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分享的思想感情。分享 我是从什么时候懂得分享的是从姐姐分苹果的那一次吗 是从外公外婆分荷包蛋的那一次吗
那一次,姐姐脸上的笑容像太阳和花儿一样绚烂,她从包里掏出一个青红相间的大苹果,用袖子擦了擦,然后笑着递给我。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后还给她,紧张兮兮的盯着苹果和姐姐的脸,当姐姐很淑女地咬了一口又递给我时,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在姐姐含笑的目光下再咬一大口……
我从小一直生活在外公外婆家。乡下的生活简单而朴素,但是简朴的生活中也有爱和快乐。记忆中外婆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和外公,而她自己总舍不得吃的。记得有一次,祖孙三人一起吃着晚饭,气氛和谐而宁静。晚饭很简单,一人一碗面条,我和外公的碗里各有一个荷包蛋,而外婆的碗里却没有。外公发现后,像往常一样,用筷子把他碗里的荷包蛋夹成两半,将另一半夹到外婆的碗里。“你要多吃一点。还是你吃吧。”外婆边说边把那一半蛋又夹回到外公的碗里。外公怎么会肯让呢!于是,夹起来又放到外婆的碗里。就这样,谦让了半天,最后外婆又像往常一样把那半块荷包蛋夹到我碗里:“你正在长身体,你吃了它。”
看着慈祥而清瘦的外婆,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接受这半块荷包蛋,脑袋里在迅速地盘算着怎么才能把它轻松地送出去,突然一个激灵,想起了从书上看到的一招,于是计上心来。
“蛋好咸啦!”我夹一小块尝了尝,然后对外婆叫喊道。
“好咸”外婆惊奇地看着我。
“不信你尝!”我边说着,边迅速地把那半个荷包蛋转移到外婆的碗里。
外婆尝了一小口,正要说什么,突然看见我在偷笑,立即就明白了我的计谋,“你这个小精怪!”说着,就要把蛋弄回我碗里。
“我顶多只要一半,不然我一点都不要。”我撒娇道。
最后,外婆没法,只得和我分享了那半块荷包蛋。
那天晚上,是我生平第一次主动与人分享东西。在泛黄的灯光下,我们祖孙三人静静地吃着,可我觉得空气中充满了爱和关怀……
那一天,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分享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望采纳,谢谢。不懂还可以继续追问哦
为什么要讲故事
我们怎么样才能说服一个人?比如说,我要创业,打算说服一个很牛的人加入我的创业团队。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是你,说服他需要哪些条件。
1 首先,是那个人要愿意听我说。 也就是他要给我这个机会去触达他,如果是跟卖保险一样,我打电话给对方,上来就说“先生你好,我这里有一份特别好的工作,跟您介绍一下……”,他会理我吗?肯定不会。所以,首先需要想办法让对方能够听我说下去。
2要能够理解我说的是什么。 好了,现在他愿意听我说了,我就开始跟他大讲特讲我的商业模式、愿景规划等等了,这时候要做到什么呢?他在听我说的过程中,要能够理解我说的是什么。如果他都不能理解我要做什么,就不谈最后能被我说服了。
3 最后,他听完了,也理解了我讲的东西,要被我说服,还需要 能够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他得认同我做的事情是符合他的价值观和理想的。这是最后一步,如果我做到了,那么他就会愿意加入了。
那故事在这三个步骤里面,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1 首先, 要实现吸引对方的目的, 可以用一个故事化包装的开头,或者直接用一个故事,让对方有兴趣听下去,比如说,大家看我的公众号文章,一般开头会写一个故事,让大家有兴趣看下去,而不是让大家一打开文章发现,全是理论,好无聊,关了吧。
2 然后,关于 让对方理解 ,往往是一些类比类故事,把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与我们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大家理解。比如说,君民关系大家会觉得,这是干巴巴的大道理,好难理解,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把君民关系类比成水和舟,大家就容易理解了。
3关于 获得认同 ,故事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百度竞价排名这个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都知道,而且之前血友病吧被卖就已经掀起舆论风波了。但是到魏则西事件爆发出来的时候,所有的民众情绪突然就爆发了,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百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魏则西只是一个人,而之前爆出来的事件影响的都是很多人啊,区别在哪儿呢?其实,恰恰是因为一个人,魏则西的事件在于,这次不是单纯的讲数据,说百度做了哪些事情,数据怎么样,赚了多少钱,因为单纯讲这些,大家并不会太关心,会觉得,和我有什么关系。
而通过魏则西这个个体事件,大家瞬间就产生了代入感,觉得我也是社会的一员,有可能也会成为第二个他。所以魏则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起到了调动大家情感,让大家进一步认同的作用。所以用故事说服别人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可以获得更多认同,而这通常是通过典型事例的故事来实现的,他让观点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更容易带动情感和共鸣。
讲故事能够帮我们很好地说服别人,它的作用是说服的三个步骤中都有体现,一方面故事帮我们触达对方,让对方愿意听下去,另一方面故事能够帮我们很好地解释一些理论,帮对方理解,最后故事还可以帮我们获得对方的情感共鸣。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知道今后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故事,才更有针对性了。比如说,还是开头那个例子,我说服一个牛人加入我的创业团队,如果这个人是我的朋友,那么其实我就不需要在“触达”环节多讲很多故事了,因为他会愿意听我讲下去的,但是呢,我需要在让他听懂和认同这两方面,多讲一些故事。
如何讲一个故事
什么是一个好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大家感受一下,看看你们更喜欢听哪一个,如果是要拍成电视剧,你们会更喜欢看哪一个?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非常狗血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一见钟情,但是双方家庭有世仇,不允许他们交往。接着女主的哥哥找到男主,男主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然后男主被流放了,女主的父亲就要把她嫁到另一个大家族,女主假死逃婚了。男主以为女主真的死了,所以就自杀了,但是等男主自杀之后,女主角又醒了,发现男主死了所以也自杀了。
那第二个故事呢?是一个非常幸福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一见钟情,结婚了,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大结局。
我猜,大家应该都喜欢看第一个故事吧,偶像剧里面都是这么拍的,大家百看不厌。为什么呢?想想看,很多人看偶像剧的时候,经常会怎么形容剧情?核心就是一个字“虐”!越是“虐”的故事越会吸引我们。
那这个“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冲突。比如男女主相爱但是家庭不允许;女主要被强迫嫁给别人了;男主以为女主真的死了。因为故事充满了冲突,所以就有了悬念和转折,你会去想怎么办。所以说, “ 冲突 ” 是一个好故事的最大核心。
有了冲突之后,自然就有行动。比如,男女主没有放弃,不能说,既然我俩不能在一起了,那就各自安好吧,那故事就结束了。而是两个人努力,女主勇敢逃婚了,男主跑回来找女主。
有了冲突和行动,自然还得有一个结局,也就是:努力完之后到底怎么样了。上面的故事里面,就是女主醒过来看到男主死了,自己也自杀了。所以说,一个好的故事,要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冲突、行动和结局。
那冲突是怎么出现的呢?你会发现, 冲突有两个构成要素,渴望+障碍 ,比如还是刚才的那个故事,男女主角一见钟情,想要在一起,这就是渴望;但是双方父母有仇,不同意,这是障碍。这就构成了一个冲突。
所以总结一下,一个好故事有三个基本要素, 包括冲突、行动和结局,其中,冲突由渴望和障碍组成,是故事中最核心的要素。
如何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故事的基本要素,包括冲突、行动和结局。但是有了这三个要素,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了么?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在上一小节中给大家说的那个故事:
男女主角一见钟情,但是双方家庭不允许他们交往。接着女主的哥哥找到男主,男主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然后男主被流放了,女主的父亲就要把她嫁到另一个大家族,女主假死逃婚了。男主以为女主真的死了,所以就自杀了,但是等男主自杀之后,女主角又醒了,发现男主死了所以也自杀了 。
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故事很熟悉?对的,这个故事就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但是大家再想一想,哎,这个故事好像除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在其他地方也见过类似的呢?跟很多网络小说、国产神剧的剧情也差不多啊。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看莎士比亚的剧呢?那么厚,你听我跟你说完剧情就好了呀。
很简单,一个讲得好的故事,除了故事的基本要素之外,还需要有很多细节描述,比如说,双方一见钟情,那么是怎样一个场景、当时的环境如何、旁边还有什么人、两个人是什么打扮什么神情。
如果这些描写都忽略了,你会觉得很没有意思,一点代入感都没有。所以说,一个故事要吸引人,除了冲突、行动和结局之外,还要有两个附加要素,就是情感和展示。
情感和展示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调动听众或读者的情绪,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我们怎么运用情感和展示来让故事更加吸引人呢? 情感的作用是,突出人物性格,建立跟观众或读者的链接,引起共鸣,产生认同感 。比如,“小明背负着巨大的家庭债务,还常被极品老板责骂、侮辱,很可怜”,这样的一段叙述很难让人有共鸣,你需要把小明被辱骂时候的情绪描写出来,他是愤怒、委屈、或是隐忍?这就是情感。而描写小明情感的过程就是展示,比如:“小明双拳紧握,青筋爆出”等等。
展示的作用是,让观众或读者身临其境,脑海中有生动的画面感 。展示是与很多方式的,并不局限于语言和文字的描写,更加多元化,可以通过语言、肢体、辅助工具等全方位的展示。我们刚刚举例的用“小明双拳紧握、青筋爆出”就是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进行展示,让大家更能理解小明当下的情绪;此外,大家会发现,在产品的广告文案的时候,除了有文字的描述之外,还需要加一些,让消费者可以有一个画面感,直观地了解你的产品。
有时候展示用得好,甚至连故事都不用讲了。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张照片,这是发生在2015年土耳其的一次难民沉船事件中,这位叙利亚小男孩只有3岁,长得特别可爱。没几天这个照片就传遍了全世界,很多艺术家都拿起画笔,帮这个小男孩画上天使翅膀、气球等等。这张照片如此震撼,以至于即便不配上一个故事,也能勾起你的情绪。为什么呢?因为它留下了想象空间。在你看到照片的时候,你会想象:他多大了?父母在哪里?这个年纪的孩子在国内是不是应该上学了?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以,好的展示,能够让你补齐对故事的想象。
如何讲好一个在商业故事
在商业环境中讲故事的时候,套路跟小说、电视剧是相通,但在技巧上会有些差异,这个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首先, 在商业故事中,你不能人为制造渴望,而是需要挖掘对方的渴望 。你需要知道,你想影响的对象,ta的渴望是什么,并将这种渴望描述出来。这跟小说或是电视剧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看一部偶像剧,在你看之前,你是无所谓谁跟谁在一起的,但是剧情安排男女主角一见钟情,画面特别美好、俩人特别般配,你就开始期待他们在一起了,在看的时候,有一种希望他们在一起的渴望,然后剧情就能够由此展开了,不断制造冲突以吸引你的注意。也就是说,这种渴望其实是导演和编剧给你制造的。
但是商业环境则不同, 我要说服客户购买我的产品,不可能去人为制造一个渴望,我需要从对方现有的渴望或者说需求来出发,告诉他我的产品如何满足他的渴望,我如果只讲自己的渴望,没有挖掘对方的渴望,对方是不会关心的。
举例来说,乔布斯就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在任何一次苹果发布会上,他都不会去讲,他做产品有多么多么不容易、他的情怀有多么多么伟大、他是多么多么有工匠精神,而是说我这个产品是怎么帮助你们的,你们对现在市场上的产品不满意对吧,那既然不满意,我就做一个让你们200分满意的产品。
因为,故事虽然讲得好,但这故事的出发点是自己,你需要讲的故事最好是关于“公司目前处于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我是如何满足这种需要的”,这才是更好的故事。
所以, 永远从对方的渴望出发,而不是自己的。
第二, 以终为始是正确的讲商业故事的方式 。为什么呢?我们想一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到结束的时候你才发现这是一个悲剧。
但是在商业环境下,比如说和老板汇报的时候,你肯定不能讲完行动到结局的时候跟他说“嗯,经过这么一系列的行动,这件事情最终做不成”。那你还跟老板讲什么方案?
所以一定是先考虑好结局,结局是好的,然后才进行倒推,采取行动。而这个结局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冲突得以解决。
比如,一个咨询顾问面对客户公司的CEO,他的渴望是公司能够在未来3年做到行业第一,但目前团队能力不行,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支撑他完成这个渴望,这就构成了一个冲突,然后我会给他提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最终结局一定是他能够在3年之内提升整体团队的能力、拥有一流人才去实现行业第一的梦想。
所以,想好你的故事结局,再谈行动方案。
第三, 除了在打动投资人和给员工画饼时需要展示梦想和激情,大部分的商业场合,并不像生活中讲故事那样,需要太夸张的情感 。
我们看偶像剧,里面经常会出现歇斯底里、嚎啕大哭的情况,但是我们和老板、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可不需要这么夸张的情感。
最后,商业故事中, 常常用数字和案例来展示 ,这往往比语言更加有力。这很容易理解,商业场合之下,你说的任何结论,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证明。
这个要点,也侧面说明了在说服他人的时候,理性和感性通常是一起起作用的,你的整个沟通框架是个故事,但故事的每个环节里面又有相应的数据来支撑。
异性之间的爱容易走向极端,要么是爱的死去活来,要么就是由爱而生恨,小红是女性,表达个人情感更倾向于含蓄,不会直接表白,但如果没有被对方理解或接受就会产生逆反,也就是些许的恨意。在有了男朋友后在小明面前刻意展示与男友的亲密,也是一种报复的心理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五类,在当前互联网大发展时期,随着基本需求的慢慢饱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人情感方面的满足,从工具产品到社交产品,无一不满足了使用者的某些情感,美图满足了用户的爱美虚荣,知乎满足了用户与他们分享,被人认同的心理理解需求,挖掘情感及其重要。
1需求
身处互联网,接触到最多的估计就是需求了,登陆注册离不开需求;购买东西离不开需求;看视频离不开需求;保存文档依然还是需求任何人都能讲出需求。何为需求?简单理解就是生活中还有一些事物未满足一类人,于是便产生了需求。而这个需求的群体必须有一定规模,不然并没有经济效益。如果产品都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又何必希望有用户来使用。
而针对需求的分析将其总结成6个关键词:
who , when , where , what ; how and why 。
即什么人(一定数量群体)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做了一件什么事;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若是已经上线的产品,可以根据该原则还原下产品的使用场景,优化其中不适合使用的部分,不断迭代直至满足用户需求;若只是心中有个概念,可以通过该方法发现用户还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目前是怎么进行操作的,从而生产出自己的产品,从0到1。
以之前比较火的直播类产品为例还原场景:
小明(90后代表)在下班回家后,大概晚上89点钟的时候,在洗完澡吹完头发后舒服地躺在床上用ipad通过某直播应用打开了他最喜欢看的某游戏主播的直播间,看着该主播打游戏并时不时发了些弹幕。而主播正巧看到了小明的弹幕也会进行相应互动。
那为什么小明要看直播呢?因为小明喜欢这个主播的直播,且前提是该直播平台还有很多其他的主播。
2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果问“为什么”只得到喜欢这个主播直播的答案,那么该需求并没有深入到点上,因为还有那么多的直播为什么偏偏看这一个呢?为什么只有这个主播直播满足了小明。
所以我建议多问几个为什么:
1问:为什么小明要看直播?
答:因为喜欢这个主播的直播。
2问:为什么小明喜欢这个主播的直播呢?
答:因为这个主播和小明玩的是一款游戏。
3问:那为什么小明不看其他主播呢?
答:因为这个主播和观众互动特别有意思。
4问:为什么会觉得有意思呢?
答:因为小明也能发弹幕。
5问:为什么小明要发弹幕呢?
答:因为互动让小明得到了认同。
因此现在我们知道了,希望得到认同才是小明的真实情感需求。不是直播满足了需求,而是直播能让小明得到认同(前提是直播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得到认同才是小明使用该直播产品和看该主播的最本质的动机。当该主播是以美女主播为开头,内容为热舞时,可能最后的结论是偏欲望方面的(在意一些偏性的点)或者是炫耀方面的(给主播发大礼物)。
如果此时有某一产品(并不一定是直播)能够更加满足小明得到认同的心理,我们只需要小小的诱导,就能让小明从原有的直播平台离“家”出走。说到底小明有时孤独的内心需要和他人互动。
3不同的情感
打开直播类的应用,你会发现直播的内容有游戏、活动、体育和舞蹈等等;每个直播间里面又可以发弹幕、送礼物,根据送的礼物贵重程度在主播界面上有不同的显示,且还能让其他用户看见。无论是多类内容还是各种功能,究其根本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某种情感。同时内容和多功能间的配合,可以满足用户内心的多个情感。
情感可以分成三个种类
第一种: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第二种: 追求希望,逃避恐怖 ;第三种: 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
该直播平台,首先从内容上,同一款游戏,抓住了小明的兴趣;其次小明可以通过发弹幕和主播、其他用户产生互动,得到认同。而弹幕的屏蔽机制,一方面是控制正当言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人身攻击类言论降低用户的被认同感。当然如果小明是个土豪,也能从送礼物中看到炫耀的情感。
因此产品设计上要抓住使用者的情感动机,内容上要多重多样,如Instagram照片类型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照片可以引起不同类别用户的兴趣;功能上要有针对性,如facebook的点赞评论,满足了用户被认同和炫耀的心理,无论是自己点赞他人还是被他人点赞。
总结
为解决用户急切的心理,因此才从“我要一只更快的马”思维定式中跳出,生产出了车甚至是现在的飞行工具,因为快才是这些工具的本质,而不是“更快的马”。产品设计的原则要根据用户的真实需求,而用户的真实需求背后总会涉及到对应的一种甚至是多种情感。只有明白了用户的真实情感,才能更好的把握需求,以满足情感为前提下设计出对应的功能,让每个功能做到有理有据。并且才能知道为什么用户不用你的产品?为什么用户会用你的产品?
情感是指个体对于内外部刺激所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它们是人类情感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多种情绪、情绪状态和情绪体验。
情感通常表现为以下方面:
情绪:情绪是一种短暂且强烈的情感反应,常常是特定事件或刺激引起的,如喜乐、愤怒、悲伤、恐惧等。情绪可以通过身体感觉、表情、语言和行为来表达。
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一种较为持久的情感体验,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例如,焦虑、兴奋、沮丧、平静等情绪状态。
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个体对情感的主观感知和体验,它是情感的个体化表现。不同的人可能对相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体验,因为情感体验涉及到个人的思维、记忆、价值观和文化因素等。
情感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认知和人际关系。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有助于人们建立联系、表达需求、分享喜悦和寻求支持。此外,情感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理智感的表现有多种形式?
如何区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所以我们习惯把情绪情感分为两类:情绪由于自身的一些基本需要而产生的,而情感则是由于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情绪一般出生就有,但是情感则是由于自己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才会出现。总之情感出现比较晚,情绪比较早!在我们出现情感之后,情绪和情感慢慢的就会成为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比如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就会不开心(情绪),这则是由于情感在起作用。接下来就详细分析情感的分类,在考试中如何出题,如应对。
情感从反映的社会内容不同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情感分类这三类,一般出考题时是比较好选的,但是不排除一些比较迷惑的题目。所以针对一些比较又迷糊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道德感一般是自己评价他人时产生的情感,所以情感在题目中一般会有第三人称或者多个人称,但是在做题中一般来说和社会上的正能量相关的都属于道德感:如正直感、集体主义荣誉感、爱国情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对认识活动的评价,所以理智感一般就只有一个人称。美感根据审美标准进行评价,一般表现出来的是美的还是丑的,一般来说人称不多。理智感比较好区分,道德感和美感有些迷惑,区分这两个时,如果有包含美感、又有道德成分的,那就看题目中的美是自己产生的还是别人把它赋予的。若是自身产生的就是美感,若是别人赋予的就是道德感(最美乡村教师)。
例:
1小明看见小红给老奶奶让座,小明觉得小红真是一个好孩子,小明当时产生的情感属于(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心境
解析:B。道德感:因为是按照一定道德标准去评价别人时产生的情感这属于道德感。
2小明写了好久写出一道数学题,当时产生的情感属于(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心境
解析:A。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数学题属于智力活动。
3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艺术家觉得这个特别美,这属于(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心境
解析:C。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进行的评价,一般表现为美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