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也得了抑郁症~

原来,他们也得了抑郁症~,第1张

当值编辑 | 大花

翻看一部艺术史,常常令人心碎。因为你总是会看到那些一流的作家和艺术家,因为常常受困于抑郁的枷锁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有的甚至直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有些精神分析家声称,这些心理上的异常是造成他们作品非凡的根源。但如果这个观点真的成立,那又何曾不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因为精神「抑郁」与否,根本由不得你选择。我们看得到他们在艺术领域驰骋,却无法窥视他们心中驱之不散的黑暗。直至那团墨色将一个鲜活的生命掩盖,众人才发出喟叹:

原来那些熟悉的笑脸,曾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饱受摧残。今天,我盘点了一些得抑郁症的世界名人,将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看来,抑郁症童叟无欺,得了抑郁症也无需有病耻感,因为没啥大不了的。

1 温斯顿·丘吉尔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这是丘吉尔形容抑郁症的样子。

丘吉尔作为杰出的战略天才,在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美国杂志《人物》将丘吉尔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少有的政坛文豪,作品《不需要的战争》曾获得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丘吉尔患上抑郁症之后饱受其蹂躏,尤其冬季发病时更是难以承受。他将抑郁症成为“黑狗(black dog)”,他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后来“黑狗”一词也成为了抑郁症的代称。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去世,享寿90岁。看来,与抑郁好好相处,这也不影响我们的寿命。

2 列夫·托尔斯泰

文坛巨匠托尔斯泰被称为俄罗斯19世纪的良心,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至今仍被奉为俄国文学的传世之作。

他出身贵族,世袭伯爵,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与家族断绝关系,站在群众的一边。

托翁一生获誉无数,然而步入中年,他开始在抑郁症的绝望深渊中无法自拔,对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就表现得格外忧虑,越发感觉良心不安:

在这种“自我折磨”式的观察和思考之下,他甚至认为“艺术不仅是没用的,而且是有害的。”,并且放弃了版权,将个人财产几乎全部拿去资助穷苦的百姓。他的妻子因此与他大发脾气,夫妻之间龃龉不断,再无宁日。托翁与妻子的婚姻,被评为世界上最不幸的婚姻之一。

海明威

“胜利者一无所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的矛盾心态的写照。

海明威一向对婚姻持悲观态度,他不信家庭关系带来的稳定就是幸福。他让好女人在他的作品中早早离去,留下孤独的“硬汉”在狂风暴雨中独自出海。《老人与海》中唯一一词提到桑迪亚哥的妻子时这样写道:“墙上一度挂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但他把它取下了,因为看了觉得自己太孤单了。”

川端康成 & 三岛由纪夫

有一种自杀叫日本作家。20世纪日本的杰出作家群体中有数十位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其中泰斗级的人物就包括: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他们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很明显的抑郁倾向。

“生存原本就是一种徒劳。”川端康成

“美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的灭亡。”三岛由纪夫

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学一个时期的代表,梁文道称二人“一个忧愁,一个刚烈。”

川端康成于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成为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则被称为“日本的海明威”,并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

同时两人也是相知相惜的朋友,川端康成还曾经把自己的砚台让给了三岛由纪夫,在此之前它的主人是夏目漱石。

川端康成不喜社交,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惊慌失措,“完了,我要找个地方藏起来!”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登门谄媚的人十分厌恶,痛斥“家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为客人活着的。”

三岛由纪夫曾经在《假面自白笔记》中说:“对我来说,写这本书就是反过来的自杀。”后来又给一位精神医生,坦言称自己的作品《假面自白》几乎“全都是我亲身体验的忠实详述”。

两位作家如同侘寂樱花,绽时倾国,转瞬凋零。

5 顾城

“我不怕世界,可我怕你。”

顾城作为中国朦胧诗的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一代人》中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亦饱受赞誉广为流传。

作为一位诗人,《英儿》是顾城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书中他几乎再现了自己的情感纠葛:与情人英儿一见钟情,爱到天翻地覆,又稀里糊涂地被遗弃,从此天涯两端,杳无音信。

从顾城的这部自传性质的遗作中可以看出,精神上的抑郁与苦闷早已经将这位作家死死钳住,死亡的气息几乎没有一刻放过他的人生 。

6 三毛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特立独行女作家。

三毛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在13岁读初中时就因为在课堂上受辱而自杀过一次。26岁时从美国回台湾在文化大学教一年书后,三毛又在朋友家吞服大量的安眠药第二次自杀。

面对家人朋友的担心,三毛曾说:“放心,我不会再自杀了。”

1973年夏天,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她曾说,荷西是他“生命里的一切”。二人在撒哈拉的日子充满了趣味和探险,这种幸福的生活一度让三毛绽开笑靥。

可惜好景不长。1979年的中秋节,荷西在爱琴海潜水时发生意外,溺水身亡。

三毛看到打捞起来的丈夫的尸体时,几乎疯掉。

曾经清澈充盈的生活一去不复,抑郁如同脚下的一片沙漠,干涸,广袤,狂风刮过,将所有的快乐都掩埋起来。

一时间,严重失眠、出现幻听幻觉、精神异常、歇斯底里这些抑郁的副产品卷土重来,日夜折磨着三毛。家人不得不选择将她送医治疗,院方将检查日期安排到了1月4号。

1991年1月4日,在原本应该接受检查的时候,三毛身着白底红花睡衣,在医院的浴室自缢身亡。

7 还有很多

生物学家达尔文患有严重的焦虑和恐惧症,从30岁开始,他时常出现抽搐、作呕、痛哭等奇怪的生理症状。虽然他认识很多医生朋友,但没有人能诊断出他得了什么病。他的焦虑导致了疑病症,他还有非常严重的场所恐惧症并因此而搬家。

梵高一生中做出过很多古怪的,超出一般人理解范围的行为,比如割下自己的左耳,还有把自己关进精神疗养院。梵高割下耳朵送给妓女的时候,他的抑郁症已经很严重了。在之后的两年之中,他不断地尝试自杀。终于在1890年,不负心理重荷的梵高用手枪终止了自己的痛苦,这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死时年仅37岁。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钦点了三位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都有着古怪的性格和反常的行为。

贝多芬是典型的躁郁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为他的音乐注入了独有的激情。

米开朗琪罗是阿斯伯格症(一种自闭症)患者,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语言和社交方面近乎一个白痴。

托尔斯泰要正常一些,但他的父系家族有精神病史,他本人在中晚年开始出现了一些抑郁症状,并且有过自杀的尝试。

美国总统林肯都曾患有抑郁,心理学家认为,他所表现出的政治理性,对现实精准的判断力,都与抑郁有关。林肯会把报纸上赞扬他的话做成剪报随身携带,每当自己感到沮丧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给自己打气。

写童话的安徒生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忧虑中。他担心自己会得病、担心遭到突如其来的火灾或轮船失事、担心赶不上火车、担心丢失重要的文件、担心自己没有按剂量服药、担心把信放错了信封。

安徒生的好友狄更斯则是一个强迫症患者,每天梳头不下一百遍,家里的家具被他移动了无数次,床的摆放必须正南正北。不修边幅的安徒生在他家中的长住几乎要逼死这位强迫症。对方离去后,他长舒了一口气,在客房的镜子上写到: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此房中睡了五星期,似与房龄一样长。

蒙克绘制《呐喊》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焦虑症。一次日落时分,他正和朋友走在街上,突然间惊恐发作,战战栗栗,动弹不得。

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前卫女王”草间弥生从小被幻视和幻听折磨。弥生之所以喜欢斑点和触手,是因为她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她在纽约的艺术事业处于巅峰时,回到日本,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她的工作室现在还开在东京一家心理治疗所对面,方便她随时接受治疗。

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临终前有很严重的被害妄想,总怀疑有刁民要毒死朕,因为不信任别人的照顾,最终死于绝食造成的营养不良。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同样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他的事迹后来被改编为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给全世界人带来欢笑,但他本人却患有抑郁症。卓别林的抑郁症和他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从小经历了父母离异,再加上他又经历了一场婚姻的失败,痛苦的经历使他出现了抑郁情绪,但由于工作性质,卓别林在现实的生活中总是压抑自己,导致他的抑郁症不断加重。

历史上因为抑郁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作家其实并不在少数,抑郁症也长期徘徊在公众视野,但面对这样的事实,除了觉得痛心之外,还有一份尴尬。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这个问题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只能给出一个回答: 不知道。

有猜想认为,抑郁症的成因在于基因(先天因素)、现实和情感(后天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怎么影响如何影响,现代科学仍旧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抑郁会导致自杀?

这并不是因为当事人「想不开」,而是因为病变导致了他们脑内激素甚至是大脑本体的改变,将「去死」这种念头强行植入。

抑郁症的可怕就在于此,因为它在你脑中植入的这种想法 会欺骗你,根本无法被控制。

当然,面对抑郁症,人类并非束手无策。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面对那一只潜藏在心底,时不时狰狞的「黑狗」,要学会的是「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不殆」。

抑郁症,多了解,才能够理解。郁金香阳光会的视频号,有很多关于抑郁症的小知识,欢迎关注学习。

郁金香阳光会

总是想太多是抑郁症吗?#抑郁症

视频号

- end -

海明威生命将近结束前,还为一个朋友的孩子写了两篇寓言《好狮子》和《忠贞的公牛》,1951年发表于《假日》杂志,本书予以转载。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人物评价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为纪念海明威逝世二十周年而写一篇名为《与海明威相见》纪念文章: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着他那闪闪发光、但却瞬间即逝的精神。这是人们可以理解的。

像他那样的内在紧张状态是严格掌握技巧而造成的,但技巧却不可能在一部长篇小说的宏大而又冒险的篇幅中经受这种紧张状态的折磨。这是他的性格特征,而他的错误则在于试图超越自己的极大限度。

这就说明,为什么一切多余的东西在他身上比在别的作家身上更引人注目。如同那质量高低不一的短篇小说,他的长篇也包罗万象。与此相比,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华在于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作品中省去了一些东西,确切地说来,这正是使作品富于神秘优雅之感的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