、人际交往等问题;二年级一般出现如人际交往、学习、情感与恋爱等问题;三年级主要表现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方面;四年级则多以择业和求职问题,兼有恋爱、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等问题。

1.心理适应问题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远离熟悉的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上的适应,要学会自理;而困扰最大的还是其自身心理上的适应,如在学业上感到与同学之间差距很大,在人际交往上感到自己不如同学,感到自己没有同学受欢迎,尤其是对于那些在高中时就很优秀的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宠爱的学生来说,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常常困扰着大学新生。而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表明,不管哪类高校,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恋爱、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事实上,适应不良正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使他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研究表明,学生由于适应不良导致了30%~40%的新生存在心理障碍。

当前大学新生在心理适应问题上的主要表现为:自豪和自卑的矛盾、渴望交往和孤独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等,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症状,如学习方面有考试综合征、学习适应不良征等,人际关系方面有社交恐惧综合征、权威恐惧综合征、异性恐惧综合征等。由此可见,心理适应问题明显高于其他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大学新生中,适应不良已成为学生首要而普遍的问题。

2.人际交往困扰

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流意见和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以情感为基础。有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普遍不高。大学是一个开放的校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而经过中学应试教育的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困扰,进入大学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的逐渐成熟,人际关系的范围和要求也大大提高,现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如果不能做到这点,依旧我行我素,按习惯行事,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际关系紧张。尤其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在心理上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来说,常常会觉得自己被人际交往问题所困扰,不懂得也不敢去主动与他人交流,害怕在公开场合发言。而这些学生常常又是渴望与人交往、希望能交朋友,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以及在心理上存在胆怯心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会有大学生感觉与同学、与室友相处不融洽,感觉看不惯他们的行为、习惯,难以与他们相处,但是又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同学共同学习、生活,这些都会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扰,从而造成其他的心理不适。

3.恋爱造成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满足、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等。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在心理和生活上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对曾经在中学时因学业、升学压力而压抑的情感需求通过恋爱的方式得到满足,呈现出恋爱普及化、公开化和低龄化三个特点。而另一些大学生虽暂时没有谈恋爱,但由于从众心理等仍然会对恋爱有所期待,尤其对于自身条件稍差、心理上较自卑的学生来说,常常会因为暗恋、或追求异性失败而产生价值感的缺失,孤独感、失落感也会涌现,从而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大学校园里的恋爱很平常,大学生正值谈恋爱的年龄,但是由于他们思想尚不成熟,有很多大学生处理不好其中的关系。对恋爱中的矛盾不会妥善处理,特别是不能正确面对失恋,一旦失恋就会使他们的情绪、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学习、生活等方面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诸多心理压力。

4.择业求职困扰

择业求职方面的心理问题,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成绩和技能平平、家境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心理、自负心理、怯懦心理、自卑心理、功利心理等。在职业选择中,学生对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难以定位;对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特长、环境又优越的单位、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怎么办、自己看中的单位父母不赞同怎么办、选择单位失误造成“千古恨”怎么办、到单位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等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和矛盾心理。

5.个性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还与自己的个性、性格等方面有关。一些个性中存在如自卑、自负、焦虑等的学生更容易在遇到环境变化、学业偶尔不佳、偶遇挫折等情况下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的情绪变化起伏较大,而自己却没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已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另外也有一些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坏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便会选择逃避,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导致长期处于压抑、消极的心理状态。

二 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去考虑。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高效而满意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现。根据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的心理健康四个标志:(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而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兼顾内外两方面:外部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内部则是指心理机能健全,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并能接纳自我,能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三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试策略

当大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以后,应如何排解呢?对待心理问题,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和常用的心理调试方法。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发现有心理困扰时,主动、积极、及时地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1.自我心理调试

自我心理调试能帮助大学生在择业遇到困难、挫折和心理冲突时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化解困境、排除困扰、改善心境。

大学生应学会自我释放、自我调节,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及时让郁积在心里的不快得到舒缓,这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主动情绪宣泄法、自我慰藉法以及倾诉、阅读、运动等方式,使过分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另外,还可以通过练习学会躯体放松的方法,使自己心情安宁、平静,排除各种不良情绪,常用的有肌肉松弛训练、意念放松训练、松弛练习法等。

第一,注意转移调节。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人际交往的技能,从而不断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当心情不好、有烦恼时,可以外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约朋友聊聊心事,换个环境,换个想法,因为新鲜刺激可以使人忘却不良的情绪。

第二,合理宣泄调节。在适当的场合下,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样可以起到调节心理的作用。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宣泄情绪,当有心理压力或情绪不好时,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把不开心的事喊出来,释放抑郁情绪和压力;或者大哭一场,有研究表明,经常哭的人要比很少哭的人健康。但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情感宣泄的对象、地点、场合、方式等,切不可任意宣泄,无端迁怒于他人或他物,造成不良后果。

第三,放松训练。当我们感到郁闷时,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坐下来或躺下来,全身放松、面带微笑、轻轻地闭上眼睛,然后自上而下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放松身体。待全身放松后,再轻松自然地回想一下自己心中烦闷的原因以及问题出现后的思想变化、态度和周围的人际关系等。通过变换想象和放松,也许你就会在瞬间豁然开朗,使积存已久的不良情绪倏然而逝。

第四,交往心理调节。与朋友倾诉、交心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要独自承受,应多与朋友交流谈心,倾诉心事。另外,提高自己人际交流的主动性,让别人了解你,用你的真心去换取别人的真心,自己在遇到问题时要主动去与他人交流,或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会产生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一,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的心理知识;另一方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以及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让学生有正确的渠道去排解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如对于在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焦虑、人际关系等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加以解决。

第二,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应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优势,学生到社会中的机构咨询心理问题,往往顾虑更少,所以学校可以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让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参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形成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统一起来。

第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延伸到家庭中去,努力提高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校园界限,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9~21

[2]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析及教育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8)

[3]盛洁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研究,2009(3)

[4]刘岚、李明当代大学生人际心理障碍对策分析[J]才智,2009(18)

[5]李�、杨阳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综述[J]传承(社会版),2011(8)

[6]庄敏、姜锋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7]金莱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09(5)

[8]周功思政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6)

〔责任编辑:王以富〕

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当代大学生表现欲强,但心理素质较差,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大学生情绪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冲动性和理智性、外显性和内隐性两极性的鲜明特征,有时也会引起焦虑、自卑、怨恨、嫉妒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恰当运用情绪宣泄、情绪转移和情绪升华法,能够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关键词: 大学生;负面情绪;矫治

  一、当代大学生情绪的基本特征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反映,称之为情绪。情绪与人的需要和态度有关,是区别于认知活动的,并带有十分显著特异性的心理过程,诸如体验、生理模式、评价等。所以,情绪是个体认识外界事物与环境时大脑的一种主观感受状态,并常常伴有一定部位的生理激活,为情绪的发生和活动提供能量,进而情绪得以释放,形成一定的外部行为。两极性是大学生情绪的鲜明特征,两极性是指大学生的情绪摇摆不定,跌宕起伏,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是由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矛盾冲突的结果。

 1稳定性和波动性。

 随着知识水平的积累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同成年人比起来,大学生情绪仍然起伏较大,时而积极,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时而消极,萎靡不振,沉默不语。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奖学金的多少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不同程度的波动。

 2复杂性和层次性。

 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发展过程有明显的层次性,但同时又是复杂交错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依然处于“断乳期”,心理逐渐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追求爱情,渴望友谊,但是大学的竞争和压力较大,容易受到外界人、事等因素的干扰,因而大学生的情绪表现为一定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3冲动性和理智性。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时期正处于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渡时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他把这一时期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当代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自控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性思考问题、自我约束和调节,但大学生在外界的刺激下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激动,不可控制,进而引发冲动性的行为。

 4外显性和内隐性。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成长在一个速度、危机、多变的信息时代,他们很容易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且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耐挫能力不足,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迅速敏感,情绪表达比起成年人更为直接和外露,喜、怒、哀、乐常喜形于色。尽管他们心理逐渐成熟,社会性逐渐完成,有时能够根据特有规范、目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有时又故意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感受,从而使得自己的情绪与内部体验表现出不一致,体现了大学生情绪内隐性的特点。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和嫉妒。”负面情绪不仅会伤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会出现极端化的行为,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人格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个体的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分离。一是内在自卑外在高傲,以高傲来掩盖自卑;二是内心追求外在贬低,他们的一切外在表现都是虚假的,并没有反映学生本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出于对这种外在表现的相反价值的渴求;三是内心痛恨外在谦恭,这种谦恭主要表现为一种赞赏或赞美,它是一种扭曲的或者异化的赞赏或赞美,学生的外在谦恭并不能摒除其内心的痛恨之情。

 2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但负面情绪较强的同学则会使其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与老师、同学缺乏良性互动,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无法营造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嫉妒为例,嫉妒最主要表现是自我突出,一是直接对他人加以贬低,把他人的能力、素质、智慧加以贬低;二是间接贬低,通过赞美、奉承等形式来讥讽挖苦他人,可见嫉妒必然会削弱他人的重要性,导致双方关系的冷淡。同时有负面情绪的同学所指向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同学,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情绪就会弥漫开来,脱离特定的指向对象,去寻找一些替代对象,如其他老师、同学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激起老师、同学们对他们的不满,其人际关系网将全面崩溃。

 3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负面情绪会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以学习为例,当一些差生没有能力去获得优秀成绩时,他们可能对优秀生既羡慕又嫉妒,这样容易导致差生对优秀生的贬低与否定,差生放弃对高价值的追求,使自己平庸化,扼杀自身的创造性。同时大学生的负面情绪还会扼杀其他人的创造性,有负面情绪的学生不能容忍独立个性、卓越素质的存在,如果他们对优秀生产生嫉妒之心,就会对之进行诋毁、攻击、歪曲和贬低,当优秀生无法抗拒诋毁时,就会选择从众,让自己变得平庸。负面情绪不仅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导致学生出现破坏性、攻击性等反道德行为。大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个体的某些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结果,如安全、归属感、自尊和爱等,当这些需要缺乏或被剥夺时,人就会出现破坏性和攻击性的行为。大学生的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既有语言上的,也有行动上的。负面情绪强的同学会完全泛化到对无关的人或物的攻击、破坏,甚至针对老师、同学的身体做出伤害性的行为,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手段。

  三、有效应对大学生负面情绪的策略

 大学生正处在情绪多变时期,遇见挫折和失败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的,但不能让负面情绪控制自己,为此运用适当的方法,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大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接受现实,保持健康的心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必要条件。

 1情绪宣泄。

 通过一定的渠道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是矫治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情绪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就是向引起负面情绪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间接宣泄就是向引起负面情绪的人、物以外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通过一定的活动发泄多余的精力,使得身心得到调节。因此,当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要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善于沟通和交往的人,常常更容易成为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

 2情绪转移。

 情绪转移法是有意识地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的人或物上,建立新的兴奋点,从而求得解脱的一种方法。情绪转移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兴奋灶”理论,其作用机制就在于人为地制造新的“兴奋灶”,以与原有的“兴奋灶”产生抵消作用,使后者的影响逐渐消退直至完全消失。[1]所以当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做一些平时喜欢做的事,如听听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具有振奋精神的作用,节奏舒缓、旋律清逸的音乐具有镇静、安慰的作用;或是参加一些跑步、打球、游泳等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消除了情绪的紧张和不安;或是进行语言暗示,自我鼓励。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矫治自己的情绪,用顽强的意志战胜负面情绪的干扰。

 3情绪升华。

 情绪升华是指把负面情绪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符合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是对负面情绪的一种高水平宣泄。比如某个同学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面对沉重的打击,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沉浸在个人的不幸之中自怨自艾,而是从巨大的变故中顽强地走出来,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中或工作中,并且立志克服一切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刘翠红浅谈大学生的情绪调控[J]柳州师专学报,2009,(8)

;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所以人际关系是得以生存、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就是说,人际交往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相联结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网络系统。

二、人际关系的要素

人际关系(交往)其实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一般具备以下几方面要素。

交往的主动性 

人们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是一方领导另一方,而是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你上街购物,虽然你可主动地选择某品牌的商品,但营业员也可主动向你介绍相关品牌的商品信息,供你选择。这就是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一方都是积极活动着的主体,所不同的是所处地位有主次而已。但即使处于次要地位的一方,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地作出反应,而是根据自己的要求,兴趣去理解和分析对方的信息并作出反馈,调整自己的言行,达到信息交流之目的。如在就医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在诊治方面医生虽然是主动地下诊断开处方,但病人也并非是被动的,他也可向医生反映自己的病情,以及用何药甚至何剂量适合自己,医生根据病人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诊治。

交往的互益性 

单个个体的各种活动,虽然可能与外界有密切的关系,但不能称之为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必须是在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一方发出信息会引起另一方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成为新的信息作用于前者。如一位护士对一位慢性病人讲:“这个病你比我有经验,所以还得多听听您的意见。”病人听后会自然作出积极的反应。所以,人们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接受着他人的影响。

交往的条件性 

在人际交往中,首要的条件是双方所使用的符号必须相同或相通,这是交往发生的必备条件。可以是语言符号,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如符号不同可闹出许多笑话。例:一个外国人与本国人交往时,必须使用同一种或彼此都能理解的语言,或其他符号,否则易产生歪曲、误解。

三、人际交往的功能

获得信息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呈几何级数地增长,能直接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总是有限的,这需要人们以更迅速的方法直接沟通信息。如电脑上网,可以交友、购物、等。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就是知识,信息就是财富,有人由于获得了某一信息,而成为百万富翁;而又由于信息的滞后使你落后,甚至企业倒闭。

在当今的护理工作中,更需要大量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使我们的护理事业不断发展、更新、壮大。

心理保健的功能 

人们进行交往不仅获得信息交流,而且实现心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如: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对某一问题或某一观点都有相同的认知,双方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越说越投机,彼此成为力量汲取和情感宣泄的对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时遇到好友有谈不完的话题,真是久逢知己千杯少,即使对方的某一观点不一致,也不会予以指责或排斥,而会采取接纳、容忍的态度。这说明他们在交往时彼此相容,心理上的距离很近,双方都会感到心情舒畅,愉快。因此,人类心理健康的适应,其实质是人际关系的适应。相反,心理病态,是人际关系的失调所致。如彼此采取消极、否定、排斥的态度,削弱了人际关系朝不利的方向发展,而产生分离性情感。如两人有矛盾,也不愿沟通。你看不惯我,我也看不惯你,彼此心理距离很大,易产生抑郁情绪及孤独寂寞感。如婆媳关系不和、夫妻之间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歧,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良因素,有损心身健康。因此,作为护士我们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肯定、接纳的态度。

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的功能 

榜样的力量促使人成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交往实现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产生改变自我的兴趣、动机、能力、意志和行为。人在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在不断交往中趋于客观、成熟、完善。

四、影响护士交流的因素

移情 

这个词是由西多普·利普斯(Thedop Lipps)于1909年首次提出的,他将移情定义为“感情进入”的过程。也就是说移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感情,是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情感。简言之,移情是从对方的角度来观察世界,通俗地说—角色转换,我们医务人员应站在病人或病家的立场上去理解、思考问题。如:我们现在制定的一些制度是否从病家的角度去考虑还是从我们工作的角度去考虑。

移情对于患者来说可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⑴首先,移情可使患者减少被疏远的感觉和那种陷于困境的孤独感。当患者感到被理解时,就会感到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平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最大的愿望在于被人理解,一旦彼此产生误解后,会产生不愉快情绪,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⑵移情有助于使患者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可使患者产生较强的自我接受感。有助于患者在困境中作自我调整。

⑶移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患者出现焦虑、紧张和悲观时,我们的护士给予支持、鼓励,并关心帮助病人,此时患者会尝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控制 

第二个主要交流变量是控制(Control)。在每次交流中,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际交流中的一个内在成分。只要一个人影响他人他事,或被他人他事所影响,就存在着控制。患者是否对疾病具有控制感?我们不仅要考虑个人的感受,即所谓的“个人控制”。还要考虑人际间或相互间的感受,即所谓的“关系控制”

个人控制:是人们在能控制环境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时产生的一种感受。个人控制能增加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权利感,降低他们的无权感。

分类:行为控制、认识控制、信息控制、回顾性控制

关系控制:被认为是人们对自己与别人联系的一种感知,同时也是他们对自己能影响相互的性质和发展程序的感知。这类控制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作为个人特征存在的。通过交流,就会产生有效的人际沟通。

分类:互补关系、对称关系、平行关系

控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⑴从患者的角度看控制

无论病人是患了什么病,是严重的疾病,还是不太严重的疾病,均失去了个人控制,这是患者遇到的一个主要障碍。患者面对一个现实—他们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要动不能动,连个人生活料理都要别人帮助。疾病使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不确定感,患者就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都不能控制。因而出现了失控感,失控感使病人出现两种后果。依赖性:任何事都依赖于医务人员,有些事完全可以自己处置的,也不肯去做。对抗性:认为自己的疾病已无法治了,表现为愤怒,拒绝各种治疗,对事处置为对抗性的。此时作为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心理及有关情况,帮助病人处理好这些问题。

恢复控制感: 

评估病人失控制感的原因及有关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病人能自己管理方面让病人自己支配。如:剖腹产病人,鼓励其尽早起床走动,个人卫生尽量自己料理。如:骨折病人,石膏拆掉后也要尽早锻炼肢体功能。在病人不能独立管理时,让他们以参与者的角色与医务人员共同处理。

⑵从护士的角度看控制

对医务人员(护士)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失控,而是要找到与同行和患者“共同控制”的有效途径。关系控制对医务人员来说是首要的问题,通过分享控制,可消除个人的失控感,达到相互依存。

信任 

包括不加评论地接受他人。为个人能依据他人交流行为的一种个人期望。

信任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 

当相互关系出现信任时可产生积极作用。信任有助于人们产生的一种安全感和与外界有联系的感觉。使人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别人都在关心他。信任可在相互关系中创造一种支持性气氛,这种气氛可减少防卫性交流,它能使人们更加坦率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医疗护理中,第一个作用—安全感,对患者来说特别重要;第二个作用—支持性气氛对医务人员来说特别重要。作为医务人员,首先要关心、照顾病人,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顺利进行,才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广义的,包括个人、集体与国家,因此人际交往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等具体形式。

人际交往的内容也是广义的,包括商品交换、思想交流、劳动服务、互助合作、劳动与娱乐等。

人际交往的主体关系也是广义的,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

人际交往的领域也是广义的,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等。

人际交往的等价方式是广义的,包括正值等价与负值等价,即对方如果使自己遭受了价值损失,自己将会设法使对方遭受同样程度的价值损失。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1]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论文提纲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写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论文提纲(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理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 了解不良情绪的种类;

● 掌握情绪的特点。

如何理解情绪

一、情绪的产生

1 性格态度

如果沟通双方的性格完全不同,或者对方的态度让人难以接受,很可能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会让人产生情绪。

2 环境刺激

环境会影响人的心情,例如,需要安静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反而很嘈杂,或者着急赶路的时候,中间总是出现很多阻碍,都会让人特别烦躁。另外,来自领导、客户、家庭的各种刺激,也会让人感到不快。

要点提示

情绪的来源包括:

① 性格态度;

② 环境刺激;

③ 认知偏见;

④ 思维观念。

3 认知偏见

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不一定相同,甚至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很可能产生分歧,导致交流中出现不良情绪。

4 思维观念

人和人的思想和思路存在差异,例如,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想法就经常不一样。不同思维观念的人讨论事情时,往往会引起很多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在外就是情感宣泄。

二、情绪的种类

情绪有很多种,有自卑、恐惧、喜悦、紧张、忧虑、内疚悔恨、羞辱、嫉妒、烦闷、傲慢、拖延、愤怒、安静等,如图1所示。

图1 情绪的种类

1 自卑

自卑的人做事没有自信、不够勇敢,原因是接受的负面信息太多,不断刺激自己进行自我否定。例如,总是认为自己能力很差,脾气不好,比不上别人,别人都看不起自己。当心里总是回想这样的话时,开始行动之前,就被自己吓倒了。

2 恐惧

恐惧的原因是能力不足。例如,遇到一个变革机会,如果没有做好准备,竞争时就会害怕沦为淘汰对象。人们往往因为环境太好而丢掉了居安思危的意识,没有为危险做准备工作,对压力和变化的心里承受能力不足,面临挑战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情绪。没有企业能够保证员工一辈子衣食无忧,员工唯一的保障是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还有机会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切断自己陷入恐惧情绪的可能。

3 紧张

紧张的人一听到风吹草动,就幻想是否对自己有影响,是否与自己有联系,每天处于疑神疑鬼的状态。

4 忧虑

生活中很多人的忧虑都是多余的。例如,身体健全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前途感到忧虑,但是相对于没有下半身的约翰·库提斯、毛孩于震寰,普通人已经拥有了太多优势,库提斯尚且可以成为世界激励大师,普通人又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5 内疚悔恨

每个人都有内疚悔恨的时候,这种情绪往往产生于懊恼过去发生的事情,比如,埋怨自己怎么这么笨,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其实本质上是在为了回避错误而找借口。

内疚悔恨于事无补,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做好,这就需要每个人对自己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意识到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犯一次错误是正常的,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

6 羞辱

很多人太过重视面子,受不得一点屈辱或者羞辱,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只要瞄准目标,坚定地走下去,无论经历什么挫折和障碍,都是一个过程而已。

例如,《阿诗玛》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部非常出色的**,女主人公阿诗玛特别漂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播放以后,阿诗玛的扮演者杨丽昆被当作“毒草”接受国家的批斗,最后忍受不了屈辱而疯掉了。相比之下,《阿诗玛》的作者赵继康虽然也遭到了批斗,但他把批斗当作锻炼身体,最后活到了九十多岁。

7 妒忌

妒忌就是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优秀,越亲近的人之间越容易产生妒忌,越疏远的人之间越少产生妒忌。例如,甲和乙是特别要好的朋友,一起来到某企业工作,甲一年之后成了主管,两年之后成了经理,乙的心态就会发生改变,甚至像对待仇人一样看待甲。解决妒忌的方法是把优秀的人当作标杆,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自强和上进,最终超越他们。

8 烦闷

烦闷的人往往太敏感,总是因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因为别人的烦恼而烦恼,这完全就是无谓的烦闷。例如,一个男生学习特别刻苦,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名,偶尔一次被第二名超越了,就自己想不开,在教室里哭了两个小时,相比之下,班里的倒数第一这次前进了一名,反而高兴的不得了,这就是心态的差别。

9 愤怒

愤怒的表现通常是语言上责骂、讥讽,行为上摔东西、毁坏公物,性格内向的人则不会表现在外,而是自己生闷气,甚至气到浑身发抖、脸色苍白。愤怒的原因往往是太自我,总想控制别人、占据主动、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

三、情绪的特点

图2 情绪的特点

如图2所示,情绪有五个特点,分别是隐蔽性、积累性、突发性、短暂性、破坏性。

1 隐蔽性

情绪是人的内在心理特征,由人的内心活动激发,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 积累性

情绪是会发展的,本来只是一个小问题,经过不断地积累,最后很可能变成一件大事情。

3 突发性

突发性是指经过不断积累,一旦遇到突破口,情绪就有可能突然爆发出来,往往这时的能量是很惊人的。

4 短暂性

情绪还具有短暂性,例如,积累了长达一年的怒气,发泄出来却只有几分钟。

5 破坏性

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就收不回来了,情绪爆发的破坏性很大,伤害别人的感情就很难弥补。

情绪的正面往往是自我驱动、增强意志、自我超越、创造奇迹,负面往往是夸大其词、颠倒是非、强词夺理、消极被动。关键每个人如何规避情绪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的影响,让情绪能够为我所用。

87XPX-M3D6G-W4D39-VKVKR-DB8C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0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