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节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经·采薇(节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作者在回乡途中,抚今追昔,回忆军中情况与心得

这是一首征战归来的边防士兵所赋的诗。首先,这几句翻译过来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诗中反映了士兵的征战生活和内心感受。末章抒发归途遇雪,忍饥受渴的辛苦和悲伤,诗味最浓。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1、这段诗表达了作者(即诗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的思想感情。2、在艺术手法上,“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的样子。一说,依恋的样子。 思:语末助词。 一说,“斯”,这里的意思。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

这是一首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表现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全诗六章,每章八句。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采薇》体现了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古代忠臣形象的全新价值判断通过对历史人物伯夷与叔齐的“故事新编”,鲁迅对“骨气”、“忠诚”的定义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鲁迅用自己的怀疑、否定的眼光剥落了伯夷、叔齐神圣的外衣,还原了他们精神的无价值。

鲁迅在这篇作品中直指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又一实质:善于转化矛盾,以求自保;避重趋轻,苟且偷生。

扩展资料:

《采薇》讲的是古代有名的义士伯夷、叔齐兄弟俩不食周粟的故事,写得诙谐幽默,貌似无厘头,其实很有新意。

但在这篇《采薇》里,薇并没有让兄弟俩营养不良,至少能将就活下去。促成他们死亡的,是一个叫阿金的女人,她听说这事后,有一天专程跑去,大义凛然,斥责那对兄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鲁迅写道:“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丫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于是,薇也不肯吃了,最后饿死了。

-采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