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的诗《正月十五夜》的解释是什么

苏味道的诗《正月十五夜》的解释是什么,第1张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全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解释

火树银花灯火灿烂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艳妆。

落梅乐曲《梅花落》

金吾京城禁卫军

漏古代计时器具。此句说不禁夜,漏鼓就不必催人了。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后来也称元宵节。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每年这天晚上,京城长安都要大放花灯,夜间照例不戒严,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文人数百人赋诗记其盛景,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

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唐代,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中说:“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可与此诗相印证,可见隋唐时代洛阳皇城端门的元宵节观灯盛况。是说原本黑洞洞的城门与黑沉沉的城河在节日的夜晚也点缀着无数的明灯,远远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桥银河了。

颔联写元夕车马游人之盛。由于车马交驰、游人杂沓,扬起了道路上的阵阵尘土。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但元夕之夜,由于月光灯影的照耀,却分明可见随着车马的飞驰而去,后面便扬起一阵飞尘,这就是所谓“暗尘随马去”。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这正是对元夕的传神描写。着一“去”字,写出了马的奔驰和尘土飞扬而去的态势。纪昀说此句得神处在一“暗”字,固极有见。其实,“去”字也同样精彩,从中仿佛可见车马飞驰时卷起的气流,下句专写人的活动,却不忘交代元夕的特点。由于是望月,所以满月的清光映照着东都城的每一个角落。游人熙熙攘攘,摩顶接踵,月亮的光辉始终与人相随。由此“明月”还可进一步想象灯月交辉的热闹场景。

颈联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专挑出一类人来写,这就是“游妓”。她们可能是王公贵戚之家的歌舞妓人,为了相互夸示而让她们出来表演助兴的,她们自己也可借此观赏元夕灯月交辉、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总之,既是观赏者,又是元夕的一道亮丽风景。两句一句写她们的美貌,一句写她们的技艺。单有火树银花的灯影和众多的游人车马,还不足以充分显示元夕京城的热闹繁华,必须再加上美貌如花的歌妓和彻夜笙歌,才是声色光华交相辉映,极喧阗热闹之能事。

这就逼出了结尾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又称“执金吾”,指京城里的禁卫军。据史记载唐代设左、右金吾卫,主管统率禁军。玉漏,指古时的计时器,用铜壶滴漏以记时。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在古代又称为上元节,上元节起源于西汉,到了唐代已经非常热闹了。

最有名的描写上元节的诗是苏味道的 《正月十五夜》 。

苏味道是武则天后期的宰相,他九岁就能写诗,二十岁中进士。武则天重用人才,喜欢选拔有才华的人做宰相,苏味道就是其中之一,他做过7年宰相。

苏味道在任时,处事谨慎,做事犹豫不决,他有一句名言: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必贻咎谴,常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苏味道处事不明确表态,怕判断错误,遭到陷害,所以宁愿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

他因为阿附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中,唐中宗时期,被贬为郿州刺史。他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他的后人中,最有名的是宋代的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味道的这首《正月十五夜》,描写了唐代时期的上元节的繁荣情景。

唐代的上元节并不像今天这样要吃元宵,吃元宵是宋代以后才开始的。唐代时期的上元节有什么特点?两个特点,一是放花灯,二是不禁夜,是古代百姓的狂欢节。

我们来看这首《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和,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树银花和,星桥铁锁开。

火树就是树像火一样明亮,银花是指从远处看,灯像银色的花一样。元宵节这天,在皇城的树上要挂满灯,在夜晚的星空下,月光和灯光融合在一起,绚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古代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是说太阳出来就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指的人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古人照明全靠月亮,没有月光就看不见。古人不能点蜡烛吗?在古代蜡烛很贵,普通百姓家点不起,不是说像现在开灯一样简单。

而到了上元节,为了庆祝节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点灯,这就非常热闹了。星桥是当时洛阳城中最重要的一座桥。桥的北面是皇城,南面是百姓居住区。在平时,桥上的铁锁是锁住的,不允许人员随意流动。

到了上元节这一天,星桥上的铁锁要打开,因为皇城里的文武百官、后宫佳丽都要出来,要与民同乐赏花灯,普天同庆的欢乐节日。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街上的年轻男子骑着骏马向远处奔去,在灯光的照耀下,看见一团团尘土在马尾后面卷起又消失。月光照耀在骑马人的身上,也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一直跟随。

这两句诗由近及远,先写眼前的骑马人,再写远处天上的月亮,这些都是诗人眼中的景象,有年轻男子,有骏马,有明月,有人群。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游伎是指歌女,秾李意思是繁茂的李华,行歌是指边走边唱,落梅是唐朝的一首流行乐曲。街上的歌女像花一样艳丽,她们边走边唱《落梅》曲,好不热闹!

这两句诗是诗人眼中的狂欢情景,可以想象,歌女们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街上游人的热情高涨,把节日的欢乐推向了高潮。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金吾是指金吾卫,是唐代的官府侍卫,在古代一到晚上,皇城戒严,侍卫要巡夜。百姓只有呆在家里,不能随意出门,街上都冷冷清清的。但是,到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金吾卫是不禁夜的,百姓可以纵情欢乐。

既然不禁夜,大家可以纵情欢乐,但是诗人马上话题一转“玉漏莫相催”,玉漏在催促人们时间要到了。

玉漏是用玉制作的滴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玉漏在一滴一滴往下滴,时间在悄悄的流走。这样美好的夜晚马上就要过去了!

诗人在感叹,纵情欢乐的时刻即将过去,从狂欢到平常,从今天到明天,从青春到白发,时间的流失是自然规律,这就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诗人敏锐地感觉到面对自然规律,人是无能为力的,随之而来的是淡淡的惆怅。

这首《正月十五夜》描写了上元节的繁荣景象, 诗人苏味道从绚丽多彩的场面开头,到最后自己的内心感受结束,描写得生动、细腻,极富感染力。

这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采用双句押韵,二、四、六、八句末尾的开、来、梅、催押韵,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虽然诗人已经远离我们上千年,但是他留下的这首诗,让我们了解到唐代真的可以称之为“大唐盛世”。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__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唐代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漂泊未能归家。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两鬓斑白,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__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隋代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宋代文天祥的《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生查子·元夕

[ 宋 ]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生查子·元夕

[ 宋 ]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正月十五夜

[ 唐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_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

[ 唐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_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生查子·元夕

[ 宋 ]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正月十五夜

[ 唐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_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诗鉴赏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象。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夜,长安城里都要大展花灯;前后三天,夜间不 ,赏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首句写春天刚刚传来些许气息,还没到万紫千红的时候,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焕发出灿烂的辉光,如同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不难想象,万灯齐明时瑰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周都是一样的璀璨明亮。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次句写城门也开了铁锁,以便百姓四处游玩。崔液《上元夜》有诗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意也如此。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森森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此所谓“星桥”。“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透露出游人之盛,这样,下文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动,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亮了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显得分外美丽,她们一边走,一边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美景令人观赏不尽。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间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结束。“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来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此诗于镂金错彩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缘于此。

zhl201612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汴京元夕

李梦阳〔明代〕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李商隐〔唐代〕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古诗《正月十五夜》是唐代诗人苏味道创作的一首诗歌,原文如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赏析

《正月十五夜》的前二句运用想象之笔,极写节日灯花。“火树银花”、“银桥”都写灯火,“合”字传神地把灿烂灯火连在一起。“桥”本指护城河上的桥,但因节日里被无数明灯点缀,灯影照耀,护城河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称星桥。“开”字是写因节日城门大开。

这二句写出了元宵之夜的长安城里花灯大放,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光辉的景象。夜景非常奇丽,而且到处任人通行,城门开了铁锁,京师夜不戒严,可以想象京郊乡民蜂拥入城的情景。前两句诗既写出节日的壮采,又自然引出下面四句对节日风光的具体描写。

“暗尘”句,既写车马人之多,又用拟人手法写月光流转,月随人行前来观赏灯景,为诗歌增添了迷离的韵味。“游妓”句写在灯影月光映照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歌妓们一边走,一边唱着《梅花落》,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歌女姿色的妩媚,服饰的艳丽,表现出元宵节繁华欢乐的景象。

诗的最后两句写人们“欢娱苦夜短”的心情,人们希望元宵之夜不要匆匆过去,更反衬出正月十五夜的美丽迷人。诗歌用这种心理描绘结束全篇,达到言尽即意不尽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1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