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桦树的心情说说

关于白桦树的心情说说,第1张

1、静静的白桦林,接纳着多少寻梦的人,画家在这里寻找色彩,诗人在这里寻找灵感,摄影爱好者在这里寻找光和影。

  2、静静的白桦林,静静地生长在北方的黑土地,庄重朴实,优雅宁静,包容着所有记忆,失落和欢喜,像我们的父母乡亲,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坚守着一种无语的朴素的尊严。

  3、前面的白桦林,仿佛是一群单腿站着的仙鹤;白桦树沙沙地响着,纷纷的败叶,像她流出的泪,飘落在地上。

  4、仰望白桦树枝,初秋的叶子,泛着金黄和金紫的光泽,在阳光下闪烁,微风过,如蝶翩翩舞,又如低声窃语,互诉衷情。

  5、慵懒的朝霞,偎在白桦的身边,为白桦再次银镀,全身更加皑皑耀眼。

  6、有一株白桦,立在我窗旁,覆盖着积雪,像披着银霜;毛茸茸的枝上,冰凌儿挂满,像雪做的衣边——流苏闪闪。

  7、只要看看白桦树上的的眼睛,就能知道这里演绎着多少悲欢离合,每一只眼神,都是痛楚或欢喜的流露,白桦林用自己的语言,赋予人们心中那一段段凄美的情感故事。

  8、驻足于白桦林间,心胸如洗,沉静空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树与树之间都是透明的,傲然独立却又和谐完美。

  9、白桦林,不知收藏了多少遗失的梦想,竟使这许多经历了人生沧桑的人回到你的怀抱,向你诉说思念的痛,生命的脆弱及遥遥不可知的路。

  10、白桦林,以最贴近大自然的生命诠释着自然与人的和谐韵律,糅合着生命的永恒,在这永恒的生命中体验着庄重和肃然的伟岸。

  11、白桦笼罩着梦似的寂静,金色的火星在雪花上跃动;朝霞懒懒地照在它四周,将更多的银屑洒遍枝头。

  12、穿行白桦林,仿佛行走于自己的心灵之壁,静静地分享他的静谧和安详,一株株笔直洁白的树干冲上云霄,不侧不倚,挺拔而秀朗,像母亲,像卫士,庇护着林里的青草,矮木。

  13、窗外的小白桦树,婷婷地立在如水的月光里,撒娇似的轻轻摇曳着满身绿生生的叶片,渴望着夜露的滋润,那一片一片的白桦林,像一群群穿着洁白连衣裙的苗条的姑娘。

  14、呼吸着清新的气息,心终于远离了尘嚣与浮华,白桦林以它优雅,屹然的姿态,给人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和一种暖暖的眷恋。

  15、忽然的思念,想走进白桦林,亲近它的朴实,它的宽广,或者,依偎在它的怀里,屏住呼吸,静静地凝听它如梦般及远及近的呓语,有一种渴望的心情,愈加浓烈。

  16、洁白的白桦树,站里立在我的窗前,披一身雪粉,好似银子镶嵌;挂着白雪一串串,毛茸茸的枝条,白缨缨一片,在沉睡的寂静里,白桦伫立默然,那金色的火焰,又把雪花点然。

  17、柏油路在绿色的林海间像蛇一样的蜿蜒前行,耳畔不时响起阵阵涛声,一股一股的清凉的风扑面而来,让人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有几座别致的石桥轻轻从眼前闪过,哗哗的流水声也越来越响。路边茂密的郁郁葱葱白桦树,亭亭玉立地犹如青青的女子,挽着手整齐的夹道站立,轻轻地舞袖点头,像似在迎接着远方的客人。

  18、圣彼得堡塞尔大街一直往北走两公里,那里有一片广袤的白桦林,林海的正中央有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蜿蜒着流向远方,把林海一分为二。这无数的桦树中有一棵上面直至此时还残留着两行斑驳模糊的刀刻字迹,那是曾经两个相爱的人刻上去的彼此的名字。旧时光早已不在,没有人知道那场被雪掩盖的没有墓碑的爱情但是那份忠贞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有白桦林见证,有白桦林上的蓝天作证

  19、白桦林,我生命中最初的林带。白桦林曾给我童年的欢欣,少年的梦幻、青春的甜蜜。我曾在一个城市的画展中见到白桦树,那是一棵幼小的树干,被毫不雕饰地做成画框,粗犷的绘画流派,远方的森林与静谧的山谷交相辉映,飘零的落叶与枯黄的色彩溶为一体,路在林莽间倾倒,却可曾听到,白桦树为之哭泣的丽宛清魂。

  20、坡缓不出路,走了老半天好像还在原地打转儿。放眼往上望去,只见密密匝匝一片白色的树林。已经打春好长时间了,怎么这里的树木连个叶子也看不到。仔细地从远处观看,看得出树的上部已经泛出淡淡的青色。近了,看得清楚了,柔嫩的枝条上已经努出了鹅**的嫩芽。噢,原来是一片好大的桦树林。地上的草还黄着,蹲在地上扒开草根看,已经看见青草芽在奋力的拱出地皮。

  21、在这白桦林中漫步有一种既凄凉又温暖的感觉,我一路欣赏美景一路悠闲迈步,不知不觉来到前面山坡上的小屋,走过去时发现一位老人衔着一支烟斗,深情地望着他前面那棵高大挺拔的白桦树。我带着好奇的心走去问这位老者,询问后得知原来这里曾是战场,老者的战友们前去吸引敌人的主力,把他们引进这片白桦林,引进主力部队的包围圈,虽然任务完成了,敌人歼灭了,可那一小队战士们都牺牲了,他们的血流进这片土地里,尸体就埋葬在这些白桦下。我听了后不禁泪潸潸了。 这是多美的白桦林啊。

  22、虽然是在夏,天上下的雨总是会让我联想到秋天的雨,虽然秋天的雨不及夏天的雨暖。舒服,但比夏天的雨美丽的多。我和小C是在一片白桦林中相遇的。那天下着小雨,有点点叶子飘落,鹅**的伞,漫步,心情很舒畅,她也是打着伞漫步。硕大的林子,惟独我们俩。似乎听到了对方的脚步声,同时抬头,呵!原来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23、秋天,家乡的白桦林是最美的,秋风轻轻一扫,漫天落叶,如同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又好似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在天空中尽情飞舞、旋转。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条金光大道,我们在那里打流、捉迷藏。漫步丛林,向上看去,笔直洁白的树干,金光的树叶,静静倾听着桦林的述说 秋天,我沉浸在家乡的如诗如画的白桦林里。

  

我仿佛看到在皑皑白雪的原野上,玉立着一株美丽的白桦,身披洁白的银装,以洋洋洒洒的姿态站在诗人窗前,与诗人对话和交流,无声地传递着情感。在它的枝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像花边一样镶嵌着树枝的形状;被包裹的枝桠一丛丛的,像洁白流苏般的花朵,一枝枝怒放。雪地寂静无声,在冰雪的映照下,四周呈现朦胧的光线。朝霞姗姗而来,又将树枝上冰晶玉洁的“花边”抹上了一层银色的光华。而这霞光又给玉树琼枝的白桦,给寂静而空旷的银白世界,衬托了灿灿的金辉。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三节作者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灿烂的金辉”,衬托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最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的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白桦林的寓意和解释

白桦林是一种生长在北方寒带的树种,也是一种非常受人喜爱的景观植物。在文学、艺术和文化中,白桦林常常被用作象征和隐喻。白桦林的寓意和解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力和坚韧不拔

白桦林生长在北方荒凉的寒带,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白桦林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在寒冷的土壤中吸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因此,白桦林象征着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2 纯净和高雅

白桦林的树皮洁白如雪,枝叶清新秀美。在春天,白桦林的新芽抽出,像一群天使在舞蹈。因此,白桦林也被视为纯净和高雅的象征。

3 神秘和浪漫

白桦林的枝叶摇曳着,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给人一种神秘和浪漫的感觉。据说,在俄罗斯的民间传说中,白桦林是爱情的象征,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来源出处

白桦林在文学、艺术和文化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1 文学:俄罗斯著名作家莱蒙托夫的小说《革命前夜》中,白桦林象征着自由和希望。小说中,主人公彼得罗维奇在白桦林中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

2 艺术:著名画家莫奈的作品《白桦林》描绘了一片白桦林中的景象,以其明亮的色彩和流动的笔触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3 文化:在俄罗斯的文化中,白桦林被视为一种神圣的树木,被用作庆祝仪式和婚礼的装饰。

用法场景

白桦林的寓意和解释非常适合用于文学、艺术和文化创作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用法场景:

1 文学作品:可以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运用白桦林的象征意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视觉艺术:可以在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作品中使用白桦林的形象,以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 文化活动:可以在庆祝仪式、婚礼等文化活动中使用白桦林的装饰,以增强活动的庄重感和神圣感。

总之,白桦林的寓意和解释是多方面的,可以为文学、艺术和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正文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编辑本段

大意与情感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第一段描写整体,第二段描写局部。诗中(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景物描写突出,赞美白桦纯洁、朦胧以及宁静的美,表现出一种高尚人格与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徳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生平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

  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

  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

  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 )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除了与邓肯出游的那两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罗斯土地上。然而,现实的发展越来越让他感到痛心:“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就会出现钢铁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铁马”(即火车)与活马竞赛的典型场景来体现这种冲突。和他生活在同时代并有交往的帕斯捷尔纳克对叶赛宁充满了理解的同情:“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为现代大都市的迷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

  当然,如果把叶赛宁之死仅仅归结于城乡冲突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诗人懊悔不已,如果说他以前的放荡是由于翻转了天地的风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变要把我引向哪里”造成的,那么,赖依赫和他分手后,他“继续往下堕落”就不能不说与婚姻破裂无关了。在他自杀的前一年,他还写了《给一个女人的信》向赖依赫倾诉衷肠。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那么,失去引领之后会怎么样呢?不能否认叶赛宁的堕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种结局。他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那段闪电恋情不无浪漫又充满酸辛,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各自走开。在众人羡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抚摸爱情的创伤。他的第三次婚姻还不到半年,诗人就告别了尘世。

  这里撇开作品来谈诗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义。而我以为叶赛宁之死正是困扰现代人的根本难题,不管他是一个天生的文明人,还是一个经过转换之后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与时俱进还是梦回唐朝,他已经不可能躲过叶赛宁遇到的这些问题。叶赛宁之死是种种因素作用于诗人心灵以至郁结为精神危机的必然结果。在他之前,也有诗人自杀的情况,但是诗人自杀现象却是从他这儿开始的。时间永是流驶,岁月依旧循环,而自从叶赛宁宣称“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之后,纯粹的抒情诗已经达到了它的颠峰,同时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