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需要用到哪些专业书籍和参考资料?

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需要用到哪些专业书籍和参考资料?,第1张

心理学考研书籍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三门科目。虽然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但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心理学考研书籍,现在考研市场上有很多心理学考研书籍,鱼龙混杂,让很多考生很难选择。 如何选择一套与心理学考研大纲贴近、权威的心理学考研书籍成为很多考生备考的第一步。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结合考试大纲,以及历年真题命题特点,特向广大考生推荐以下心理学考研教材:

1、心理学导论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侯玉波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①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理统计与测量

①心理统计学

张厚粲主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等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戴海崎等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

4、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I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 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心理学      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约70分

实验心理学      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约70分

四、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III考查范围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 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 心理学概述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测验法

4 调查法

5 个案法

(三)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3 行为主义心理学

4 格式塔心理学

5 精神分析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7 认知心理学

二、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 神经元

2 突触

3 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 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 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 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 脑机能学说

1 定位说

2 整体说

3 机能系统说

4 机能模块说

三、 意识和注意

(一) 意识与无意识

1 意识的含义

2 意识的各类

3 意识的功能

4 睡眠与梦

(二) 注意概述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功能

3 注意的种类

(三)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 注意的生理机制

2 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 注意的品质

1 注意广度

2 注意稳定性

3 注意分配

4 注意转移

(五) 注意的认知理论

1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四、 感觉

(一) 感觉概述

1 感觉的含义

2 感觉的种类

3 感觉测量

4 感觉现象

(二) 视觉

1 视觉的含义

2 视觉现象

3 视觉的生理基础

4 视觉理论

(三) 听觉

1 听觉的含义

2 听觉现象

3 听觉的生理基础

4 听觉理论

(四) 其他感觉

1 嗅觉

2 味觉

3 触觉

4 动觉

5 内脏感觉

五、 知觉

(一) 知觉概述

1 知觉的含义

2 知觉的组织原则

(二) 知觉的特性

1 知觉理解性

2 知觉整体性

3 知觉选择性

4 知觉恒常性

(三) 空间知觉

1 形状知觉

2 大小知觉

3 深度知觉

4 方位知觉

(四)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 时间知觉

2 运动知觉

(五) 知觉的信息加工

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 模式识别理论

(六) 错觉

1 错觉的含义

2 错觉的种类

3 错觉产生的原因

六、 记忆

(一) 记忆概述

1 记忆的含义

2 记忆的过程

3 记忆的种类

4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 感觉记忆

1 感觉记忆的含义

2 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 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 短时记忆的含义

2 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 短时记忆的特征

5 工作记忆

(四) 长时记忆

1 长时记忆的含义

2 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 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 遗忘

1 遗忘的含义

2 遗忘曲线

3 遗忘理论

4 影响遗忘的因素

七、 思维

(一) 思维概述

1 思维的含义

2 思维的特征

3 思维的种类

4 思维的过程

(二) 概念

1 概念的含义

2 概念的种类

3 概念的形成

4 概念的掌握

(三) 推理

1 推理的含义

2 推理的种类

(四) 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含义

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 问题解决的策略

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 创造性思维

1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 表象

1 表象的含义

2 表象的特征

3 表象的种类

4 表象理论 

(七) 想象

1 想象的含义

2 想象的种类

3 想象的功能

八、 言语

(一) 言语概述

1 言语的含义

2 言语的功能

3 言语的种类

(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 言语运动中枢

2 言语听觉中枢

3 言语视觉中枢

(三) 言语感知和理解

1 言语感知

2 言语理解

3 句子理解

4 语篇理解

5 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九、 情绪和情感

(一)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 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 情绪的种类

2 情感的种类

(三) 表情

1 表情的含义

2 表情的种类

(四)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五) 情绪理论

1 早期的情绪理论

2 情绪的认知理论

十、 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 动机概述

1 动机的含义

2 动机的功能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 动机的理论

(二) 需要

1 需要的含义

2 需要的种类

3 需要的层次理论

(三) 意志

1 意志的含义

2 意志的特征

3 意志行动过程

4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5 意志的品质

十一、能力 

(一) 能力概述

1 能力的含义

2 能力、才能和天才

3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 能力的种类

2 能力的结构

(三) 智力理论

1 智力因素说

2 智力结构理论

3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 智力发展的差异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 人格概述

1 人格的含义

2 人格的特征

(二) 人格理论

1 人格特质理论

2 人格类型理论

3 人格大五理论

4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 气质

1 气质的含义

2 气质的类型

3 气质的理论

(四) 性格

1 性格的含义

2 性格的特征

3 性格的类型

4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 认知风格

(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十三、社会心理

(一) 社会化

1 社会化的含义

2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3 社会化的理论

(二) 社会认识

1 自我

2 归因

3 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4 社会态度

5 内隐社会认知

(三) 社会关系

1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2 亲密关系

3 偏见与歧视

4 利他行为

5 侵犯行为

(四) 社会影响

1 说服

2 从众与服从

3 去个体化

4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5 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

6 合作、竞争与冲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 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 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发展心理学

一、 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 横断研究

2 纵向研究

3 聚合交叉研究

4 双生子研究

(四) 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二、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 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 生态系统理论

(二)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4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1 染色体、DNA和基因

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 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4 显性和隐性基因

5 遗传疾病

(二) 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 胎儿的发育过程

2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四、 婴儿心理发展

(一)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 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 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 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1 动作发展的规律

2 动作发展的阶段

3 动作发展的训练

(三) 婴儿言语的发展

(四) 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 婴儿感觉的发展

2 婴儿知觉的发展

(五) 婴儿气质的发展

1 婴儿气质类型学说

2 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

(六)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1 婴儿的情绪发展

2 婴儿的依恋

3 早期同伴交往

五、 幼儿心理发展

(一)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 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 幼儿的游戏

1 游戏理论

2 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三) 幼儿言语的发展

1 词汇的发展

2 句子的发展

3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 幼儿认知的发展

1 记忆的发展

2 思维的发展

(五) 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 心理理论

2 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3 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4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5 同伴关系

六、 童年期心理发展

(一)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三) 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1 书面言语的发展

2 内部言语的发展

(四) 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1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 元认知及其发展

(五) 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1 自我意识发展

2 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

3 品德发展

七、 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 生理发育

1 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 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二) 认知发展

1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2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 自我发展

1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2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四) 社会性发展

1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2 反社会行为

(五) 情绪

1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 常见情绪困扰

八、 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 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 认知发展

1 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2 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

(三) 人格发展

1 自我发展理论

2 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 临终心理

              教育心理学

一、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 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 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1 学习的含义

2 学习的作用

(二) 学习的分类

1 学习主体分类

2 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

3 奥苏伯尔的学习性质分类

4 学习结果分类

(三) 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 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

(四) 学习风格与教育

1 学习风格的含义及其特点

2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育

三、 学习的主要理论

(一) 学习的联结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 社会学习理论

(二) 学习的认知理论

1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 学习的建构理论

1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 学习的人本理论

1 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 学习动机

(一)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 学习动机的含义

2 学习动机的类型

3 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 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三)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 知识的学习 

(一) 知识的表征与类型

1 知识的表征

2 知识的类型

(二)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 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

2 错误概念的转变

(三)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 心智技能的形成

2 认知策略的学习

3 动作技能的学习

(四) 学习的迁移

              实验心理学

[考查目标]

1 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 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 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一、 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 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 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 实验设计与实施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报告的撰写

(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

二、 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 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二) 心理学实验与理论

1实验范式

2实验逻辑

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三)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2 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3 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四) 实验设计

1 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2 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

3 准实验设计

4 真实验设计

(五) 实验研究的效度

1 内部效度

2 外部效度

3 构思效度

4 统计结论效度

三、 反应时法

(一) 反应时概述

1 反应时的含义

2 反应时的种类

(二) 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1 外部因素

2 机体因素

(三) 反应时技术

1 减法反应时技术

2 加法反应时技术

3 开窗技术

4 内隐联想测验

四、 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 阈限的测量

1 极限法

2 平均差误法

3 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

(二) 心理量表法

1 量表的类型

2 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

3 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

4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三) 信号检测论

1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2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3 辨别力指数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

4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五、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一) 听觉实验

1 听觉现象的测定

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

2 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3 语音知觉实验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 视觉实验

1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2 颜色视觉

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三) 知觉实验

1 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2 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

3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

4 知觉与觉察实验

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四) 学习实验

1 条件性学习实验

2 认知性学习实验

(五) 记忆实验

1 感觉记忆的实验

2 短时记忆的实验

3 长时记忆的实验

4 工作记忆的实验

5 内隐记忆的实验

6 前瞻记忆的实验

7 错误记忆的实验

8 定向遗忘实验

9 提取诱发遗忘实验

(六) 情绪实验

1 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2 面部表情的测量

3 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七) 注意实验

1 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

2 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

3 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

4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5 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6 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八)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1 眼动技术

2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3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心理统计与测量

[考查目标]

1 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 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构进行解释。

一、 描述统计

(一) 统计图表

1 统计图

2 统计表

(二) 集中量数

1 算术平均数

2 中数

3 众数

(三) 差异量数

1 离差与平均差

2 方差与标准差

3 变异系数

(四) 相对量数

1 百分位数

2 百分等级

3 标准分数

(五) 相关量数

1 积差相关

2 等级相关

3 肯德尔等级相关

4 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5 Φ相关

二、 推断统计

(一) 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 概率

2 正态分布

3 二项分布

4 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5 抽样分布

(二) 参数估计

1 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 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3 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 假设检验

1 假设检验的原理

2 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3 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4 方差齐性的检验

5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 方差分析

1 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4 两因素方差分析

5 事后检验

(五) 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六) 回归分析

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3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

(七) 卡方检验

1 拟合度检验

2 独立性检验

(八) 非参数检验

1 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2 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主成分分析

3 因素分析

三、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3 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二)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 测量的信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2 测量的效度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3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三) 心理测量的误差

1 测量误差的定义

2 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

3 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

4 测量误差的估计

(四) 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1 题目的难度

2 题目的区分度

3 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五) 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 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 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3 题目编制技术

(六) 心理测验的施测

1 测验的设计

2 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七) 测验常模

1 常模与常模团体

2 分数转换与合成

3 常模的编制

4 几种常用的常模

(八) 标准参照测验

1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 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 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 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九) 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

1 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

2 项目反应理论

3 概化理论

4 测验等值

四、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 成就测验

1 成就测验的定义

2 成就测验的编制

3 成就测验的标准化

(二) 智力测验

1 智力测验的定义

2 个体智力测验

3 团体智力测验

(三) 能力测验

1 能力倾向测验

2 特殊能力测验

3 创造力测验

(四) 人格测验

1 人格测验的定义

2 自陈测验

3 投射测验

4 情景测验

(五) 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

1 心理健康测验

2 态度测验

3 兴趣测验

(六)心理测验的应用

关于心理学导论部分增加的社会心理一章,对此博仁推荐的参考书目为《社会心理学》(第二版)

考研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和艰苦奋斗的事业,在学习、压力和竞争中极易出现情感问题。情感对考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动力:情感可以作为考研动力的源头。当我们对于学习有了热情和兴趣,或者因为欣赏一个人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都能够促进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 帮助调节情绪:考研备考过程中,会经常面临许多压力和困难,其中包括学业上的挫折和疲劳,以及心理上的焦虑和失落。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会应对情感困扰,找到自我平衡和调节,才能更好地保持压力的适度和情绪的稳定,持续投入到考研的学习中。

3 促进交流和合作:情感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考研备战中,与同学、老师、辅导员等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情感和关爱产生信任和亲密感,可以相互鼓励,促进学习,让备考过程更有趣、更富有成就感。

4 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情感是人类自我理解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考研备考过程中,通过认知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偏好,更好地为自己的情感健康和成长做好铺垫,提升自我情感管理的能力。

总之,情感对于考研备考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考研备考中需要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感管理,努力发展积极、健康、优美的情感生活。

文都比邻为您解答,

以下是2018年心理学考研大纲中《普通心理学》的部分:考试以下列内容为重点。统考题型为单选、多选、简答和论述四种。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注意的生理机制

2.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四、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的生理基础

4.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五、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组织原则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理解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选择性

4.知觉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识别理论

(六)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3.错觉产生的原因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

2.推理的种类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种类

4.表象理论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功能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2.言语的功能

3.言语的种类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言语运动中枢

2.言语听觉中枢

3.言语视觉中枢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

2.言语理解

3.句子理解

4.语篇理解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九、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种类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

2.表情的种类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五)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功能

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动机的理论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的层次理论

(三)意志

1.意志的含义

2.意志的特征

3.意志行动过程

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5.意志的品质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

2.能力的结构

(三)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说

2.智力结构理论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三)气质

1.气质的含义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理论

(四)性格

1.性格的含义

2.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认知风格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目前来看心理学专业考研还是挺有必要的,不过还是看题注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你的需求。

从实际收获来看,读研最大的收获是能让你获得更加系统的科学研究的思维的训练,这其实对日常的生活也都很有好处。至少你学会了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学会了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当你想查找某方面的资料的时候,不再选择百度谷歌这类搜索引擎,而是去SCI、中国知网等更加科学严谨的系统中寻求答案。另外就是读研根据你的专业方向不同,可能你会学习到心理学的某一分枝,无论哪个分枝都会使你对你的生活有更多的见解,这是人与人之间最不同的部分,也是最宝贵的部分。

从薪资待遇来看,如果进政府机构,相差不会特别悬殊,但有的单位明确规定只要硕士及以上学历或者只要博士;如果进企业的话,差别可能会大一点,普遍博士最高、硕士比本科能高几千块钱,这个薪资在不同行业也是不同的,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从学习成本来看,博士研究生一般国家是有补助的,而硕士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享受国家补助,但是现在国内心理学专业的趋势是逐渐取消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学费要贵一些,具体学校不一样,而且国家不给补助。所以学习成本还是有一些的,当然了,如果选择国外读研,成本可能会更高一些。

总之,读研与不读研都是个人的选择,没有无所谓的好坏,哪一条路都值得认真去走。

我就是准备08跨专业考心理学的,现在在学医

你09年考,要跨专业考,现在准备根本不早了,抓紧时间赶快把所有心理教材都看一遍,通常看第一遍是最耗时间的,何况你一点基础都没有。

心理学有要考的科有英语,政资和心理综合,其中心理综合其实是六门课

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统计学,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指定教材是固定的几本:

普通心理学---彭髯玲版!北师大出版

普通心理学----北大版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教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

心理教育与测量---戴海琦!

实验心理学---北大版,朱滢!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发展心理学---人教版,林崇德!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

更详细的信息你按照书名自己查查吧。

可以看到,有些科有好几本教材,我表了叹号的就是用处最大的,其他的选择性的买几本就行。

没基础的话赶快准备吧,尤其是试验心理学,学时够你受的,越早接触越好。

心理学最好的3所学校:北师大,北大,华东师范

北师大应用最强,华东师范基础心理较好。北大老师好像理论水平也比较高。建议你考北师大。

专业当然还要细分,这些你自己慢慢体会,看看自己究竟适合学什么。

再给你个论坛

考验加油站 http://wwwkaoyancom/

我通常在这里了解心理考验的东西

他的心理板块在这 http://bbskaoyancom/forum-35-1html

这上面信息挺多的,都是考研的朋友一起在交流,模拟试题下载也很好。

心理学07年开始改为全国统考,出了考研大纲。08年大纲还没出呢,我都不知今年会不会同去年比有很大变化。

就把07年的给你看看吧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和意志3、能力与人格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哲学的影响、生理学的影响 2、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构成1、神经元2、突触3、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1、脑的结构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3、大脑两半球的单测化优势

(三)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

三、感觉

(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编码3、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对数定律,史蒂文斯幂定律

(二)视觉1、视觉刺激2、视觉的生理机制3、视觉的基本现象:色觉,视觉对比,马赫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

(三)听觉1、听觉刺激2、听觉的生理机制3、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1、皮肤感觉2、嗅觉和味觉3、动觉4、平衡觉5、内脏感觉

四、知觉

(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和距离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

(五)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

五、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功能3、无意识现象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种类与特征: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和长时记忆,情景和语义记忆,内隐和外显记忆,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4、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遗忘的含义,遗忘的进程,遗忘的原因

(五)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含义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

(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结构4、概念的形成

(三)推理1、三段论推理2、条件推理

(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与基本过程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和想象1、表象:表象的含义,表象的特征,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2、想象:想象的含义,想象的种类

八、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概述1、语言与言语的概述及其特征2、语言的结构3、言语的种类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二)语言加工的生理机制1、言语的发音机制2、语言加工的中枢机制

(三)语言的理解1、语言知觉2、词汇的理解3、句子的理解4、文本的理解5、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

九、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动机的种类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动机理论1、本能论2、驱力理论3、唤醒理论4、诱因理论5、认知理论

(四)意志行动1、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2、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3、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挫折的含义,挫折情境的形成,挫折的反应,挫折的承受力4、意志的品质

十、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情感的含义2、情绪、情感的功能3、情绪的难度和两极性4、情绪、情感的分类

(二)情绪的生理机制1、情绪的脑中枢机制2、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表情1、面部表情2、体态表情3、语调表情

(四)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2、坎农-巴德学说3、认知理论

(五)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能力、才能与天才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2、能力的结构

(三)能力的理论1、能力的因素说2、能力的结构理论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3、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

(二)气质与性格1、气质概述:气质的含义,气质的类型,气质理论2、性格概述:性格的含义,性格特征

(三)认知风格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2、冲动型-沉思型3、同时性-继时性

(四)人格理论1、特质理论2、类型理论

(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2、纵向研究3、聚合交叉研究4、双生子研究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3、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4、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染色体、DNA和基因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3、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4、显性和隐性基因5、遗传疾病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过程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四、婴儿心理发展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三)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阶段3、动作发展的训练

(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五)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

(六)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七)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

五、幼儿心理发展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三)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四)幼儿语言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句子的发展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幼儿认知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

(六)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心理理论2、幼儿道德认知发展3、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4、性别角色的社会化5、同伴关系

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发展2、内部言语的发展

(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元认知及其发展

(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品德发展

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生理发育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三)认知发展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辨证思维的发展

(四)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五)社会性发展1、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反社会行为

(六)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常见情绪困扰3、情绪调节的ABC理论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感觉功能理论,加工速度理论,抑制理论,工作记忆理论

(三)人格发展1、自我发展理论2。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生命的终结1、死亡的意义2。死亡焦虑3、临终心理4、死亡应对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学习及其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作用

(二)学习的作用

(三)学习的分类1、学习的主题分类2、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3、奥苏伯尔的学习性质分类4、学习结果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

三、学习的主要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程序教学与行为纠正:3、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都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万形-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学习动机的含义2、学习动机的分类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实质与作用1、学习迁移的实质2、学习迁移的分类3、学习迁移的作用

(二)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1、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2、学习迁移的现代理论

(三)学习迁移的条件与促进1、学习迁移的条件2、学习迁移的促进

实验心理学

[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实验设计与实施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三)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3、准实验设计4、真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完全随机多因素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四)实验研究的效度1、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2、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3、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三、反应时法

(一)反应时概述1、反应时的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2、反应时实验的种类

(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2、机体因素

(三)反应时技术及其发展1、反应时技术:减法法,加法法,开窗实验2、反应时技术的发展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极限法的特点,绝对阈限的测定,差别阈限的测定,极限法的变式2、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的特点,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测定,误差的控制3、恒定刺激发及其变式:恒定刺激法的特点,绝对阈限的测定,差别阈限的测定,不肯定间距的不稳定性,恒定刺激法的变式

(二)心理量表法1、量表的类型:直接量表和间接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心理量表的评价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感觉比例法,数量估计法,制作等比量表应注意的问题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差别阈限法,感觉等距法,评价量表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

(三)信号检测论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电子侦查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问题,人类感知过程的信号检测问题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则:统计学原理,最优决策原则3、辨别力指数d`及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有无法,评价法,迫选法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一)听觉实验1、听觉现象的测定: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3、语音知觉实验: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

(二)视觉实验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2、颜色视觉: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三)知觉实验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4、知觉与觉察实验: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四)学习实验1、条件性学习实验2、认知性学习实验

(五)记忆实验1、感觉记忆的实验2、短时记忆的实验3、长时记忆的实验4、工作记忆的实验5、内隐记忆的实验

(六)情绪实验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2、面部表情的测量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七)注意实验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心理统计与测量

[考查目标]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一、描述统计

(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2、统计表

(二)集中量数1、算术平均数2、中数3、众数

(三)差异量数1、离差与平均差2、方差与标准差3、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1、百分位数2、百分等级3、标准分数

(五)相关量数1、积差相关2、等级相关3、肯德尔等级相关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5、φ相关

二、推断统计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概率2、正态分布3、二项分布4、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5、抽样分布

(二)参数估计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原理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检验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两因素方差分析5、事后检验

(五)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

(六)卡方检验1、拟合度检验2、独立性检验

(七)非参数检验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3、经典测量理论和真分数理论模型

(二)测量的信度和效度1、测量的信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2、测量的效度: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四)心理测量的误差----注:考纲上就印着“(四)”不是(三)!!别人是否也这样???

1、测量误差的定义2、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3、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4、测量误差的估计

(五)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1、题目的难度2、题目的区分度3、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六)心理测量的编制技术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3、题目编制技术

(七)心理测验的施测1、测验的设计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八)测验常模1、常模与常模团体2、分数转换与合成3、常模的编制4、几种常用的常模

(九)标准参照测验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十)心理测验理论的新发展1。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2、项目反应理论3、概化理论4、测验等值

四、心理测验的应用

(一)成就测验1、成就测验的定义2、成就测验的编制3、成就测验的标准化

(二)智力测验1、智力测验的定义2、个体智力测验3、团体智力测验

(三)能力测验1、能力倾向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3、创造力测验

(四)人格测验1、人格测验的定义2、自陈测验3、投射测验4、情景测验

(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1、心理健康测验2、态度测验3、兴趣测验

心理学有一部分院校可以跨专业考研。

心理学的介绍:

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探究人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并通过研究和实验来发现和验证各种原理和理论。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等许多领域,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行为相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另一方面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从心理现象的发生的主题上看,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从心理现象产生的器官上看,人脑固有的自然属性是在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变化和发展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

1 表象:人脑中出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经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97 考题)

2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 再造想象:人根据别人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4 随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经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了:再造与随意想象及幻想

5 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想象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

6 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接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有三种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7 理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

8 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之一)

第九章思维(重点章节)

一有关思维的名词

1 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及时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认知角度定义:指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并且对这些表征进行心理操作。

2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以事物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经行的思维(按依据物分)

3 聚合思维:把问题各种星系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给出一个真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途径,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按探索目标分)

4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常规思维:用已有经验固定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三种分类)

二概念的有关内容&其他名词

1 概念:人脑对现实对象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基本单元。

认知定义: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征。

2 形成过程:(1)抽象化abstract(2)归类classify(3)辨别distinguish (简记CAD)

3 问题:蕴涵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不能用过去的知识或模式去解决。

4 问题解决:是将一种情境转换为另一种符合某种目的的情境的认知过程。

特点:(1)明确目的性(2)具有一系列操作程序(3)有思维认知程序参与

5 问题空间,三种状态总和。问题解决过程就是从初始态经中介状态最后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第十章言语(可能非重点,只考名词)

1 言语:人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2 言语的功能:1)交流功能2)符号功能3)概括功能

言语的特点:1)目的性2)开放性3)规则性4)离散性5)社会性和个体性(简记:社(射)开目(五)个(公)离)

3 言语与语言的区别:详见笔记

4 言语理解:在感知语言的物质外科基础上通过个人经验对语义加以理解的过程。(词义、句义、对表达意义的理解三级)99 考题

5 言语感知:(可能的考点)人通过视觉系统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字词作出真确判断与分辨。

6 独白言语:一个人独自经行的言语活动。要求(1 连贯,严谨完整有逻辑2 无人支持3 事先有一定计划准备)02 考题

7 内部言语:(可能考点)一种自问自答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隐蔽简略)

第十一章情绪&情感

一综述

1 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2(1)情绪的狭义与广义解释

a 狭义情绪:指有机体/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强烈的态度体验

b 广义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情感)

(2)情感的狭义与广义解释

a狭义情感:人(动物物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的,稳定的态度体验

b广义(包括情绪)的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定义同上广义情绪)

二情绪典例

1 心境:人的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微弱的会影响人的整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状态。

(特点:long;微弱;非定向的,具有弥散性)

2 激情:是人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特点: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发作短促,冲动,但会迅速弱化;指向性较明显)

3 应激:指人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往往是当遇到危险情境而且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发生应激

三情感典例

1 道德感: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2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即在人的智利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是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和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紧密相连。

3 美感:对美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主观体验,是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务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愉悦,肯定,爱慕,满意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1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